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高於政治還是政治高於文學?

時間 2021-05-07 06:19:47

1樓:Hermes

一切取決於研究正規化,不同共同體有自己的底層正規化。

如果採用形式邏輯的分類法,文學的乙個特徵是它指涉到「形式」。亞里斯多德《詩學》中認為文學與虛擬有關,自身沒有本體論地位。現代,文學的外延擴充套件到了一切符號,包括不限於自然語言、身體的動作等,有人將其視為內容的形式,用以指涉內容。

在古希臘分科學的框架下,我認為政治更像是一種關係,文學更像是一種可以包含內容的形式。不過政治和文學這兩者不是很好的比較物件,因為中文語境下的文學一詞比政治更模糊。在課表上,文學可能是乙個學科的專名。

在文藝學課堂上,文學是不同文學理論處理的乙個內容。

跳開古希臘的概念界定方法,文學和政治之間的界限沒有那麼分明,一切都取決於各種各樣文字之間的家族相似性。從這個角度看,兩者也不存在誰高於誰了

2樓:彖彖

這有什麼可以比較的。

政治是曲折變化的。

文學也是曲折變化的。

文化發展也是歷史程序,你可以通過政治手段壓抑,但你這是阻礙發展規律,攔的了一時而已。

建議看看文學史。或者中國大學慕課也行。

3樓:蠢三明

文藝就是政治本身。

文藝既不是高於政治的聖物,也不是附庸於政治的工具。持有後乙個觀點的,不用說,當然是想大權獨攬操控一切;但是持有前乙個觀點的其實和前者完全一樣,就是想讓文藝凌駕於政治之上,攫取權威獲得利益,看似呼喚自由,其實還是反動。

文藝創作是給人看(聽)的,文藝創作本身就會傳遞思想,本身就會影響權力和權威的運動。所以文藝並不高於或低於政治,文藝本身就是政治。

4樓:昭雲錦離

文學不是脫胎於現實而高於現實的麼?

不論是從什麼情況去看,文學都是有一部分站立在上帝視角中去的。

而政治,是個革命啊,真正的政治家都是乙個革命家,政治家和政客不一樣。

如同文學家和把弄文學的人不一樣。

可能有些跑題。

我的個人看法是文學是在闡述,而不是在解決。

政治的最重目的是解決。

狗頭保命。

5樓:江潯

二者相輔相成吧,文學可以引導產生並改變政治,政治可以限制或發揚文學。沒有文學,政治會腐敗,沒有定義。沒有政治,文學會腐朽,雜亂。二者是相互促進的

6樓:何如一

文學好似大腦,政治更像肢體。文學主內,負責給各個器官傳達資訊。政治主外,負責維護機體的正常運作。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畢竟,只會說「廢話」不會做別人把你當笑話。只會做而沒有思想別人把你當莽夫。

7樓:7834

文學和政治都需要以文字為載體,表述形式上是一樣的。文學是乙個概念詞,而政治是對某一方向的研究,像木筷子和鐵筷子,用的材料不同,但都是一樣的東西,所有我認為這兩樣東西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同樣的東西不同的樣子而已。

8樓:

我的想法——

以狹義的(共時的)「政治」來理解,他們像是河與岸的關係。

文學是河,流過不同的岸邊,倒映每乙個岸,又帶走陸地上的一些東西,有時岸占領河,有時河侵蝕岸......分階段來看,文學必定要有一部分作為政治的映象出現,也必定有一部分夾雜著政治功能的文學。

廣義「政治」的話,和文學就是兩個互相交融的概念吧,在我看來,這世界上或許沒有哪兩個概念能被某種意識形態決定高低或決定某一方的主導地位。

9樓:老鴨

雪糕。文學高於政治,參考經典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框架中文學的位置。文學與政治同屬上層建築中的觀念性範疇,但文學、哲學、宗教等屬於觀念性中的第一層,是最高的。

10樓:Heyey

不知道有沒有跑題。。

朗西埃好像有本書~叫那啥文學的政治

2007, Politique de la littérature, Paris : Galilée

講真,文學和政治這兩個概念各自都還是模糊的,沒法比啊

11樓:逗逗逗

文學是基於現實卻高於現實的創作,政治無法簡單定義,純粹個人理解,應該是屬於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生的管理體制總稱,但是兩者有關聯,文學作品可呈現政治現象,特定時候,政治可以影響文學創作,地位上,並不能區分高低。

12樓:李宇東

文學與政治是融為一體的,因為每個作者都是有政治立場的,因此不存在沒有政治立場的所謂純文學。因此也不存在所謂文學與政治誰高誰低的問題。這是個偽問題!

