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糟粕有哪些?

時間 2021-05-09 16:15:27

1樓:我在看著你

我們到底有沒有資格罵儒家是糟粕還是個未知數。

因為現在我們身處的這個糟粕也許還比不上儒家文化裡最糟粕的那一支。

看起來倒像是一百步反笑五十步。

2樓:玉面小飛龍

任何以經驗主義為原則的東西,如果不能改革就只能等著被推翻,將經驗主義道德化法律化必須依賴暴力機關。

儒學的問題不在於學說本身,而是其實際推廣的過程中必然導致階級分化,其學說維護的是等級社會,其核心價值觀並非仁義道德,而是暴力。

歷史上儒學沒有經歷過自下而上的改革,只有自上而下的壓迫,如果儒學要進步要在當下發揮作用,它必須經歷一次徹底的改革。而其改革的最大障礙就是經驗主義原則,逾期說是糟粕不如說它是一種枷鎖,而且還是不能開鎖只能徹底毀掉的那種。

說的更直白一點,這種學說無法指導人類對未來的認知和規劃,它強調一切行動都由過去的經驗中得到,是宿命論,但又不是決定論。那麼,非理性的宿命論是什麼東西?就是迷信。

3樓:自出洞來無敵手w

不好意思,我還以為講的是孔子,原來講的是儒家文化啊。

就那麼說吧,世面上有些所謂儒家文化,就是胡編亂造。

從故事裡習得為人的道理要懂得看時代背景。

孔子生活在乙個極其傳統,但非常混亂的時代。

孔子所希望的是乙個傳統的,安穩的時代。

取其讓世界和平安穩的方法,去其傳統的不符合當今的教條,就行了。

而且儒家的奧義,就是「愛」。講究乙個感化和說服,甚至是罵服。你直接把古人的教條拍在現代人臉上逼人家做,那個不叫儒家那個叫法家。

話說你們看孔子,你們就看他講什麼道理的,就是根本不懂孔子。

md看孔子的故事,你第一反應不是乙個慘字嗎?

4樓:HN飛雨

那個,我也是瞎說啊!!!

本篇只講一些缺點啊!!請不要噴。

一.儒家的起源

春秋時期的孔子最早以他的思想學說,以及學生們的整理,構成了最早的儒學理論。在早期儒家理論裡,其思想體系主要是政治思想,就是怎麼治國。而提出的道德觀念主要是為了「克己復禮」的政治思想所服務。

因為道德上「禮」也是周朝政治服務工具。

所以起初在政治上,孔子支援的是周的奴隸封建制度。

也就是開歷史倒車,最終確實也並沒有達到其政治理想。

在高中我們都學過,孔子代表哪個階級?

沒落的貴族階級。他必然代表的是周的封建貴族。

當然了!離開歷史背景談思想都是耍流氓!

當年批孔的文章誇大了這一部分事實。

以下是我搜查的資料。(1975~2023年)

十年動亂時的書籍

裡面對孔子的思想和政治觀點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批評,甚至存在詭辯論,把幾千年後的思想強加於孔子身上,

這不是逼著乾隆大喊「天賦皇權,純屬扯淡!」?

但是,我們透過文章,可以在字裡行間發現,儒家思想本身就是具有保守性質的思想。(只是具有保守性質,不是說他是乙個消極的思想,我都被知乎噴怕了)

二.儒家發展

哎,你說氣不氣人,乙個儒家的大師,用儒家思想培養出兩個和儒家思想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物。

荀子,先秦最後乙個儒家代表人物。教出來的學生沒有乙個能繼承他儒家衣缽的,倒有兩個叫韓非和李斯的學成了,成了法家大牛。

為什麼出現這種事情呢?

因為戰國後期,儒家思想進行了轉變。

周的井田制和封建制徹底土崩瓦解,大夫(周乙個階級)竊國,奴隸封爵。

荀子把早期的儒家思想進行了改良,變成了「性惡論」,且強調君主的「霸道」。

但是!荀子的思想沒有被廣泛推廣。

儒家依然有著其保守性質的特點,善於維護上層建築。

所以漢朝直接拿過來用了,漢大儒董仲舒依據其思想,創造了「三綱」。

還是那句話,離開歷史背景談思想都是耍流氓!

當然了,這期間的儒學還是活躍的,有生命力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

三.宋明理學

儒學開始僵化。

在宋明理學後,儒學徹底滑向哲學,而且是唯心主義。

(請王陽明粉絲不要噴我)

首先,儒學滑向唯心主義,從根本上就是錯的。更可怕的是,還逐漸滑向了不可知論。

程朱理學說「天就是理」,那怎麼得到「理」呢?沒法得到,那就得尋找「天」的規律。

那哪找去?!

