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汽車碰撞測試速度正面才50km h?

時間 2021-05-11 13:52:18

1樓:Javier Rojas

碰撞測試汽車的時速根據碰撞試驗不同,分為50km/h和64km/h時速。NCAP碰撞測試主要包括正面碰撞和側面碰撞。正面碰撞有50公里百/時,正面100%剛性壁碰撞;以及64公里/時40%ODB,重疊可變形壁障;側面碰撞速度通常是50公里/時。

此外,還有中柱碰撞測試度後碰測試等。

汽車碰撞測試

事故發生率不是由單一車輛的最高速度決定的,而是由車速與平均速度的差值決定的。平均車速設定為80km/h,速度差設定50km/h,就可以覆蓋30 - 130km/h的速度範圍,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用普信道路車速行駛是很危險的。因此,碰撞測試選擇50km/h這個速度理論上是合理的。

碰撞測試速度過高,不利於分析結果。英國汽車節目《第五檔》曾做過一項測試,將一台老款FOCUS以193公里/時的速度撞向一面混凝土牆,結果車輛完全毀壞。汽車碰撞測試主要根據車身結構、假人約束和假人受傷情況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過高的車速碰撞後只剩下一堆面目全非的廢鐵,顯然不能進行準確的評分。

當然,要想全面分析車輛的安全級別,單一的50km/h碰撞測試速度確實有一定的侷限性。但行業還在發展,汽車安全碰撞測試也正在進步。

ARIES 擁有30多年汽車安全測試裝置生產經驗,用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團隊為全球客戶打造定製化服務。

2樓:minzhuosong

碰撞測試與真實的交通事故有區別

正面碰撞測試中,均採用測試車輛去撞牆的測試方法,要知道,現實中汽車撞牆的概率並不多,更多的是雙車相撞。汽車撞牆跟撞車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正面碰撞測試中,只有汽車有動能,被撞的牆體是沒有動能的,而且牆體是不可移動的,這樣一來,碰撞的能量大小只與這台汽車有關。同樣的速度下,重量小的車子碰撞能量就小,重量大的車子碰撞能量就大。在這裡,重的車子佔不到便宜。

但如果是雙車相撞,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首先重量大車子通常在強度上相對有優勢,受到的損傷要小一些。這就好比兩個拳擊手拳頭對打,拳頭大的一般都有優勢。

車子損傷小,同時也意味著乘員受到的擠壓威脅要小。

其次,即便兩車的乘員艙都很堅固,沒有擠壓的威脅,但兩車相撞時,重量大的車子還會沿著原來的方向前進,而重量輕的車子則會被彈回去,兩者的減速度不同,車內乘員受到的衝擊力自然也不同。打個比方,乙個小個子跟乙個大個子發生碰撞,你說誰更吃虧呢?

3樓:

用一百以上的速度去撞,那不叫意外,叫自殺。

日常車速確實輕輕鬆鬆能到七八十,高速一百一二,但撞擊之前,司機是會踩剎車的,多數情況下只要你安全駕駛,遇到突發狀況能及時剎車,都撞不上。萬一你剎車不及時,撞上了,也不會是乙個很高的速度撞擊,除非你自殺。

資料沒有,就講個道理。一般車型百公里時速制動距離35-40公尺左右,按40公尺算,時間大概3秒,要實現尾速五十撞擊,同樣制動力下用時1.5秒,也就是你只要踩夠剎車1.

5秒以上,就不會以高於五十的速度撞擊。(匿了,如果算錯當我沒算過,好歹念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丟不起這人。)

4樓:

有,比100km/h高的都有。

這裡是一些超過50km/h的例子:

在提問時間的2023年已經有了這些:

1,NCAP 40%偏置ODB,IIHS 25%偏置剛性壁障的64km/h。

注:a:NHTSA不做40% ODB,所以IIHS目前做40% ODB與駕駛測與副駕駛側的25%三項測試。

b:這裡的NCAP指全球大多數的NCAP機構,包含cNCAP。

c:能猜得出來,能過25%剛性壁障測試的車,過40%ODB肯定沒問題。

2,(僅適用於美國)

