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馬雲所說的月入兩三萬,三四萬的人最幸福?

時間 2021-05-10 05:42:25

1樓:浣熊市革委會主任

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場膚淺的自駕遊,不要以為我是無根的漂泊,我的根深深地扎在這片土地上,我一度以為自己是種子,被這季風吹來吹去,但是我終於意識到,我不是種子,我就是連著根的植物,至於我是一棵什麼樣的植物,我看不到我自己,那得問其他的植物,至於我為什麼一直在換地方,因為我以為我扎在泥土裡,但其實我扎在了流沙中。

這麼多年來,一直是我腳下的流沙裹著我四處漂泊,它也不淹沒我,它只是時不時提醒我,你沒有別的選擇,否則你就被風吹走了。我就這麼渾渾噩噩地度過了我所有熱血的歲月,被裹到東,被裹到西,連我曾經所鄙視的種子都不如。

一直到一周以前,我對流沙說,讓風把我吹走吧。

流沙說,你沒了根,馬上就死。

我說,我存夠了水,能活一陣子。

流沙說,但是風會把你無休止的留在空中,你就脫水了。

我說,我還有雨水。

流沙說,雨水要流到大地上,才能夠積蓄成水塘,它在空中的時候,只是乙個裝飾品。

我說,我會掉到水塘裡的。

流沙說,那你就淹死了。

我說,讓我試試吧。

流沙說,我把你拱到小沙丘上,你低頭看看,多少像你這樣的植物,都是依附著我們。

我說,有種你就把我抬得更高一點,讓我看看普天下所有的植物,是不是都是像我們這樣生活著。

流沙說,你怎麼能反抗我。我要吞沒你。

我說,那我就讓西風帶走我。

於是我毅然往上一掙扎,其實也沒有費力。我離開了流沙,往腳底下一看,操,原來我不是乙個植物,我是乙隻動物,這幫孫子騙了我二十多年。作為乙個有腳的動物,我終於可以決定我的去向。

我回頭看了流沙一眼,流沙說,你走吧,別告訴別的植物其實他們是動物。

————節選自《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2樓:孟德爾的豌豆射手

眾所周知,馬雲非常誠實可靠,人民富豪說的話一定是真的。那麼我們來做個推理,看看能推出什麼有趣的結論。

1.自己的工資可以輕鬆降低。

2.馬雲有工資。

3.馬雲可以輕鬆降低自己的工資。

4.馬雲月入遠大於4萬。

5.馬雲可以成為月入兩三萬,三四萬的人。

6.月入兩三萬,三四萬的人最幸福。

7.馬雲可以成為最幸福的人。

8.馬雲沒有成為最幸福的人。

9.馬雲不想成為最幸福的人。

10.所有人都想成為最幸福的人。

11.……

邏輯是這樣的:

1+2推出3

3+4推出5

5+6推出7

7+8推出9

9+10推出11

小夥伴們自己推導出什麼和我沒關係啊╮( ̄▽ ̄)╭

3樓:道修斯

我父親頭腦聰明,為人慎重。他預見到我的意圖必然會給我帶來不幸,就時常嚴肅地開導我,並給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

一天早晨,他把我叫進他的臥室;因為,那時他正好痛風病發作,行動不便。

他十分懇切地對我規勸了一番。

他問我,除了為滿足我自己漫遊四海的癖好外,究竟有什麼理由要離棄父母,背井離鄉呢?

在家鄉,我可以經人引薦,在社會上立身。如果我自己勤奮努力,將來完全可以發家致富,過上安逸快活的日子。

他對我說,一般出洋冒險的人,不是窮得身無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們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業揚名於世。

但對我來說,這樣做既不值得,也無必要。就我的社會地位而言,正好介於兩者之間,即一般所說的中間地位。

從他長期的經驗判斷,這是世界上最好的階層,這種中間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們既不必像下層大眾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而生活依舊無著;也不會像那些上層人物因驕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傾軋而弄得心力交瘁。

他說,我自己可以從下面的事實中認識到,中間地位的生活確實幸福無比,這就是,人人羨慕這種地位,許多帝王都感嘆其高貴的出身給他們帶來的不幸後果,恨不得自己出生於貧賤與高貴之間的中間階層。

明智的人也證明,中間階層的人能獲得真正的幸福。《聖經》中的智者也曾祈禱:使我既不貧窮,也不富裕。

他提醒我,只要用心觀察,就會發現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的人都多災多難,唯中間階層災禍最少。

中間階層的生活,不會像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的人那樣盛衰榮辱,瞬息萬變。而且,中間地位不會像闊佬那樣因揮霍無度、腐化墮落而弄得身心俱病;也不會像窮人那樣因終日操勞、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

唯有中間地位的人可享盡人間的幸福和安樂,中等人常年過著安定富足的生活。

適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寧,交友娛樂,以及生活中的種種樂趣,都是中等人的福份。

這種生活方式,使人平靜安樂,怡然自得地過完一輩子,不受勞心勞力之苦。他們既不必為每日生計勞作,或為窘境所迫,以至傷身煩神;也不會因妒火攻心,或利慾薰心而狂躁不安。

中間階層的人可以平靜地度過一生,盡情地體味人生的甜美,沒有任何艱難困苦;他們感到幸福,並隨著時日的過去,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這種幸福。

以上摘自《魯濱遜漂流記》第一章,人魯濱遜他爹其實已經看的很明白了。

不過問題在於:在中國,那些月入兩三萬,三四萬的人算是所謂的「中間階層」嗎?

