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社會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社會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時間 2021-05-05 20:47:14

1樓:

社會學專業有兩個專業,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如果說社會學專業從資料和研究中看到中國基層狀態,那麼社會工作學子實習的時候就會以親身經驗感受中國狀態。在風光的GDP背後是趕超發達國家的基尼係數。當乙個iphone已經突破1w大關時,還有數量可觀的人還在3000貧困線掙扎,這些人沒有在欠發達地區,沒有在貧困山區,他們在你們身邊,只是你們沒有注意。

那些掃大街的,端盤子的都是這些人之一,我不是說歧視他們,而是說在中國社會保障體系以兜底為主要目標的前提下,她們的生活環境顯得過於殘酷了。

2樓:鹽選推薦

每個人的身體既是生物性的,也是社會性的。

你沒有思考過這兩個問題:

1.關於吃辣。四川、雲南地區的人都特別能吃辣,而有些地方的人(比如廣東地區)不怎麼能吃辣。

但如果你讓乙個長期生活在廣東的人,吃雲南、四川去,他的身體可能就接受不了那裡的辣。

2.器官移植。有個人移植了乙個腎。

之前,他不喜歡吃任何巧克力相關的食品。但腎移植了一段時間以後,他開始瘋狂吃巧克力,根本停不下來。 後來發現,原來腎的原主人,是個巧克力狂。

為什麼不同地區對辣的接受度會有那麼大的差異?

為什麼只是換了乙個腎,就開始吃自己從來不吃的東西?

這看似是乙個生物性,或者是涉及醫學的研究範疇,但實則卻是乙個社會學研究。

換句話說,不管是社會大環境,還是較為私人的個體環境,都會對人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產生巨大的地域差異性差異性。

不能吃辣,是因為社會生活環境沒有把對辣的感覺沉積在你的細胞裡。

而移植的腎也帶著原主人的生命印記,這些印記就是原主人生活的環境帶給他的。當移植的腎現在變成了接受移植者的一部分時,就會產生其環境帶來的表現。

這兩個例子,其實就是社會學中「社會對人的塑造」作用。

你幾十年的社會生活環境,會成為你的身體性狀。

也就是說,人的社會性會影響人的生物性:人的每乙個細胞,都帶著過去生活的記憶。

你幾十年的社會生活會變成你身體的生物性狀;

當社會中很大比例的人群都出現某種生物性狀的改變,就會影響到社會的運作制度,以及調配資源的方式。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重塑了我們的社會。

再舉兩個例子:

1.身體性狀催生社會資源調整

社會生活環境會改變人的身體性狀,那麼當乙個社會,大量人群開始出現某種特殊的生物性狀,社會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來適應這種變化。

這就是人的社會性與生物性的合一。

如果你覺得這有點不好理解,那我想請你一起和我看看今天中國社會的乙個重要趨勢。

我們已經慢慢進入老年社會。老年人在身體健康、心理需求等方面都跟年輕人有很大差異,這就要求我們的社會在醫療保險、健康照護和臨終關懷等方面做出制度性調整,來適應老年社會的結構性變化。

放眼中國,我們還可以看到,不僅老年人的身體性狀改變要求社會資源分配的調整,中青年也有了這種訴求。

以前,生個孩子,兩個人就搞定了,今天,要一家人調整生活作息安排,需要多個科室的醫生做各種諮詢和檢查監控。為什麼?

3樓:

很多學社會學的學生所認為的社會學的事實其實並不是事實。

以前覺得想象的共同體很有道理,但後來發現邏輯上一塌糊塗。其邏輯甚至可以用來說明母子也是想象的共同體。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適合圈地自萌

4樓:雲風

我學了一點基礎,為什麼感覺聽不懂高讚講什麼,我學哲學也沒這樣過。

懷疑使我先把高讚的答案當成一種玄學用語。

關於《想象的共同體》,這是一本書,但是我記得它講的民族學的玩意,不涉及到國家和其他。

如果國家和民族是想象的共同體那麼政治學關於民族的定義該改了,民族還分政治名族和文化民族,我是無法把政治文化和想象這樣聯絡在一起。

我真覺得怪怪的。

5樓:就叫我混球吧

這個問題趨向於將社會科學的科學性抽離出去,只留下或經驗性的,或哲學上的社會性,給予部分外行將其賦予神秘主義的空間。

我只知道有乙個也許無關社會學的事實——最高票那一千多個贊,是一千多個對社會學毫無常識的,容易被糊弄的人。

6樓:

