東漢時丞相 太尉 司空之間是什麼關係?

時間 2021-05-11 14:46:49

1樓:lyf

首先需要澄清一點,在東漢末年是沒有正經的丞相職位的,而是三公:即太尉、司空、司徒。

丞相這個職務的出現,多是因為有特殊原因

比如曹操需要挾天子以令諸侯,那就得將大部分權利拿在手中,比如劉備託孤諸葛亮,需要諸葛亮對已經沒落的季漢強行續命,所以將軍政大權都給他。

而三公的權利的話,太尉管軍權,司徒管文化,司空管經濟。

2樓:楓葉銀

三公制度其實和經學也有關,經學家認為,司馬公主天,司徒公主人,司空公主土,司馬公是最高的。西漢後期的三公制度從丞相、大司馬、御史大夫,變為大司馬、大司徒和大司空,其中大司徒就是從丞相轉化來的,大司空也是從御史大夫轉過來的(所以御史大夫成為公後,御史中丞就成了御史台的主官)。從武帝以後,丞相雖然仍是百官之首,但大司馬成了實權者,三公制度改革後,大司馬更是名正言順地排到了大司徒之前。

東漢初年沿襲了舊的三公制度,後來三公的名號都被去掉了前面的大字,大司徒和大司空改稱司徒、司空。至於大司馬,就不單單是被去「大」的問題了,因為王莽篡位正是憑藉了大司馬一職,所以這個職位被改名為西漢初期的官職名——太尉,尉者,自上安下之意。太尉、司徒、司空並列三公,由於太尉前身是大司馬,所以三公又稱三司,漢末三國出現的儀比三司,更後世的開府儀同三司等名銜都來自於此。

太尉=大司馬,司徒=丞相,所以原則上來說,從西漢末年官制改革之後,這四個官職就不應該同時出現。不過漢末大司馬一職復現,之後也不再被視為與太尉相同。十六國南北朝的官職體系中,大司馬和大將軍屬於位列三公/三司之上的「二大」。

而丞相/相國,作為官職名,只普遍存在於戰國和西漢前期。西漢後期之後,歷史上直接取得丞相或相國官位的人是很少的,並且這少數幾人也並非「尋常人臣」,所以這個職位也不再是普通意義上的官職。更往後的朝代裡,相國往往就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叫法,通常不存在於各朝的正式職官體系內。

3樓:鬼神子云

東漢中期是什麼樣子的不清楚,東漢早先是司徒、司馬、司空並列三公的,三者權職不同而地位相當。司徒負責民生,司馬負責軍事,司空負責建設

4樓:王昊塵

東漢時期沒有丞相,末期由曹操恢復丞相制度。

東漢沿襲了西漢的三公九卿制度,但是三公不再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變成了太尉,司徒和司空。至西漢末年又出現了大司馬,官渡之戰前,曹操被封為司空,袁紹被封為大司馬。

太尉執掌軍權,類似解放軍總參謀長,下管九卿中的太常,衛尉和光祿勛。太尉主要掌管軍隊的訓練,軍官公升遷,軍事人員培訓等。

司徒執掌國家禮儀,教育,法律,外交等。下設大鴻臚,廷尉,太僕三卿。

司空掌管國家經濟,農漁桑科,水利等,下轄少府,宗政,司農三卿。

5樓:

丞相: 除皇帝外最高行政長官,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太尉: 最高軍事長官

御史大夫: 監察機構最高長官

合稱三公,有部分相互制約的關係。

東漢時期的趙郡李氏發展?

趙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曇次子璣,字伯衡,秦太傅。三子 雲 牧 齊。牧為趙相,封武安君,始居趙郡。趙納頓弱之間,殺牧。齊為中山相,亦家焉,即中山始祖也。牧三子 汨 弘 鮮。汨,秦中大夫 詹事,生諒 左車 仲車。左車,趙廣武君,生常伯 遐。遐字伯友,漢涿郡守,生嶽 德 文 班。嶽字長卿,諫議大夫,生秉 義...

東漢時期,四方將軍地位如何?

海東侯孔方 按照目前可以查到的史料,東漢四方將軍地位如何是無法確鑿的得出結論的。因為光武帝時期廢除了四方將軍建制。上圖是我檢索 後漢書 所有四方將軍任職後所作。從上圖可知,自光武帝建武十三年以後直到靈帝中平五年以前,東漢一百多年無四方將軍。後漢書 光武帝紀 建武十三年夏四月 罷左右將軍官。注文稱 前...

東漢時有為大將軍前加以驃騎 建威等等字首,這些大將軍在地位上和沒有字首的大將軍相比是更低亦或是更高?

Chris Chou 東漢無事則罷雜號將軍不加大,加大是魏晉以後的玩法。後來還玩出加大不加大 開府不開府 儀同三公不儀同三公 都督不都督 持節不持節等多維度的比較 常規將軍只有 大將軍 一職有 大 字,具體排位是 大將軍 位比上公分割線 驃騎將軍 車騎將軍 衛將軍 位比三公分割線 前後左右將軍 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