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有為大將軍前加以驃騎 建威等等字首,這些大將軍在地位上和沒有字首的大將軍相比是更低亦或是更高?

時間 2021-06-03 00:08:59

1樓:Chris Chou

東漢無事則罷雜號將軍不加大,加大是魏晉以後的玩法。

(後來還玩出加大不加大、開府不開府、儀同三公不儀同三公、都督不都督、持節不持節等多維度的比較)

常規將軍只有「大將軍」一職有「大」字,具體排位是:

大將軍》(位比上公分割線)>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位比三公分割線)>前後左右將軍

2樓:

雖說將軍不常置,源出春秋,彼時將相,所謂國門之外,將軍治之,基本和當今美帝大統領乙個職責,將軍無號最尊,其下又有左右,是其副手,但是中軍反而不置將軍,僅設中尉或者中郎將。

後漢置大將軍,或稱太尉,其下有驃騎大將軍,為其副,再落車騎,樓船類兵種司令,再下為前後左右,再往下,基本就統稱為雜號將軍了。

雜號將軍最初是一種加銜,而不是職務。那時候帶將軍印,是一種特殊差遣,類似於持節,掌斧鉞,和後來的王命旗牌,皆不常設,亦無定員和品級。甚至有關鍵軍頭佩將軍印,位在前後左右將軍之上者。

後來,封贈愈濫,犬馬都有

3樓:調磬學士

不是在大將軍前加字首,而是在xx將軍中間加個「大」,原因是獎勵資深老幹部。原本官職是建威將軍、驃騎將軍。

《史記·將相年表》載永光二年(西元前42年),韓次君曾任建威將軍,東漢鄧禹也擔任過此職。魏晉南北朝時諸政權多設此官,如《三國志·魏書十六》附杜恕傳載:「復出為幽州刺史,加建威將軍,使持節,護烏丸

校尉。古代武官名。始於戰國 , 漢代沿置,為將軍最高稱號,多由貴戚擔任,統兵征戰並掌握政權,職位極高。

三國至南北朝 ,戰事頻繁,當朝大臣多兼大將軍官號。 隋 左右武衛、左右武侯等各置大將軍,為禁軍高階武官。 唐左右羽林、左右龍武軍、十六衛亦置大將軍,其職與隋略同。

宋代十六衛大將軍已成空銜。

4樓:

瀉藥。按照《後漢書》的說法,所有的將軍都是不常置的:

將軍,不常置。

將軍等級劃分:

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

《蔡質漢儀》曰:「漢興,置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將軍、左、右、前、後,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師兵衛,四夷屯警。」

初,武帝以衛青數征伐有功,以為大將軍,欲尊寵之。以古尊官唯有三公,皆將軍始自秦、晉,以為卿號,故置大司馬官號以冠之。其後霍光、王鳳等皆然。

成帝綏和元年,賜大司馬印綬,罷將軍官。世祖中興,吳漢以大將軍為大司馬,景丹為驃騎大將軍,位在公下,及前、後、左、右雜號將軍眾多,皆主征伐,事訖皆罷。《魏略》曰:

「曹公置都護軍中尉,置護軍將軍,亦皆比二千石,旋軍並止罷。」明帝初即位,以弟東平王蒼有賢才,以為驃騎將軍;以王故,位在公上,數年後罷。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舅馬防行車騎將軍徵之,還後罷。

和帝即位,以舅竇憲為車騎將軍,徵匈奴,位在公下;還復有功,遷大將軍,位在公上;復徵西羌,還免官,罷。安帝即位,西羌寇亂,復以舅鄧騭為車騎將軍徵之,還遷大將軍,位如憲,數年復罷。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寶為大將軍,常在京都。

順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繼為大將軍,如三公焉。《梁冀別傳》曰:「元嘉二年,又加冀禮儀。

大將軍朝,到端門若龍門,謁者將引。增掾屬、舍人、令史、官騎、鼓吹各十人。」

我覺得排序大約是:大司馬大將軍,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XX大將軍,XX將軍。

XX大將軍是資深的XX將軍。

東漢初年的大將軍級別略低。

比如:建武二年春,(吳)漢率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祐,大將軍杜茂,執金吾賈復,揚化將軍堅鐔,偏將軍王霸,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共擊檀鄉賊於鄴東漳水上,大破之。

這時候的吳漢是大將軍,拜大司馬。

詔(來)歙率征西大將軍馮異、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揚武將軍馬成、武威將軍劉尚入天水,擊破公孫述將田弇、趙匡。明年,攻拔落門,聚名也。解見《光武紀》。

隗囂支黨周宗、趙恢及天水屬縣皆降。

來歙的職位未知。

大司馬吳漢,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祐,右將軍萬修,執金吾賈復,驍騎將軍劉植,揚化將軍堅鐔,積射將軍侯進,偏將軍馮異、祭遵、王霸等,圍洛陽數月。

這裡是岑彭,時任廷尉、歸德侯,行大將軍事。

六年春,詔(祭)遵與建威大將軍耿弇、虎牙大將軍蓋延、漢忠將軍王常、捕虜將軍馬武、驍騎將軍劉歆、武威將軍劉尚等從天水伐公孫述。

祭遵當時是征虜將軍。

如何評價大將軍何進?

Alex 有點搞笑,怎麼那麼多人真覺得何進傻啊。自認聰明的人,等皇帝成年就是人頭落地。看看前幾任,留個全屍都算命好了,他必然要把誅宦進行下去的,只是分歧怎麼誅而已。 已登出 沒什麼談的。三國演義開篇就說了。竇武竇大將軍,還有陳蕃怎麼死的?漢桓帝無子,劉巨集繼位,竇太后是竇武長女。也是因為竇太后遲疑。...

劉邦為什麼選韓信做大將軍?

咱們先冷靜一下 梟雄和一般人的不同點就是,他判斷是對的事,不會因為擔心害怕或別人反對而輕易改變。這就是魄力。當然,他不是隨隨便便認命乙個大將軍,而是經過溝通判斷和深思熟慮的。 劉邦那時候手底下人走的走逃的逃,蕭何沒打報告去追韓信他以為蕭何也跑了,蕭何跑了還得了,把他急得不行,這個時候蕭何回來,失而復...

東漢時期,四方將軍地位如何?

海東侯孔方 按照目前可以查到的史料,東漢四方將軍地位如何是無法確鑿的得出結論的。因為光武帝時期廢除了四方將軍建制。上圖是我檢索 後漢書 所有四方將軍任職後所作。從上圖可知,自光武帝建武十三年以後直到靈帝中平五年以前,東漢一百多年無四方將軍。後漢書 光武帝紀 建武十三年夏四月 罷左右將軍官。注文稱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