亞當斯密寫的 《國富論》 奠定經濟學基礎,人性的自私達到私利的最大化,看不見的手操縱經濟現象

但是亞當斯密還寫了一本書叫《道德情操論》 告訴你生而為人,除了錢,還有其他重要的東西,比如美德帶來的公利。這個才是社會學有意思的地方,突破經濟學無法解釋的現象。

7樓:FanFanFan

社會學的根本是人作為生物個體的生物性。而人的生物性哪怕不能全面和準確描述,也是相對客觀和穩定的。

於是稱得上是「事實」的社會學,只可能是對社會現象作為客體的描述性的統計,然後真的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除此之外的一切社會學 -- 嗯,確實可以如此地不再加以讓步和分類 -- 不論是否是「社會學」專業領域的共識,或是一種新的學說或學術爭論的前提,其本質,都不是「事實」,而是「希望」和「主觀建構」。

這些「希望」和「主觀建構」,是無所謂對錯的,因為它們是建立在人的價值觀基礎上的。而價值觀這個事物,在此範疇上,是天然主觀而無所謂對錯的。區別頂多在於「主流」還是「非主流」。

1,尋找對方論證過程中的明顯論據錯誤和邏輯不自洽;

2,純粹的,本質上無所謂絕對是非的話語權之爭、定義之爭、學術規範之爭。

同時,這些「希望」和「主觀建構」,哪怕永遠都不可能是「事實」,其存在也並非無意義。其意義可模擬於工科的意義,即最終看應用效果就是了,而無關其理論和邏輯鏈的正確和嚴密,哪怕相對更準確的理論和更嚴密的邏輯鏈,對最終效果確實有可能有正面貢獻。

即,我始終反對反建構,起碼我不反對建構。僅是說,建構本身是主觀的。哪怕建構的結果看起來還不錯,這種建構本身,也是無關「事實」的。

再有就是,很顯然,這些「希望」和「主觀建構」,因為是基於個體的主觀價值觀,於是必然是基於個體的生物性的。於是的於是,一切對社會描述性的統計之外的社會學內容,其實是基於個體的生物性,去展示個體的生物性,即自迴圈。

所以,除了對「社會現象」作為客體去進行盡量準確地給出描述性統計之外的「社會學」,都必然是不客觀的,即無關「事實」的。

最後,以上的「社會學上的事實」,是不需要學過社會學,也可以了解到的。

或者可以更進一步地說,這個「社會學上的事實」,是系統地學過社會學之後,更不可能了解到的;或其實很容易或更容易了解到,但更不可能去承認的 -- 這也是因為人作為生物個體的生物性沒錯兒。

高比例認同此答文:

有哪些社會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社會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特別是以下兩條:

社會學在某種意義上是多餘的。

社會學越來越被發現可以用心理學理論和經濟學加以解讀,心理學經濟學範疇擴大不斷在侵入社會學。

哪怕我確實並不這麼認為 -- 我只是認為,社會學作為「學術」研究,大比例是多餘的,或應該專注於提供更準確的「描述性統計」,而不是給出方向性指引,建構建議,甚至連現象解讀都要盡量收斂。同時,如果將「社會學」,哪怕是有關某種積極建構的社會學,純作為乙個實現特定目的的功利性工具,它確實是不多餘的,但具體評價就取決於其應用效果,以及「實現特定目的」是否與評價者的主觀目的一致了。

然後,社會學越來越傾向於心理學和經濟學,越來越高密度地使用統計方法,這是必然的。畢竟,今日之心理學和經濟學要有關「客觀事實」得多,其正規化也「科學」得多。最終,社會學也必然會指向生物學,哪怕這個過程很可能會很慢,慢到真的可以到那一步的時候,今天社會學的最基本單位 -- 人 -- 其作為生物個體的生物性,很可能已經不存在甚至很大程度上可以修改了。

有了以上的「知識」,乙個平均人,就更容易對眾多來自於社會學或相關學科學術界的「資訊」進行判斷:那些「資訊」更有關於「事實描述」,而又有哪些「資訊」,其實是純主觀而架空事實地要為了某個特定的原因,對「你」進行「建構」。

