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所有的利他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這句話該怎麼反駁呢?

時間 2021-05-06 10:21:03

1樓:界王神sama

這句話就是搞笑,不論是利己行為還是利他行為,都是大腦腦迴路決定的,是大腦這台機器設定好的程式。那些人無非說從頭到腳都是為了執行程式,也就是利己。真這麼說電腦也是極度利己,完全自私了。

再說一句救人時我們壓根就沒有什麼kuaigan吧?如何利己?

2樓:張海森

歷史書上各種捨生取義的例子似乎離我們太遠了,我舉乙個現代例子。http://www.

360doc.cn/article/30713

649_729660254.html

3樓:野生年華

這句話是錯的,關鍵在於——對於自我和他人的區分缺乏準確的定義。

舉個例子:木材可以被火點燃,是乙個命題。

緊接著,某些人可能會說:這個命題是錯的,它錯的理由, 是因為這些人扭曲了木材的定義,它用了另外的定義來描述木材,例如,將仿木頭的金屬也包含在了木材的範疇之內。

因為金屬沒法燃燒。

而金屬已經被定義成了木頭的一種部分,其結果是,木材被火點燃也就成了偽命題。

在定義不明的情況下,真理也便失去了解釋的意義。

所有真理都是有條件的。

在修改定義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隨意證明或者證否任何理論。

還不能理解的話:「自己」是指什麼呢?「自己」的後代屬於自己的一部分嗎?

國家呢?

人民群眾呢?

緊接著,精神病患者屬於人類嗎?

下意識的反應產生的利他行為,屬於文中提到的利他行為嗎?

只要這麼一考慮,就會發現在文中幾個定義沒有準確描述的情況,它沒辦法用來解釋現實情況,並且可以找出成噸例外。

所以,它是錯的,錯在定義不明。

4樓:豆奶君

引用自《社會心理學》課本:

巴特森認為,"利他行為應該指那些不圖日後回報的助人行為。"…………【定義】

當看到他人需要幫助時,可能產生兩種不同的【情緒】:

1、"專注於自我的內心焦慮"

2、"專注於他人的同情情緒"

因此可能對應產生兩種不同的利他行為取向:

1、自我利他主義:

通過助人行為減少自己的痛苦…【行為取向】

為了減輕內心的緊張和不安,動機是為自我服務。使自己感到力量或獲得自我價值。(即自我報償)…………【動機】

2、純利他主義:

通過助人行為減輕他人痛苦……【行為取向】

為了他人的幸福,看到有人處於困境而產生移情。…………【動機】多數心理學家認為,所有的利他行為都可以產生自我報償的"結果"。

但是,只有自我利他主義才是以"自我報償"為目的,而純利他主義的動機並不是自我報償,雖然兩者都能得到自我報償的結果。

5樓:觀風的海豚

在哲學的眼中呢,親情與愛情之類的,也可以理解為利己的,以能讓自己心安利於對世界的觀感,能讓自己愉悅,更利於生活等等為由。所以以親情或者什麼情為由來反駁是站不住腳的

6樓:

贊同得票第一的答案——這樣說,確實太難聽了

話,說得漂亮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三國那會,有兩個聰明人,乙個是袁紹那邊的,乙個是曹操那邊的。

各派勢力蠢蠢欲動,但卻無法找到乙個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

於是袁紹方的謀士就說,那我們

挾天子以令諸侯

吧 =w=

也不知道是曹操方的謀士聽到了,還是自己想到了,說了一句,咱們

奉天子以令不臣

吧 O ,O

你看,這兩句話其實都是乙個意思,但是曹操方的人政治素養明顯就比袁紹方的人要高

挾天子一出來,野心暴露無疑,到底是你大還是天子大啊?你要挾天子來命令我們(諸侯)?

反觀曹操方,奉天子一脫口,瞬間就把自己打造成了乙個維護天子利益地位的正義之師,在得民心方面不知道比袁紹那邊強了多少去了

當然,需要指出:

天子對於都想要謀朝篡位的他們來說根本不存在什麼要尊敬要脅迫的,有機會合適的話早把他拿去填井了w.w這樣。

7樓:張洪濤

長大以後才發現,很多時候單純是話說得難聽,所說的事情本身沒什麼不好的。

而人們為什麼把話說得難聽呢?只是因為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後誠心找茬用的,徒增戾氣,只是苦了那些把話當真的孩子們。

這還不是這種王八蛋最可氣的地方,最可氣的是,臨了臨了,他還要跟那些孩子們來一句「認真你就輸了」。

當然,我們要提高孩子們辨識詭辯的能力,但並不能因此另詭辯家免責http://www.