NHTSA的後方追尾的90km/h,police interceptor警車的120km/h。

NHTSA在測試OMDB,碰撞速度為90km/h,目前還沒有正式實施OMDB的時間表。

3,2023年,IIHS在GDIS會議做了演講,用了1.9噸的MDB與2.2+噸的皮卡,以60km/h的速度對試驗車進行了側撞。

一部分被測車輛的結構完整性的得分依然達到了最好的Good評級,但這些車輛的成員約束系統尚不足以提供Good評級的保護。

4,沃爾沃在18~19年發布過乙個宣傳錄影,對乙個XC90試驗車,用80km/h的速度成功進行了NCAP 40%偏置ODB測試

------從2023年開始-------

euro NCAP的40% ODB會切換成MPDB,試驗車和MDB各以50km/h的速度(相對速度100km/h),以50%偏置對撞。

euro NCAP在2023年或之後某一年,會把側碰的標準從50km/h提高到60km/h。小車重量依然為1.4噸,和cNCAP相同。

5樓:宅聞天下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的是,一輛速度100公里每小時的車與靜止的同類車正碰,如果碰撞後兩輛車附著在一起,則碰撞效果等價於這輛車以50公里撞上乙個理想剛體,也就是實驗室的50公里碰撞試驗的情況。當然並不是說更高速度碰撞現實中沒意義,那些超速駕駛的姑且不提,小車撞上靜止大車也基本等價於同速度小車撞上水泥墩,這類情況就對應下條原因

2. 速度快了一大堆車的結果數字會很難看,尤其是一般價位車由於成本就在那裡,實在做不到一百多公里撞牆還能倖存

6樓:vision

目前所有測試機構,存在的最大碰撞速度是64。然後我們看的都是相對速度,你提到50,其實在瞬間減速到0,一般碰撞時間也就100毫秒不到。所以它的相對速度其實很嚴格。

然後我們談碰撞中三次碰撞理論,最不好控制,也可以說目前無法控制就是第三次碰撞,人體內,器官相互碰撞,這是在加速度和慣性作用下,器官會與胸腔碰撞。所以傷害特別大。

此外在碰撞中考察的傷害情況還有其他,比如下潛,而作為一般使用人員,正確佩戴安全帶就特別重要,注意,我說的是正確佩戴。

總結,減少碰撞傷害,就是如何控制車與人相對速度降低。你說的50一方面是最普及的速度,碰撞發生事故分布比較多的速度,然後也是瞬間減速到0,還是很難的。

7樓:羍熋

很簡單大多數人開車在遇到危險會下意識踩剎車比方你的時速是100~120 你在這緊急的幾秒或者更短的時間之內踩下剎車時速應該會降到五十六十左右如果你經常超速行駛就另當別論了當然我不是專業人士這個數值並不絕對我也無法提供那麼準確的計算而且這也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車子重量或者剎車效能我就是說個大概意思求大神別噴我同理iihs為什麼有小角度撞擊測試也是因為他們覺得駕駛員遇到危險會下意識打方向所以大多數對撞的車禍都是車子的某一角發生撞擊

8樓:Pippotao

這個應該是主要原因吧。速度提公升對車身結構,氣囊和氣囊控制器的演算法都是一次公升級和挑戰。以後正面碰撞有更高速度,更新的假人以及車車對碰。

9樓:IND4汽車人

碰撞速度是基於當地道路事故概率統計的結果,會涵蓋當地主要的道路事故速度。同時,安全性是相對的,主要針對某個大多數概率速度及以下區間,不可能針對某個偶發性的高速,比如有人飆車到200公里每小時,這種速度下現有的車輛結構都無法保證乘員安全。另外,每個國家法規或要求的碰撞速度會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這個速度也是指碰撞前一剎那的速度,通常以80公里每小時行駛,遇到情況會踩剎車減速,到實際碰撞前的一剎那,速度已經低於80公里每小時了。

10樓:優信新車

「才」,這個字有些隨意。想想你全力奔跑的時候,沒有任何減速的情況下,撞在一堵牆上,感受是什麼樣的,要知道,人跑起來也就2、30公里/小時。

這裡的50km/h是相對速度,這個速度的規定跟乙個地區的駕駛環境有關係,比如道路的限速情況等等。在實際的駕駛環境中發生剮蹭、相撞的相對速度很多都沒有到這樣的相對速度。目前全球正面碰撞的速度基本就在50-60km/h,歐洲甚至取消了正面碰撞。

如果沒有安全帶、氣囊、車體結構的保護,人體承受50km/h的撞擊已經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即使有了保護,也不能確保100%的安全。更不用說以更高的相對速度發生撞擊,人的身體在這種情況下是很脆弱的,安全帶、氣囊燈可以把人限制在座椅上,但體內的臟器在更大減速度的衝擊下又該如何限制呢。

(文/圖優信新車)

11樓:泥巴巴

事實上以現有技術和材料,可以做到120km/h撞牆,A柱和車身無明顯變形。

奇瑞旗下的瑞麒系列,做過相關試驗。

但是,這其實沒什麼鳥用,

因為坐裡面的人可能活不了。。。

12樓:划水

反對已有答案。

cncap正碰時速只有50公里原因就是為了照顧中國產車。

那個說相對速度的答主沒看到美國iihs和歐洲encap正碰時速都是64公里嗎?

