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定義乙個人是否活著?

時間 2021-06-07 10:24:42

1樓:潛入深淵的鹹魚

就看還能不能「思考」吧,不為現實生活中的一切所左右的思考,涉及人生、社會、哲學的思考,眺望星空時的思考……

或者是「自認為」「我還活著」

或者是產生了「活著真好」的想法

或者是為生命的逝去而感懷

或者……

2樓:「已登出」

這個問題很深奧,話題度深不說麵還比較廣。正如題主說的從醫生角度來分析,與常人分析有所不同,然而都有道理。所以說,這個題目得需要專業的哲學家來回答了。

3樓:路過

呃,看史鐵生《我與地壇》,他有一章講到了生命無法承受之輕,就是一種萬念俱灰、無所謂的心態吧。我們需要一些東西讓我們的生命變「重」,類似於情感、事業、自我價值、信仰等。這或許就能看到某個人是否是真正活著吧,當然活著是這樣定義的話,那麼所謂的「死」,也是可以「起死回生」的

4樓:妄月

意識不在了又多了乙個新的意識?我的認知範圍內只能理解意識的休眠和甦醒。你怎麼能確定那個意識是新的意識還是甦醒後有改變了的曾經的意識。.....

我覺得可以有新的人格,新的習慣,習性,關於新的意識...這個真的無法理解。

關於你說的嬰兒...嬰兒的大多習性和動物相似,還沒有生出來什麼心理活動,一切全憑天性。

至於死亡,。。。意識,是建立在大多活著的生物體身上的。植物人之所以被稱為植物人,因為他們的身體器官還在維持著生命的活動,他們卻只能像植物一樣任他人擺弄。

那麼植物算是活著的嘛?植物人,只不過是多了個人字而已,人類啊,就是自大慣了。

5樓:Kiwifan

在多數的情況下,日常語言中的「意識」一詞,用法相當於「理智機能」這個詞,指的是頭腦活動。

而實際上,意識是人的一種特殊「覺知」,與頭腦活動無關。我們首先具有的是對自己的覺知,對自己是誰,身在何處的覺知,隨後是進一步的對自己已知的和未知的東西等等的覺知。

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知道,在某一時刻裡他是否「有意識」。這點早已被歐洲的某種心理學理論所證實;這種理論認為,人只能了解與他自己相關的事。

如果應用到意識這個問題上面,那就意味著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知道他的意識在某一刻是否存在。因此,乙個人的外在行為無法證明他有意識或無意識。如前所述,這個事實早已被證實了,可是它的重要性卻還沒有被完全地理解,因為人們總是把意識理解成為心理過程或大腦活動。

即使人能覺察到在此刻之前他是無意識的,這也只是一種對深刻覺察的記憶而已。無論他後來是否記得這份覺察,都不算是意識。

現在我要你們來關注另乙個事實,近代所有的心理學學派都把它忽略了。

這個事實就是,人的意識,無論他指的是什麼,都絕對不會停留在同樣的狀態。人要麼有意識,要麼無意識。在他意識最強烈的時刻便會產生記憶,而其他時刻他根本沒有記憶。

人之所以會誤認為自己具有持續的意識和持續的覺知,這種時有時無的記憶是最主要的因素。

有些近代心理學學派完全否認「意識」,甚至認為這個詞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這只是他們基於誤解而對「意識」產生的妄言罷了。其他的學派,如果可以稱得上學派的話,所談到的不同意識狀態值得不過是思想,感受,行動的衝動和感覺罷了。

這是一種把意識與心理機能混為一談的根本性錯誤。關於這一點我稍後會談到。

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現代人仍然相信這個陳舊的觀念:即意識是不分層次的。即使這個觀念與後來的許多發現相矛盾,但它仍然被一般人不加思索地接受,從而阻礙了他們對不同層次的意識進行觀察。

實際上意識有著非常明顯並且可以被觀察到的不同層次,這一點在我們自己身上更容易被察覺到:

我們只看前面兩點,也能夠了解「意識有可能進化」這個觀念。與這個觀念有關的重要事實早已被一些古老的心理學學校所熟知,比如《慕善集》的作者們都知道它,但是近兩三個世紀以來的歐洲哲學和心理學卻完全把它忽略了。這個事實就是意識可以經由特殊的努力和特殊的學習而具有持續性和可控性。

