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日系車鐵皮薄所以省油,國產車為啥不學?

時間 2021-05-11 05:20:21

1樓:我來自民間

什麼年代了,還在說日系車省油是因為車輕。簡直就是無腦,如果按照你這邏輯,每個車企都把車做輕,就省油了????? 汽車省油就是這樣來的???

自己去汽車之家找幾款同級別的日系車和德系車對比一下,看看是否輕。日系車之所以省油是日本的國情決定的,逼著日系車企就一直在發動機上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研發的一些新技術,最後發動機不但省油而且馬力足。反比跟美系車耗油乙個道理。

2樓:sucre

假設在車重相同的前提下,甚至包括空氣動力學,輪胎型號花紋都一樣的情況下,省油就是看動力總成的先進性,中國產品牌在發動機技術上無法和國外大品牌相比,變速箱也不行。縱使車身設計好看了,鈑金件做的接縫均勻了,油漆光亮了,輪圈又大又花哨了。但是發動機變速箱的先進性很難迅速提公升。

更不要說短時間追趕上了。所以民族品牌跟外資比省油,本身就沒優勢。其實啥都沒優勢,人家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和品牌沉澱你怎麼比。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家要鼓勵搞新能源,乙個重要因素就是要繞開汽車內燃機的技術壁壘,實現快速彎道超車,一旦進入電動車時代,到時候內燃機沒有了,變速箱沒有了。玩的就是電池了,大家同乙個起跑線,重新開跑……

3樓:zhxy9804

日系車是薄,但是省油是因為整體調配的好,crv跟Tiguan體重差距能多少?但是油耗相差驚人,尤其是慢慢悠悠的時候。這點你不得不服氣

4樓:布魯斯·韋恩

這種問題不太多解釋

解釋不清楚

中國產車輕嗎?安全性不如合資車嗎?

車重和安全性關係大不大?究竟是個什麼關係?

個人理解吧,目前市面95%的車型,重量和安全性成正比例關係。很多中國產品牌車型用料要比合資車和部分進口車型要厚道。

5樓:開心小小喵

省油絕對不是單純因為鐵皮薄,你可以看看車輛的整備重量,車拖之家都有公開資料可以查。

油耗跟很多因素有關,主要的有,發動機效率,傳動系統效率,潤滑系統,整車重量,輪上力學損耗,空氣阻力。差距顯然不是某一項,而是綜合性的。

6樓:

第一,日系車鐵皮並不薄,不行可以自己去拿卡尺量。

第二,日系車並不見得車身重量輕,不信可以查相關資料。

第三,車身輕並不見得一定省油。

市區油耗≈車重×(發動機+變速箱)

高速油耗≈風阻係數×(發動機+變速箱)

第四,中國產車不是沒學日系車,部分車企是拼了命的在學(山寨)(除了發動機變速箱)。

7樓:妖靈靈妖

鐵皮薄厚不是判斷車好壞標準。

設計的本質,就是各項指標引數的互相妥協。

任何產品,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用料越少,說明材料質量越好,設計水平越高。

8樓:

趕緊多噴日系吧,打擊下日系加價的囂張氣焰,我真的不想加價賣混動HIGHLANDER。

另外,就算你的車沒有鐵皮,也完全達不到日系混動 4,5 個油的水準。

中保研有一期,三輛車是優秀,分別是領克,雅閣,凱美瑞。很多國產車油耗更差,鐵皮更薄,安全性是糟糕。

同級別的日本車,安全性基本吊打其他車。

現在這糟糕的汽車市場,日系居然頂封逆襲,不是日本車如何如何,是老百姓口袋裡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不會聽個鐵皮薄就不考慮日系了。鐵皮薄都是三百多年前的謠言了。鐵皮薄,呵呵,那是漆面薄。

9樓:秋昆

因為做起來很難。

先要搞清楚乙個概念,車重並不等於安全。而且車企要把車子做重付出的成本要比做輕來的少。

車子重量弄上去很簡單,那些沒必要厚的地方加厚比如引擎蓋,比如翼子板。或者就是加隔音材料,各種隔音棉,隔音是好了,但是隔音棉帶來的有害物質揮發以及著火以後的安全隱患都是不可避免的。

車子要輕量化很難,現在各種安全測試那麼多,想要輕量化跟安全性一起提公升就非常考驗車身架構,想要設計乙個既可以很安全的車設架構又可以做到很輕的車身是非常難的,現在車企普遍在做的是用更輕的材料來替代,很少有更新車身架構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大眾Gran Lavida之前經常被吐槽的就是那個用了快20年的架構,現在平台公升級,不管是安全性以及輕量化都是有所提公升的。再有就是豐田新出的TNGA同樣的材料因為不同的工藝而大幅度提公升安全性。

