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處罰還是為了預防?

時間 2021-05-12 09:37:24

1樓:袁長倫律師

刑法是最後的保障法,能用其他法律解決問題的,就不需要動用刑法,這就是刑法的謙抑性。只有用其他法律不能夠保障需要保護的利益和範圍的,才採用刑法作為最後的兜底性保障,進行刑法的規制。刑罰的目的在於預防犯罪。

對已經犯罪的人進行特殊預防,不使其再次犯罪,同時對犯罪的人進行刑事處罰,可以起到一般的預防作用,威懾社會上潛在的犯罪人,不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這就是刑罰的目的理論。

2樓:

根本上說還是預防。讓人們少犯罪,不犯罪。這樣當然最好。

若無刑法威懾,猜猜犯罪會增加幾倍?

足夠強度的懲罰又威脅了能力比普通人高一些的精英階級在這人世間爭搶優質生存資源的自由和安全。

於是刑法的目的又被法律界的 「 大師 」、「 泰斗 」、「 情懷 」、「 信仰 」、「 國師 」、「 高山仰止 」 、「 璨若星河 」 及其精英( 利益優先 )主義子弟們,委婉的修正為保障

人( 犯罪人,或更準確說保障個體,或最準確說保障精英豪強們的 )權( 安全和利益 )

以學習借鑑人(西)類(方)先進法制文明

的名義很有趣吧 ?

3樓:江左沉酣

刑法的目的是為了限制公權力。

帝王條款是罪刑法定,其本意是針對權力的恣意而設的。

國家追訴犯罪,沒有刑法、刑訴法,一樣可以追訴,畢竟暴力壟斷於國家,現今各種偵查技術同樣壟斷於國家。有了訴訟法、刑法,只會影響國家打擊犯罪的效力。

近世將罪名與打擊犯罪的手段與程式予以嚴格限制,其本意乃是羈束公權力是也。

4樓:Law時行之

各個法律的立法目的在前一兩條裡都有解釋說明。

刑法的立法目的法條上當然也有,很明顯是為了處罰犯罪,預防也有一點,但主要目的肯定是為了處罰。

5樓:矽基生物

我認為是為了預防。

十元錢落在路上,人人敢撿,一百萬放在銀行裡,無人敢搶,只因為搶銀行的成本高而撿錢的成本低。

矽基生物:最小傷害原則

高讚答案赤裸裸的偷換概念 @月姬魔夜

在「讓犯罪者不再犯罪」這個目標上,上層建築與底層民眾不大一致,尤其是隨著文明的發展,越來越不一致。

上層建築的目標是通過刑罰消除犯罪者身上的「惡」,使之回歸社會。懲罰是手段,預防才是目的。

預防犯罪是「是通過刑罰消除犯罪者身上的「惡」」?

主張消除犯罪者身上的「惡」本來就是反邏輯的,是違背常識的。法律的指定如果基於這樣的原則,那就是對大眾的愚弄。

犯罪的原因只有乙個,那就是社會規則鼓勵了犯罪分子犯罪。是犯罪分子基於自己了解的社會規則,認為犯罪是對自己有益的。

犯罪者身上的「惡」從來不存在,又談何消除?

一百萬放在銀行裡,我不敢搶,是因為我身上沒有惡嗎?是因為搶銀行會死。

正因為我身上的惡,我才不會搶銀行。因為我貪生怕死。

通過教育,消除罪犯對銀行裡一百萬的渴望,可能嗎?

主張通過教育避免犯罪,本身就是荒謬的。當犯罪對自己有利時,受教育程度越神,越會犯罪。

教育只能增加人的理性,不能增加人的愚昧。如果增加了愚昧那就不是教育而是馴化。

如果社會規則使得犯罪對自己有利,那麼教育只會增加犯罪率而不是降低。

6樓:「已登出」

我記的羅翔老師講過,刑法不以懲罰為目的,好像是這麼說的。

後面好像還說了一些,意思大概就是讓你坐牢不是為了懲罰你,而是幫助你盡快回歸社會。

7樓:安桐悅

處罰。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夫禮者禁於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是故法之所為用易見而禮之所為生難知也。

——《資治通鑑》

8樓:禁與千尋

預防犯罪靠的是教育。

刑法和法律的目的主要是處罰。

很多時候乙個地區,法律沒有改變,治安上公升,對應的還是經濟發展,教育提公升。

同樣,同乙個國家,治安水平也是不同的,但是他們遵循的也是同一法律。

另外一點就是,現在的刑罰比以前輕很多,輕易不死刑,但是犯罪程度明顯輕很多。甚至可以說犯罪數量相對也少很多。

刑法只會告訴你,不能做什麼,做了會怎麼樣。

但是教育會讓你知道,為什麼不能做,會讓你知道,就算沒有刑罰你也不能做。

9樓:

預防為主。兩個目的都有,但要看那個是主要目的就要看那個更重要了,但是怎麼看那個更重要呢,咱們就不妨假設只有乙個目的,另乙個功能完全消失會是怎麼樣。

假如你是天神(代表法律絕對力量),你來指定規則,你有無限能力。

首先是只有預防的作用,那就是你向人們規定,只要犯罪你就會處死那個人。但實際上每個犯罪的人你都不會真的處死,而是把他帶到另乙個可以生活的世界。只是別人都以為你把他處死了。

另一種是只有處罰的作用,那就是你沒有任何規定,一旦有人犯罪,這個罪犯實際會被你處死,但犯罪分子被處罰的事不會被別人知道,你會以法力創造乙個假人在世界上。沒有人知道犯罪會被懲罰這件事。