下面我將會說明如何來研究意識。請你拿起一塊手錶,兩眼注視著秒針,努力覺知你自己,並且全神貫注於這樣的念頭:「我是彼得鄔斯賓斯基」、「我此刻在這裡」,盡量不要胡思亂想,只是跟隨秒針的移動,保持對你自己、你的名字、你的存在和你所在之處的覺察,摒除一切雜念。

這個試驗顯示出乙個人在自然的狀態下,即使竭盡全力最多也只能對乙個物件(他自己)保持2分鐘的覺知。

我們以正確的方式做過這個試驗後會得出乙個極為重要的結論,那就是人對自己沒有意識。「人可以覺知到自己」的這個錯覺是由「記憶」和「思想」創造出來的。

舉例來說,某人去看電影,如果他對電影院的環境習以為常的話,那麼當他在那裡時,就不會特別地「覺知」到自己在那裡,儘管他能夠看到各種事物,觀察它們,欣賞或不欣賞這部影片,記得電影的情節和他所遇到的人。

這個人回家以後還會記得自己去過電影院,所以他肯定會覺得自己在電影院裡時一直是有意識的。因此他毫不懷疑自己的意識。其實他並不知道,即使是在完全沒有意識的時候,他也能正常活動,也能思考和觀察。

一般說來,人可能具有四種意識狀態。

一、沉睡狀態

二、清醒狀態

三、自我意識狀態

四、客觀意識狀態

人雖然有這四種意識狀態,但實際上他只生活在兩種狀態中:一部分時間在沉睡,另一部分時間在所謂的「清醒狀態」中度過,雖然這種清醒狀態事實上和沉睡狀態沒有多大的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人對於「客觀意識」一無所知,並且不可能在這方面做實驗。人相信自己擁有第三種狀態或「自我意識」,也就是說「人認為他已經擁有」這個狀態。但其實他真正有自我意識的時候非常之少,只不過是瞬間而已。

甚至當他有自我意識時,他也許都辨別不出來,因為他並不明白那意味著什麼。在特別的時刻、在強烈情緒中,在危險的時刻,在完全陌生和出乎意料的環境情況中,或是在沒有特別事情發生的極為平常的時候,意識都有可能會閃現出來。然而,在平常或「正常」的狀態下,人對這些轉瞬即逝的意識是沒有任何控制能力的。

而談到通常的記憶或有記憶的時刻,儘管我們沒有發現,但其實我們只有在那些有意識的時刻才能夠產生記憶。關於記憶在學術上的意義,以及我們所擁有記憶的不同種類,我會稍後再作解釋。現在我只是要你們注意觀察自己的記憶。

你會發現,你對不同事情的記憶程度並不相同:有些事情你記得非常清楚,有些則相當模煳,還有些你甚至根本就記不起來,只是知道他們曾經發生過。

當你了解到自己真正記得的事情竟然這麼少,你一定會大吃一驚。情況之所以會是這樣是因為人只有在有意識的時刻才會有記憶。

因此,關於第三種意識狀態,我們可以這麼說,人偶爾會有瞬間的自我意識,對當時的狀況產生清楚生動的記憶。但是,人對於這些意識的瞬間沒有控制能力。它們自行來來去去,被外界環境以及情緒所引發的聯想或記憶所控制。

於是有個問題就產生了:人有沒有可能控制這些轉瞬即逝的有意識瞬間,更加頻繁地引發他們,並且更為長久地,甚至永遠地保持這種狀態呢?換句話說,人是否能夠變得有意識呢?