於是難為壞了乙個叫王明陽的青年,他通過佛法,提出了「心就是理」。

又碰上乙個問題,咋尋找「心」的規律?

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宋明理學又提出乙個觀點。

「存天理,滅人欲」

這句話直接炸了!

皇上什麼哲學不懂,但這兩句話太明白了!太機智了!太符合朕的心思了!

對啊!你說這群老百姓,你們一天到晚想這麼多慾望幹啥!

聽聽人家大儒說的!存天理,滅人欲。多想想三綱五常,少想些造反的事!

哲學思想沒推廣多大,道德思想被無限推廣。

於是明朝時期,乙個沒出門的姑娘,如果被陌生男人碰了下胳膊,就把自己胳膊剁了。

這tm是真的!!

當然了,宋明理學也有很大積極的意義!但是,我們不是只說缺點嘛。

四.清朝

完美的發展了宋明理學的缺點!!!

5樓:肖洛霍夫

第一點:儒家搞階級劃分

孔子的畢生目標就是建立禮樂制度,規定什麼人幹什麼享受什麼,製造一種人格不平等的社會秩序。

第二點:儒家脫離勞動

孟子說君子遠庖廚,核心思想是:孟子認為某些勞動會影響君子的「高潔的內心」。這句話否定勞動者擁有高尚人格的可能,離間了領導者和勞動者的同時使理論脫離實踐。

第三點:儒家控制欲過強且濫用力量

儒家缺乏包容性且對非儒家的學派和個人的競爭中缺乏底線。孔子所謂有教無類,並且利用其職務之便將帝王之家學教於大眾,然而其並不是乙個單純的知識傳播者,孔子對教授的內容進行了刪改,使先人的智慧型遭受了歪曲和遺失。

孔子得位即誅殺少正卯,董仲舒罷黜百家,都是濫用了自己的力量。現今傳世的道德經和各地出土的道德經對比,已經被儒家改的面目全非了。

6樓:泥和著那光

大道廢,有仁義;仁義出,有大偽。

那些沒有禮義廉恥,君子小人,各種仁義之理教訓的地方,反而比滿口仁義道德的地方更活出仁義道德。

7樓:種花家兔族帝

但瞎聊還是可以的,僅供參考。

從社會關係角度講,三綱早就不適應時代了,畢竟我們不能再拿封建時代的君臣關係來引導世人了,現在父子、夫妻關係也有了新的變化,要根據仁的精神做革新。理學要改掉不平等的理,反人性的理。人欲未必是壞東西,要看怎麼引導。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大致還是對的,可畢竟再輕格物,只重人文就不對了,時代發展變化了,修身之道不變,但學問早該變了,儒家經典應該用在修身而不是工作了。

從社會治理角度重弄還是要重,輕商輕工萬萬不可取,不能再搬農業社會那套了,三條腿都要走,才平衡........

總之很多啦,要系統化的做這個事。

再補充一下,儒家我覺得更適合人的修養和社會文明構建,國家治理還是應以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結合本國儒家思想做更深入地改造。

8樓:超愛吃公尺粉

他最大的糟粕就是太適合肉食者統治其他階級了。

父父子子我覺得是對的。

但君君臣臣這兩個是什麼關係?

各其所職?

那是不是君王是牧羊人、臣子是狗、這狗還分為良狗和惡犬。

良狗就是忠臣,惡犬就是奸臣。

那百姓呢?羊而已。

君臣不過都是吃羊肉而活的。

但這不是對的,用現在馬列毛的思想就是階級壓迫。

因為他君臣沒有權利站在民眾之上。

雙方只是互惠的關係。

但掌握了狗圈的牧羊人就如同家天下一樣,臣子和平民無外乎都是自己的財產。

9樓:川東乙事主

言行美德這個東西本身是好東西,在人經歷過成長中慢慢養成相應的準則。但相應的道德在相應的人生經歷是匹配的,而以高道德形成改化較低程度的人生的時候,就會出現不匹配的情況,這種情況其實是對人性的發展的限制,再說下去就是閹割。

10樓:端木弗貢

「文化」幾乎無所不包,社會行為、行為規範、知識、信仰、習俗、觀念……都是文化。而所謂「儒家」,凡是崇尚孔孟之說或性理之學的人都可以稱作儒家。這麼乙個龐大的群體,兩千五百年間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簡直大到無邊無沿了。

如此紛繁蕪雜的一大坨,要去蕪存菁談何容易?當真大家對其精華都有所了解嗎?