假如作為人民,你覺得哪個方式更適合人生存。

10樓:吳青衫

刑法的目的在於保護罪犯。以前很多地方的私刑要嚴酷得多,什麼亂棍打死,亂石丟死,裝在籠子裡沉江,什麼放狗咬死。我記得前年去瀘沽湖,裡面有個村子有很多斷指,聽人說是以前大山沒開放的時候,裡面沒有法律,犯了什麼錯就剁手指,哪怕偷個東西也一樣。

而且現在的刑法的追訴時效問題也是在保護嫌疑犯吧。

11樓:阿姆羅·雷

我認為刑法的目的是懲罰犯罪

因為預防犯罪就跟馬克思夢想中的社會主義一樣,是乙個理想鄉,它非常的功利可以作為夢想但不適合目的,因為以預防為目的的刑法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會偏向極刑,法律不是沒有感情的機器,而雜糅感情勢必與預防的本意相悖,因此個人認為刑法應該以處罰為主,讓犯罪的受到其應有的懲罰也是對他的一種尊重

12樓:cslf

懲罰是工具,預防是目的。

預防分為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一般預防指的是預防普通人犯罪,特殊預防指的是預防犯罪者再犯。刑法從這兩個預防的角度出發,才有了各種各樣的刑罰。

但是正如有的政治書上說的,法律是統治階層意志的集中體現。從這點出發,刑法的目的是維穩,建立權威,這種說法其實也有道理。

只不過從刑法總論和立法的角度來說,刑法的目的是預防。政治的角度來說就是統治工具。

13樓:「已登出」

在當今,刑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打擊犯罪,就打擊犯罪而言,這一層面的基準當然是懲罰,但是也要考慮預防。

明白這個問題以前,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刑事責任」。刑法中的責任一詞可能有許多含義,可以指行為人主觀上罪過的總和,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加入關於責任能力、可責難性、期待可能性等要素;此外,責任還可以指代行為人實施了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並且犯罪成立以後應當承擔的某種不利後果,是一種對基於違反道義基礎上的法律的消極評價。

古典主義哲學認為人是自由的,可以自主的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自由意志支配著人們的行為,之所以要讓人承擔刑事責任,是因為在這種自由意志的假設下,每個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刑罰是對於行為人不法行為的報應,這種報應是道義層面或者對於規範違反的報應。實證主義哲學則認為人不是自由的,人的行為是社會環境、自然原因、基因諸多要素等決定的。人之所以要接受刑罰,是為了進行後天矯治、處遇,防止再犯。

大抵可以認為,實證主義哲學基礎上的刑法理論在當今已經演化成為了犯罪學,由於其著重於對人的預防,有一種「人的工具論」之嫌,是對基於人權、自由、平等等基礎價值「人非工具」的背反;其主觀歸罪、已經基本上退出了狹義的刑法學的舞台,大多屬於犯罪學的內容。然而古典主義基礎上的刑法學也並非沒有問題,其容易陷入機械評價的泥沼,不利於發揮刑事政策的功能、也不利於發揮刑法的主動機能。

相比主觀歸罪、客觀歸罪是更加可取與更有利於社會安定的,因此其構成了刑事責任(法律後果意義上)的基調,但是我們的社會不斷變化,刑事法也需要做出積極的回應。從立法上看,刑法介入的始點不斷提前、處罰範圍不斷擴大、規範確證的機能不斷彰顯:刑法中大量的行政犯、危險犯、公害犯罪、擬制正犯等立法例不斷增加,體現了刑法轉向主動的趨勢。

刑法由於其性質的特殊性,直接反映在社會公眾,哪怕是不知道刑法理論,慣常都對於刑法具備最基本的樸素法感覺。學術界在刑法的解釋論上,主流觀點依舊是當刑罰的本質(痛苦的懲罰與報應)與刑罰的目的(預防與處遇)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還是要以刑罰的本質為準。

因此,刑罰的本質當然是報應,但是在報應的同時也要考慮預防。這時,刑事政策與刑事機能主義就要發揮作用了。

最後,刑法的目的不僅限於打擊犯罪,還要保障人權(不做展開),有些學者認為刑法還需要發揮規範確證的目的(也不做展開)。

想學泰拳或者散打或者mma 主要目的為了防身!建議學哪個

日耳曼尼亞 mma 是綜合格鬥,這個你學不得,為什麼呢?綜合格鬥中所包含的幾十種格鬥術被你乙個 mma 概括了你若學這個,怎麼學的完 Cyrus 這年頭,學武防身已經是乙個過時的觀念了 中國沒有正當防衛,你打誰都得吃虧 在北美,真心搞事的人手裡有槍 練武唯一的好處就是讓你死得帥一點 BJA寶山柔術淄...

把階層晉公升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好嗎?

量哥哥哥哥 我覺得不好。首先教育是既是純粹的,又是帶有目的的。你希望教育將你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取決於教育帶給你的格局 而同樣,你的格局會促使你去做一些選擇性教育。當你選擇把階級晉公升作為教育目的的時候,意味著你想通過教育去與他人比較,但是你憑什麼認定你接受的教育能夠幫助你進行階級晉公升,而不是階級倒...

技校與高中的區別 他們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李億 技校是學技術課的,高中是學文化課的。一般技校的學習氛圍要差些,高中的學習氛圍相對好些,上了高中就有機會上本科,而技校基本不可能上本科,直接上工廠幹流水線,所以盡量上高中吧。 全村的希望 職業高階中學簡稱職高,是高中階段的一部分,職高和普高並無太大區別。是以高考為教學目標的學校,則主要開設普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