8樓:佳濱

大善就是。即使有人討厭你,你也對他好;即使有人對你不好,依舊對他好;即使你討厭這個人,你還是對他好。

這輩子我見過的人,姥姥是最善良的,沒有之一,以後也不會有。媽媽是第二。

即使世界再黑暗,我也相信有亮光的角落。

9樓:江卿

這句話說的是乙個科學的範疇而不是道德的範疇。《自私的基因》等一類社會生物學的書認為利他行為是另一種遺傳策略,其目標是基因群的延續而不僅僅是個體基因的延續。從心理學來說,有時候利他行為產生的狂熱情緒作用的是個人。

例如:戰爭中個體的毫不猶豫、替同伴去死伴隨著崇高(這裡不是指眾人認為他的崇高,而是他自認的崇高或者其他積極的情緒)。這種情緒撫平了因恐懼帶來的肌體不適。

所以從基因和社會心理學來說,這句話是對的。

在道德層面來講,我們不願意承認我們是基因的主宰,甚至不願意面對我們是因為某些情緒而做出了利他行為,事關自主意志和善的純潔。我們承認了上述邏輯就摧毀了我們自由意志的信念,認為人的行為不過是由遺傳基因和一系列刺激的產物。這會使得我們失落,靈魂毫無存在感。

10樓:

其實,這句話道理是沒錯。不過,要是什麼都看得這麼陰暗,活著是不是太累了點?

從進化上看的話,利他行為是為了使不同個體能夠相互協助,相互「利用」(我就說裸露一點了)。團體的力量肯定不僅僅是個體相加,因而族群得以發展壯大。這種行為發展到後來,融入了個體的潛意識,成為本能的傾向。

11樓:海昏羽客觀神子

這句話太地圖炮,只能說 「凡夫所有的利他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

但如果是已經證悟無我的聖者,「我」已融化在天道中,天意即我意,天欲即我欲,那利他是自然而然,又豈是私慾,乃是公欲,天欲也。

12樓:侯國文

我之前總結過乙個所謂的價值交換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切正常關係的存在都是對等價值交換的結果。這裡的關係包括所有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等,在你和其他人或物所擁有的關係中,你必定要得到某種價值才會去維繫,而同樣,你也必須貢獻價值,使對方得到價值才能使關係穩定。

所以題主提的利他行為就是貢獻價值,價值輸出的過程,而滿足己欲就是要獲得價值。這個過程雙方都得到價值,互相提公升,並良性迴圈,不很好嘛!

13樓:

如果說是「為了自己」,我還能勉強同意;而「為了自己的私慾」就不敢苟同了。

人的思想都是從「我思」出發,笛卡爾曾說過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正是這個」我思「證明了人在現象界的存在,而「我思」也是有邊界的。諸如」我要去幫助窮人「、」對面的討飯的老奶奶好可憐「,這些思想都最終可以回溯到」我思「之中,符合我們的三觀。

可是同學們,你們的」我思「中只有慾望嗎?難道沒有自由和理性,以及由此生髮的倫理和道德?不要試圖用慾望來闡釋這麼複雜的人類社會,我們畢竟不是蟲子。

14樓:

關鍵看「私慾」是什麼東西。如果把私慾的定義擴大,那這就是句廢話;如果私慾的定義很小,那這句話又不太可能是對的。

先說私慾定義擴大化的結果。私慾就是選擇我最想做的事。

不論再艱難的情況,我們一般都是可以做出選擇的。再次跳樓自殺總行吧?所以我的任何行為都是我自己的選擇。

既然選擇了乙個行為,那就說明這個行為是我想做的,相比於其他選擇而言。不論限制條件是什麼,我最後做的必然都是我最想做的事(相比於其他選項而言),所以我的所有行為都是因為我想做,也就是因為私慾。

這裡的限制條件可以是道德,金錢,危險等等所有一切能想到的因素。

至於把私慾的定義縮小。。。那一般就是把限制條件裡面的幾條當做我想做的根本原因,其他幾條則視之為限制條件。比如把個人利益當做基本原因,然後說我之所以做慈善還是為了個人利益。

