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是由文化定義,還是血緣定義?

時間 2021-05-09 23:24:37

1樓:常理

很多人以為,漢族的「漢」字,包括其含義,與漢朝的關係很大,這個理解是有問題,首先漢字早在黃帝時期就已經產生了大量的漢字,「漢」的本義被誤讀太久了。

漢族的你,民族意識是怎樣甦醒的?中華文化為什麼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乙個注重講禮儀講文明的文化?

2樓:辛德林記

喬峰在信未揭開真相時,是漢人

在信公布於世時,變為契丹人蕭峰

最後在生命大和諧時,人們又認為他是漢人了。

這可真是神TM的漢人

3樓:DELTA

民族由血緣決定,文明由文化決定。這是國際公認的標準,是塞穆爾亨廷頓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經提出的概念,有那麼難理解嗎?

那些爭執不休語出驚人的答主,究竟是不懂裝懂還是別有用心呢?

4樓:無上天毅

漢武帝時期,將匈奴分東西兩邊而擊碎,匈奴國大半牧民成為了漢民,從歷史上講,他們比很多漢族在族群裡呆的時間都長,主要是陝北漢族。難道他們不是漢族嗎?我覺得民族是由意識形態而定義的。

5樓:spriteex

個人愚見,以前是文化定義為主,但現在應該是靠身份證定義,身份證定義的本質是利益定義,相比之下血緣和文化都不重要

一些朋友見了幾個戶口本少民(父母一漢一少,甚至有些人還是隨的繼父繼母,不查證件根本看不出是少數民族的人)就把對方當成事實漢人,其實這樣既不尊重對方的個人意志又過於天真

很多人平時看起來和漢人無區別,大家都是中中國人,但一涉及到考試加分/民族類補貼等事情就突然展現出了比一輩子沒怎麼出過自治縣自治鄉的少民老人還高的身份認同感,搖身一變成了民族關係專家,這才是今天的思考民族問題的乙個重點

6樓:「已登出」

對於漢族這樣人口13億的超級民族來說,必然是血統認同為基礎的文化認同。兩個標準缺一不可。

首先你得有漢族血統,你漢語說得再溜,漢文化研究得再透徹,但你是金髮碧眼的老外,也不認為你是漢族。

其次,你要認同漢文化,如果已經信了外教,否認漢文化,即使你有漢族血統,也不再是漢人。

7樓:當時明月在

看有答主說認同,同意一半,不僅要有自我認同,還要被主流群體接納是不是?

靠補貼來華大聲喊I lover China的,炎黑子孫的,我們也覺得膈應是不是?

定義漢族,僅用血緣or文化,太絕對單一了,沒有政策認同語言等多方面作用?

建議問題修改

8樓:柳絮開

黃種人內部是文化認同大於血緣認同,黃種人以外是血緣認同大於文化認同。

舉個例子,乙個日本人或者南韓人跑到中國來,說漢語寫漢字吃中國食物認同自己為漢人,那就可以認為他是漢人。同理乙個中國人跑到日本或者南韓,歸化了他們的文化,那麼他就不是漢人。

而乙個白人或者黑人,再怎麼認同中國文化都不能算漢人。

9樓:東皇太一

漢族跟其他民族沒什麼不同,都是心理認同,而對乙個民族心理上形成認同感絕非一代兩代的文化吸收就會形成的,歷史上融入漢族的少數民族絕非是主動融入,而是被漢人的汪洋大海吞沒了,如果少數民族在華夏大地建立政權那永遠也不會認同自己是漢人,就像女真人建立了金朝,統治中國北方一百二十年,無論女真人漢化程度多高都不會認為自己是漢人,同理滿族人,清朝後期大部分滿族人連滿語都不會說,但是你要說他是漢人不打死你才怪,清朝滅亡以後滿族人是被社會歧視的,很多人為了生存不得已隱瞞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如果不是新中國的建立,滿族這個民族同樣會被漢人同化,也許現在只會認為自己是漢人,一旦沒有了民族邊界,就會跟其他的漢人大規模通婚,一代又一代,滿族人的漢人血統就會越來越高,再加上文化以及政治方面又是漢人主導的社會,那麼他自然而然的就會對漢人產生強烈的心理認同,成為純正的漢人。

歷史上從來沒有乙個民族一進入中原就完全漢化以漢人自居,從來沒有。都是經過幾百年的廝殺,最後政治上處於下風以後慢慢的被龐大的主體民族所同化。五胡為什麼會被同化?

