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兒童的同理心?

時間 2021-05-09 20:53:55

1樓:新東方家庭教育

小寶寶的同情心在3個月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當他的周圍有哭聲,他也會覺得不安,跟著哭起來。

兒童心理學家馬丁·霍夫曼說:「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自我意識還沒有萌芽,他還不能區分出自己和他人,所以總是把別人的痛苦視作自己的痛苦。」

因此,孩子的同情心是與生俱來的,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喚醒和強化孩子的同情心。

1、父母首先要成為有同情心的人

在影片《少年的你》中,當警察找到魏萊的母親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詢問女兒的所作所為,而是質疑對方家長的身份和孩子的心理素質,與她好像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家長對待孩子的種種惡行都這麼冷漠,也難怪他們的孩子會做出不可饒恕的行為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行為會給孩子的性格養成產生很大的影響。

就像村上春樹的作品《海邊的卡夫卡》中的一段話:「孩子就像一顆小樹苗,家庭就是滋養樹苗成長的水源,如果水質太差,小樹苗不僅不會長成參天大樹,還會枯死。」

如果家長對孩子充滿了愛意,對待家人和朋友友善、寬容,在孩子的心中,也會種下善良的種子,留下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的印象。

身教重於言傳,有同情心的父母必然會有有同情心的孩子。

2、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一位媽媽在監控中看到這段溫暖的片斷,忍不住分享到網路上。

小姑娘和小狗依偎著睡得正香,小姑娘怕小狗著涼,拉上毛毯給它蓋上,那認真的樣子像極了媽媽在照顧寶寶。

她自己還是個小寶寶,卻已經懂得照顧她的好朋友了。

這樣的孩子內心有多暖,對他人就會有多少善意。

給孩子種一盆仙人掌、綠蘿或者月季,讓孩子給它澆水、施肥、除蟲。

給孩子養乙隻鸚鵡、小貓或者烏龜,讓孩子給它餵食、洗澡、陪它玩。

孩子在照顧它們的過程中,培養了責任心,懂得了需要付出愛心,真心去呵護他們,植物或者動物才能生長的更好。

3、鼓勵孩子不吝嗇的表達愛意

北京師範大學錢志亮教授曾經分享了他培養孩子同情心的往事。

從錢教授的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錢教授都會給他帶一包紙巾,並且告訴他,如果有小朋友哭了,就幫他擦擦眼淚;如果有小朋友摔倒了,就幫他擦乾淨,還要告訴小朋友:「沒關係,有我和你在一起。」

在生活中,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會表現為:不會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孩子;當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會主動伸出援手;對受到傷害的朋友表現出關愛,等等。

同情並不是簡單的對弱者的關心,或者對遭受劫難的人的憐憫,同情是一種細膩的,沉重的愛。

孩子們在對別人付出關愛和善意的時候,這種愛會在孩子們之間傳遞。

付出愛的孩子會樹立起強烈的自信,接受愛的孩子也會把善念回報給他人。

同情心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它可以開出體貼、善良、包容的花。

2樓:瑞思英語

當孩子看到父母抱年幼的弟弟或妹妹時,有時會出現嫉妒的情緒和行為,父母若沒有適當處理及安撫,總是解讀為孩子在生氣,可能會造成孩子無法區分忌妒與生氣的差異,導致日後孩子在感受他人情緒時,出現錯用的狀況。

2、父母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

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道理說得再多,都不如父母以身示範來得有效。

現如今許多父母都成為「低頭族」,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手機,從而忽略了親子間的親密互動,當孩子需要父母的關心和呵護卻遭到漠視時,孩子的情緒便會在呈現出起伏與不安。情緒不穩定的孩子,怎麼可能將心比心的同理他人呢?