根據物理動能公式,能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時速64的動能是50的1.6倍,cncap的五星和iihs的五星安全性差距多少可見一斑。

cncap碰撞標準低就是為了讓一些成績較差的車企看著好看而已。

套用一句話就是,你得四星是因為你只能得四星,我得五星是因滿分只有五星,你我的差距可不只一星而已。

國內某些車型,真要按iihs標準正碰,側碰,25%偏置,柱碰,估計也就一星水平罷了~( ̄▽ ̄~)~

13樓:

因為測100kph沒意義

駕校教練好像說過,50kph的時候你可以想著保命,100kph的時候你只需要想想怎麼死得好看就可以了(前提是你有那個時間去想)

14樓:未名者

我能想到四個方面的原因。

1、事故前都有乙個制動減速階段。就如@JettaGTI 的回答所言 ,中高速行駛中的正常事故都不會是踩著油門往上撞,都會有乙個制動過程。經過制動後的碰撞瞬間,實時碰撞速度絕大多數都會在60公里以下了(相對地面)。

經過四十公尺的制動,時速都能能從一百減到零了。五十公尺開外突然天降一輛坦克,十公尺用來反應,四十公尺用來減速,最終也不會撞上。即便是120的速度,天降坦克於四十公尺開外,經過制動,最終碰撞速度也在60公里以內,也能保命、無重傷、無殘疾。

是不是夠用了?

2、高速上的事故多是小車之間的碰撞。就如 @迴路師 的回答,與不可變形及移動的屏障以60公里速度相撞,等效於以120公里的速度與相同型號的車正面對撞——也就是說前車停著,後車以高速最高限速不帶剎車撞上也能保命、無重傷、無殘疾。是不是足夠了?

3、經濟性以及技術限制。如果某個廠家能夠以市場接受的成本做到70公里甚至以上的速度下碰撞還能保護好人體,那這個廠家早就跳出來挑戰所有的友商了——就像MMA的那個小徐一樣嘛 !特別是在「日系車被盛傳不安全」的中國,跳出來的營銷作用更是強大 。

4、人體承受加速度的極限。具體極限是多少個G我不清楚,但我知道肯定存在,而且我還知道個體差異明顯。這個G值不是指的衝擊過程的平均值,而是碰撞減速過程中的最大值。

現在的汽車安全測試 正面 碰撞真的能反映真實的情況嗎

不二調研室 公平公正的碰撞測試是目前為止檢驗一輛車是否安全最有效的辦法。但絕大多數的碰撞測試都公開碰撞位置 角度 速度等,這實際上就相當於 開卷考試 因此,有些車企會針對 考試內容 對車輛進行專項優化,也就是俗稱的 作弊 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車企都用過哪些瞞天過海的 作弊 手段!焊接鋼板 焊接鋼板...

為什麼汽車碰撞實驗不用車撞車?

Javier Rojas 在遇到交通事故的時候,零點幾公釐的車皮沒有太大的保護作用,更重要的是汽車的安全保護效能和車身結構。其次,市場上車型眾多,不同質量級別 不同結構的車型,效能是不可比的。同時車禍的型別也是千差萬別,難以完全使用車撞車測試。美國和日本都比較注重100 重疊剛性固定壁障的碰撞試驗,...

為什麼電動汽車高速耗電速度加快?

農村的孩子 最主要的原因是摩擦,與空氣摩擦。機械摩擦,地面摩擦。速度越快摩擦阻力倍數增加。其次是電阻,速度越快需要功率越大,功率越大發熱越大,越熱電阻越大。最最最主要原因就是速度越快風阻越大,所以現在電車造型都是流水線型。盡可能降低風阻 皆電 電動車低速省電,高速耗電是乙個不爭的事實,和燃油車恰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