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勞動力被機器取代後將何去何從?

時間 2021-05-30 00:13:12

1樓:老羊

一但我們的工作都被「自動」「智慧型」替代,勞動力就向能源端或者生態端轉移唄。

假設存在一台裝置它能生產萬物,其實也不用假設,地球本來就是。人類不過就是回到樹上而已。

在回到樹上之前的這段時間,該去考慮能源問題,無論是萬能裝置的能源還是人類為了活著消耗的生物能源。

再怎麼著,地里也長不出大餅醬肉吧。

等有一天地里能長出大餅醬肉的時候,人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所以勞動力返璞歸真或許是乙個解。我們現在的工作都是社會化之後產生的,如果終究不再需要社會化了,就像大海浬的魚,活下去將成為唯一目標。

所以當機器替代的越多,勞動力會向兩個相反的方向分化,未來要麼成神,要麼做回動物。

2樓:Karl Marx

馬克思指出__當資本主義相對剩餘價值生產驅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到由物取代人來勞動時,即是資本的終結。這即指出普遍的自動化,智慧型化生產力是資本的天花板。

而觸及天花板時,必然出現的社會變革是由階級鬥爭來匯入所謂共產主義的。

共產主義即消滅勞動,馬克思強調__消滅整個迄今為止的社會的生存條件__即消滅勞動!

3樓:陳晨

我總在想,究竟什麼樣精妙的機器才能取代人這種混沌模糊的肉體,我認為無法出現比人更廉價的機械人,宇宙裡有多少個星球出現生命,也都會是類似人類的形式,塞伯坦變形金剛那樣的費而不惠的的存在形式不可能有

4樓:無人區

人類能利用的能源還沒有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時候,像現在的能源主體是化石能,大規模機器化用不了多久就會能源就會枯竭,而可利用的核能又是有限的,海洋中重氫雖然豐富,但提取難度大,不消耗能源很難提取出來,所以貿然大規模機器化,到後期能源不足,機器只會比人力越來越貴,重任還是抗在那些尋找高效開發太陽能的方法,人類精英肩上,

5樓:「已登出」

終於遇見乙個行業相關的問題了。

就拿所在企業來說吧!

先定義一下廉價勞動力,很多人腦海中第一想到的估計是農民工。其實不是的,而是企業最基層的工人。

現在企業一般主要分為三類工人,合同工,派遣工,臨時工。

臨時工多是短期工,其中主要就是流水的農名工,按照工作量來拿薪酬。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工資並不低,勤快一點的臨時工乙個月的工資會倍數於其他工人。對於企業來說,優勢是所需要負的責任也少。

派遣工屬於半臨時工,在工人和企業中間多了乙個派遣公司。工人與派遣公司有勞動合同,然後派遣公司與企業簽訂派遣合同。這樣對於企業來說,屬於雙贏的,工人的責任主要在派遣公司那頭,企業只需要承擔薪酬方面的責任,工資和福利與合同工相當。

最後是合同工,分部在企業每個地方的長期固定工人,工資因崗位分高低。如今有了同工同酬的硬性規定,很多同崗位的工資差距才有了縮短。在過去,很多同崗位的工人都會有高低差別。

所以,真正廉價的勞動力,其實都是一些企業最底層的工人。

他們有合同的保護,也受合同的禁錮。他們被保護的是這份飯碗,而被剝削的是每個月能獲得的實際收入。

在很多時候,沒有多少人會去關心真正的底層過的怎麼樣。無論讀多少書,也無法了解底層人的勞動力有多廉價。有時候資本家是可惡的,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肆意剝削,但是資本家又是不可缺的,他們保證了一部分人的基本養家餬口,這是乙個非常矛盾的現象。

本人從事的行業就是自控工程,整個生產線從人工控制慢慢轉變成自動生產。入行十年,就單獨的拿企業一條生產線來說吧!所需的工人較十年前減少了三分之二,就這還有縮減的空間。

同時,生產工藝和成品的質量相比十年前,提高了不是一星半點。

比如最簡單的,液態溶劑看護崗,在儲存罐裡液位太高,就有洩露的危險。過去一直是人力三班倒監測,工資低,工作輕鬆,搶著幹。一直到後面,各種裙帶關係都往這裡塞,人力資源部苦不堪言,安排誰都會得罪一堆人。

