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物 習俗是在大部分地區不常見,卻在相隔遙遠的兩地同時流行的?

時間 2021-05-12 09:32:08

1樓:

東到台灣的原住民、西到紐西蘭的毛利人、遼闊的太平洋上的島民都不約而同地有著出草的習慣、並習慣收藏斬獲的首級、作為男子榮耀的一種。不過想想南島人的步伐、遙遠的距離也就說得過去了。

2樓:老貓

一種發源於安徽,在北方大部聞名的食物,安徽絕大多數人卻沒吃過。

隔壁的河南絕少見到,在隔了乙個省的河北卻遍地開花。

山西陝西沒有它的位置,長江以南更不見它的蹤跡。

彷彿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促使它:向北!向北!讓它一路走進了東三省。

隱藏在安徽板麵背後的傳承故事,如果有人能夠挖掘出來,我覺得一定會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歷史。

3樓:zjer

人,同樣的種。在北京,在西安,在南京,在開封,在香港,在上海等。都是那些面孔。因為全國各地人都流過種,還是精英。

台灣也有。

4樓:水先生

古代人怎麼刷牙呢?

大唐西域記裡記載古印度人「饌食既訖 ,嚼楊枝而為淨」。就是嚼著楊樹枝,來清潔牙齒。

這個風俗現在還有沒有呢?

非洲依然有人這麼潔牙。塞內加爾現在依然有不少人用刷牙棍。

中國有沒有這個習俗呢?

本草綱目裡記載:削為牙枝,滌齒甚妙。可見明朝依然認為這是一種潔牙方式。

5樓:

天穿節,中國傳統節日,但時至今日,「天穿日」傳統在北方文化區及客家人中普遍留存。

客家熇甜粄「補天穿」,天穿射,甜粄扎針。

山西在山西孝義、介休等地,以正月二十為小天穿節,正月二十五為大天穿節。節日當天吃餃子或西葫蘆餅等主食。晚上於家中床上、衣櫃中、門口等各個地方擺放並點燃各種造型的豆麵燈來對美好的未來進行祈福。

客家地區端午節掛菖蒲、插艾葉、黃葛藤,聽老人說是「往擺、舊時候」打仗巴拉巴拉....

我覺得習俗上和山西更像,和河南不太像....

6樓:念缺一

用乙隻箭/木棍/筷子輕鬆折斷,五支箭就堅不可摧,來教育兄弟齊心的故事。

從希臘國王到太平洋土著部落、從中亞游牧民族到日本列島,都有這個故事。

為什麼兔肉沒有成為大部分地區人類的主食?

破釜沉肉 我覺得還是口感的問題。實話實說,兔子肉在基礎口味上是比豬肉,牛肉遜色的。需要重料加工,這樣就需要比較麻煩的製作過程,而遠遠不像豬肉只需要切了炒就可以。再就是兔子比較小,即使是專門吃肉的兔子也沒多大,去了皮,去了內臟血,去了骨頭沒剩下多少肉,比吃紅燒肉這種大肉塊的滿足感下降不少。 山中兔 作...

在大部分地區不論交通事故細節,是不是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一方就一定佔據部分優勢?

朱炎 所謂的死者為大其實就是和稀泥。我其實很痛恨這種和稀泥,因為這不僅損害了無責或者少責方的合法權益,從長遠來說也會使更多的弱勢群體遭遇悲劇!這更是嚴重損害了交通參與者弱勢群體的生命權。有責方死亡就判無責或少責不就是在鼓勵違章嗎!我們省會有一條路,路中間值有護欄。經常有人翻越護欄被車撞。後來規定翻越...

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用英語交流,學習小語種有什麼意義?

王璦琳 首先,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存在表達不清的現象。很多母語乙個詞就能表達的東西,轉換到英文可能會用一堆形容詞來描述。遇到某些東南亞國家 越老柬緬 那英語水平基本上可以告別交流。兩個非英語母語者的交流過程大概是 A想說一句話 先用母語架構一下句子 用英語把句子翻譯一下 某些詞語用一堆形容詞替換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