國產車也想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做到輕量化但是不管是車企本身的積澱還是新架構的開發難度都還很難實現,這些都是乙個車企的核心競爭力,吉利買沃爾沃,啟辰用老的日產技術,這些都是沒辦法。

不知道現在的那些新能源汽車有沒有去參加過安全性測試,測試的結果怎麼樣。

10樓:顧俊

給出兩款日系不同級別的車做油耗對比,不針對德日美系,只談車重,轉速,時速,油耗

我以前開的是12款手動新Alto,重量890KG,城市綜合均速30(有高架)油耗在5·5左右,80公里轉速在2700附近(這車最高時速160,最高轉速6500),高速上120公里轉速是4100轉,92號無鉛油是7.2油耗,95號無鉛油是7.8現在是2008款240G凱美瑞,重量1520KG,城市綜合油耗11,80公里轉速在1650附近,上高速120公里轉速2200轉,92號無鉛油6.

5油耗,更是在晚上時速100公里巡航開出5.8油耗和車重真沒啥關係,重要的是轉速,排量,變速箱匹配,Alto在城市油耗優秀是基於排量在怠速上建立優勢,和城市道路不高於80公里的速度造就5·5油耗而凱美瑞多出600KG的重量在高速上比Alto更低的油耗,我想只能歸功於合適而高效的轉速與5AT老變速箱完美匹配

11樓:「已登出」

……大眾一直是同級車最輕,桑塔納比思迪還輕,偌大個車身才將將1噸,典型的易拉罐,省油嗎?Passat比雅閣輕,省油嗎?是因為桑塔納的鐵皮比思迪厚實嗎?……呵呵^_^

……「德國車厚實」這條玄學在大陸真是深入人心。

12樓:申超

每種車都有自己的使用場景的,農村、工地、城郊、小城鎮道路環境沒有一線城市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嚴格按交通規則,偶爾刮擦車一下也常見。

下圖有點誇張,但是,如果自行車這樣的小碰撞,就需要這種程度的修理。這樣的車,適合上述場景嗎?

13樓:看到尾燈算我輸

鐵皮的問題,你可以想象成中國產車有良心,看這引擎蓋,摁不動!(全場沸騰)。看這關門聲!厚重!好聽麼?好聽就是好車!(全場再次沸騰)

然後你再看看中國產車的三大件中的發動機和變速箱。長城之前一直是三菱祖傳4G63T(不是EVO上的那個)。那油耗和動力~嘖嘖嘖

還是長城,那雙離合頓挫~市區裡能頓挫到暈車

14樓:Dr.Zhan

皮薄就可以省油?

哈哈哈哈哈哈,皮薄這還不好說,我大中國產一分鐘就能學會啊,但是為啥就不省油呢?

你以為豐田本田就這麼點技術含量啊

圖樣圖森跑!

那義務!

15樓:yyn

1,車皮越薄越貴。鐵錢才多一點?成本都在加工上,越薄越難控制在範圍內。

2,車外皮(除ABC柱)薄厚跟安全性一點關係都有。車框架一般來說,越軟吸能越好,對乘員保護越好。

16樓:無惑

日系車的問題應該是家用車普遍動力不咋滴,但是耐用性不錯,不容易壞,這就是犧牲,犧牲了動力保住了耐用性,油耗這玩意就見仁見智了,

中國產車沒有那麼不堪,日系車也沒那麼神

日系車省油嗎?凱美瑞和帕薩特相比省油嗎?並沒有,相反帕薩特給你很好動力的同時凱美瑞沒有給你更好的動力(同價位相比,各位開過車的人自然心中有數)

日系車,唯一的好處就是耐用性,除了耐用性,其他的沒必要吹,也吹不起來

17樓:PINGSKILL

美系某品牌的中型SUV 1.5T 6AT 一千塊92號開了1673公里。

日系某品牌中型SUV 1.5T CVT 一千塊92號只能開1300公里。

所以單論國別不說車型都是耍流氓。

18樓:東平大院

事情要是這麼簡單就好咯!

直接用16個螺栓固定三廂車尾箱,

用玻璃鋼造尾箱不就輕了?

可是日本車也有不省油的啊,

1.6at雅力士了解一下?

