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是在網上看到跟教材不同的所謂的真正的歷史?

時間 2021-10-20 20:10:12

1樓:紫蓮在荷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歷史教材也是人編的歷史書,所有歷史書都不可避免的帶有編寫者的主觀性,遇到不同觀點,自己多研究,別較真也別偏激。

2樓:Sandy

其實嚴格說起來,歷史是沒法要求真實的。我特別認同馬未都說的,「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乙個道理。」即使有真實,語言和文字又怎麼可能表達出全部呢?

我們所發現的,感受的,都只能是非常個人的承受,也是絕對個人的傳輸。你得自己去判斷,最後去偽存真。沒有標準答案,歷史之於我的魅力大概就在這裡吧。

3樓:

本人現役,經常能夠體會到的一句話,懂XX的,都在XX上。所以親歷歷史的人都在歷史裡。別人怎麼看我們,我們怎麼看我們。

事實可以我們當中演繹,但無法完全向別人陳述。不是歷史的不同,而是人的不同。

4樓:慕容玉京

蘇東坡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其中有一首題主一定也學過: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想說的是,假定我們面前擺放著的是百分百真實的歷史,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也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論。

舉個例子:

隋煬帝修京杭大運河,真的是為了看瓊花嗎?

再舉個例子:

王安石變法,在王安石眼中,和在司馬光眼中,價值和意義,是一樣的嗎?

更何況,到底哪些歷史是真實的,哪些歷史是虛構的,哪些歷史是被刪改了的,哪些歷史是被化妝了的,我們如果不是專業人士,不需要鑽的那麼深。

學會思考,比了解史實,更加重要。

PS,回到題主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在網上會看到那麼多不同的歷史?

因為有很多人喜歡歷史這個領域啊。

所以有人願意去發現,有人願意去推理,有人願意去閱讀,有人願意去創作……

5樓:燕郎

對歷史感興趣,首先要學習怎麼樣讀歷史。比如區分官修和私修,了解史料形成的時間與其所記載的歷史的遠近關係,了解作者編者的政治立場和治學風格,學習史書的不同體裁及其優劣…………然後你就知道網上那些三無產品是什麼貨色了。

6樓:

正常現象

只是選擇性教授就可以了

不需要編造

政治需求

另外也存在真實的歷史是十分複雜的

他可以方方面面得出許多看似矛盾的真實結論

幾人懂?

7樓:

哥們,我大二的歷史生,前面那些傢伙說的都差不多了,如果你真的倒霉學了歷史這個沒錢途的專業,一定要看計量史學呀,我現在正惡補呢,上了大學其實史實不重要,自學都行,重要的學史方法。

8樓:

歷史還是那個歷史,只不過它讓你看到它想讓你看見的,並且讓你用它的思維去解讀歷史,目前我們學到的都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至於網上看到的一部分算是野史,真偽不可知,以教科書的嚴謹是不會採用的,權當課外讀物吧!

9樓:易行道

答:因為只有勝利者才有資格書寫歷史。

老是叫我們提高辨別真理的能力,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判斷真實性?

答:兼聽則明。

標準又是什麼?

答:公道。

如果說歷史是由當權者編寫的,那歷史豈不是具有欺騙性,歷史還算不算社會科學?

答:算。歷史是參照物,僅僅是參照物,作出判斷的還是人。

10樓:

首先不應該相信網上的很多所謂歷史。

其次書上的所謂「部分歷史」也不全是正確。中國歷史書的觀點更新太慢了,太慢太慢了。比如不抵抗政策,即使張學良的採訪錄影已經放出這麼久,歷史書上依舊還是寫著蔣介石命令不抵抗,這已經不是僅僅「部分歷史」了。

當然在抗日戰爭這段歷史中我們被有意地誤導,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就是沒有共產黨的敵後戰場作用大,現在看來簡直可笑。這就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相信的「部分歷史」。

教科書的落後不僅僅在於歷史,半年前作為文科生每天還在揹著世界四大漁場,然而其中的紐芬蘭漁場卻早在九十年代就已經消失了。現在想來也覺得挺荒謬。

所以陳舊與滯後就是教科書的歷史。政治意味和導向太濃,這也不是一句輕描淡寫的「部分歷史」就能帶過的。問題就是問題。

就像我特別敬佩的一位老師說過的,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小姑娘,終究要長大。尊重歷史,寬容歷史,誠實歷史。為了實現他自己的這兩句話,他曾經被迫沉寂過兩年。

