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大部分電動汽車續航能達到 1 千公里以上?

時間 2021-05-05 23:35:28

1樓:老許

續航1000會讓商充電站大量倒閉,還會讓車價相對增高不少,不如電池變小,無線、快充,自動駕駛去充電站充電,帶來很多技術進步快充自動駕駛無線充電,資源又不浪費1000公里電池分給三個車車重降低電機更小更靈活更快更節約道路,實際3輛車都能超過500續航,又給民間更多就業,還大搞基礎建設懟死國外相同行業讓他們只能依賴國內市場。

所以續航太高百害無一利,科技越進步續航越短

2樓:柳鵬

2023年,有些車的標稱續航,就有可能達到/接近1000公里了。

但又怎樣呢?手機大電池會很重,又或者,帶兩三個大充電寶?

核心還在於,充電方便,充電速度快——就像加油一樣,到處不缺加油站。

3樓:最近天天喝奶茶

個人認為電車永遠也不會大部分續航達到1000公里以上。

哪怕分散居住,日常開車通勤上下班,每日用車也就50~100km。將電車續航推高至1000公里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個人認為電量可維持24小時以上車內恆溫、恆濕、恆氧、影音遊戲之餘,還有≥200km的續航,即可滿足需求。

未來電車應該和手機一樣,每天回到家就把充電頭插上。

4樓:lomo

我認為基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續航1000的電車,未來技術上絕對可以實現,但不符合主流市場需求。

目前燃油車續航絕大多數不足1000公里,說明市場需求的極限達不到1000公里。

1000公里續航導致車重和成本增加,邊際效用急劇下降甚至負值。

充電網路與速度在快速提公升。

綜上,500-800公里續航的純電動車可能成為市場主流。

5樓:菜鳥諮詢師

哈哈,這個問題大家一直看到的表象,其實電動車續航能做到1千公里以上麼?其實肯定是可以的,多放一些電池組肯定沒問題,或者慢慢把能量密度提起來。

為什麼目前大家沒有這麼開發,其實是經過綜合考量的,是體積、重量、續航里程三個方面的綜合考量的結果。車重過重,肯定會影響續航里程,同時影響效能(動力和操控)和安全性(制動距離),體積過大會影響乘坐和儲物空間,還有乙個方面是大多數情況下適用性,所以目前大家續航普遍在400-700km之間,大家短途自駕肯定沒問題,長途自駕2-3個小時正好休息可以充電。

6樓:evlook

插電混已經可以突破1000km,如果說純電動威馬汽車剛剛發布的概念車可以達到800km,如果非要說1000km,我覺得也不是問題,別克GL8外殼搭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1200km,都有可能。電池技術還需突破,疊加電池數量增加續航里程但完全忽視了安全。

7樓:電車匯

現在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500公里,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為160Wh/kg,如果在不改變其他條件的情況下,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至少翻一倍才能實現續航里程1000公里的目標。

這幾乎是乙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國家「863」計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專案總體專家組專家肖成偉曾放言,三元鋰離子目前已經看到能量密度的「天花板」了,高鎳材料、碳矽負極的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最高應該在300Wh/kg左右,正負不超過20Wh/kg。

按照國家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圖的規劃,2023年鋰離子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目標為350Wh/kg,從目前的動力電池技術來看,肖成偉認為這一目標可能無法達到。

現在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只能依託於811電池了,但是這類電池的安全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距離大規模應用還有一段距離,況且從目前搭載了811電池的車型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來看,能量密度最高為182.44Wh/kg,不過這款車的續航里程也只有450公里。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純電動汽車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大多數為三元鋰材料和磷酸鐵鋰材料電池。儘管相比鉛酸和鎳氫電池,能量密度已經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依然難以打消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困擾。

毫無疑問,動力電池技術瓶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程序。

那麼,鋰離子電池密度究竟還能不能再提高了?