1.1噸不到,

油耗和現在1.5噸豐田車差不多

它們居然是同款發動機(1.6 1zr,1.8 2zr),2zr只不過同缸體而排量調大了200cc。

感謝德國佬,感謝博世,感謝cvt

論省油,國內這台自認第二就沒人敢認第一

不過!發動機太大而燒的油太少,

發動機過冷,冬季汽油積存到機油裡出不來。

19樓:ZEGBUL

日系車皮薄是多少年的誤傳了,這兒有個圖正好看一下

就可以看到,很混亂,但基本上就在一公釐左右。我極其簡單粗暴地瞎算一下看看

按一輛車4.5公尺長,1.8公尺寬來說,頂部投影面積是8.

1個平方,去掉車窗,加上四圍,算多點就算兩倍吧,整車車身表面積不算底盤,16.2平方公尺。以一公釐為標準,我薄個0.

2公釐,那就是0.0002公尺,那麼省下了多少重量呢?假設是純鐵皮,密度按7.

9,那麼就是

16.2x0.0002x7.9=0.025596t,25.6kg。

有影響嗎?跟載只金毛差不多。(之前單位算錯了……)

省油是多方面的,車身輕量化是其一,但還有很多方面,比如說效率更高的發動機,平順性更好的變速箱,駕駛習慣,路況等等。

車身輕量化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車皮可以薄一點,車身骨架優化一下,用更少的材料來實現更高的強度,內飾材料,機械部件減重等等。現在的車和幾十年前比肯定是輕了的,但是同時代的比,車皮薄一點厚一點其實沒啥影響。

發動機,變速箱國內是短板,主要原因是研發耗時長,投入大,玩不起。很多自主品牌發動機都起源於三菱的4G63發動機,好多年前的古董了,省油才怪。但是像奇瑞這些也在研發自己的發動機,部分新產品也不錯。

另外有了發動機和變速箱也不等於油耗一定降,還得看標定和匹配,這也是個大工程。

駕駛習慣……喜歡開快車,喜歡到處鑽的,肯定油耗比開得穩的高。開得穩不是開得慢,而是不激烈。發動機轉一圈就要噴一次油,動不動大腳油門,轉速拉的高高的,省油才怪。

路況除了擁堵與否之外,還有路面。有些路面用的材料好,摩擦力在達標的情況下儘量減少,也有一定節油效果。

所以單獨拿車廠相關工作來說,不是車皮薄學不學,而且除了車皮薄,啥都學不到。

20樓:doingpossible

最簡單的,人家用那麼薄的鋼板就能造型,我們用同樣薄的鋼板就造不出來這個形狀。不要以為你在車身上看到的那些曲面,線條是設計師們在電腦上畫出來,現實中很容易就造出來了,

21樓:肖朱佩奇

省油需要什麼條件?

1.車重輕。

2.技術層面:發動機技術,底盤調教等。

中國產車為了提高價效比,無非就是兩個地方做文章:

1.加看得見的配置。

2.減看不見的配置。

所以中國產車就有這樣的思路:

1.為了不給人鐵皮薄的廉價感,加鐵皮加鋼板加厚胎。

2.為了提高價效比,保持低價競爭力,用舊技術發動機(鑄鐵等),用廉價調教工程師(技術未經過時間、實檢驗),甚至其他條件不變人為增加車長、車寬等。

至於省油?買中國產車的時候who care?以上。

都說日系車很省油,最近想買省油的車大家有什麼好推薦的?

蔚然成 我原來聽說日系車韓系車省油,目前為止沒有聽說過市區郊區各半路況百公里五公升以下的,所以買車真的不用在乎油耗的,省心方便便捷才是最主要的,比如遠端啟動開空調,比如主動安全,自動駕駛,駕駛途中的舒適性,這才是真正的,畢竟請不起司機開車 亞特蘭蒂斯 在給加乙個 日系車確實挺省油 繪梨衣 我不說話,...

十萬以內預算是買國產車還是日系?

精彩人生 建議買合資車,10萬以下中國產車配置高但是問題多,車子時間久了容易生鏽,買嬌車建議買合資,像英朗落地價不到九萬,日產軒逸經典不到11萬,如果買SUV的話買中國產的,因為合資的買不到好的 saluzi1217 看你幹啥用吧。10萬以內這個區間,中國產與合資比,主要後腿就是油耗。家用,平時上下...

為什麼大部分日系車合資車都保值,國產車卻貶值快嘞?

張XX 看了一些答案,我覺得大家可能忽略了乙個問題。我認為有個關鍵因素是中國產車改款公升級公升配置的速度。舉個例子,下列時間只是個大概區間,降價幅度也只是參考,主要是為了說明中國產二手車為什麼不保值。16款博越智慧型版,16年3月上市,裸車價接近14萬,要想降價1.5萬,差不多得17年中旬吧,就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