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國產車進步如此明顯的情況下,還有那麼多人迷戀合資?

時間 2021-05-05 22:31:23

1樓:鄭州吳彥祖

剛啟動車,看到這個問題,11萬公里了,除了保養什麼問題都沒有,我想問一下大眾能不能做到。我保養還是在修理廠保養的,一次300塊。

2樓:像郭大俠一樣

前幾天去哈弗4S店轉,問了幾個銷售,沒有乙個人開的中國產車。

中國產車確實是越來越好了,但是要和很多大品牌比,還是不足以說服人的。畢竟大物件,靠譜是最重要的。

3樓:霧飲

我有一輛沃爾沃,現在又買了一輛五菱mini。上下班就開我的老頭樂,沒人說什麼。

但是我覺得如果我只有一輛老頭樂的話,同事們肯定會嘲諷我……

4樓:牛牛的牛牛

中國產車確實進步很大,但進步不代表一切。

舉個例子,有乙個學渣,原來只考二十分,現在考了六十分,,進步明顯不?

學霸每次考九十,原地踏步。

你是老師,選誰當學習委員?

5樓:

因為進步明顯,但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可靠性耐用性這些關鍵指標。如果真的過關了,國外自由市場早就賣爆了。因為沒有任何人能拒絕質量又好又便宜的東西

6樓:銘健

合資也分很多種。歐洲那邊比較講操控講行路質感,日本那邊比較講可靠性和輕鬆舒適。這些都是人家的比較長時間積累的底蘊,自主品牌沒辦法一下子追上來的。

韓系是乙個例外。鄰居大爺說他們家的SONATA八代每公里油燒一元錢(海南汽油貴,每公升比內地貴一元以上)。我告訴他,我的同排量國產手動SUV每公里燒6毛多。

以我開過的韓系體驗來說,簡直沒法描述。

7樓: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目前正在向好發展。究其原因,個人認為有如下幾條:

1.缺乏民族自信。對於老一輩人而言,由於經歷了國家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的時代,在那個時代,所有的東西都是國外的好,自然而然就認為國外的汽車品牌比中國產品牌好。

同時潛移默化影響自己周邊的人,如朋友、子女等,逐漸形成這種狀況。

2.面子工程。前10年,中國產汽車主力車型也就7,8萬左右,合資品牌基本上12,3萬左右。

從面子上看,買中國產車的肯定是屬於沒錢的。那就打腫臉,充胖子,買個合資,至少看起來有錢。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類人最開始並不排斥中國產品牌,但是在最初的嘗試中獲得了不太好的體驗。

眾所周知,中國產車的崛起也就最近10年左右的事情,10年之前的中國產車的質量、服務絕對會讓人抓狂的。上了一次當,絕對不會上第二次當。

可喜的是,隨著華為、大疆等一批中國品牌的崛起,逐步改變了國人對中國品牌的認知,中國車是可以造出好產品的。同時,大眾帕薩特事件、機油增多事件、燒機油事件等等,也讓人發現,合資品牌也就那麼回事兒。最後,中國產車自己也爭氣,這10年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最多還用一代人,合資神話就破滅了。

8樓:

你也說了是進步明顯,口碑是要時間堆積的,品牌的建立也不是一年兩年,沒幾個剛被上幾代產品坑過立刻能相信新產品的人。至少我現階段更信任合資。

9樓:孤帆一葉舟

十萬左右落地車子對於乙個家庭來說,可能是一批鉅款,不像買豪車的家庭來錢快,都是靠家庭成員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的!想著要改善一下生活質量,才下定決心買一輛車!在不是很了解車子的情況下,合資車型就成了首選。

中國產車的崛起時間比較短,而合資車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了,所以第一輛車子選合資的會比較多一些,但僅限於轎車,SUV選擇中國產的還是比較多的。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產車也將會像中國產手機一樣,成為人們買車的首選的!

10樓:

不用罵了,慣性而已!市場接受度也是有個時間的,畢竟人民的經濟水平還沒有好到隨便買個車的程度,對於誰來說買車都是大件,買個「自己覺得可靠」的無可厚非(不要說什麼面子不面子了,現在車這玩意農村都已經開始普及了,哪有什麼面子不面子的,除非你真的開的是BBA的56E以上的識別度肯定是高的)。這個東西在未來不久會改變,比如電動車,現在除了中國產和美國,你很難找到成規模的電動車,比如手機,現在中國產才是王道呀!

當然很多牌子都有電動化,比如說奧迪,賓士,但是味道已經和燃油時代的感覺不一樣了!個人是這麼認為的,不認同請輕噴!

