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控底盤技術會成為汽車行業裡的「標配」嗎?

時間 2022-01-06 02:00:42

1樓:彌哈布斯堡

嘿,還舉報刪我貼,禮貌回答是吧,我非要把東西說出來。

1)飛機等實現電傳,乙個原因是飛機對於成本的控制要求比較寬。第二個是飛機保留了全套液壓控制,並不是全靠電傳。還有電傳和線控不是一回事。

2)所謂線控英菲尼迪給出了就是放現在也是最好的做法,然而當年還是過不了美國汽車安全要求。純線控的就別來蹭了,啥都不提光成本控制就來問題了。

搞的好像技術很先進一樣,各位看官可以查下英菲尼迪線控發布的時間。

3)線控指的是有人控制載人車輛,物流那類小車就別來摻和了,那類車輛無所謂線控不線控,直接硬體連線執行器控制就行。

2樓:迷人的傢伙

其實線控底盤技術是線控轉向技術的延伸,而線控轉向本身並不是新技術,此前在飛機上早已得到廣泛應用,採用線傳訊號的方法,取消了機械聯動裝置,使得操縱更為靈活。而且率先使用在航空領域還是出於對安全性的考慮。

我們都知道飛機上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是自動駕駛,不過,飛機的自動駕駛並不是完全地脫離駕駛者進行飛行,而是飛機自動按照設定好的姿態、航向、高度等引數進行飛行。可以降低飛行駕駛員的工作強度,並非完全代替飛行員。

線控技術可以稱之為飛機的自動駕駛系統的得力幫手。飛機在控制姿態時是需要飛行電腦通過分析飛機周圍環境進行機身姿態微調的,而傳統的液壓、油壓機構和機械硬鏈結的傳動機構是非常難做到對指令訊號的快速響應。所以線控技術應運而生,它能配合具備快速分析能力的飛控電腦,在指令發出的第一時間將其傳遞到執行機構。

而且很多人認為越是機械結構的裝置安全效能越高,其實這個認知的部分觀念是錯誤的,在航天領域中,複雜的機械結構會導致飛機在飛行過程中一旦出現意外或是故障便可能出現不可逆的結果。

機械裝置環環相扣,一旦故障便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線控系統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工程師們常會在準備備份系統或是冗餘,讓電子線控系統在出現問題時能夠立即被備份系統替換。

此前線控技術並未在汽車上普及,有兩點原因,一是汽車是在路面進行平面運動,而飛機是多維度執行,飛機對轉向靈敏性和操縱的靈活性要求更高;其二,飛機的轉向操縱機構與轉向執行機構間隔非常遠,因而對線控轉向的需求也更迫切。

不過自動駕駛很可能是汽車有機械化結構向電子線控化轉型的催化劑。正如我剛才分析的飛機自動駕駛的例子,未來汽車自動駕駛配合線控底盤技術的話肯定也會得益於線控底盤技術的快速反應能力和命令執行精準度。當然,安全性肯定是大家最為關心的事,如長城汽車前不久推出的智慧型線控底盤技術,其上也有搭載三重冗餘作為備份,保證整套系統完整執行。

在安全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線控底盤技術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提公升是有望讓其成為未來行業內「標配」的技術的。

吉利會成為汽車行業裡的華為嗎?

treasure never 汽車行業需要技術積累 中國產車內質上離行業佼佼者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更何況吉利在中國產車中也並不算最出眾的 手機行業華為確實做的很棒,它家的手機能給你想要的效能外觀等各方面的追求。但是汽車你所追求的東西 中國產車能給你多少,最多給你的便是配置,一輛車你要說它好它必須有駕乘...

特斯拉入華,會不會成為汽車行業的「蘋果」?

翁小茉 當然不會啊!蘋果手機是什麼,大眾消費數碼產品,算是手機行業中最拔尖的產品,最重要的是,蘋果手機幾乎是每個有工作的人都能消費的起的產品,在於他是否有意願去買一台。而特斯拉是汽車啊,這本身就是有門檻的。有門檻的產品除了基本的使用效能,還會有階級屬性。在人人都買的起蘋果手機的時候,沒有人會覺得用個...

長城汽車自稱「命懸一線」,今年的汽車行業真這麼難嗎?

已登出 汽車方面的知識我不太懂,但是心理學和營銷還是懂一點,一般自稱毫無問題的,相當一部分是騙投資人和小微投資人 韭菜 的,而到處宣傳有危機的,反而是為了刺激員工,賣慘換市場的。微軟很久以前離破產就只剩乙個月了,咱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乙個月。 frank 市場已經從外延式增長轉為內涵式增長,增長方式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