4樓:小豆老師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對幸福的定義都是不同的,但確實月入3-4萬,有房有車有旅遊有好家庭,對比來說是比較幸福的,前提是沒有遇到什麼大的風險和意外。

要擺脫物質對你的控制,則需要精神層面的豐滿的,我覺得人生永遠都是苦樂參半,光明面與黑暗面的對抗,物質只能區分你所在的階層,而不能代表幸福。

社會的表象,人與人之間的體面,只是工作需要,又或者是生存之道,內裡的平靜與追求不可能達到平衡,得失乃天意,千姿百態的人生,絕不能單一評價。

有目標和夢想的,但缺乏實施的執行力與勇氣,又或許因為有了更重要的東西而被迫放棄,那麼內裡的平靜與追求的平衡點就會打破,滿足感與成就感就會轉化成日復一日的迷糊與不甘。

歷史一直如此,人性也沒怎麼變過。

5樓:煜宸

現在很多人對於錢的理解都是錢越多越好,但是他們大多數應該都是沒賺過大錢的人,因為他們單純的看到了那些有錢人光鮮的一面,卻看不到那些有錢人身上擔的擔子,老闆需要為員工和客戶負責,還要處理很多繁雜的事物,才能得到很多的資源,雖然有很多資源是他們不需要的,他們做到那個高度就很難降下來了,就比如馬雲現在停手不幹了肯定是乙個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說到幸福感,並不是越有錢幸福感越高的,反而一些小公司的老闆比那些大公司的老闆要輕鬆的多,因為他們的壓力比較少,需要負的責任也比較少,都是自己可以承擔的住的,相對來說那些大公司的老闆壓力就很大,因為他們管理的事多,並且公司大了有很多繁雜的事物需要處理,所以我的觀點是人們應該為找到自己幸福感最高的生活方式,因為每個人對於幸福感的定義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樂趣都不一樣,但是工作要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應該是幸福感挺高的。

6樓:葉江塵

大家都吃白菜,你吃肉,你就大大方方的吃,沒問題,這是你努力奮鬥來的肉但問題是你吃肉吃膩歪了,開始對吃白菜的人顯擺,吧唧嘴說,其實我不喜歡吃肉,我對肉沒有興趣,白菜才健康,有營養

你讓吃白菜的怎麼想,何況還有一部分連白菜都吃不上的呢吃過白菜會懷念吃不上白菜的日子,吃過肉會懷念吃白菜的日子,這很正常但這些話你跟一塊吃白菜的人講,或者一塊吃肉的人講都沒有問題,你一吃肉的跟吃白菜的講,那就是炫富了,就別怪人家罵你了

7樓:國際化的不歸路

這段話應該加個定語沒結婚前月入兩三萬三四萬的人最幸福

等到結婚了生孩子了,乙個月五萬都不夠花。

8樓:凱莉醬摸魚不停

金錢和幸福之間究竟存在什麼關係?實際上,你真正關心的問題是,如果想生活得幸福,應該花多少時間來追求金錢?

而馬雲認為「乙個月有兩三萬、三四萬塊錢,有個小房子、有個車、有個好家庭,沒有比這個更幸福了,那是幸福生活」,也就是說如果達到了這個狀態,沒有必要用更多的時間來換取金錢了。

這體現了馬雲對金錢和幸福兩者關係的非凡洞見(爸爸,我購物車還沒清空www

我將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短短的一句話裡,實際上表達了三個意思:

首先,馬雲認為幸福需要一定程度的物質保障。

其次,超級富豪並沒有比普通人幸福很多。

第三,除了金錢以外,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幸福感。

積極心理學之父Seligman在他的著作《持續的幸福》一書中公布了多個國家GDP與國民生活滿意度的關係圖[1]。該圖橫座標表示2023年的人均GDP,縱座標表示乙個國家的平均生活滿意度水平,每個圓圈代表每個國家,圓的直徑和國家的人口數呈正比。

可以發現,人均GDP越高的國家,國民生活滿意度也越高。

越靠近座標軸左邊的國家,斜率越陡,也就是說在比較窮的國家,金錢和生活滿意度之間的關係更緊密。但是當人均GDP增加,金錢和生活滿意度的關係逐漸變弱。總體上看,在國際層面,金錢和幸福感的關係並不是呈線性關係,而是呈類似對數的關係。

這結果也印證了經濟學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在2023年提出的「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或稱「幸福悖論」。即:

在「安全網」之下,收入的增加和幸福感的增加是同步的。但是超過「安全網」後,要擁有越來越多的財富才能增加一點點幸福感。

這個現象在乙個國家內部似乎比不同國家之間更為明顯。仔細觀察上圖,可以發現,有的國家呈現橢圓形,例如南韓。這些國家的國民收入增加,但國民幸福感增加卻不明顯。

兩句話總結:金錢對幸福的影響是相對的。在一定範圍內,金錢對幸福感有比較大的影響,但是超出這個範圍,則需要增加很多很多的財富,幸福感才會增加一點點。

(為幫助大家理解,畫了一張收入和幸福感的曲線圖

馬雲說「月收入兩三萬、三四萬的人最幸福」,是因為這些人已經在「收入—幸福感」曲線的右側,收入和幸福感的關係已經進入了平台期。月收入達到兩三萬,既在大城市的普遍水平上保障了個體的物質生活,也保留了一定的私人時間。(當然,能夠保障個體物質生活的收入水平也並非某個絕對的數字

在此基礎上,如果繼續花費更多寶貴的時間以換取金錢,你放棄了休閒娛樂、家庭生活所失去的,其實遠遠超過金錢所帶來的一點點幸福感。

對於普通人來說,用時間換取金錢不能無止盡地帶來幸福快樂。超級富豪已經很富有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那麼他們會比普通人幸福得多嗎?

結果發現,超級富豪比隨機抽樣的美國人的平均生活滿意度顯著更高;在積極情緒上,同樣比普通人高,但沒有達到顯著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7%的超級富豪的快樂情緒低於普通人的平均水平。

而且,在問及超級富豪快樂的原因時,很少人提及「金錢」,相反,他們所提到的因素和金錢沒有多大關係,提的最多的因素是:良好的家庭和朋友關係、目標達成、信仰上帝和健康。

而且,一位富翁表示他不記得自己曾經開心過;一位富婆(?)表示她因為孩子的問題非常不開心。

總體來說,超級富豪比普通人快樂,但也有相當比例的富豪不那麼快樂,而且快樂的原因並不在於金錢。

接下來問題來了,如果我已經達到滿足物質生活的收入水平,金錢已經不能為我帶來很多快樂了,那麼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幸福呢?

基於10年的研究,Seligman更新了他對幸福的理解,提出了著名的幸福感理論(Well-being Theory)或稱PERMA理論。他認為幸福有5個元素,分別為:

P=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

E=投入(engagement)

R=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

M=意義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

A=成就(accomplishment)

具有積極的情緒,能專注地投入,追求有意義的事,獲得成就,並且有積極的人際關係——五個元素共同作用,由此形成「幸福」的概念。

想要獲得幸福,就朝著這5個元素去努力吧。

金錢作為一切商品交換的介質,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們總是通過金錢來換取想要的東西,也可能由於這個原因,金錢在我們心中的作用被誇大了。好像只要有很多錢,就能幸福;有越多錢,就能越幸福。

實際上,金錢不能無止盡地為我們帶來幸福。

金錢對幸福感產生影響,因為金錢是滿足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的手段,例如金錢能夠購買食物、住房、醫療保健等。金錢也可能為幸福的某些元素造成影響,例如我在賺錢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投入和成就,但金錢並不是幸福的構成元素。

馬雲說:「乙個月有兩三萬、三四萬塊錢,有個小房子、有個車、有個好家庭,沒有比這個更幸福了,那是幸福生活。」

有能滿足一定程度物質生活的收入,在工作中獲得投入感、成就感和意義感,還有良好的家庭關係,那真真是幸福生活了。

你如何理解和解讀馬雲所說的花錢比掙錢還難這句話的含義?

蔣軒煦 花錢不等於浪費錢,就像西紅柿首富,為什麼給他十億讓他花,因為如果乙個人突然變成富人,會墮落,再多錢都能花完,像電影裡花光十億的前提,不能做違法的事,不能捐贈,不能亂撒錢,並且還要等值,還要規定時間,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如果這都能花光,那賺錢真不是難事了 小謝 對於大佬來說,花錢比掙錢難...

如何理解馬東所說的 底色悲涼 ?

迪倫 我覺得底色是乙個人對童年的 情緒 記憶。何為 情緒 記憶?就是你沒有清楚的記得小時候發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但你記住了這些事帶給你的感受。比如它是讓你尷尬的 羞愧的 無助的 不安的 害怕的等等。如果乙個人的童年老是處在這樣的情緒中,那這種情緒可能會一直伴隨他直到成年。這時即使他已經有了朋友 愛...

如何評價馬雲?

萬物生光 作為一位商人,馬雲是成功的!他一手創立了阿里巴巴和螞蟻帝國,賺了很多 很多錢,根據富比士中國富豪排行榜實時資料顯示,他的個人財富達到了4377.2億元,領先第二名馬化騰700多億元,毫無疑問的中國首富。從賺錢這個角度,沒有人比他厲害!企業方面,馬雲和阿里巴巴改變了現代中中國人生活方式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