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往往限制我們的慾望,那我們為什麼要遵守道德?

時間 2021-05-08 16:06:11

1樓:是是是

道德雖然限制了你的慾望,但同時它也給你回報

道德充實感和歸屬感以及個人安全。

個人安全我就不細說了,畢竟社會要是都不限制慾望那就是地獄。

道德充實感就是你遵守道德的時候能獲得一種優越和幸福。

舉個例子,你孝順你爹媽,你心裡是不是美滋滋的?覺得完成了乙個道德責任,心裡充滿了充實所帶來的幸福。

你看見有人欺負弱小,你路見不平一聲吼,把混混打跑,你是不是有種優越感?

道德歸屬感就是你有一種自己可以立足的感覺,就是你所作所為都是有理論支撐,不會迷茫。

舉例子,你是士兵,保家衛國,你心裡會覺得你這樣做令你感到迷茫嗎?是不是覺得你死了還有後來人,覺得你是殉道呢?特別有歸屬感。

啥都是有得有失,你被道德束縛的同時,也被道德保護著。

即使你不遵守道德,縱慾,且不說法律問題,你能沒有愧疚心嗎?就算你沒有愧疚心,你看到那麼多人前仆後繼的與你走向相反的道路,看著那麼多人與你敵對,你若是乙個有道之人(邪道也算是一道)能堅定不移,到還好說,但如果你沒有任何理論基礎,只是和禽獸一樣縱慾,你難道不會迷茫嗎?

人的本質是利己的,無利不起早,遵循道德的本質是它能帶來縱慾帶不來的東西。

至於那些不需要道德也能安心立命的人,我不做評價,因為那些人都是極特殊的怪人,雖說是邪道,但我也不批評,因為他們那樣的人多數都是跟正常人的處境不一樣,大前提都不同,正常人的道德無法使他們安心,為什麼要按照正常人的要求?

2樓:「已登出」

道德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古至今道德標準是不斷在變化的,它變化的原因就是要適應物慾的膨脹。 道德標準是人類自己制定的無形契約,但隨著物慾的膨脹,老的道德標準成為了絆腳石,所以人類會不斷修改原來的規則,形成新的道德標準。 長期來看,物慾衝破道德的束縛是必然的,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有滅的,人類本身也一樣,物慾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毀滅自身,道德顯然無法阻擋這個趨勢。

人類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要制定道德規則來避免崩潰,人是怕死的, 人類是害怕毀滅的,求生欲是本能,因此道德標準雖然不斷被修改,但仍然存在。但人無法超越自身的本性,長期來看道德只能延緩物慾膨脹的速度,卻不能避免最終的毀滅

3樓:你知道的

沒有限制的慾望是什麼樣的?

沒有限制的慾望的社會是什麼樣子的。

弱肉強食?

如果你是食物鏈最頂尖的獵手,難麼恭喜你。只要你想。你就可以讓你的大部分的慾望實現,氾濫

但你是嗎?

不,大部分人都屬於等待獵食的獵物

強者之上永遠存在強者。大部分人都是弱者世界的扮演者。

因此你永遠可能成為別人下一頓的午餐。

別人下一次發洩慾望的承受者

你以為沒有道德後,你的慾望能無限制氾濫。

但其實弱者的慾望是得不到保護的,永遠是強者慾望中的一部分。

為了自保。人類社會幾千年的漫長發展中,變延伸出了道德的概念因此道德並不是限制了你的慾望。

而是讓你在這個深不見底的社會得以自保,

沒錯,只能苟延殘喘到自保足以。

自保都做不到,何談慾望?

4樓:大衍少劍

凡有所求,皆視為欲.天地人神鬼,蠃鱗毛羽昆,不外乎.自生來就在叢林法則的圈裡,以生存之慾望為根基,因各所需,而讓慾望千差萬別,森羅永珍.

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自生來就以捕食為生,可言善乎?

欲壑難填,普通人無法制欲.剝削者和受害者,兩者取中而調和平衡,方成王道.所謂自由只是相對的,以普通人的自制力如果享有絕對自由,那不用外星入侵,地球不說滅亡,但絕對永無寧日.

以和平共處為根基,以道德基準為方向,可利萬民,更有助於王道一統.有助於優化人族文明.(當然,文明也只是相對的文明)

5樓:

道德標準會隨著時代變化,不是永久的。

尼采:「道德使人愚昧。——習俗代表了前人的經驗,代表了他們對於有用的或有害的東西的看法——但是,習俗感(道德)關心的卻不是這些經驗本身,而是習俗的長存不滅、神聖不可侵犯和不容爭辯。因此,習俗感有礙新經驗的獲得和舊習俗的修改,道德成了創造更新更好習俗的絆腳石:

道德愚民。」

6樓:Apathy

我倒認為人性本惡。

人生來就是利己的,人性本惡,而道德是人們後天的教育和文化養成的。是為了讓人少做壞事,來維持社會運轉的。

但是總有人不道德,那怎麼辦呢?

於是人們制定了法律,來最基本規範人的行為,並且為了強制實施法律,衍生出一套暴力機構,例如警察、軍隊。

那有了法律,規範人,還要道德幹啥啊?

道德是對人更高層次的要求。

例如:你不扶老奶奶過馬路,法律上沒規定你一定要這麼做,所以你不犯法,但道德上,你不道德。道德給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遵守道德?不犯法不就行了?

道德相當於一種契約,你遵守道德,必將獲得更多社會的資源。

例如,遵守道德可以給他人一種「我素質高、品格高尚的感覺」,這聽起來很卑劣,但這的確是一些人遵守道德的理由。他人的好感和認可就是資源的一種。

綜上,我認為人性本惡,是利己的,遵守道德也不是為了讓他人得到利益,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是一種雙贏。這才推動了社會歷史的發展。道德不糾正行為的底線,法律才是,道德是在其之上的更高要求。

最後對於題目有異議,認為道德不是限制慾望,短期內看道德限制了慾望,但其實長期來看,道德使人獲得更多資源,獲得滿足感,這也是慾望的一部分。

如果好人沒好報,那我們堅持心中的道德的意義是什麼?

淨意道人 如果是純粹為了心中的理想 道德法則,而不是為了好報而行善的話,這樣的福報反而是最大的。因為這就相當於禪宗當中的 第一義 為了求得好報而行善,這個就落入 第二義 了,福報會小一點,但還是有的。這兩者的區別就相當於天然美女和整容美女的區別。實際上,第一義的行善,如果倒推到他的前世,會發現他最初...

我們愛的是慾望還是慾望的物件?

長岸清風 我們愛的是感受,就是佛說的受想行識,佛說五蘊皆空,五蘊皆苦,其中五蘊中的受蘊即是空不可得,又是苦無處不在。所以你愛的是那種感受,那是鏡花水月過期不候的感覺,每時每刻都不一樣,但你會把那種美好的感受一直存在腦子裡,不斷反覆浮現,反覆練習,然後認為那是永恆,那個人那份愛永如從前不會改變,然後去...

如果哲學是所有學科和藝術的最高端,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其他學科和藝術呢?

時空信理 你這個問題其實問的就是除了藝術,工程學等不是從哲學裡產生的學問,很多其他的理性學問為什麼要從哲學裡分出來,而不是作為哲學下的乙個學部,雖然亞里斯多德在他的形上學裡闡述了,但是我還沒有看懂,你有興趣可以去翻翻。 少林功夫好耶 瀉藥哲學是個範指名詞,即使同乙個派別裡面有大量對立的學說和猜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