但事實上慈善和個人利益都是限制條件,是他們倆共同協作才讓我們做出了做慈善的決定。。。由此可見所謂做什麼事都是因為私慾(小定義),就是毫無道理的把限制條件分成基本原因和限制條件的結果。

15樓:

舉個反例: 在危險中,明知道採取某些利他行為會死的情況下,還是發生過有人會犧牲自己而利他。

除非對」私慾「這個詞彙做牛角尖式的狡辯,以上乙個反例就可以反駁了。

16樓:

人類沒有那麼聰明,不可能每件事都算計得如此清楚。

也就是說,人的智商是有限的,在生活的每分每秒中,人的行為多半是靠直覺、經驗、感情、風俗,而不是依賴於思考。

假如人類所有利他的行為,都是為了利己,那人類也太高階+智慧型+完美+遠見卓識了。

到了那一天,自私這個詞的定義也會改變。

17樓:Belleve

如果「私慾」只是說給自己帶來收益的話,那麼這句話是對的。

如果「私慾」的含義是「損人利己」,那麼這句話是錯的。簡單來說,任何成功的合作一定是雙贏的。在自然選擇的殘酷背景下,那些純粹利他的人一定會被自然選擇篩選掉,因此,人們會出現合作行為只有一種情況:

合作給每人帶來的收益高於單獨行動的收益。也就是說,兩人合作能抓 5 只獵物,而單幹只能一人抓乙隻的情形。請注意這裡的「收益」也可以是「負損失」,或者說在不合作的損失比合作高的情況下,人仍然會選擇合作,即使沒有獲得「正常的」收益。

當然,合作就意味著風險——風險就是對方背叛的時候,此時 5 只獵物都會被對方占有,你自己的保有量為 0。然而早期人類的群居特性使得與他人合作次數會多於一次,這樣經常背叛的人獲得合作的機會就少,因而就不能享受合作帶來的額外收益。「信用」就是如此進化出來的。

18樓:Oscar

我很小的時候就考慮過這個問題,非要求本循因,「人類所有的利他行為都是為了自己的私慾」這個理論沒什麼大的漏洞,因為每個人無論做出什麼行為,大腦都會有與之相對的回饋。你幫助別人,你指導別人,你拯救別人,都可以說是滿足自己大腦深處的某個需求。你無論做什麼,都是為了滿足你的目的--而你的目的正在指揮你的行為。

無論是什麼目的。這就繞回去了。這就像「一切都是上天注定一樣,你無法改變什麼」,是啊,你無論做出任何改變,你都可以辯解說這是上天注定此時此刻的改變。

問題是,這麼想是沒有意義的,是不能夠幫助你理解問題、生活的更好的。我們常說的不求回報的幫助,指的是一種信念。你若堅持你覺得正確的信念,你會變得更好,你會活的更快樂。

利他行為能夠讓別人過得更好,而你也能夠過的更好(心理愉悅是重要因素)。所以是從古至今就推崇的。犧牲自己拯救他人,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是偉大的。

正常的人總會做出利他行為的,這也是人類自我認同的需要(馬斯洛同學又登場了)。只是乙個程度的區別。

所有的善良都只是為了某種利益存在的嗎?

Isabel Song 所得到的 結果 和做一件事的 動機 是兩回事。題主是把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繫結了。你不能說乙個人無論得到了什麼好處或壞處,都一定是衝著那個目的去的。善行的動機大部分是出於本能的關心 惻隱 不忍 責任感等等。往往甚至包含著,被某件事觸動後,不肯做乙個無動於衷的人。而得到精神滿足或快...

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給的嗎?

錢難掙屎難吃 在女朋友還沒有來之前,先好好做自己,努力提公升自己,無論是你的外貌還是你的學識,努力奔跑,這樣你會和同樣跑來的女朋友撞個滿懷。最後,祝安好。 李雲峰 你需要找到戀愛失敗的原因,以及自己痛苦的原因。高中的戀愛失敗,必然也有些陰影了,這可能讓你產生一旦戀愛就不能成功的恐懼心理,因此在戀愛過...

科學的創造都是為了服務於人類的嗎?

斯卡布羅集市精靈 星球的產生為啥?為了產生生命 人類產生為啥?最終為了拯救宇宙,拯救宇宙也就是拯救包括人類的在內的萬物生靈。科學是我們必須借助和依賴的手段。 高山流水 是的。科學 理論 是客觀與主觀的共同結晶,是以客觀存在為建材,以主觀 合理 願望為設計需求而構造的產品。換句話說,科學理論沒有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