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的時候遇到問題就喜歡問,長大後卻選擇把問題放下不去想呢

時間 2021-06-02 06:59:08

1樓:焦慮的松鼠

其實懂的越多越無知,我也是最近這七八年才越發覺得自己無知。起因看了一本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書中有這麼一段:神父在黃河邊碰到乙個中國的殺豬匠,勸殺豬匠說你要信主,殺豬匠說為什麼要信主?

你信了主你就知道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殺豬匠說不信我也知道,我是個殺豬匠,從張家莊來去李家莊殺豬。

當時我覺得我就是這個殺豬匠,什麼都不懂卻自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以為自己知道自己要去那,其實根本就一無所知。懂了和「懂了」是兩回事!

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才真正成熟起來,事不關己的即便我懂也裝作不懂。不會再有逞能出風頭的想法,而自己不懂的就不懂好了。我只是乙個普通人,說實話精力和能力都有限。

能把自己本職幹好,家庭事業兩不誤對我而言就是上上大吉。男人到老都是少年只是建立在財務自由的基礎上,可以隨心所欲追逐未知和理想,而現實的我根本沒有追逐未知的資格,能把已知做好就已經足夠,這麼說可能有點消極,但我的現實就是如此。

2樓:「已登出」

小時候的問題深度比較淺顯,容易解答;長大後的問題需要彙總多方面資料理論進行解釋,時間昂長廣度和深度缺一不可,假如有專業名字還得岔開先去看看專業名詞的定義。

綜上所述,長大有了問題選擇放下:一是需要大段完整時間去了解,二是有一定知識門檻,三是不涉及生活緊要的問題,好奇心不足以持久。

3樓:Simon

小時候問問題是單純的好奇,不去衡量得失與否。

長大後分為兩種人,一種呢遇到問題就會想辦法去解決,去面對,去找出答案,保持學習不斷的成長。一般來說這種人都做的不錯。

另外一種人呢,應該是題主了,雖然有些冒犯。但是否有想過放下問題不去想是不是就已經自我讓我學習了呢?也許是懶,也許是沒有直接的利益得失,所以問題的答案對你無所謂,甚至都沒有好奇心去驅動你找到答案。

所以,長大了不是選擇把問題放下,而是題主你長大了選擇把問題放下不去想,拒絕成長,拒絕學習而已。

4樓:神奇的小丟

因為你小時候覺得自己幼稚,需要學習,但當你覺得自己成熟之後,就不會再學習了,就像個已經裝滿水的杯子,沒有了改變的可能,所以要有空杯心態,回到童年,擁抱幼稚,擁抱改變,擁抱進步

5樓:「已登出」

被當前的教育磨去了好奇心的角。

其實,這並不是所謂的成長。真正的成長是,你知道得怎麼做,但是私下仍然會問很多問題,思考很多。

為什麼遇到問題總是逃避?

重慶麓沁心理諮詢 遇到困難會逃避簡直是人性當中非常典型的乙個自然反應。可以從2個方面來理解。1.自信心程度 你是經常覺得自己不好,沒有能力,解決不了困難,還是你對自己非常有自信?遇到問題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是可以一點一點的解決問題呢?你是經常自我懷疑,還是經常自我堅定?你是經常自我打擊,看你做什麼都做...

為什麼有的孩子遇到問題就會去埋怨父母?這是出於一種怎樣的心理?

情感諮詢師八爪 歸根到底,還是儒家病態的親子關係。是我,養到成年已經很給臉了。我已經給了他不錯的基因,還有家庭環境 教育環境。作為父親,我盡力了。我會克制吧,以後不寵溺我的孩子。他被毒打的時候,我即使有能力也忍住不幫。他爬起來了怨我了,那只能說明我對他的教育是失敗的。我做好該做的部分,需要客服很多困...

工作上遇到問題時,老闆是喜歡 立刻解決問題的員工 還是喜歡 立刻和老闆說明情況的員工 ?

阿吉 如果老闆屬於掌控大局 重視結果型,那就傾向於立刻解決問題 如果老闆屬於專業能力強 重視過程管控,那就傾向於立即說明。當然,階段性匯報 本來就是職場的基本功,是可以把二者略微結合的 比如帶著解決方案去說明問題,讓老闆做個選擇題或者判斷題就行。 樊亮談管理 先去解決問題。只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