3、從遊戲中互動,學習同理他人

有些小朋友的自我中心意識較強,因此父母不妨透過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學習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例如:孩子在與玩偶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時,藉由不同角色之間的彼此對話,使孩子有機會轉換不同角色,並練習以他人的立場表達感受。

除了角色扮演遊戲,父母也可以運用繪本幫助孩子標示感覺。

4、多讓孩子接觸人群

父母應多讓孩子與人群接觸互動,從生活中累積同理的經驗。

比如,平時帶孩子到公園玩樂,當孩子觀察到其他小朋友因玩不到遊樂設施而難過時,父母便可以幫孩子描述感覺,藉由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引導孩子同理他人的情緒。如此一來,當孩子日後遇到類似狀況,就能運用過往的經驗,進而展現同理行為。

5、積極傾聽,換位思考

溝通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前提,爸爸媽媽要多讓孩子說話,並積極傾聽,才能夠準確地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為有效溝通做好鋪墊。

Professor說: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Robert Waldinger說:「Over and over in these 75 years,the people who fared the best were the people who leaned into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with friends and with community.(過去75年裡,那些和家庭、朋友、鄰居都維持有美好關係的人,最幸福。

)」同理心直接影響著個體與外界的融洽關係:有同理心的人,容易獲得他人的好感與信任,從而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而乙個沒有同理心的人,很容易漠視他人的需求,甚至嫉妒別人的幸福和成就。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便是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

3樓:isobel zhang

《學會關懷:同理心與責任感的養成》(蘇佩芬...)這是一本集趣味性、知識性於一體的少兒素質教育教師指導手冊,在生命關懷人道教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解答孩子或家長可能提出的問題。

「生命關懷人道教育」課程旨在透過同理心和責任感增強人們對關懷一切生命形態的尊重、關愛、和保護。

4樓:出山泉

1、養寵物,(這裡的養是真的喜歡陪寵物玩);

2、多親近自然,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教育;

最主要是身邊人的教育,孩子看到什麼,他自然會模仿到什麼。

5樓:真實的存在我不管

來答乙個,事實證明學習英語的人群基數越來越大,在今後的就業深造中競爭將越來越激烈,但是相對來說法語、德語等小語種學習者則迎來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就業機會,因此建議帶孩子去同理心學習小語種哦,效果拔群。

6樓:曹舟力

推薦 《學會傾聽與關愛》

適合寶寶媽看的書 - Sharing - 知乎專欄《學會傾聽與關愛:40招教會孩子自製及同情(《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傾情推薦,即學即用親子教育互動指南)》(美)夏皮羅著..._簡介

?活動1?說出你的感受 1

?活動2?處理複雜的感受 4

?活動3?傾聽他人的感受和心情 8

?活動4?讀懂肢體語言 12

?活動5?使用積極的肢體語言 15

?活動6?壞臉色與好表情 18

?活動7?成為情緒小偵探 21

?活動8?即使心煩意亂也要保持冷靜 25

?活動9?表達情緒的方式有好有壞 28

?活動10?用自我對話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31?活動11?理解他人的感受 34

?活動12?只要你願意,就能改變自己的情緒 37?活動13?變得樂於合作 43

?活動14?變得樂於助人 46

?活動15?設立積極目標 49

?活動16?有種美德叫耐心 52

7樓:龔博文

同理心這麼高貴的人類品格絕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作為每乙個人天生就有的,而且一直存在於每乙個人的心裡,為什麼有人看似沒有呢,是因為小我佔據了大我。所以,無所謂怎麼培養,因為根本沒有方法。解決方案是讓父母變的有同理心,並且無時不刻不反應出來。

孩子的同理心便不會被埋藏。

8樓:胥繆

兒童在觀察到父母的助人行為後,特別是父母為其提供了有說服力的助人理由,同時又給予行動示範的情況下,兒童會更具共情能力,並樂於助人,這種行為還能對兒童產生長遠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共情能力及教養方式同樣影響著兒童。當孩子出現傷害他人的行為(爭執、言語及行為的攻擊)時,更多使用非懲罰性方式的父母,常常表現出對別人的同情和關心,他們會勸導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責任,並督促孩子去安慰和幫助對方,這通常能培養出更富有共情能力的孩子;而經常使用強制及懲罰方式的父母則阻礙了孩子共情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削弱了孩子道德能力的成熟。