11樓:張文舉

拋開那些內容,只從你現在的教育階段說,如果你現在接觸的教材以外的「歷史」能夠帶給你新的思路和更加全面的思考且不影響你的考試成績,那你可以繼續看,你會發現很多精彩的東西。如果影響到了你的成績,那先好好準備考試,畢竟高考還是蠻重要的。上大學之後你會發現不僅歷史,更多別的東西也跟你教材不一樣。

希望那些材料可以讓你去辯證的去分析,而不是盲從的去相信。

12樓:

應該是從知道知乎以後最為失望的乙個問題了吧,下面的高票答案都是如此的,,,,偉光正,高大上,政治正確,不知道的我還以為點進了人民網或者烏有之鄉。

13樓:

教科書不是偽歷史,而是藏著掖著了。

跟你看被刪減的電影般,不會影響電影的整體性,同,主流意識也不會改變。

而主流意識是成王敗寇。

14樓:火林中尉

大學時候,教授教過我最有用的東西是,要找第一手材料。這點對真正要了解歷史而言的人來說,尤為重要。

第一手材料指的是,歷史當時人的作品,文物,相關正史(正史也是,畢竟是正史能得到當時史官的大量實錄,而且專供皇家閱讀,比野史可信度高),至少時代離當時越近,歷史就越不會過多的變形。比如說,了解南宋的歷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就比後來元朝人編的宋史要客觀。

如果真的有心思有能力去看史料的話,那敢情是極好的。

作為乙個歷史老師,我肯定我們的教材是有主觀性的,而且主觀性極強,比如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過度美化,但是所學的內容和歷史事件都比較嚴謹,不會有什麼錯誤的地方(當然不想讓我們知道的,會隻字不提),特別是高中,意識形態已經淡化許多,課文總體而已比較客觀。相比於網路,很多於高中歷史教材不同的更多是搞點大新聞的意思,傾向性和站隊意識太強,很多網路內容為黑而黑,為賺眼球各種三觀不正的歷史發明都會出來,此誠不足為信也。

所以,結論是,想歷史入門,還是好好看看課本,課本沒啥錯,想知道歷史史觀,看看很多歷史大家的作品,他們絕大部分都比較嚴謹。最後,想知道,真實的歷史的話,請去找找第一手材料。

15樓:

真對歷史感興趣,可以查一下各高校的歷史學專業參考書目或者去圖書館翻翻專業期刊,歷史學的門檻一向不太高,高三以後正常學習能力應該可以自行閱讀。

歷史教科書有時候覺得淺或者生硬或者你覺得裡面充滿謊言。

教科書編纂有三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第一,國家立場,任何國家歷史教科書編纂都沒法迴避這問題,不是只有中國才有。

第二,學術發展水平在限制教科書編纂的進步,有些你明明看到有歷史學家提出來了但是教科書還在用看似陳舊的觀點,那可能只是因為這個觀點尚未成熟不能被引用。但是相應的,你會發現考古學的重大發現會更快推動教材的改動。

第三,高中生智力發展水平和認識水平有限,不夠你可以再去找課外書看,但照顧一下普遍水平,基礎性為先。

。至於網上的歷史觀點,看哪個網,或者笨一點的辦法,看作者,如果是某個高校的學者(學生也行)那麼你看看,如果是網上那個大咖,那你看看就算了,歷史這種東西一向是計程車司機都可以嘮兩句的。

16樓:

不管是網上的,還是教科書中的歷史,他都不是完整的歷史。對歷史事件有那麼多不同的聲音不見得是件壞事,這說明人在用自己的角度或者說以自己看到的資料來解讀歷史。但我並不是贊成把網上的資料拿來就用哦。

網際網路上的資訊本來就良莠不齊。不只是網際網路,就是民間以訛傳訛的事也不少啊。所以還需自己判斷啊。

只有解讀關於當時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才能真正了解那段歷史。包括歷史人物的文字,影像等。

不過總歸來說,教科書我信的多。因為網上有很多是帶有主觀色彩的歷史資料。角度我可以借鑑,內容我持有懷疑。

17樓:金歸待

多圖慎進

題主的困惑大概在於教科書的真偽和如何辨別教科書的真偽。

所以,首先要知道教科書的功能。在我們國家,教科書,尤其是歷史和語文教科書,除了教授歷史知識這一基本的功能外還有乙個巨大的功能:宣傳。

什麼是宣傳,簡而言之:「把自己說的好好的,把敵人說的壞壞的,這就是宣傳。」

所以,歷史教科書,特別是近現代和當代歷史,就有很多為了契合政治的宣傳性內容。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教科書關於乙個歷史事件的評價隨著時間在變,因為政治氣氛變了。比如:

我們基本上從教科書的封面就能感覺到那種政治氛圍,所以內容幾乎是顯而易見的。

18樓:步生蓮

題主,我也不說廢話了,那什麼大道理一大堆看都看不下去。。。很簡單,歷史資料就像人對事件的看法描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場就會有不同的描述。網上有個段子,嘿嘿,也不算是段子,就是乙個歷史老師上課,有人進來打他,然後老師讓同學用一張紙寫下自己的看法描述,結果每一張紙都有不同的描述,最後這老師說了一句,這就是歷史的記載!

