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部分純粹理性批判,還是沒搞懂什麼是「先驗」,有人舉個例子說說看嗎?

時間 2021-05-12 07:01:31

1樓:佳素

先理解「內容」「形式」兩個概念,內容就當成雜亂材料吧,形式就當成模具吧。在康德那裡「經驗的」東西,就是材料(內容),先驗的就是那個模具(形式),先驗——先於經驗,這個先於,大概理解為,你去釣魚,先得有個魚竿,才能釣到魚。先得有這麼個工具,這麼個條件,這麼個能力的意思。

然後先驗整理材料,也分幾層,大概理解為公司的多層管理,A管著B和C,B管著DEFG,AB的管理能力都是公司賦能的。這家公司名字叫做「我」。「我」是一家與世隔絕的公司,外面的世界怎樣不清楚。

比喻都不精確,用詞也口語化,只是方便理解哈。書中有些詞語意思會和你平時理解的不同甚至相反,沒關係,在康德這裡就強力扭轉,先完成整個體系的邏輯自洽,就是你得先認同(別怕認同,慢慢就會習慣認同各種對立觀點的),跟他一樣分析得那麼細,才能發現一些根本的誰也沒辦法調和的問題,並且發現很多值得分析的其他概念。

2樓:冬陽傻鳥叫

先驗是使經驗成為可能的先天條件例如你從沒吃過榴蓮,但你第一次吃卻能感受到榴蓮的味道。這並不是因為我們吃過(經驗)榴蓮才感受到它的味道,而是我們先天(先驗)地具有感知味道的能力。

3樓:習蕭玉

先驗的,簡單說就是先於經驗的,但是重點是後面,只能運用於經驗。先是邏輯上的先,但沒有時間因子,也就是說,你不能在時間上說先於經驗,而只能在邏輯上說先於經驗。

先驗的是先天的,但是先天的不一定是先驗的。康德的純批主要分為先驗感性論和先驗邏輯論。先驗感性論主要就是說的時間和空間,也就是純直觀。

先驗邏輯論主要講的就是範疇表。舉個例子,比如你可以說你先天會叫,但這不是先驗的,先驗感性論指的是時間和空間,先驗邏輯論主要指的是知性的範疇。也就是說,你可以說時間和空間是先驗的,說範疇表是先驗的,但不能說先天的是先驗的。

先驗哲學,其實就是上公升到認識論的層面,什麼是認識論?簡單說就是以前你看世界主要是猴的思想,但是上公升到認識論層面就是你知道自己是個猴,並且知道自己猴的思想範圍是多大。

康德的純批主要是對理性的批判,即給理性畫條線,告訴理性,嘿哥們兒,別越界,越界你就不靈了。

即興回答,也在讀純批

推薦純批句讀鄧曉芒

康德的大刀謝遐齡

4樓:阿千

過時的東西。工具是人體器官的延伸,而人只能通過自己的器官來認識世界。這也就導致了哲學,作為人對世界的系統性認識的歸納,是具有時代性的。

康德這種出生在演化論時代之前的人,對世界的認識還停留在神佛上帝之類,蒸汽機拉小車之流的粗淺層面。相應的,康德的哲學歸納所對齊的也必然是相比今天落後得多的對世界的認知。它自然不可能是所謂真理,也不可能再適用於今天。

康德那一套,說白了就是坐家裡意淫,沒有對標客觀物質世界進行任何實驗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反而把解釋不了的地方歸結於上帝的意志。而今天的時代,是科學的時代,是認識論的時代,是試圖於解釋客觀存在的時代。我真想不明白怎麼有這麼多人還在糾結達爾文出生以前的、生活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的乙個人對世界的認識,然後試圖無視這二百多年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上的一切發展,生搬硬套的非要解釋說出理來。

「康德不能有錯、帶哲學家怎麼能錯呢?一定是我沒弄明白真理。」

5樓:我思故我在

正在看純粹理性批判(以前在學校只看了分析),譯者可能是中文很差,譯文看得一直腦袋打結,所以正試著改寫(不會德文,只好改譯文)。以下是節錄先驗要素論的第一部分,先驗感性論的部分譯文,用以說明先驗的定義:

感性直觀的純粹形式,先天就存在於內心。在這種純粹形式中,諸多現象透過某種關係而得到直觀,稱之為純直觀。如果從乙個物體的表象中,拿掉屬於知性的實體、力與可分性等,再拿掉屬於感性的不可入性、硬度、顏色等,從這經驗性的直觀中還留下的,只有廣延和形狀,這些東西就屬於純粹直觀。

