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騎兵大部分都是馬,還有部分地區有駱駝,為什麼沒有牛?

時間 2021-06-04 04:44:06

1樓:sshalex1975

首先你要了解,騎兵是幹嘛的。騎兵是機動性、防禦性、攻擊性合為一體的作戰單位。

但機動性,是騎兵區別於其他作戰單位的標誌。

如果機動性不強,那麼搞重灌步兵就好了,還省下馬和馬具的大筆資金。

牛跑的慢,食量大,背部寬大,不適合騎乘,無法衝鋒和快速移動,就是致命缺點

而且還有乙個更重要的,牛是極為重要的生產工具古代各民族都立法,禁止吃牛肉,目的就是保護生產工具如果把生產工具拿來打仗,會被認為亡國在即,都不準備明天活了,這種政治和精神上的殺傷力,比作戰失敗還可怕

2樓:王企鵝

假設馬和牛的功率一樣,馬屬於小扭矩,跑得快,負載差,相當於跑車,牛屬於大扭矩,油耗高,跑得慢,負載強,相當於越野車。而騎兵要求的是機動性所以當然選擇馬。至於駱駝則是乙個另類,它的優勢在於耐力和負載都極強,然而即使是在有駱駝騎兵的軍隊裡面,駱駝也不能完全替代馬。

3樓:涂山氏

馬和牛相比身體結構更適合奔跑,尤其是長途奔跑。人類之所以選擇馬為坐騎,除了體型和速度之外,更多是因為馬更能適應人類戰鬥的節奏。馬和人一樣擁有遍布全身的汗腺,而牛的汗腺只分布在口鼻和趾縫間。

這使馬在高速奔跑時擁有更好散熱能力,耐力也更加充足。

在人類的戰爭活動中,一場戰鬥中怎麼也得打幾個鐘頭吧?在這幾個鐘頭裡騎兵和他的坐騎一直是處於劇烈的運動中的,如果做騎的散熱能力太差,很快就會因為體溫過高而失去行動能力甚至直接倒斃。人類這種生物耐力還是挺強的,經過訓練的士兵在戰場上砍上幾個小時的人是沒啥問題的,馬是少數能適應這個節奏,體型、運動能力和智商又適合人來騎的動物,而牛顯然不行。

而且即使如此,經過精心挑選的戰馬,一場中等強度的騎兵戰鬥打下來累死的戰馬也是一片。

當年吐蕃國是搞過犛牛騎兵的,但那是因為青藏高原上馬活不下去,也沒有搞長途奔襲的條件和必要,高原坐騎主要也就是為了馱人和一波衝鋒,所以才選了犛牛。

4樓:Wenkan Photo

騎馬+敏捷,+力量,但是騎牛不加這些,加什麼呢?加魔法。

所以你看騎牛的都是些魔法屬性比較強的人物,比如大魔導師劉秀。

還有太上老君什麼的,都是大佬。普通小兵騎了沒有用。

5樓:郇宇

騎兵……的主要作用乙個是速度、乙個是速度帶來的衝擊力,至於代替步行節約體能(以及運輸物資)是比較次要的。次要的功能,可以用牛來代替,古代行軍運輸物資,很多都是牛車(馬車更好,但馬不夠用)。速度……牛可不行,亦即騎兵最廣泛的應用:

傳令、偵查這些基本的輕騎兵功能,不會被牛代替。至於衝擊力著稱的重騎兵,牛也不太合適……除非激怒狀態,牛跑的比馬慢,衝擊力不夠,真的激怒了,又沒法控制

6樓:蘿莉神教向左使

馬是最優的選擇。身體結構兼顧了耐力與速度,各方面的效能指數都很出色。牛就比較坑爹了,靈活性太差,機動性也不行,更重要的是,它的優點在於力量強,適合與耕耘。

這就好比我們乘用車用的是輕便靈活的汽油機,貨運車大多用柴油機一樣。不是說絕對的不可以,而是在長期的鬥爭中,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最優解。吐蕃的犛牛騎兵那是因為高原環境對馬匹太不友好了……

7樓:「已登出」

劉秀騎過牛,不過是權宜之計,主要是牛本身不適合騎,牛的脖子不能抬起來,相比之下駱駝和馬的脖子都是向上的,不然沒個地方抓容易掉下去。

8樓:沈治療

除了牛的速度不夠快,自身帶有生產價值,還有乙個原因是偶蹄目動物智商比較高,上戰場會見風使舵。(大象和駱駝都是這樣,算是不可靠的騎兵坐騎。)

為什麼兔肉沒有成為大部分地區人類的主食?

破釜沉肉 我覺得還是口感的問題。實話實說,兔子肉在基礎口味上是比豬肉,牛肉遜色的。需要重料加工,這樣就需要比較麻煩的製作過程,而遠遠不像豬肉只需要切了炒就可以。再就是兔子比較小,即使是專門吃肉的兔子也沒多大,去了皮,去了內臟血,去了骨頭沒剩下多少肉,比吃紅燒肉這種大肉塊的滿足感下降不少。 山中兔 作...

有哪些事物 習俗是在大部分地區不常見,卻在相隔遙遠的兩地同時流行的?

東到台灣的原住民 西到紐西蘭的毛利人 遼闊的太平洋上的島民都不約而同地有著出草的習慣 並習慣收藏斬獲的首級 作為男子榮耀的一種。不過想想南島人的步伐 遙遠的距離也就說得過去了。 老貓 一種發源於安徽,在北方大部聞名的食物,安徽絕大多數人卻沒吃過。隔壁的河南絕少見到,在隔了乙個省的河北卻遍地開花。山西...

在大部分地區不論交通事故細節,是不是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一方就一定佔據部分優勢?

朱炎 所謂的死者為大其實就是和稀泥。我其實很痛恨這種和稀泥,因為這不僅損害了無責或者少責方的合法權益,從長遠來說也會使更多的弱勢群體遭遇悲劇!這更是嚴重損害了交通參與者弱勢群體的生命權。有責方死亡就判無責或少責不就是在鼓勵違章嗎!我們省會有一條路,路中間值有護欄。經常有人翻越護欄被車撞。後來規定翻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