前者的正規化,在今天,形式上會越來越像是經濟學的正規化,哪怕從業者們以此正規化來進行偽裝,夾帶私貨的能力日新月異。而後者的典型例子,今日美國概念下的「性別研究」,算是很典型了 -- 這麼說,並無關我個人對這種「建構」的主觀喜好。

再次強調:我並不反對「建構」,僅是說,絕大多數「建構」都無關「事實」,僅有關功利的效果。

8樓:王子銘

本科學了四年的社會學,專業知識可能記不住多少了,質性定量的研究方法,不去用也早就忘記了。

但是社會學學習給我最大的作用是一種獨特思維的培養,看待問題的角度也很不同。就如公尺爾斯說的,將自身放在巨集大歷史中去考慮,鍛鍊一種社會學的想象力。

舉個例子,假期去日本,朋友在那邊說,日本高中生苦逼啊,不去好的私立學校或者去塾補習,除非是天才,考上東大這種的基本不可能。回來和我媽也聊到這個問題,他們只是說到東亞的學生壓力大。 我的思維早就躍到,教育的階層固化作用。

可能和題目不大相關,看到好多人說不了解社會學,姑且強答一下。

社會學是一種思維訓練。

9樓:黃文山

馬克思是對世界影響最大的社會學家,但馬克思從來沒有自稱社會學家。

可能大家不知道為什麼是影響最大?因為工會制度其實是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即使在西方國家裡工會裡的人是擁護資本主義的,但是本質上是不同階層間的鬥爭。

10樓:

1.社會學家們很容易下意識地忽略,他們自己也處於自己所研究的場域之中。

(歷史學家相反)

2.乙個專業的回答並不比講故事或給出慣例更好,選擇哪一種方式,關鍵在於雙方之間的社會關係。

11樓:堂吉訶德

沒學過社會學,作為題主與看客極有可能相信荒謬的關於社會的觀點或者論斷,而作為答主極有可能就是這種荒謬觀點的提供者。

社會學的乙個重要事實是作為一門追求科學的學科,是有門檻和學科壁壘的是需要豐富持久的訓練的,不是可以輕易夸夸而談的。

12樓:笑看浮生

這個問題吧,有很多的,我記得CCTV2有一檔節目叫《是真的嗎?》,專門解決這種問題的,通過現場實驗及對相關的專業人士的訪問解決問題。

13樓:李健平

社會學沒有事實,除了社會是由人構成之外。

說多兩句,知乎上沒多少人學過社會學,他們說的只是自己的看法而已,並不是事實或真理。

社會學的內部批判絕對是人文科學裡面最多的,所以,不要相信社會學裡會有什麼事實,除了社會是由人構成之外。

對了,還有乙個,社會學不賺錢。

有哪些玄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的玄學知識不會相信?

北冥以北 經絡 穴位 天堂 地獄 以及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不存在,相關理論與說法也不是人杜撰出來,而是修為到一定程度的人,確實能夠直接看到。就像水中的微生物 細菌,肉眼看不到,但是我們當我們的科技發展,用顯微鏡就可以看到曾經以為不存在的東西。發展科技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修煉也是。不太清楚所謂玄學的確切...

有哪些認知神經科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認知神經科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我不是范子琪 個人認為就是大腦開發,很多人認為大腦開發是嬰幼兒時期進行的,成年之後智力不再會有大的改變,但是智力是可塑的。而且成年之後通過訓練變成天才也是很正常的。我指的是任意變成任何乙個領域的天才都是可以的 登徒子 乙個神經細胞的複雜程度遠超人類所能製造的最最精密的裝置。發動機 計算機和乙個神經細...

有哪些統計學上的事實,沒有一定統計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講乙個TED上的例子 現在假設我們拿到了乙個疾病的檢測這個檢測並不是完全準確的,但準確性很高這個檢測的準確性高達99 現在我讓你們中的乙個人或從街上拉來乙個人然後檢測他患病的機率。假設這是乙個愛滋病毒的測試 乙個導致愛滋病的病毒 而測試表明這個人患病那麼他患病的機率是多少呢?這個測試準確性是99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