11樓:戮世帝尊

因為很多小地方的老年人,對汽車的印象還是Jetta,桑塔納,高階奧迪的那個年代的

國產車還是最近10年才真真開發發展起來,很多人的觀念的改變還有乙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汽車這個東西,不開乙個3,5年,你也不知道可靠性如何,還有乙個口口相傳的傳播過程,很漫長

08年我買第一輛車的時候,奇瑞A3,辦完10萬,當時很多人告訴我奇瑞奇瑞,修車排隊,然後很多人跑來問我,10萬你買乙個奇瑞幹嘛呢。。。。。

從90年到10年,20年期間,基本上都是合資車一統中高階市場,所以給人的印象都是國產車只能是最底端的。

中國人是最在乎面子的,大多數人還沒有轉變觀點,汽車就是乙個代步工具

而且在很多現實的場景中,你開一輛保時捷,哪怕是最底端的macan,在很多地方保安對你的態度都要好一些,所以也導致了大家很多人買車的時候,對那個標還是很在乎的。

現在10萬左右的汽車,真的沒有必要再選擇合資車了,因為10萬的國產車,不管是可靠性,內飾做工,用料方面都比合資車好一些

12樓:聖西羅.WSG

說說我的邏輯,不一定對。

合資建議買全球車型。為什麼呢?

第一,全球保有量很大,車型更成熟穩定;

第二,適用於各種氣候路況,雖然會根據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調整(配置和調教風格),但整體來說,經受的考驗更多;

第三,就目前來說,全球車型很少有在中國第一時間上市的,那樣的話,車型有什麼設計缺陷,也會在中國上市之前被暴露出來。

中國產車可以買嗎?當然可以,但是也需要注意幾點第一,盡量選擇大廠,這個不解釋;

第二,在某個全新的車型剛上市的時候暫時不要買,等一等。剛完成大換代的車型暫時不要買,等一等。

13樓:漠清寒

作為乙個在看車計畫買車的人來試著答答,去年拿的駕照,和媳婦商量買車(計畫15萬左右落地),我是看上unit了,媳婦不讓買長安,說她哥那輛開著總出事,就認準CRV了說貴點也行,那去就去看看,結果看完自己就覺得醜了,看上英詩派了,結果一比價,還是放棄了,最後選了選不出意外計畫提長城vv6了,原因很簡單,預算有限,同等價位的合資SUV啥配置都沒有,就三大件了,個人是個電子發燒友,實在接受不了15萬買個啥都沒有的車,而且我看了看評價,報修等,長城吉利長安這些中國產的三大件說實話和合資同等價位的三大件差距感覺沒有那麼大,那這樣比較下來我肯定買中國產車。所以沒必要搞什麼對立,選車就看自己有多錢,自己想要什麼。我要是有20多萬,我還上頂配CRV或者XC60呢,關鍵不是沒有麼。

14樓:大保健操

迷戀無所謂對錯,屬於個人選擇和態度。但進步這件事卻是相對於某商品自身此前的表現的,進步是有,但表現沒有達到消費者的預期目標,你能說消費者不選你選別人就是迷信嗎?這帽子扣的有點大了吧。

人家不選你,你要做的不是對別人的選擇品頭論足,而是了解原因並繼續提高。這就像很多屌絲追求物件未果,就開始對對方各種造謠謾罵詆毀,這都快成了國民精神了,可不敢這樣

15樓:

有乙個行業比價特殊,對購車費用和維護費用非常計較,就是計程車行業,看看國內的計程車都是啥品牌就可以了,個別城市限定車型除外。

16樓:奇諾隨筆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買車是除了買房裝修外的家庭支出大件,試錯成本高。買錯了至少5年甚至更長時間都無法更換(賣給2手會貶值)。中國產車進步是真的,但還沒有形成壓倒性優勢,濫竽充數的也不少。

老百姓自然會謹慎。等中國產車企在技術和營銷方面取得更長遠的進步,選擇中國產車的人自然會更多。

17樓:炮總

中國產車現在比一般合資車,也就差乙個品牌知名度。

另外,發動機,變速箱,目前也都中國產自主研發了嗎?