因此,在先驗感性論中,首先要排除被知性的概念孤立的感性,只留下經驗性的直觀。其次,再從直觀隔開一切感覺,只留下純直觀和現象的單純形式,就是先天從感性所能提供的唯一東西。因此,先天知識的原則,具有兩種感性直觀的純形式,即「空間」與「時間」。

6樓:

不用搞懂先驗,搞懂這個先驗要解決什麼問題就可以了。如果沒有問題,任何理解都沒有意義。

個人的理解這個先驗就是解決人的認知跟感受何以可能的問題的。在康之前,洛克有白板說之類的,但白板需要書寫,誰來書寫呢?這裡面有很多問題,康也是沿著這個道路走下去的,所以提出先驗。

當然,如果你認為這個先驗也解決了其他問題,這樣就更有意思了。但光談先驗該怎麼理解,沒勁也沒有意義,也創造不出任何東西。

我還是支援很多人的理解:康的先驗類似於智慧型機械人的初始設定。

7樓:SekaiNoOwari

先驗(transcendental)在不同哲學家那可能會有不同的意思。但在康德這,你只要機械理解成使經驗認識成為可能的先決條件就行了。

8樓:長風

驗,是驗證,是將假設在現實當中驗證正確,是為「驗」。

先驗,就是,在驗證之前,就要把那假設當成「已驗」。

簡單說,就是,不驗不證而信。

其實,這個東西就是宗教邏輯裡的「不要懷疑,只要相信」的那個「信」。

9樓:雲上雪

先驗,一種先於認知的判斷。由於先於認知,因此往往是價值向的、範疇性的。比如美,我們對美沒有概念上的完備解讀,更不存在於認知結構裡,美只有指向性判斷,這個是美的,那個是醜的,這些判斷具體內涵由出生後,人的生活環境慢慢填充,但美與醜這一判斷本身是本來就存在的。

或者這麼解釋吧,康德認為,沒有先驗,那麼經驗只是一堆支離破碎的體驗。先驗,是整合體驗成為經驗的必要條件。

看了一下各類回答,恐怕沒幾個真正理解了先驗。

順便說一下,我作為學佛者,依照緣起法則認為,不存在先天綜合判斷,也不存在先驗,整個世界是「經驗」的,是語言可以解構和構築的。

10樓:揭然有所存

借用羅素的這個比喻,你天生戴著一副有色眼鏡,那麼你看到的一切固然有由視覺材料本身提供的刺激,但也必然因這副眼鏡而發生扭曲。你無法擺脫這副眼鏡的影響直接看到任何東西。

齊良驥的批評我記不太清了,似乎是:1.眼鏡是可以摘下來的,但先驗形式(羅素的比喻只涉及感性部分)是內在的、無法擺脫的。

2.感性形式對經驗的整理是深刻的,不是簡單的顏色扭曲所能比擬。

意識到羅素的比喻有可能存在誤導,再借助他的比喻來理解,應該不會覺得很難了。

其實一般的哲學史對此概念都有詳細解釋,楊祖陶、鄧曉芒也有不少解釋,尤其是鄧的解釋,在B站上都可看到。歸結成一句話,無非就是「先於經驗又為經驗的基礎」。這種解釋還是比舉例子或打比方有用一些。

11樓:沙漠中的旅人

這裡是跌價式解讀,不保證正確。

先驗」是什麼,

「先於經驗」――空間和時間

或「規範經驗」之能力 ――純粹感性和純粹理性。舉視覺說明:

問:眼睛的能力是什麼?

答:看到物品反射光,並在視網膜上成像。

問:為什麼透明的太Sunny,經過物品的折射後就變的五彩繽紛?

答:光是一種波,有不同的波頻。物品吸收一部分波頻的光,反射一部分波頻的光。全吸收就在視網膜上呈現黑色……

問:不反光……是黑色,也就是說顏色不是光的本質,而是人眼的規定――眼睛把不同頻率的光波規定為不同的顏色――人為世界立法――所以它是純粹的。

同理:感覺是經驗的,但感覺的能力是純粹的;思維的素材是經驗的,但思維的能力是純粹的

康德對思維能力――理性,做了細緻考察。

12樓:SINGULARPOINT

業餘人士,題主看看就好。

經驗—>先驗—>超驗

先驗就是缺乏經驗,不違背邏輯的論述。

超驗就是缺乏經驗,違背邏輯,基於心理的論述。

13樓:高羔

先驗就是把具體的世界看做唯一的乙個東西,這個東西具有的特性是世界上所有具體東西的共相,你思考具體東西的時候都可以按這個共相來思考。先驗從形式邏輯理解,可以叫最高的屬,往上沒有了,也叫範疇。從因果關係來說,只能由此及彼,不能由彼及此。