多麼生動的一課啊~~這樣的老師才能叫做老師(呃,好像跑題了嘿嘿)!!(滿地打滾求讚!!!)其實也有造假的存在啦,就跟兩個人打架一樣,誰贏了,誰特麼就有發言權!

(別跟我扯法律,我這是在打比方,再說法律是現在的,又不是約束千百年前的史官的→_→)你見過有哪個戰勝國寫自己是王八蛋的麼(>_

19樓:王明明

首先,網上看到的只是一家之言,大多數都是陰謀論者,課本上的怎麼也是一群人搞出來的,雖然有點報喜不報憂,但是可信度還是可以,網上的東西,為了搏人氣什麼都敢寫又不負責任,信一成即可!

20樓:宅宅

高三就不要想著研究歷史了,認真備考,擠到更好的平台,證明自己的實力。實際上是證明自己定力,讓「他們」允許你接觸更多「乾貨」。

另外知識要體系化才能被稱之為知識,系統的教育才能保證你的知識是體系化的。歷史書外有真有假,但是總歸是要回到你自己的體系中的。

有興趣,有體系,才能有思想,有深度,到那個時候,再來談歷史。

總之一句話:保持興趣,保持定力,保持清醒。

剛從高三脫離不久,過來人的一點微小的見解。

乙個賽艇。

21樓:

跑個題就物理教學而言,初中教材學的是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高中教材以一種邏輯相當不完整的方式介紹了一點物理概念;普通物理真正算是有了一點系統了,但仔細去考慮還會發現遺留了一大堆坑;學四大和後續課程的時候再慢慢填

而對於化學,就我聽到的吐槽是,高中觀點看初中化學,基本都是錯的;大一看高中化學,基本都是錯的;有機無機結構物化學完之後再看,之前學的又都是錯的。

好了,到了歷史這塊。當我在大學拿到一些歷史通選課的課本/講義時,同樣會看到很多和高中歷史教材不同的架構,不同的解釋,不同的「事實」。但很多時候這些差異遠不比牛頓力學和哈密頓力學的區別,或者有沒有粗暴的將物質劃分成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區別來的大。

那麼,為什麼對於物理化學教材的吐槽,僅限於圈內人。而對於歷史教材,卻近乎是全民性的話題,並且有這麼多人上公升到批判的程度呢?

在網上看到說 顯示卡效能重要引數是 架構跟 流處理器 那怎麼看顯示卡屬於哪種架構 大神們幫幫忙?

拋瓦怪 架構越新越好。每種系列對應有不同架構。比如9系英偉達用的麥克斯韋架構和20系顯示卡用的圖靈架構。通俗的說架構就好像你的辦公室布局,顯然如果雜亂無章的話會影響你的辦公效率。流處理器是顯示卡處理影象的小單元,理論上越多越好,借乙個知乎大佬的比喻,如果把顯示卡比做畫室,那麼流處理器就是畫師,顯然越...

日本有良好的教育體系,為什麼在網上看到日本國民的英語口語水平卻那麼差呢?

依七 以前我也這麼認為。可實際接觸很多日本人,發現其實日本人日語差只是個梗。他們也自嘲。其實跟咱們等非英語國家一樣,英語好的好差的差。你挑大學生英語好的說的一點也不比咱們差。上街隨便挑個那麼說的差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咱們不也是一樣嗎。只不過咱們聽慣了中式英語,再差也能聽懂,沒習慣日式英語所以聽不懂而已...

為什麼在網上經常看到男生懷戀前女友,卻很少看見女生這樣?

非漁 因為女生是攢夠失望離開,能離開就絕對是放下了,也有的是被傷的太深,兩個人可能都還愛著,但溝通上缺乏,導致許多誤會產生,像是滾雪球,越滾越大,最後已經說不開了。 錦瑟 很多時候人看到的都是表現,你看到很少女生會這樣。卻不知道女生經歷過多少次痛哭,多少次心碎,多少次奔潰,多少次深夜的輾轉反側難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