好像沒有吧。很多中國產車都宣傳的時候都是用了XX的2.0T發動機,某信的變速箱來作為賣點。

18樓:悠悠聽風聲

中國產車有好車,但是你得會挑選。合資車不說有多好,但至少是乙個比較中庸的選擇。網上既然問,那就是不太懂車的人,給他乙個差不多選擇方向就好了。

19樓:一杯淡咖啡

因為窮!夠直白吧!想省點油錢,故障率少點省點維修費,後期換車能出多幾塊錢。有錢我會忍受合資那破內飾?尤其日系那破內飾……………

20樓:啊哈

我應該不會買合資

這屬於年代差問題。我問過上一輩人,有錢人,會覺得bba是主流,沒錢的最不濟弄個大眾豐田本田什麼的。

這一代人,可選的,依舊很多。有錢的依舊想進口,無他,覺得這是面子,而且公司還能抵稅。但中間層已經開始改變了。中國產車開始增多。

下一代人,有錢的選擇,會變多,中國產開始登上高層舞台,需要的是乙個爆款。中間層,會將中國產車作為選擇的多很多,至於幾萬塊十幾萬塊錢的車,合資車會被暴打。

為什麼這麼說,汽車的發展,我覺得可以模擬下手機。蘋果手機好用嗎?好用。

但電池真的是拉跨。我印象裡面,14年以前,華為還是被我吐槽的物件,我也不懂,都知道K2V3被罵的夠嗆。但mate7 一出來,榮耀6一出來。

這個世界變了。

過去了這幾年,除了蘋果手機,因為其系統的優越性及閉環性,很多人依舊在用,其他的外國手機,還有幾個在中國活著的,都被殺沒影了。

和手機模擬的話,我覺得BYD更像是華為,BYD F3 更像是小公尺1代的感覺。看過比亞迪起家的過程,我覺得王傳福在車輛這一方面,真的配的上雷那句話:讓所有人享受開車的樂趣(這句話是寫給BYD F3的,畢竟幾萬塊的車,至今在大街上都能經常看到,至今售價4萬多,走量車型了)。

我眼裡也曾經覺得BYD也是低端貨,但這種偏見,帶給我的,其實還是問題,很多的收益都錯過去了。

我覺得和我以前這樣,抱有這種觀點的人,可以看看,最終,他會不會成為下乙個華為或者三星,這個企業,挺厲害的。

@比亞迪 不給個廣告費嘛

21樓:愛誰誰

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對很多家庭來說十幾萬的汽車仍然是大宗商品,投資比較大,雖然說中國產品牌汽車質量上來了,但還是不願意冒這個險,會覺得合資品牌更穩妥一些。還有個例子就是手機,在中國產手機崛起前肯定是蘋果三星等等牌子逼格高,後來老聽說中國產手機很不錯,那就買乙個看看唄,反正也就幾千塊錢,也算自己支援國貨了,這正好跟汽車形成對比,還是錢的問題!如果哪天平均工資十幾萬一年了,到時候中國產汽車肯定會有更高的市場占有率。

22樓:張子儀

這幾年中國產車的進步的確明顯,但是還沒有到完全碾壓同價位合資車的地步。作為後來者,如果不是擁有特別突出的表現,是不可能一下子改變人們的固有認知的。你必須要承認的事實就是品牌影響力。

建立乙個品牌的口碑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的。

況且,合資車依然在駕駛感受方面比大多數合資車都有優勢,買車價效比看的不光是配置、空間,還有很多方方面面。合資車的動力總成可靠性的確更好,底盤調教也更出色。

當然,也有很多人啥都不懂,看別人買什麼車自己就買什麼車。或者說思想比較保守,只會在自己聽說過的少數大品牌中選擇。買合資品牌也覺得更有面子,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至少佔50%。

國產車的進步有目共睹,可是為什麼在配置豪華的今天,乘坐感覺卻依舊與進口豪車天壤之別?

海浪 首先,你坐過紅旗的車子嗎?其次,中國產車一直以來都在想方設法翻身,從發動機到底盤再到現在一直未能成功攻克的自動變速箱,一直都在打基礎,躲開國外的專利研發基礎技術,現在的中國產車也只是做到了皮實耐用,電子件部分可靠性問題中國產車都還沒有攻克下來,還有內飾的品質做工因為成本問題中國產車也沒有解決到...

為什麼不買國產車?

為什麼不買?因為被坑怕了。沒得辦法。 遼禮人參酒 之前開過一台哈弗M2,公里數5萬不到。那質感,那各種細節,真的很感人。喇叭和電動車差不多,過坑過坎兒,車上好像栓滿了風鈴一般到處叮叮噹噹各種異響,方向盤那個虛位.總之開完那個車之後,從此就決定要麼不開車,要麼合資或者進口車。 黃知 因為1.還沒有形成...

國產車為什麼做不好?

廣東沙麵 錢就那麼點錢,不可能給你面面俱到,一定是有取捨的。只不過中國消費者愛面子,更看重外觀內飾像不像更貴的賓士,所以中國產車可以在這一方面異軍突起,但也鎖死了向海外突破的路線。因為全世界都沒有第二個國家和地區,像中國消費者這樣看重外觀和內飾了。 其實頭部中國產車做的還不錯,只是由於某些原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