反過來說儒學——歷代大儒的主張——就簡單明瞭得多。尤其是只談原始儒學,即孔子的主張就更容易提綱挈領。

說到底,一切打著儒的旗號的宣揚糟粕的人在孔子看來無外乎是「鄉愿」和「小人儒」兩類人。

鄉愿,也作鄉原,孔子謂「德之賊」,孟子解釋為「閹然媚於世也者」。就是求媚於世人的偽君子——這種偽君子最可怕,因為他不是刻意偽裝成君子,而是他自為他那種阿世媚俗的行徑就是君子所為。可嘆者,這種鄉原的偽善反倒為世人所稱道、追捧。

小人儒——子謂子夏曰:「女(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凡博學先王之道,以潤其身者,皆謂之儒,但君子則將以明道,小人則矜其才名。

凡是把名利等私慾擺在中間,而把「士志於道」丟在兩邊的就都是小人儒。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痴迷於「藝」而忘記「弘道」重任的,也一樣是小人儒。

那麼,孔子所反對的這兩類人的種種做派就都是糟粕。

雖然孔子主張「克己復禮」,然而「禮」只是手段,目的是「仁」。至於每個時代的行為準則,所謂「禮之用,和為貴」,本來就不必拘泥形式——玉帛、鐘鼓並非禮之本。

11樓:熊粉是我

你說他是,他就有,你說他不是,他就沒有,解釋多了去了,管這個幹嘛,酸儒腐儒的時代早都過去了,現在也沒有那孔乙己了

少挑點兒事兒,明白他有糟粕,也是白明白,分人,心存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扶身正大見吾不拜又何妨?

所以糟粕就在這,固化一切,一切標準,懸著一口氣,批評別人,自個還不得好了,那些抹黑孔子,玷汙孔子的,試圖把孔子裝到乙個箱子裡的,就是我上面說的那個樣子,只要你靈活運用了,瑕疵也就不計較了

少把聖人當聖人,少把知識當成真理,一切問題都沒有了

12樓:修心

其實我很喜歡孔子,但是嘛,以孔子為代表的,他們都有很明顯的提倡。如果有很明顯的提倡就會產生一種風氣,不過道德是有門檻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一些東西的,那麼就會有偽,會有虛假。

道德應該是自己約束自己,不是去約束別人。要學會去容納一些所謂的「三觀不正」,沒有多少的人能經得起細究

13樓:jack

在我看來就是缺乏理性,概念不清,陳述觀點的同時不進行論證。儒家也很少有和其他學派辯論的記錄,對於自由思辨,自由辯論的打壓也是乙個黑點。

14樓:ok123456

其實你看不懂。

這個事是閱讀量的事。偶爾翻一翻。這個孔子搞得是私塾教育,肯定普通人能看,但意思大不一樣,所以你需要師承,這個傳統師承最重要的事,書籍連標點都不加。!

但是你閱讀量上去了。也可以看懂點蛛絲馬跡,這個標準說法,七十二賢中子貢是舉一反三,顏回是知一反十,別的大多有一說一。!!

這個建議你先看下史料什麼的?其實真歷史藏在假歷史上,假歷史藏著真歷史中,這個平時多看假新聞。!

儒家文化屬於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

軒轅猛獁 儒家文化屬於那種同化侵蝕性很強的強勢文化!越去了解他,越能發覺他骨子裡那種侵略性!這種侵略性就像很多典籍裡說的 上善若水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天下大同 大一統 的理念深深的刻在儒家的骨子裡!君子六藝 射御禮樂書數,這個順序真的只是因為押韻?並不代表重要排名的順序...

印度是不是儒家文化的理想狀態?

零五 黑儒家也找個靠譜的理由,這種無稽之談不是找罵嗎?就整天黑儒家吧,非要等到了中中國人全信了宗教,寄希望於飄渺的彼世,在此世得過且過的階段,你們才如意是吧?自己去看看農村都什麼樣了?什麼建築在村里是最顯眼,有點數好吧? 中印貿易 孫可林 我沒看到你任何的解釋。但是單從你的問題上來看。作為乙個山東人...

為什麼很多人批判儒家文化?

abc 批孔批儒,始於五六十年代,因為儒學是 四舊 的典型,反革命的象徵,剝削壓榨工農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所以,孔老二成為了臭老九的頭,黑五類分子石錘。一切都基於時代背景。有一本連環畫叫 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看完就明白了 黑貓 儒家被批判錯並不只在儒家 在封建統治時期眾多皇帝獨尊儒術,儒家作為君主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