無論是三元鋰材料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基本都由四大關鍵部分組成,即正極、負極、電解液和膜。現在基於這四種組成部分的鋰電池,再提高能量密度並做到產業化應用,可能性不大。

一項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往往要經歷很多年的時間。

前面說了很多關於電池能量密度的事,但影響動力電池效能的不僅僅是能量密度乙個指標,還有動力電池的功率密度、安全性、一致性、迴圈壽命等多種因素,在眾多指標和成本之間找到乙個產業化應用的平衡點,才是支撐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

不過要想讓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達到1000公里,僅靠鋰離子電池或許難以實現,不過在可見的未來,氫燃料電池車或許可以實現。

豐田全新Mirai過改善燃料電池系統的效能以及增加氫氣儲存的容量,可實現30%續航里程的增加,也就是650公里,按照豐田此前的規劃,到2023年將實現1000公里的續航目標。

8樓:

單純無腦堆續航太簡單了,取消後備箱和前倉,塞滿電池就行。

但是安全問題你能搞定嗎?目前電動車的續航足夠,短板是電池迴圈壽命、快衝與安全不能兼得。

9樓:bbtop

就目前來說,儲能技術沒有突破50年都沒希望。況且制約電動車使用場景的不是續航,而是充電速度。充電站好建,5分鐘充滿電那就極度困難。

做不到就別奢談普及電動車,強制推行的後果一定是在節假日中國高速是世界最大的停車場,柴公尺油鹽、足夠的水,將會是中國高速行車必備物資,否則高速堵車餓死人也不會稀奇。

10樓:安子

里程焦慮其實是個二級虛命題:家用電動車的真實焦慮是充電的方便性---充電樁是否覆蓋+充滿電的具體時長。

假設電動車的充電站和充電時長能像加油站一樣方便,里程焦慮自然消失~

畢竟燃油車加滿一箱油「續航」也就在500-600KM

11樓:真的快沒力氣了

沒什麼必要吧。

5 600公里其實已經相當夠用了,當務之急是解決充電效率的問題!

一般家用轎車滿箱油理論續航也就是6 700,但是從油表燈亮到加滿油的速度很快!

現在電車的理論續航4 500,但是充電10-80就需要半小時,如果需要排隊的話。。。

所以能快速補電才是最要緊的問題!

12樓:

追求1000公里續航,是一條瘋狂而又大(yu)膽(chun)的邪路。

以Tesla之大膽,只聽說有推出全生命週期續航160萬公里的電動掛車的打算,也從未聽說有推出單程續航1000公里走量車型的打算。商用車與家用乘用車不同,追求的是24小時不間斷執行,「人休車不休」,因此Tesla才有160萬公里續航的研發需求。然而,不出意外的是,原定於2023年上市的電動掛車推遲到了2023年。

試問可曾有人聽過,燃油車主會因為續航只有500-600km而感到焦慮的麼?如果有的話,那估計只有在神經內科才能碰到了。

續航里程短,根本就不是不選電動車的原因。不能及時補充能量,能量補給慢,才是電動車的致命缺陷。這也是歐洲市場追求800v甚至1000v以上超高壓充電的根本原因。

配套設施跟不上,電動車的普及就是乙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哪怕是到了2023年也是個夢。

為什麼在鋰電池已經堪用的基礎上,還有人琢磨成本高昂的氫燃料電池車?因為二者最大的差別就是:能量補給的速度問題。

同樣的續航里程,加氣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充電的時間是加氣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時間。

其實,最好的解決辦法早就有了,那就是小型增程器+大容量電池(40kwh足以,續航180km即可)解決方案。

小型增程器作能量備份,大容量電池用於薅電網羊毛。里程焦慮根本就是杞人憂天,隨時隨地都可以補充能量,還有電網羊毛可薅,既無里程焦慮,也無環保節油之憂,何樂而不為?

有現成的解決方案不用,卻去追求什麼1000km續航,捨近而求遠,不知其可也。

13樓:卡車-小和

理論上來說,大家都非常想電動汽車的充電能夠達到像手機一樣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但是就目前主流電動汽車而言,續航能達到5,600公里都已經算作是長續航了。從電池的角度來說,如果你不想載著一卡車的電池來開車的話,就只能從電池質量著手。其實現階段已經有這個技術可以滿足長續航的需求了,比如石墨烯電池,但是成本太高--換句話說要找到物美價廉的長續航電池材料,在保證抗用的同時還要保證大家都消費得起,1000公里續航的電動汽車並不是沒有。

