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反正都會死的,20歲死和80歲死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6-02 09:43:59

1樓:旅旅遊

20歲去世雖然比80歲去世少受了很多世間的苦痛與掙扎,但是卻也少了無數同一切你喜歡或者喜歡你的人和事相處的機會。人總是越活越知道,其實自己還有好多好多事情沒來得及做,好多好多人沒來得及去報答。

2樓:草長鶯飛

20歲死,你可能會有很多事情沒來得及做完,有很多想法沒有實現,所以給多點時間你,讓你80歲走的時候,可能把想做的事都完成了,沒有遺憾的走...

3樓:有點意思的王小宇

瀉藥為你傷心的人會不一樣,20歲的時候死,父母長輩還有你的朋友傷心。

80歲的時候死,是兒孫傷心。

如果說要上公升高度的話就是,為社會所做貢獻的多少吧……

4樓:陳暉潔

結果和過程都有很大的區別。

眾所周知人的活動離不開社會關係。多活60年相當於多實踐60年的社會活動,或多或少的改變社會。這是結果上的區別。

多活60年相當於自己多經歷60年的時間。

當然,也有可能多活的六十年會讓人覺得不如不活,或者根本沒有改造任何社會關係。

往小了說,80歲實現了人生中各個微小的願望與追求;往大了說,宇宙毀滅之後人類都沒有了,20歲死了就死了也沒有任何損失。

主要還是看你貪求還是厭離當下、未來、過去的任何可能的生活吧。如若真的貪求,人生就算從未有過希望也可苟活,如若真的厭離,前程似錦也會一死了之。

5樓:Duhh

20歲之前主要消耗社會資源實現個人成長,20-80歲才是大部分個體開始回饋社會,創造價值的階段。

如果我20歲死了,我會很遺憾,還沒有機會開始對這個世界貢獻一點價值就離開了

6樓:

嗨,這還不簡單嘛

作為乙個生命,20歲死和80歲死的區別在於,80比20多消耗了60年的能量,依靠著生存的本能在地球online多參與了60年的碳迴圈,僅此而已

什麼意義目標都是虛的,沒事別瞎琢磨,影響老闆換車

7樓:八戒

不經思考的人生

不經閱讀的人生

不經風雨的人生

他們的生命如此蒼白而膚淺,

他們的生活如此淡薄而無力

他們的20歲和80歲只有生理區別

但我希望每乙個人都不要是這樣的人

因為,當我們的思維和閱歷逐漸豐富,

我們的存在一定會被存在本身所讚美和欣賞

8樓:善若堂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反正吃到肚子裡的飯都要變成排洩物,那人為什麼不直接吃排洩物呢?人都有乙個變老的過程,從年輕變老就像飯變成排洩物。

那麼20歲死和80歲死的區別就像乙個吃飯乙個吃排洩物一樣。

9樓:加易

典型的偽命題

同理可得:

反正都是要死,我還學什麼習/玩什麼手機遊戲/談什麼戀愛/……把你熱愛的東西往上面代,你就知道你這個問題多麼無聊和荒唐了。

10樓:萌萌的艾達

20歲才剛剛感受到世界的美好,80歲已經吧整個人生都已經體驗完了,當然不一樣,每個人來這個世界都不容易,還是要好好感受一下這個世界的美好吧,每個人都會死,誰也不願意在花季般的年齡離開這個世界,還沒有感受這個世界的沒好呢。

11樓:大叔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生亦何哀,死又何懼?

這一死,不過是從人間到地府,

不過是從乙個他鄉到另乙個他鄉。

12樓:之乎者也

20歲死感覺沒賺夠本。萬千世界都沒去瞧一瞧,自己的生涯剛剛開啟,沒經歷過大起大落或細水長流。對於自己內心的世界也沒有完全挖掘,沒有非常完整地認識到自己,人生的境界還沒有到「看水還是水」的地步。

13樓:meikinn

當你開始想這樣的問題,相信多多少少可以算是「開智」了。

去閱讀相關的哲學書籍吧,相信先人的智慧型能讓你「想活年限」增加一段時間。

14樓:ijijkij

收穫的人生體驗不一樣

世界那麼大

很多經歷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去解鎖的

每個年齡段對自己三觀的改變都在變化

已經走了二十步啦

再多走走六十步吧

15樓:亓暮

乙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乙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乙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乙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史鐵生《我與地壇》

在這個必然降臨的節目下,關注「死」的時間並不是一件稱得上明智的決定。

對群體來講,繁衍將群體的時間壽命拉長可至無限,而個體才可說一句不同。

而對個體講,區別的關鍵在於「慾望」。

「慾望」的不同也會讓不同的人對不同的壽命有不同的看法。

16樓:

我一看這個題目,在看下面的答案,覺得可怕,都這麼……這有啥區別?想活的巴不得多活點

在思想上虛無或者怎麼我覺得都沒問題,千萬別把負能量傳給其他人和社會,自己負能量就好。

這個社會還有許多人想活,我覺得那些在網上說不想活的,一定也想活。

有人無論發生什麼困難都覺得是好的,是人生必要的,而有的人一點不滿意,就抱怨社會,抱怨親近人,這……

17樓:TonyJ

看來你是結果論者啊。結果可以說一樣也可以說不一樣,看你從哪個方面去看。說結果一樣,因為都是個死,說結果不一樣,是因為你死的時候的狀態不一樣。

不同的時限決定了你的經歷,不同的經歷也決定了你死的時候的心態和想法,而這點上來說,死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18樓:鬼山楓語

就結果而言,沒有區別。

就過程而言,區別非常明顯。問題在於: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麼多活六十年的意義何在?答案在每個人自己。

你可以活得很精彩,在人生的最後一秒依然依依不捨。

你可以活得很黯淡,每一天都數著日子過,只盼早死。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其意義並沒有統一答案。賭王何鴻燊拿錢續命,活到近一百歲。張國榮有好的事業,也不缺錢,卻跳樓自殺,終年不過半百。

他們選擇了各自的人生道路,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

活著這件事兒,你可以認為20歲和80歲沒有區別,然後隨心所欲地活。比如到處流浪,夜宿街頭,白天乞討,落得輕鬆自在。比如放下一切,周遊世界,靠打短工養活自己,同時做點直播賺取生活費。

比如朝九晚六上下班,和大多數人一樣,平常而心安。

說到底,你的生活你說了算。

80可以死而無悔,20歲也可以了無生趣,全在一己之念。

說到底,你要盡可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人總是要死的,地球也會消亡,然而我還是寫下了這些字,好像它們會永存。這就是我的態度:活一天工作一天,活一世工作一世,為了某些事情。

現在活著,總覺得這些都是有意義的,我很是喜歡。將來死了,這些沒有意義了,但又能怎麼樣呢?我已經感覺不到了,抱歉。

我對自己要求不高。

19樓:春水東盡頭

80歲才死,你在開玩笑嗎?我們朝代的皇帝沒有乙個活那麼久的,20歲死不算早吧,出征沒回來的,蝗災洪水瘟疫乾旱再加地主搜刮村里躺人是常態。

我記得上一任皇上才十八歲剛剛上位,沒過幾天好日子都被自己親弟弟爭權上位給殺了,被殺的哥哥本就身患絕症活不了兩年了,在臨死前還求弟弟把自己流放到市井,想過兩天日子。

弟弟為了坐穩那至尊座位,最終把哥哥給偷偷活埋了。

你說現在這人哪,為了那平均四十年的壽命,樂活得太過要緊

20樓:三和弦美少年

時間本就只是個計量運動的單位而已,人們定義的,其實時間根本不存在呀,永遠都只有當下,把衰老當成病就好了。別去想什麼偉大或者渺小,把一切量化,所有事情的結果不過是記憶太長顯得差距格外明顯而已。

21樓:inger

這就涉及到生命的意義問題了,既然最後都得死,那為什麼還要活著?或者說活著是為了什麼?

從這個問題又可以引申另乙個問題。你之所以會問出這種問題,應該是感覺到了生命的虛無,並想從生與死中找出乙個突破口,希望找到一種永恆並真實的東西以此來寄託你那不安的心,為客觀上無意義的生命和世界找到一種人類主觀上的意義。也就是終極關懷的問題。

世間萬物本身沒有意義,準確的說是連沒有意義也沒有,「非法非非法」。意義這個詞只是人腦對事物的一種分辨。意義是人創造的。

所以意義是需要自己尋找和定義的,每個人由於三觀,經歷,學識和習氣的不同,對萬物的定義也不一樣,自然意義也不同。這就是所講的意識對改造世界有指導作用,而上學和學習就是為了培養正確的意識。

一般這種生命和世界的問題最後都會歸結到經典的哲學三問:

1我是誰?

2我從哪來?

3我要去幹什麼?