後來好了,我們直接技術介入,儲罐頂上安裝雷達監測液位,底下安裝差壓變送器雙保險。中控系統設定PID,液位過高,自動啟動現場的應急裝置,把超出安全範圍的溶液轉移到中轉儲罐中。過去百十人的崗位,現在六個人就夠了。

系統會根據流量計提供的流速,來計算多長時間可以達到危險值,從監測上來看,有充足的時間安排後續工作。並且安全係數也大大提高,從資金投入和長期成本上來計算,一勞永逸。

在企業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想全面取代人力,基本上已經是在眼前的事了。只需要比例很少的技能工種,就可以讓乙個過去上千人的工業生產線正常運作,並且工藝指標還優於人力。

而這一切,僅僅也就不過是十年不到的時間。

其實,如果不是害怕社會勞動力秩序出現大的波動,進入自動化的行業都可以縮減大量的勞動力,沒有一技之長的勞動力只會越來越廉價。

機器取代大部分人力,在當下,真的只是乙個想與不想的問題。

貿然的躍進,必然會造成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多餘的勞動力沒有乙個合理的安頓,進難進,退又無可退。這一過程是需要幾代人轉變的,提高「下限」,才能拉高平均值。

以後會有更多的機器取代人力,至於多餘的人力會如何,這會是乙個非常複雜的社會結構變更的問題。

6樓:炸不掉的高壓鍋

不會的。機器的發展並不是一瞬間的,而是慢慢的發展。這種發展會倒逼勞動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作為乙個正常的人如果自己無法生存的話,會盡可能的去讓自己可以生存下去,從事服務業或者需要專業素養才能完的工作。這種情況確實會導致更多人跟不上時代而真正意義上被取代,但是機器效率大幅度提的前提下,福利制度也會大幅度提高,最後趨於穩定。

7樓:吾往而已

被機器替代,基礎腦力工作最容易。隨著腦力勞動難度增加,替代性遞減。基礎體力勞動,按理也應該容易替代,但是由於體力勞動需要複雜的身體運動。

一般需要分步用機器替代,成本較高。而如果基礎體力勞動報酬很低,低於用機器替代的成本,那麼這部分基礎體力勞動會一直存在,除非強制替換。而高階體力勞動由於報酬較高,若機器替換成本低於報酬,只要可行,被替代是時間問題。

但機器永遠不會完全替代。因為人有感情有情緒,雖然有正面也有負面。人與機器就如同電子書與紙質書的關係。

總歸會保持輕微浮動的比例。

三個因素。可替代性(技術層面);成本;人與機器的不同(比如你是願意面對冰冷的或者只會學習人類情緒的機器,還是熱情能共情的人)。

8樓:致熵

有工作大家分點做。

即使5億人被擠出原來崗位也不用怕,新崗位可吸納一部分,比如1億人;修改勞動法,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20小時,這樣又可以吸納3億人;加強培訓轉崗,又是1億人。

完美解決。

只要社會整個生產率提高了,人們就不會挨餓,少部分失業是難免的,失業多了那是要解決的。機器智慧型化後,更多的人從事第三產業,文化旅遊餐飲娛樂等必然興旺,這些都是需要人來幹的。

如果第三產業也被替代,終極情況是強人工智慧替代一切,那很好啊,大家可以每週只工作一小時,其餘時間玩吧。因為生產的東西必須靠人來消費,如果大部分人一無所有,消費就會下降,那生產有何意義?

所以,那個時候,必然是高稅收時代,因為國家要把許多錢發給從事不賺錢的工作了,比如社群服務、醫療保障、失業救濟、教育培訓。

9樓:雲臻

以後大量的人一輩子就在全真虛擬遊戲中度過,肉體或者直接大腦靠營養液過活,大公司用極低的成本養活數以億計的人,僅維持生存,而有趣的是他們的靈魂,在遊戲中充當那些付費者的有趣的類似現在npc一樣的角色,而少數付費者就像有主角光環的人一樣體驗刺激和快樂

10樓:尋找一切估值的真理

最好的狀態就是勞動力轉移到服務業上,比如,沒錢的陪有錢的睡覺,喝酒,下棋,打球,探險,徒步等等,而所有創造財富的事情,都交由機械人開做。而大眾只負責玩樂競技,精英只負責政治和科學進步。是不是很爽?

我想這就是機械人時代最好的方式了。

11樓:瑪雅雅

首先貼出我的前提哈,並不是說以上諸答主回答的不對,也不反對中國社會確實存在機器取代人的問題.我只說下我的困惑哈....