13樓:向曉明

誠邀,您這個問題已經被中外學者研究透了,理論上來講文學永遠高於政治,但是現實是政治來規範文學的藝術形式,不管政治怎麼演變,文學必然就要怎麼改變。

14樓:我思故我在

文學家本身有政治傾向可以理解,文學也會受到政治的影響。但政治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也不配支配文學。

藝術不單單為政治服務,政治可以胡言亂語扭曲事實,但是藝術卻追求認最本質的問題,從事藝術的最前提條件——尤其是文學,那就是對自己誠實

還有有些人實在想太多了,文學本質上還是一種藝術,想用政治干擾藝術實在是太太太不可思議和無恥了。乙個人在社會中連最基本表達觀點的機會都沒有,那麼這個社會也會失去進步的機會,因為話語權已經掌握在掌權者手裡了而我們已經遺忘了國家的主人是誰。我們也會失去思考的能力,失去去提意見,改進的能力

如果文學中有正確的政治理念,那麼我們吸收了,我們就會進步。如果文學中有錯誤的理念,我們對其進行思考,那麼我們也會減少一條日後可能走錯的道路。當然,其實文學並沒有那麼多的政治價值,這些應該是社會科學家或者哲學家該做的事情,但是本質上依然是相似的,無論是這些人,還是文學家,我們都應該給他足夠的舞台,我們也不必擔心言論會引起太大的社會動搖,因為限制本身而產生的矛盾往往要比言論所能產生的矛盾更大。

15樓:SUMMER

我覺得二者之間更多的是相互影響而存在的,從古至今,文學思潮有時候是引領政治發展的,而有的時候文學又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不被重視。兩者之間沒有很明確的高下之分,如果說政治高於文學,那應該如何解釋政治環境中所出現的文學理論呢;如果文學高於政治,那又應該怎麼說明文學所處的在的政治環境呢?

16樓:izue

根據經典馬克思主義的說法呢,政治與文學都屬於上層建築中的觀念歷史上也出現過文學服務政治的時候,現在呢,我想大多數作家都不會承認自己的筆是喇叭筒

這本來就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多少有點聯絡,比如說,文學的泛政治化和將時事政治轉化為文本來解讀等等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很蠢,像「藝術高於生活還是生活高於藝術」一樣蠢

17樓:唐棣之華

全書沿著中國歷史上文壇標桿似的人物之起伏,勾勒了文學星火的脈絡。可以說全書都在字裡行間給你解釋中國的文脈和政脈相互交錯又分離的關係。

文學的傳承往往在個體上顯示得較為充分和突出,屈原、司馬遷、李白、杜甫、王安石、李清照、曹雪芹等人,文學成就斐然,但是始終脫離不了政治的影響。

有時是政治的弄潮兒,有時是無辜的受難者。

基調就是文學和政治在中國歷史上就像一條雙股的麻繩。只不過政治的那一股要明顯粗一點,是牽引中國歷史程序的主力。文學的那一股會若隱若現,也會隔斷數十載,而長久隱沒的後續就是在政治凋敝時的大放異彩。

這一點看看幾個亂世就知道了。

都是文學和學術大發展的時代。

所謂「詩人不幸詩壇幸」,放大到文學家亦是如此。

盛世(政治興起)難得出個「李白」,每逢亂世卻必定有個「杜甫」。

政權強勢的朝野,文學家又怎可脫身。手裡的筆勢必被屁股左右,少了那麼一口嘯氣,歌舞昇平的粉飾詞藻只是玩物。

回題一看,只能說文脈艱難。

莫談國事,善哉~

18樓:默離

文學和政治屬於不同範疇,無法比較。如果你要問哪個重要,那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因為重要是對於某個個體單獨來講的。要對於社會來說那就是範疇問題了。

19樓:喵口3三

社會動盪時,文學高於政治,不安的狀態下,需要精神發洩,就如同佛教在社會動盪的時候會產生大批信徒,是種精神寄託。國泰民安的時候,藝術品高產,文學的地位雖不低,但是會受控於政治。