至於更高續航的電動汽車。未來會隨著充電站的逐步普及而出現的。

14樓:X-man

不看好電動車,並不是說他的續航里程沒有1000KM,而是給油車加滿一箱油可能就5分鐘,10分鐘,給電車充滿電卻要10個小時。

況且堵車是常態,在極低內耗的情況下堵車十幾小時,仍然可以跑到加油站,5分鐘加滿,然後滿血復活,繼續上路添堵,這就是壓倒性的優勢。

15樓:開心小小喵

專門做乙個為了跑1000公里的電動車可以,大部分車的話,鋰電池做不到,因為能量密度還是太低,技術進步速度在當代人可見的未來基本到了極限。

而且鋰的自然儲量非常有限,目前已探明也就幾千萬噸,目前已經逼近開採極限,因此,很難讓全球汽車都變成鋰電池車。

當然, 未來還有乙個替代品,鈉電池,但是新能指標比鋰電差距較大,不過由於鈉的儲量高,成為低端普及型電池可能性比鋰更高,不過跑1000公里比鋰電池更困難。

長遠看,氫燃料電池依賴的自然資源最不稀缺,效能指標也夠,普及的話,自然成本更低,目前的問題是技術不成熟,依賴的奈米技術進展並不快。當然,一旦氫燃料電池成熟,跑1000公里並不困難。

所以,大部分電動車到1000公里續航,短期內無法實現。

16樓:喜樂呵

如果充電樁到處都有的話,電池30萬公里後還能高速120邁續航500公里的話,我已經滿足了,畢竟超過這個距離的駕駛機會太少了。根據平時的經驗,500km可以連續行使差不多6個小時了,累了,該進服務區休息了,休息半小時如果快充可以8成的電,這已經跑出去很遠了。

對我而言,如果電池終生質保,或者電池真的能良心價,500km對我而言夠用了。

真的不是續航問題,而是整車的使用壽命,電動車效能品控各家都不穩定,出問題了再來個天價電池,真才是大坑。

看起來新能源車子保養費用很低,幾乎沒啥保養。但是如果中獎換任何乙個大件,都能讓你哭死。這也是大坑。

17樓:徳丸

你的焦慮的點不在於1000KM續航以上。你見哪個買燃油車的,關注他續航會不會達到1000KM?

電池續航越大,電池質量越大,電耗越高,不見得是最優解。

500KM左右的續航其實已經跟大部分燃油車相差不是很大了,但背後的焦慮是

1.充電不方便,充電樁少,充電樁被占用

2.充電效率低,充電要幾個小時,耽誤不起這個時間3.冬季里程衰減,你去北方看看,不用說東北了,就北京的滴滴司機,大冬天裹著羽絨服開車,跑100多公里。

電動汽車時代,什麼時候會對新品牌關上大門?

錢倩 世界一直在變化,有些經典的規律不會變。市場營銷有個經典的模型就是S T P 即Segment Target Position 無論是新品牌還是舊品牌,如果這三個象限一直在動搖,什麼時候門都不會開,開了也會遲早關上。耗得越久,死傷越慘烈。比如這兩年的領克,這幾年有40萬車主,90後佔比超過85 ...

續航能力為什麼會成為電動汽車的痛點,直接加兩塊電池上去不行嗎?

皆電 續航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電池增大之後,汽車的整體重量同樣會增加,而且電池增大會佔據車輛的內部空間,導致駕乘空間減小。車輛整體重量增加後,電耗也會隨之增加。最明顯的就是當電池電量低時,這時車輛拖著大電池在行駛,這時候的電耗之高是可以預見的,這與電動車環保的初衷並不相符。道理和傳統燃油車是一樣的,...

為什麼男孩小時候大部分都喜歡小汽車 而女生喜歡娃娃?

孫子的魚 我也感覺疑惑,我兒子1歲就開始車不離手,外面只要一有車就激動的不行。我覺得一部分天生一部分家長灌輸,我兒子一歲不到,我給他買的車車就1000多塊了,但是沒給他買過娃娃。可能我潛意識就認為男孩子應該車,機械人,恐龍,手槍,導致我在教育他的時候無意識的引導過。其實這樣引導沒什麼錯,我更喜歡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