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筆記本廠商在中端上不普及雷電三介面?

時間 2021-05-11 21:42:47

1樓:夏陌

我也很好奇,雷電4都來了,3還沒有普及,中端筆記本一般是輕薄商務本,買乙個不帶獨顯,高配U的辦公本,再配乙個顯示卡擴充套件塢作為娛樂用,豈不美哉?可你開啟電商平台發現買擴充套件塢的錢都夠配一台同效能的主機了。。。與雷電3有關的外設都太貴了

2樓:AVGN

雷電三推行不開和功能性和成本都沒太大關係。當然成本比一般介面會高一點,但是和擁有雷電三介面而增加的競爭力完全不成正比。主要原因其實是pcie通道的限制。

一般的消費級x86處理器除去必須直連的記憶體的之外會留下24條pcie通道,這二十四條裡十六條需要連獨顯(如果有的話),四條連南橋,剩下四條剛好滿足雷電三標準的上行下行總和40gbps的傳輸速度,也就是說一般電腦在保證正常功能的情況下可以加乙個雷電三介面。但是很多時候主機板廠選擇把這四條留給第一根固態,還有很多cpu在除去記憶體以後就只有20條pcie通道,而且本身pcie通道實際使用的總頻寬一般都會比理論頻寬低。這就導致雷電三在很多機型上跑不了滿速,雷電三如果不跑滿的話完全可以被帶pd充電協議和usb 3.

1的type c介面替代。而因為這種口是走南橋的,所以想加幾個都沒問題。實際上即使是推動雷電三的急先鋒mbp也有兩個c口是不能同時跑滿速的。

這就是為什麼核顯輕薄本中出現雷電三協議的介面很常見,因為顯示卡那16條省下來了。

況且就是能跑滿,現在最頂級的ssd也就能跑到4gpbs,USB 3.1就足夠了,而接顯示卡pcie 3.0x4那點頻寬又不夠。

雷電三現在就是在這麼乙個尷尬的境地。等以後pcie 4.0普及了雷電三估計也會被更多的應用。

3樓:dd to

如果真的是幾十塊錢成本,那雷電3早就普及了。

在中端產品上配置雷電3介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deapad 720s系列,在6000價位段幾乎僅有的全系(13、14、15寸)配備雷電3介面的輕薄本產品線,然後這個系列今年沒有了。

很簡單,在中端產品上,雷電3賣不出溢價。需要雷電3介面的使用者,也多半不會選中端產品。

都 2020 年了,為什麼筆記本廠商還保留 DC 充電,換 Type C 成本會高很多嗎?

鹹魚 補充說明應該是後加上去的哈哈 主要是很多輕薄本如果要改成Type C要重新開模並重新設計電源介面卡,成本不低,還有風險,而且能躺著賺錢誰也不願意坐起來。不過有這個趨勢,再等幾年,大概會有大廠牽頭慢慢改革,至於為什麼大廠牽頭,抗風險能力高,然後二線三線在市場開啟了跟進,輕薄本市場就會被Type ...

為什麼各大筆記本廠商都在爭先發布極為厚重的超高效能遊戲本,到底有多大的市場?

Hansen 首先我們要給遊戲本乙個定位 全能本。什麼樣的人需要全能本?預算不多的人。反觀遊戲本的主要消費群體 大學生。大學生分析 錢不是自己的,但遊戲一定是要打的,預算只夠買一台電腦的或者父母只給買一台電腦的。所以說,大學生剛從高三畢業,大一大二買了遊戲本,還很有可能是戴爾的內啥,然而大三大四反思...

為什麼那麼多筆記本廠商都不願意減配 CPU 顯示卡來換固態硬碟?

這個問題好幾年過去了,現在提供乙個使用者的思考角度。沒有固態硬碟 小事,等寬裕了花幾百塊自己買乙個,都8012年了,還沒有NVME介面的本子太丟人了,實在不行大不了原裝機械拆了換固態。CPU 顯示卡降級 CNM,這玩蛇,拿頭公升級。所以自己買電腦寧可縮硬碟不能縮U 卡,前者縮一縮是權宜之計,後者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