20樓:ALLY

這個問題得看你自己了, 單從我們國家來看,文學應當是服務於政治的,當然也不能說服務吧,至少要符合政治的大趨向。當然從個人角度來看,如果你是一名文學愛好者或熱衷於學術的話,你可以在內心把文學放於高於政治的地位,當然這個不是叫你去違背政治的東西之類的啊。僅限個人觀點

21樓:看校門的大爺

從根源來看,文學和政治同出一處,都是從人民中誕生的。

從發展歷程來看,文學是屬於人民的,自由的。

而政治則是屬於權利的,狹隘的。

文學在思想意識上是領先於政治的。

政治卻是能夠限制,引導文學的。

在我看來,沒有高低之分,貴賤之別,符合老百姓利益的,符合歷史前進方向的,那就是高。

22樓:一以貫之

文學和政治是不分離的。

高低之分無法應用於文學和政治。

縱觀現當代文學,以2023年初界,這一年發生的文學革命,在中國文學史上豎起乙個鮮明的界碑,標誌著古典文學的結束,現代文學的啟示。一直到現在,我們可以從現代和當代文學中發現,文學與政治是分不開的。

不能單一說誰高於誰。

如果說政治高於文學,20世紀,辛亥革命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當時國家政治是非常落後,很難控制文學的。但當時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文學的蓬勃開展,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

其實細看現代文學,你能看出建國前那麼混亂的環境,文學的發展達到難以超越的頂峰!文學很大程度在推動政治、社會發展。

當然,文學高於政治也不可言。

自古有言:百無一用是書生。

我就是學文的,這句話說出來滿滿心塞。1949建國進入當代文學,文學的發展是在國家規劃下嚴格進行,當然也有超出規劃的發展,很快又被重新規劃。

五六十年代,作家的作品:題材被嚴格分類;不同的題材類別,被賦予不同的價值等級。

50--70年代文學形成一體化格局,這個格局如同無形的框架。像當時的作品柳青《創業史》、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等等

直到80年代,不同思潮、派別、力量地位的錯動和關係的重組,種種複雜的情況表明,文學一體化格局開始解體。

文學規範制度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所以不能說文學高於政治。

其實,總而言之,很多東西是不能以黑白高低來劃分的,比如——善惡。

23樓:南極庭院

個人觀點哈

文學是政治的反映,被政治決定。但文學對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學應該為政治服務,但並不是傀儡式的工具,它要有自由。

在必要的時候警示政治使它進步。政治不該用強制力壓制、干預文學的。

我指的政治是意識形態

24樓:

文學更高吧。政治可改變當前,而文學經典影響無論什麼時代的每乙個人。世事無常,而人性相似~

當然啦,我是就時間這條線而論的。但舉個例子,乙個朝代不是你疆域多遼闊就可以定好壞的,還包括存在的時間、該時代的質量,像趙宋和元比,呵。

文學不就是這樣,精緻而永恆^_^

文學高於政治嗎

春歸何處 先給我的結論 從根兒上講,文學肯定高於政治。原因如下 1 文學的根本在於反映 人 我們假設最極端情況。如果有天世界上只剩乙個人了,那便不可能再有政治,但文學依然可能存在。比如這唯一的人寫了首詩,表達自己的孤獨。2 政治是人群的產物,而且嚴格地說,是先有 政 才會有治,然後才談到政治。3 那...

如何看待「文學為政治服務」?

變態的胡蘿蔔 文化具有意識形態性是正確的,只有文化被規範,社會才能大體穩定繁榮。人民應該有共同的文化語境,和意識形態基底。所以應該是大眾文化為政治服務。但這範圍不包括高階知識分子和高階級人群,因為他們不是大多數階層,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專著也沒有意識形態的限制。 玖羽 首先,從某種意義上說,所有文學都...

為什麼社會對於書籍 文學 的推崇遠高於影視和遊戲

曾令 個人覺得在於表現形式,文字的優勢就在於它可以給你乙個立足之地去自由的想象,相比電影和遊戲可以更加簡單純粹的表達乙個東西,大道至簡吧。 惡魔羅曼e 電影終究是其他人對書的詮釋,而自己讀書你腦海中所想正是你對書的看法,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其他人的哈姆雷特雖然好,但和你的還是有些不同。 一千個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