形形色色的中國崩潰論中,有兩個論點確實一直在困惑著我.

乙個說法是,廉價勞動力逐漸在被機器取代,普通民眾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有可能會引起社會動盪;

另乙個說法是,計畫生育政策以及當前的生活壓力,使得中國的出生率非常之低,以後中國非但會失去此前讓中國迅速發展的關鍵:人口紅利,更甚者,還將揹負人口老齡化這一沉重的負擔.

這兩個論點單看哪乙個,都是非常正確的.都是中國目前面臨的"嚴峻"現實.

然而一旦把這兩個觀點放在一起看.....

最可笑的是一撥人,一邊狠批計畫生育,為中國的老齡化憂心忡忡,轉過頭又為中國的機器取代廉價勞動力擔心不已.....

難道就沒有個明白人,能講下這兩個問題之前的相互作用關係?

12樓:

要擔心的不是廉價勞動力

是一批有點技術含量,但技術含量又不是特別高的工作甭擔心廉價勞動力了,刷知乎的各位擔心擔心自己吧我是做翻譯的,因為工作原因,也接觸過很多機器翻譯工具雖然語言的複雜性使得機器翻譯暫時難以與人工媲美,但不得不承認,機器翻譯的發展是迅猛的

我只能說,如果哪一天,機器翻譯可以取代人工翻譯,那麼70%以上的白領工作,可能都不需要人來做了,到時候大家可以一起勞動力轉移到廉價勞動力去,給機器上上油打打蠟什麼的,,

13樓:吳晉宇-公司治理

智慧型機械人也只能代替人的一部分工作,代替不了人的情感、思維。人與人之間的協作關係永遠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未來社會的苦力工作會少了很多,科技再發達永遠離不開人,所以,不至於沒有賣苦力的地方。

只是不需要幹那麼長時間的苦力活,苦力僅僅是只為了混口飯吃,很容易。若是依靠賣苦力來養家餬口,這種年代己不存在了。

14樓:

說的世界上好像只有工廠這樣的製造業似得,沒有其他行業。軍事科技各種上不來,農業科技跟不上來,醫療跟不來上,這些行業沒人的話,你不怕其他國家超過我們嗎?農業跟不上來,如果靠社會福利,吃的從那裡來,別告訴我,自動變出來的。

醫療更不用說了。各種問題,想的太狹隘了,照中國炒房地產的姿勢來看,我們至少這幾年得很苦的活著,特別是受過高教育的年輕人(不包括那些精英與富二代),知乎上現在很多寫手,還有沒進入社會的學生,把一些小白都帶偏了。

願你們受社會的蹂躪,方才懂得小清新的後面多少血淚。生活不易!

15樓:TONY

服務業是最大人力蓄水池,必將迎來大繁榮。生產力進步帶來的人力淘汰,是進步。淘汰下來的人力會聚攏在服務業,低端的家政,快遞,高階的諮詢,美容美體,會讓這個社會更便利舒適。

實習生是廉價勞動力嗎?

晨曦 結論當然是的,乙個願打乙個願挨 一開始不可能給你管理崗,都從零開始,包括我碩士畢業後工作 一般有多年工作經驗跳槽是可以應聘專案經理,工程師之類的 實習期都是最底層的,但提公升機會是非常大的,學習能力很重要 你去了大概率是儲備幹部,最多助理 還要有證 名義上說專案經理,和最底層幹同樣的活 就拿我...

大學生實習被當作廉價勞動力,你怎麼看?

中航Career 滴滴又是小航時間 其實小航跟寶們一樣也是大學生。小航今年大二了,但是小航每一年都會去實習,也聽過很多朋友實習的經歷。在實習的過程中肯定有歡喜也有憂愁,但是我們依然都在實習的道路上前進著。從本質來說,既然做家教或者送外賣快遞更賺錢,為什麼沒有見到大學生蜂擁去搶這種型別的工作呢?為什麼...

大量廉價勞動力創造的價值都去哪了?

不用比美國,就比北京上海土著中自身條件並不好的那些人就可以。另外,覺得美國白痴也可以普遍地住大房子吃大餐,是很大的誤解。 換個群頭像 創造的價值,會全部地返還給你們。只是勞動的紅利暫時沒變現出來。沒有白幹的活,只有懶人的抱怨。相信我,終有一天,價值會再次返還在勞動力的身上。我們要做的就是等。 龍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