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大行其道的今天,傳統車企如何突圍?

時間 2021-06-03 01:53:00

1樓:車腔調

我發現所謂的造車新勢力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新,從現有的產品就可以看出來,各新勢力品牌的產品都是極力想做一款更像車的電動車。這就充分體現了新勢力品牌極力想要進入汽車行業的真實想法。

而反觀那些一線傳統車企對於電動車的想象力,我認為是遠超過大部分的新勢力品牌的。

以勞斯萊斯103ex為例,在保證品牌傳承的同時大膽的呈現了超豪華品牌對於未來出行的理解。只有乘坐者一排座椅,就可以讓整車的設計更加流線;取消了前排座椅,激進的擁抱自動駕駛技術……

等等這一切都在傳遞乙個資訊就是給人們提供未來出行的超豪華電動移動空間,而不僅是一輛車。新勢力品牌相對比傳統車企而言還太年輕,但是確實也形成了不小的壓力。

綜上,傳統車企在行業變革的今天應該更加穩固自身對於這個行業百年的把控和理解,並尋求更加激進且能夠真正面向未來的規劃,這樣才能在變革中生存下來。

2樓:車立知

說最重要也最真實的四點:

1.提高組織效率。

拋開產品,這點是最為重要的,傳統車企通常3~4年出一款車,新勢力普遍2年一款新車,而且中間會有很多的改款和OTA功能公升級更新。

新勢力們這種網際網路造車短平快的打法,很快搶占了新能源的視窗期,才給人大行其道的感覺。傳統車企一定要加快步伐,不然後面真的跟不上。目前二線三線的傳統自主品牌已經跟不上節奏了。

2.做好產品定位。

很多傳統車企出了很多車,但最終沒有出來幾款爆款,如今車海戰術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鼓起來的錢包和追求好用車體驗的需求的矛盾,找好細分市場,做好產品定位,打磨好產品,不貪大求全,至關重要。

理想One切中奶爸細分市場,五菱巨集光Mini切中低速短途細分市場都是很好的案例。

3.抓住車機和自動駕駛兩個重點,不惜重金。

這兩點是最能體現差異化的地方,但往往很多傳統車企都沒有做好,這裡面除了體制和人才的問題,車機和自動駕駛研發動輒數十億的投入門檻,確實勸退了不少不少車廠,但這個錢一定要花,核心技術沒有握在手上基本就失去了參與未來汽車市場競爭的資格。

4.最後:「抄!!!」

這一點可能比較尷尬,但十分真實且中肯!

在自己如不別人的時候,把別人的有點借鑑過來是很討巧的做法,小鵬有多像特斯拉相信很多人有目共睹,也就是這種「深度借鑑「和「複製」,省去了很多開發工作量,也少走了很多彎路。

其實汽車趨勢已經很明確了,特斯拉就是榜樣,研究特斯拉到的產品定位,把產品理念和運營方式合理借鑑過來,再在特斯拉不足的地方做優化,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個人認為值得去嘗試。

3樓:朱總釐

改變,從換人開始。如果還是老人老思維,將無法帶領傳統OEM走出困局。傳統OEM其實是典型的S2B2b2C的模式,都移動互聯時代了,但頂層思維還停留在固話時代。

天天講使用者,其實離使用者很遠,如何才能更好賦能B&b?和授權直營真的有關係嗎?偌大SSSS體驗店到底體驗啥品牌文化。。。

都是問題,需要積極應對並改變。

為什麼造車新勢力推出的汽車比傳統車更智慧型?

胡慶平 因為新勢力最開始的造車目標就是奔著智慧型車去的,造的就是智慧型車,肯定比傳統車企造的更智慧型了。傳統車企反映太慢,跟不上節奏。 韓逢生 因為想增加賣點。汽車智慧型與否和是不是新能源車沒關係。只是越多的數位化輔助駕駛裝置需要更多更穩定的電源,新能源車本身就用電池,相對傳統汽車可以直接上各種電子...

你會購買造車新勢力的汽車嗎?

ZT1224 不會,除非純粹有錢為了嘗鮮。產品不成熟,沒有市場驗證。保有量太少,保值是個問題。價效比一般,特別是長期使用,而且目前新能源還沒普及 牛牛太逗逼 不會,因為信不過,不想當小白鼠,我買東西更喜歡買正經廠家的,比如買車肯定是買傳統車企的車,並不是很信任這種新興的代工二道販子,就好像買家電一樣...

新能源電動車越來越多的巨頭進入造車新勢力,大家最看好的是哪家呢?

一格 新能源汽車產業絕對是未來50年的熱點,不斷地迭代,改變世界。現在進入的巨頭未來可能都不存在,都是發展道路上的過客。但是活在當下,還是看對汽車及出行業的理解,已經智慧型網聯技術的掌握。 愛天 2021年是電動車新一輪的 百車大戰 是即將拉開5到10年的EV混戰的元年。1.特斯拉 依舊是電動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