9樓:

失戀的時候,乙個人坐在操場看台上哭,乙個三四歲的小男孩跑到我身邊,很關心的問:「阿姨,你怎麼了?」我一臉的眼淚,告訴小孩:

「阿姨丟了乙個東西。」小男孩很熱心:「阿姨,你丟什麼東西了,我幫你找。

」聽了真是心酸啊,然後我回:「阿姨丟了乙個玩具。」小男孩:

「阿姨,沒事,你別哭,我讓我爸爸幫你找。」然後就跑開了,沒多久帶著他媽媽來了,他媽媽看出來我失戀了,然後問小男孩:「阿姨哭了,怎麼辦啊?

」小男孩把自己的果凍掏出來,還撕掉包裝,遞給我:「阿姨,你吃。」我當時突然覺得世界超級美好,愛死那個小男孩了。

所以,我覺得兒童應該都是有同理心的。

10樓:莫離

共情能力的偏低是由於沒有得到很好地培養麼?很明顯不是,而是由於後天的抑制。

每有一次共情心理被外界壓制無法產生行為,其反饋給自身的愧疚之情便減弱一分,下一次產生共情心理的門檻便拔高一分。

所以,問題的根源不在於人工去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而是每個人都為創造乙個共情心理不會被外界抑制的正能量社會而努力。

共情能力誰都有,只是沒有施展的可行餘地,以至於被消磨得僅存可怖的一點點良知。

共情如同愛一樣,是一種情感的迸發,如果愛上乙個不值得愛的人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傷害,只能說: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11樓:洪波

呵呵,乙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其實人類對自己,特別是對待人類的心理,基本上還處於瞎子摸象的階段。

兒童的教養,比較有共識的其實只有兩點:保護他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而這兩點,基本來自真愛和練習。

大家如有興趣,我再詳細談談。

12樓:

孩子的共情能力,最初是從作為父母的我們這裡開始學習到的。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能很自然的表達對自己,對他人的真誠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同時也能正常地去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那麼你的孩子就能夠學習到很好的共情能力!

13樓:霞多麗

孩子的共情能力是在和社會的接觸中逐漸形成的。比如孩子在小班階段性是比較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這時期孩子還不會合作,不能了解別人的感受,等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會逐漸形成合作意識並學會體會別人的感受。這是每個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過程,若家長或外界強行進行訓練或干預,只會削弱孩子的親社會心理,反而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

什麼是同理心?如何培養?

同理心,即心理換位 將心比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 把握與理解。一般來說,同理心的產生是先天性的,消逝是後天性的,如果是覺得自己沒有同理心,想要後天培養,對於現在已經同理心淡泊的人是有點難度的。所以,開始最好不要站在別人的視角思考。這裡個人建議將你認為應該產生同理心的物件代...

如何對飯圈文化保持同理心?

感覺 題主是不是對MBTI或者 共情 有點什麼誤解,INTP之所以是T不是F不就因為更傾向通過邏輯而不是情感理解世界嗎,怎麼還要 找地方 共情 共情這個動作本身就是主觀的,怎麼會因為不能共情而覺得自己 不夠客觀 客觀上,可以這樣理解飯圈的行為 飯圈整體上是為了明星利益存在的,流量明星飯圈的所有行為都...

如何有效培養兒童程式設計思維?

什麼是程式設計?簡單說,用機器能夠理解的語言翻譯你的命令,使機器能夠有效地完成你的指示。什麼程式設計思維?程式設計思維就是實現與機器高效對話的思維。如何才能培養優秀的程式設計思維?到目前為止已經設計出100多種程式語言,應用於生活 科技等各個領域,已形成了乙個非常龐大而複雜知識體系及應用範疇。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