因為隋唐是漢人執政的王朝,隋唐主流文化一直是漢文化,胡人在政治上沒有特權慢慢的就會被龐大的主體民族同化。

《舊唐書》「外甥蕃中已處分邊將,不許抄掠,若有漢人來投,便令卻送。伏望皇帝舅遠察赤心,許依舊好,長令百姓快樂。」

《舊唐書》「見一吐蕃年少,身長六尺餘,赤髭大目,乃徐舍人也。命解縛,坐帳中,曰:「師勿懼。餘本漢人,司空英國公五代孫也。」

《舊唐書.殷侑傳》「既至虜庭,可汗初待漢使,盛陳兵甲,欲臣漢使而不答拜。侑堅立不動,宣諭畢,可汗責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行者皆懼,侑謂虜使曰:「可汗是漢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禮,非使臣之倨也。」可汗憚其言,卒不敢逼。

《舊唐書.太宗本紀》「延陀可汗不事大國,部落烏散,不知所之。奴等各有分地,不能逐延陀去,歸命天子,乞置漢官。」

《舊唐書》「今不計會,即請漢官,必是與唐家通謀,腹背攻我也。」

《舊唐書.賈師順傳》"漢法,降賊者九族為戮,吾受國官爵,祗可以死拒寇,豈得背恩降賊!

《舊唐書.突厥下》「舊聞漢法,殺人皆於都市,至京殺我(阿史那賀魯),請向昭陵,使得謝罪於先帝,是本願也。"高宗聞而愍之。」

《高昌童謠》「漢家兵馬如日月,高昌兵馬如霜雪,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滅。」

《唐蕃會盟碑》「今蕃漢二國,各守疆界,蕃亦蕃國受安,漢亦漢國受樂。」

河湟有感

作者]司空圖 (唐)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橫吹曲辭·隴頭》張籍

「隴頭已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

漢家處處格鬥死,一朝盡沒隴西地。

驅我邊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去年中國養子孫,今著氈裘學胡語。

誰能更使李輕車,收取涼州屬漢家?

歷史上有融入漢人的少數民族,同樣也有漢人融入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有跟其他少數民族的融合,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非要找出哪些人父系祖宗不是某個民族,所以他不是現在的民族,那全世界不得亂了套了???

綜上,漢族不是唯血統論,也不是唯文化論,漢族跟其他民族一樣都是歷史長河中文化與血脈的趨同形成的心理認同。

10樓:美術老師講歷史

其實哪有那麼複雜,就身份證定義,那張卡片上寫你是什麼你就必須是什麼,如果你說你是漢族但是為了撈好處改了少,那你也不能算漢族,乙個為了撈好處祖先都能賣了的人,配不上漢人這個稱呼。

………………………以下原答案

文化為主,血緣為輔,文血相濟,漢族以成。文化固然重要(主要判定條件),血緣也不可偏廢。當然,如果有誠心願意歸化的,可以不計較血緣。

11樓:

乙個典型意義上的漢族人,是基於雙重定義:血緣父系是漢族、本人有華夏認同。

目前全球大多數民族的自我認同,也是基於上述兩個方面。

比較麻煩的是,血緣記憶會有誤差,本人的身份認同也是多變的。

12樓:

乙個人的民族身份,主要由血脈、文化和自我認同三種因素決定。

三有其二,就可以認定這個人是該民族的一員。三者俱全,這個人就毫無疑問的是該民族的成員。

有血脈,有文化,自己也認同本民族,這種是少數,是乙個民族的精英。

有血脈,自己也認同本民族,但沒什麼文化,這種占多數,是乙個民族的主體。

認同文化,自己也認同該民族,但沒有血脈,這種是極少數,也可以算是精神上的自己人。

有血脈,有文化,但自己不認同本民族,這種是極少數,屬於民族敗類和叛徒,雖然應該開除其族籍,但其身上的本民族烙印是抹不掉的,在外界看來其本質上還是該民族的一員,只是在現實生活中背叛了自己的母族。

13樓:賽姬Psyche

回答:文化定義。

可以參照民族的英文,ethnic group的定義ethnic group- people of the same race or nationality who share a distinctive culture。

民族一詞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翻譯過來的,原本只有民和族兩個單字,民對應的是官,民怨滔天,族表示類群,非我族類。沒有"民族"這個詞,對應的就是生活在同一地區的一堆人。

14樓:zaisano

由認同自己是漢族的邊緣人群證明

如果邊緣落在漢族的範圍內,那麼由血統定義,此時漢族的定義是收縮的,不斷的拋棄一部分漢族換取漢族內部的團結,積蓄能量

如果邊緣落在他族的範圍內,那麼由文化定義,此時漢族的定義是擴充套件的,不斷的將其他民族的一部分人吸收到我族內,釋放能量

當然,由於漢族之博大,這兩種情況在同乙個時期都會存在,看程度

15樓:大卡車

從來都沒有標準的某個民族的定義。

民族是由人定義的,是一群人想象出來的。一群人覺得自己是哪個族,那自己就是哪個族。

至於文化差異有多大,血緣差異有多大都不重要。

16樓:

漢族是血緣民族大於文化民族。

看乙個民族是血緣民族還是文化民族是有乙個重要指標的,就是看這個民族有沒有起源神話/傳說,漢族是有起源傳說的,無論真假,漢族普遍認同自己是炎黃子孫,幾乎所有姓氏(包含匈奴、鮮卑流入姓氏)向上追溯都能追溯到炎黃祖先,當然血緣不是民族認定的唯一標準,同一血緣,文化不同也可以是兩個民族,比如漢族、漢改的回族、漢八旗改的滿族和川青人,又比如東鄉、保安等,同時同一文化,血緣不同也可以成為乙個民族,很多少數民族都有類似情況,典型就是滿族和回族。

17樓:阿壩惡魔老婆你

既要漢文化傳程,血緣也要。混血的不能算作漢族,混血兒基本上他們民族意識是模糊,一半外人血統,他根本不知道他是什麼民族,只知道自己是個混血兒

18樓:南秦淮

「定義」怎麼理解?民族的產生和形成,還是與其它民族的區分?

民族是由血緣傳承,比如張三為什麼是漢族?因為他父親或者母親是漢族(血緣),並不是因為他生活在乙個漢族的村莊裡(社群文化)。

如果題主意思是漢族的產生和形成,那麼是首先因為血緣形成群落,群落裡面長期生活又形成一定的習俗文化。隨著群落的發展擴張、擴散,以及與其它周邊群落的融合(通婚、收養、強迫遵從主體習俗等),民族又變成以文化來區分。

19樓:改眼相看

個人認為是文化和血緣雙重定義。

血緣定義,一般從外貌特徵上來看,我們不可能判斷乙個人是不是漢族就去驗一下DNA吧。單從外貌特徵上,滿族,壯族,蒙古族甚至回族等大多數國內少數民族與漢族的差別,可能不比南北漢族的差別來得要大。我們普通人經常會有一種這樣的說法:

你看那個某某人長得像是乙個外中國人。鑑於國內漢族環境裡漢族數量太大,普通人對於外中國人中中國人的斷定基本意思就是是否漢族,從這個日常話語裡是可以判斷,判斷乙個人是否漢族是有血緣定義的。

說起血緣定義,也就基本說到了文化定義的。南北漢人,甚至東部西部漢人,從長相上是有差別的,甚至差別還不小,但統統被稱為漢人。這就又到了文化定義上來了。

譬如南方客家人和一些其他地方的漢人連語言溝通都有問題,但也都被認為都是漢族。這就是文化原因導致的。現在很多地方的南方人就是各個時期北人南遷形成的,在文化根源上統統屬於漢人。

也都有漢人認同。

漢人界定的問題,很容易也很不容易。譬如古民族匈奴人,古書記載就有「夏之苗裔」的說法。所以,在歷史洪流裡,匈奴人很容易就會被同化甚至被原有漢人接納。

其他歷史少數民族也有相似說法。譬如,周時期的楚越等比較大的諸侯國,就不太被認同為華夏族。最後,還氣得楚國乾脆早早地自己稱王,不再尊周王室,甚至放出狠話:

吾,蠻夷也。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古漢人和現代漢人是有差別的,你眼中鄙視敵視的匈奴五胡什麼的,他們的血液可能恰好融在了你的骨子裡。只不過根深蒂固華夷之辯深深地融在骨子裡,總是對歷史少數民族心存芥蒂甚至不屑。你瞧不上的蠻夷,可能恰好就是你自己。

你認為 親情 的定義是什麼?它源自 血緣 還是 陪伴 ?

我認為 你所認為的都不是。親情源於 認同。陪伴 只是改變 提高 降低 認同 的一種手段而已,而 血緣 則是繫結 陪伴 行為的先入優勢而已。正如 若我是乙個傻X,那時常陪伴你只會拖你後腿,所以只會造成你降低認同的事實,以及產生親情破滅的危機。因為我對你的關心與幫忙都會由於我是傻X的緣故而給你帶來各種麻...

人的定義是靈魂還是環境?

構成你的也是物質,你所謂的自我 也就是靈魂等東西啦 只不過是這堆物質的結構而已 當然實際上是包括這堆物質的,但是具體是什麼物質實際上無關緊要,因為除你以外的其他人 甚至可以說絕大部分動 植 物 都和你一樣擁有同樣的物質甚至是比例 這個已經有點屬於結構了 那麼什麼是你?答案就是結構,很明顯你的臉和別人...

如何定義結構是彈性還是塑性?

問1 10.1.3條條文說明指出,本條允許採用彎矩調幅代替塑性機構分析,使得塑性設計能夠結合到彈性分析的程式中去,將使得塑性設計實用化 其含義,是不是說,塑性設計可以採用S3截面?答 如果結合正文來看,就會發現,此條文說明所述的內容在正文並不存在。正文只是說,塑性或彎矩調幅設計 用簡單塑性鉸理論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