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武俠書裡面很多人酒量都很驚人?

時間 2021-05-31 09:52:50

1樓:黑手

水滸傳裡,武松重500斤,當時的一斤在現在640克到680克之間吧。

也就是武松至少600多斤重,300公斤以上,這是什麼概念。

對比一下。

奧尼爾身高2.16公尺,退役前體重最大好像154公斤。

武松300公斤以上。

綜上,吹牛X你都敢信?

2樓:核魚雷

因為在南宋以前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最多不高過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公尺酒,如女兒紅一般6-10°,發酵後過濾而得,如果過濾不好的話,就是「一壺濁酒喜相逢」了。像武松過景陽岡喝的那十八碗酒基本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幾度左右,只比啤酒酒精含量高那麼一點,跟德國啤酒幾乎一樣。一口氣懟十瓶啤酒的現在也是大有人在。

目前史學界的普遍觀點為蒸餾酒技術是在元朝出現在中國的,至於是傳入還是發明存在爭議。雖然也有出土過漢朝蒸餾器具,但被證實主要還是用來熬藥或者蒸餾花露水的。

現代人普遍認為中國酒度數高,難喝,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自契丹、女真、蒙古等進駐中國以後,因為他們世代居住北方,氣候嚴寒,環境惡劣,必須要喝高濃度的酒才能保暖,類似伏特加、蘇格蘭威士忌。高濃度和極度抗寒的蒸餾酒隨著他們南下把潮流帶到了漢地,才讓我們覺得高度蒸餾酒而不是發酵酒是中國主流。

3樓:四條眉毛的陸小鳳

私以為,古代應酬的方式,應該比現代還要單一。

特別是行走江湖,要成為真正的朋友,除了過命,就是飲酒了吧。參考喬峰段譽初識斗酒,便結為兄弟。

當整個社會的風氣都專注於某個點,或某兩個點上時,我想,這種力量應該是蠻龐大的。參考大躍進,大煉鐵時期。

現代交際中,很多時候,不喝酒,不能喝,都是原罪了,更何況古代呢。所以啊,大俠們,除了勤練武功,就使勁喝吧!行走江湖也好使!

4樓:無酒不歡

酒應該是貫穿整個中華五千年的發展的,在工業技術不發達的前社會時期,你要知道他們的酒都是用糧食只經過一次發酵的,酒精含量很低,所以稱之為水酒,當人對於很多人來說喝了跟沒喝差不多,再加上古代沒有現在這麼交通發達,純靠走路,酒精在體溫公升高的同時加快揮發,所以很快就醒酒了。

但是到到了唐宋時期的時候就出現了蒸餾酒,度數就公升高了很多,人們也注重酒的整個製作流程,也出現了窖藏,這時候就出現了很多好酒。但是還是以水酒為主,至於窖藏的很多好酒就是純釀的糧食酒,也是會喝醉的,但是糧食酒就是喝完不會難受,酒醒的也會很快。

現在的大多數酒都是酒精勾兌出來的,就算是成為十年/十五年的老酒也是用同等級別的酒勾兌出來的,隨意酒精度數很高,喝完很容易上頭。真正的純糧食酒如果放五年就會變得很粘稠,苦而不澀,入口喉部不會有灼燒感,而且酒醉後很快就會醒過來,也不會有醒酒後的各種不適。

5樓:春衫猶是

應該跟作者有關,你看我就是個例外

他猶豫片刻,終是喝下葫蘆中的液體不料味道清冽甘甜很是爽口,凌劍歌飲罷一口這非茶非酒的飲品問道,「這是什麼恁的好喝!」

想知道?」凌雲道人大笑道,「贏了我就告訴你。」

為何不是茶酒?」凌劍歌奇道。

凌雲道人聽了搖頭晃腦笑著走向門邊「原因有三其一酗酒傷身其二嗜茶難眠至於其三嘛…」

凌劍歌豎起耳朵聽他言語只見道士踏著清風爽月健步如飛仰天大笑出門而去只留下餘音裊裊繞梁不絕——

貧道沒錢!」

emmmmmm…畢竟我酒精過敏我筆下的高手不喝酒

為什麼村上春樹的書裡總是有很多人死去?

衣毛桃絲 村上的書裡總是有人死去。我的印象裡,總是有人自殺。村上喜歡寫乙個孤獨的人面對命運的龍捲風,穿過它,走向世界盡頭。回來,就成了乙個新的人 或者死在了世界盡頭。我的理解中,村上的隱喻,是乙個孤獨的理想主義者在面對現實的沙粒 命運的龍捲風的時候,與之戰鬥 周旋,注定失敗並且最後究竟願意向它們妥協...

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在中文裡面夾雜English?

Bristole 非英語專業學生,六級584不請自來,不算高,但是也談不上差。從高中開始對中文夾雜英文深惡痛絕。首先要解決的是聽不聽得清的問題。一些人其實英語是沒怎麼學好的,不要提口音的事,連語法都能錯成馬 我一下子也想不到很具體的例子,但是比如說咱們漢語不分時態,或者說表達時態是用 了 已經 這樣...

為什麼有很多人認為法國在整個歷史都很弱?

姚錚 源於無知,無知而又多言,這種人太多了。講道理,我一直覺得,法國是西方史,最有可能完成統一的國家,而且,西方的文化進展幾乎大部分源於法國。法國在百年戰爭後歐洲史上都是實力前三。厲害的時候,橫掃整個歐洲,比如拿破崙,路易十四。拿破崙法典,法國大革命等等,這些對歐洲文明史起推動作用的都源於法國。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