14樓:秒針

先天:不依賴經驗。

所有先驗的都是先天的,反之不然。

例子:先驗範疇。我們的知識轉化成命題/判斷都含有這些範疇,量、質、模態、關係……換言之,形成知識必須要依賴它們,但它們本身不依賴經驗。

15樓:

什麼使認識成為可能?即你為什麼能夠理解這個世界,為什麼能夠認識到空間,時間,為什麼有邏輯。這不是後天的經驗形成的,而是你腦子裡本來就有的東西。稱之為先驗

16樓:林先生

其實沒那麼複雜。

首先,你把世界一分為二,那麼被我們所知,只是我們自己構造的世界(如柏拉圖意義上的洞穴)。那麼不可知,就是與我認識徹底無關。

那麼在兩個世界之中,立乙個界碑,上面寫上「先驗」二字,意思是,這個界碑,使得我們的認識得以成立,也使得我們永遠無法進入超驗領域。

因此,先驗之先,意味著先天,是先天於一切經驗之上,先驗之驗,意味著他又是使得經驗得以成立的。只不過,我們需要知道,康德的「經驗」不是知覺表象,其次這裡的「經驗」不是某個經驗之物,而是整體的經驗。

17樓:檀香大木頭

你搞不懂「先驗」,證明你的先驗中沒有「先驗」。如果你費勁心思搞懂什麼是「先驗」,「先驗」就成為了你的經驗。所以「先驗」與你無緣,你也不必理會「先驗」。

豐富你的經驗,培養你的邏輯,足以認識這個世界。

18樓:尤諾

先驗就是先於經驗。

先驗(拉丁語:a priori;也譯作先天)在拉丁文中指「來自先前的東西」,或引申為「有經驗之前」。近代

西方傳統中,認為先驗指無需經驗或先於經驗獲得的知識。它通常與後驗知識相比較,後驗指的是「有經驗之後」,即"需要經驗"。這一區分來自於中世紀邏輯所區分的兩種論證,從原因到結果的論證稱為「先驗的」,而從結果到原因的論證稱為「後驗的」(拉丁語:

a posteriori)。

先驗知識與後驗知識的區別,可從下例體會:

先驗思考這個命題:「如果喬治五世在位至少4天,那麼他的在位超過了3天」。這是先驗知識,因為它所表達的內容僅根據理性便可得出。

後驗思考這個命題:「喬治五世從2023年至2023年在位」。這是後驗知識,因為它所表達的內容不能僅根據理性得出。

以上解釋來自維基百科。我尋思維基百科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

19樓:司洪亮

就是人能夠認識事物是如何可能的。但是先驗不是超驗,因為超驗那是上帝的事,但人是可以通過先驗,諸如感知的能力一定程把握的,如若不然人又是如何知道超驗的呢?因此,先驗乃是人的本能的東西,即是人的天性

那麼人的這種天性是如何把握事物的呢?因為它有概括事物即形成概念的能力,還有諸如進行推理的能力即具有邏輯性。便因而,你的概念,我們的邏輯就都是先天知識。

其中也包括通常所說的抽象的能力,也是先驗的能力。

人的這種能力的先驗性是人之所以為人,且能夠思維的基礎。

時尚是藝術的一部分還是藝術是時尚的一部分呢?

Fabri 時尚脫離不開藝術,但卻絕對不是藝術的一部分。可能有點矛盾,但是我試著解釋,時尚擁有自己的藝術機制,設計師們從藝術作品,藝術影象中吸取靈感,加之自己的創造力再現於時尚作品中,這是很常見的,例如山本耀司 川久保玲.這些時尚大咖,都將時裝當作藝術作品再現,但他們會自稱為 時裝藝術家 嗎?顯然不...

婚姻是愛情的一部分,還是愛情是婚姻的一部分?

蘇大強情感 愛情構成三要素是,親密,激情,承諾。愛情 和 婚姻 是兩回事 愛情 可以是悸動,是荷爾蒙,可以是一場遊戲,而 婚姻 則意味著責任和穩定。在這樣的想法下,他們對於 女朋友 和 妻子 自然有著不同的選擇標準。婚姻的穩定建立在 經濟實力 和 門當戶對 的基礎上而脫離了必要的愛情,那麼一旦夫妻雙...

史前是歷史還是科學的一部分?

紫泥封不要淡文章 本題 史前 的概念有點大,歷史 和 科學 的界定有點模糊。姑且認為 歷史 指人文科學中的 歷史學 科學 指與人文科學相對的自然科學。如果是 史前史 一般認為是人類誕生到有歷史記載之前的時間段的歷史。這個是廣義歷史研究的一部分,其中考古學研究為史前史的探索提供了絕大多數的材料和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