解決這三個問題其實也是解決終極關懷的問題,只是每個人解決的方法不一樣。

外國信仰上帝,認為「我」是上帝造的,我是上帝的子民,我要相信維護上帝。這三個問題就被很簡單的解決了。

現在很多無神論者相信科學,相信演化論,認為「我」是由猿猴進化來的物種,是宇宙中生命演變歷史中的一員,我要做的就是傳宗接代,安穩生活。終極關懷也解決了

舉了這兩個例子你應該就明白,不論任何宗教和國家,都會先解決其終極關懷的問題,這樣人才能心安,所有人有共同的上帝,目標,志向,這樣社會才和諧。包括毛爺爺井岡山起義,也是通過解決終極關懷之後散亂的人心才凝聚在一起。包括現在國家極力倡導弘揚傳統文化,也是這個意思。

但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2樓:奔beniu

我覺得人在活到80歲的時候,大概率都不會再想死,或者說隨著閱歷增多,就越留戀這個世界。

我也曾經在20歲的時候多次想過去死,那時候覺得去死和去放縱沒什麼區別,並不可怕!

現在十多年過去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高低起伏經歷了一些,反倒覺得活著挺有意思,尤其那些苦難折磨,過後會有一種更通透的感覺。我想以後我也只會越來越留戀這世界,雖然以後一定還會經歷更多痛苦、無助,不知道最終會要去到何方,活成怎樣的人,可這不正是活著的意義!

23樓:Bear Butcher

晚上打會兒遊戲。反正打完都要睡覺,打20分鐘就去睡和打80分鐘再睡有什麼區別?

可能沒什麼區別。但我還是多打一會兒吧╮(╯▽╰)╭

24樓:森河

更多的經歷,生命只有一次,來之前你不知道了發生什麼,走之後你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只有活著的時候,你是知道的,因為你就是其中的乙份子,與你無關的大事件,和你相關的小事情,這都是你活著的獨有痕跡。不是有這麼一句,來到這個世界,沒打算活著回去。

如果可以選擇,為什麼不多待些時間呢。

25樓:乙隻特立獨行的豬

人確實早晚都會死,但是為什麼要辛苦的活著?我想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與見解。人,生下來,活下去,父母給了你生命,你自然是要好好珍惜,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想活的念頭在我的前半生裡經常有,記得很小的時候,大概小學的樣子,就會去想選擇什麼樣的死法不痛苦,電視裡的上吊好像挺不錯的,但也都是想想而已,從來也不敢付諸行動。

還記得大概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奶奶說我什麼,我很不開心,大中午就提著一籃子衣服去池塘裡洗衣服,當時心想的就是:平時老是聽人說中午的池塘裡有水猴子,會把人拉下水溺死,最好我也能碰到,把我拉下水算了。到了池塘邊,慢慢的洗衣服,不時的看看水中,心裡有點期待,其實也有點害怕。

等到洗完了衣服,也沒見到池塘裡有什麼動靜,便提著籃子回家了。

工作以後,也會經常有輕生的念頭,但是都是只是限於想想而已,因為怕疼,感覺不論哪種死法都很疼,關鍵是沒有那個勇氣。

真正斷了這些念頭是有了孩子以後,養兒方知父母恩,生養以後才知道這其中的艱辛與不易,如果自己不活了,對於父母該是怎樣的重擊,這道理從前也知道,但如今是懂得;有了孩子怎麼敢去想死的問題呢?自己死了孩子怎麼辦?沒媽的孩子多可憐,自己是深有體會的,怎麼可能讓孩子重蹈復撤,為了孩子,再難也要好好的活下去,不只是活著,還要好好的活著,有價值的活著。

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寫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意思是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卻比鴻毛還輕,這是因為他們生存所依靠的東西不同啊!

反正人都會死 那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zzz 人生來就是要死的,從這角度看,人生毫無意義。那麼反過來講,反正終將失去,為何不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呢?該幹什麼就好好幹什麼,活的時候活的盡興,死的時候死的乾脆。 曾光明 活著,就是為了活著,為了那些為了我們活著的人們活著!我們只不過是普通人,這沒什麼好丟臉的!在毫無意義的生活瑣事中找尋出一絲意義...

關羽多少歲死的?

魚龍舞 歷史上,劉關張並沒有結拜的記載。只寫的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所以用劉備的年紀來推測關羽大小是不恰當的。關平出生178年是明清左右開始的,可信度較低。而 華陽國志 還有過這種記載。羽啟公 妻無子,下城,乞納宜祿妻。公許之。所以關平也不是個好的佐證。關羽的出生日期不能確定,多少歲死的也...

怎樣和6歲的孩子談論「死」這個話題?

一念師太 孩子開始接觸到 死 這個概念時,起初都會害怕的,因為意味著失去。我們家快4歲的時候問我 死掉是什麼意思?我開始也很迷茫如何回覆,不過經歷清明掃墓,孩子漸漸明白了死亡的意思,不像之前那樣害怕,他知道死亡也是大自然規律,是生命的規律 生命有開始就有結束,每年春天樹會長出新葉子,秋冬會落葉,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