這是最重要的乙個要點,然而在開始研究的時候,你們必須了解這個要點即使是僅僅作為一種理論,仍舊毫無例外地被所有現代心理學學派所徹底忽略。通過使用正確的方法做出正確的努力,人是能夠控制意識的,而且能夠獲得自我意識,以及與它所帶來的一切。至於它能帶來什麼,以我們目前的狀態是無法想像的。

只有在理解了這些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對心理學做認真的研究。

我們的研究必須從「在內在尋找意識的阻礙」開始,因為如果要發展意識,至少要先去除一部分障礙。

在下面的講述中,我會談到這些障礙,而其中最大的乙個障礙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無知」,以及這樣的錯誤信念:認為我們對自己至少有幾分了解、對自己是有信心的。而事實上,我們對自己根本一無所知,即使是在最為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對自己也是沒有信心的。

現在我們必須了解,心理學的真正含義指的是「自我研究」。這便是心理學的第二個定義。(心理學的第乙個定義是對於「人進化的可能性」相關的種種原理、法則和事實所進行的研究)

我們不可能像研究天文學一樣脫離自身來研究心理學。同時,人必須像研究任何一部複雜的新機器一樣來研究自己。人必須知道這部機器的組成部分,主要機能、正常工作所需的條件、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以及許多必須用一種特定語言來描述的東西,這種語言也是我們研究這部機器所必須的。

人這部機器具有七種不同的機能:

1.思考(或理智)機能

2.感受(或情感)機能

3.本能機能(機體的一切內在活動)

4.運動機能(機體的一切外在活動,在空間中的運動等等)

5.性機能(與男性機能和女性機能有關的一切活動)

除了這五種機能之外,還有兩種機能,但在日常語言中沒有它們的名稱,它們只有在較為高等的意識狀態下才會顯現。其中一種是在「自我意識狀態」下出現的「高等情感機能」;另外一種是在「客觀意識狀態」下出現的「高等理智機能」。因為我們沒有處在這兩種意識狀態下,所以無法研究這兩種機能,也無法進行實驗。

我們只能間接地從曾經達到那種狀態或有過那種體驗的人口中獲得一些了解。

關於這兩種高等意識狀態和高等機能,在不同國家的宗教和哲學著作裡都有多次提及,但卻沒有對這兩種高等意識狀態加以區別,從而加大了我們在理解時的難度。所謂的「三摩地」、「狂喜狀態」、「開悟」,或在近期的著作中提及的「宇宙意識」,有時指的是自我意識,有時則指的是客觀意識。

6樓:秋璃

我認為活著的定義是肉體完好,意識仍存。

打個比方吧,乙個男人沒有了獨屬於男人的性象徵,也就不是乙個真正的男人了。

而把意識拷貝到別的肉體裡,也不過是擁有那個意識的一切記憶的生物,而非他本人。

7樓:形之上

自我覺知和自我確認,這是活著的證據,當乙個人喪失了這種能力,可以認定為死亡,植物人暫時失去了這種能力,也就屬於暫時死亡,睡眠就是死亡的演練。

以上都是屬於個體和生物學範疇的,在社會學意義上,只要乙個人還存留在別人的記憶中,他就還沒有死亡,但這只對社會有意義,於其自身已不再具有意義。

同時主體具有不可替代性,即便能複製乙個和你一模一樣的人,甚至意識也完全相同,他也是另外乙個人,而不是另乙個自我。

怎麼定義乙個人是否有思想?

從群體層面來看,有一萬個答主,就會有一萬種定義 從個體層面來看,乙個人對 有思想 的定義,在不同語境下,也會有很大的變化。這篇回答主要說說我作為個體對思想的定義,有三種定義。第一種定義,在最狹義最嚴謹的程度,對於世上任何存在,我把有思想定義為具有自我意識的任何生命。第二種定義,有思想就是在對這個世界...

乙個人活著為了什麼

般若 向上,樹千年不挪,成大樹,你說它為什麼?人的心態向Sunny,自然的和植物般向上長呀,當內心世界失去光時,要學會自己去尋找光,美好就在眼前 董航 有人說,余華的 活著 是每個人的人生,而文中的福貴就是現實生活bai中的每個人。有的人命運不至於像福貴那樣悽慘,一生順遂,沒有大風大浪,所以他們很難...

乙個人可以被定義嗎?

硬核美式s 我們每個人在看待自己及他人的時候都會加上一層濾鏡。這層濾鏡是什麼呢?是我們多年來形成的習慣與偏見。而濾掉的是什麼?濾掉的是那些你認為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特點。這樣我們看待這個世界 看待所有人都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愈發認為我們自己的偏見是無比正確的。而在這個世界上每乙個人都是各種各樣千奇百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