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寫的「後人有詩讚曰」真的是後人寫的嗎?

時間 2021-05-11 11:55:08

1樓:金圭子

「人中長一寸,壽活一百年。這話你從哪家經典裡查出來的?」

「啊,並非出自史書綱鑑,乃我聽鼓人所說。」

「古人?你如何能見到。哪位古人啊?」

「啊……鼓人……就是樂班裡打鼓之人。」

噢,這麼個古(鼓)人哪?這不搗亂嘛!

——《金殿鬥智》

就差不多這個意思吧,總不能寫:「貫中觀書至此,一拍大腿,寫詩贊曰:『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梁棟傾。』」

裡面「前人/後人」(羅貫中的前人,三國的後人)寫的有名的詩詞,書裡面大多數會標註作者,比如:

唐人杜牧之有詩曰:「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後杜工部有詩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白樂天亦有詩曰:「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託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

等等,但也有沒標註的,比如開篇的調寄《臨江仙》,就是那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是明·楊慎所寫,就沒寫作者。

這個可能是因為不是羅貫中用楊慎的詞的(當然他用就不是「前人」就真的是「後人」了,但他也不是穿越來的啊)。

這個一般認為是毛綸毛宗崗父子增刪羅貫中版《三國志通俗演義》為《三國志演義》時加上的,可能覺得羅貫中這麼乙個元末明初的人的書中會出現「後期」的楊慎的詞,有點奇怪,所以沒寫吧(這個是我想的)。

2樓:徐龍眼

比如西晉時代的《三國志》;

東晉時習鑿齒著的《漢晉春秋》;

北宋時代的通史《資治通鑑》;

朱熹的《通鑑綱目》;

《三國志平話》等。

3樓:慕天雲

當然了。

不完全統計,《三國演義》裡的詩詞大多出自:杜甫、白居易、元稹、杜牧,還有未提及姓名的李商隱、劉禹錫、周靜軒,還有羅貫中自己。

這不都是三國以後的朝代的人嗎?

4樓:胖傑杰懶妍妍

那你意思是三國時的人寫的?不說三國時有沒有絕句和律詩,難不成劉備從長阪坡撤了以後自己寫:「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為什麼三國演義裡以劉備的角度寫呢?

哈哈 不知對否 馬爾斯 因為古人的世界觀,如果看過說岳全傳就明白了。忠於皇帝才是正義。至少劉備一直名義上是忠於皇帝的,而且他是皇叔嘛,之後稱帝也是曹丕先稱帝。 岳如懸 情感角度來講劉備是漢室正統,羅貫中個人有反元復漢的行動,驅逐韃虜,自然對於以匡扶漢室名正言順的劉備有好感。從故事性來說,孫權屬於官家...

三國演義裡誰的時髦值最高?

公子XS 說 三國演義 的話,於吉算嗎?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立於當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打扮得很浮誇麼 能把一大波粉絲從當紅小鮮肉孫策那裡搶到自己這兒來。 M3小蘑菇 截天夜叉何曼 陣圓處,一將步行出戰,銷金黃抹額,綠錦細納襖,身長九尺五寸,手提鐵棒一條,名號 截天夜叉 何曼,陣前搦戰。操令李典出...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裡的漢獻帝

比少帝更有心眼更勇敢,好言安撫董卓,董卓才起廢立之心。見劉備第一面就立刻認了叔叔,族譜一多半現編的 知道收買人心,給自己政治上增加砝碼。敢寫衣帶照,膽子不小。讓董承去辦,證明有識人的眼力。曹丕篡位之後,竟然比曹丕活的還長,證明比較時實務知道該認命認命,該認慫認慫,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總而言之比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