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主汽車產業的發展,國產品牌汽車能否像國產手機一樣,逐步占領高階汽車市場並走向全球?

時間 2021-05-11 03:13:17

1樓:zhao

這個會是乙個趨勢,但是需要時間更長,比如手機一般兩三年就換代了,車平均下來估計六七年或者更多,所以按這個比例,汽車估計還需要十幾二十年甚至更久

2樓:世說新予

現在不是在逐步實現嗎。傳統燃油車為代表的吉利長城等遠銷歐洲。造車新勢力中的蔚來,小鵬也斬獲咯不少外國訂單。長清來看,中國的汽車產業鏈,勞動力優勢和借鑑創新能力將中國企業進一步壯大

3樓:講車老段

有可能。

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和市場潛力可以創造任何奇蹟。

理性分析:

1、豪華車需要的品牌積澱和文化內涵,我們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可以講很多故事,豪華品牌也一直有紅旗,並且近年發展還不錯;

2、豪華車的技術積澱,我們還在努力,未來某一天肯定會有機會;

3、豪華車的試車場我們有,大中國市場遼闊,敢於吃螃蟹的不在少數。

綜上,有資金,有文化,有試驗場,遲早會有一天,中國汽車在國際賽場上豪華亮相。

4樓:不是理髮師的Tony

汽車行業從業者,利益相關。

直接上答案:可以。

但是有兩個前提條件:

一、足夠長的時間。這個時間長度要可以彌補中國產品牌之前落後幾十年所欠下的經驗,而這個經驗不只是技術經驗,還包括戰略、營銷以及對高階品牌認知的經驗;

二、有持續的資本投入。汽車行業是個資本密集和人才密集行業,畢竟想要打造乙個高階品牌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夠的錢來燒。

5樓:鬼斗車

很難,且不說汽車零部件之多以及國外品牌百年積澱,單說資料積澱就差得十萬八千里。

另外,中國手機之所以發展快,是因為與發達國家相關產業幾乎同步發展,而且中國是放開市場真正地引進了核心配件,甚至積極引進代工,最終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所以可以快速追趕,但汽車核心部件要麼是各大汽車品牌海外採購國內組裝,要麼設立獨資配件工廠,高層及核心技術人員均為外派,所以汽車產業想用市場換技術很難,唯有兼併重組發達國家的高階品牌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術!

6樓:海風琴

看全產業公升級吧,中國已經確定不顧一切上電車,不懷疑20年後中國佔據頂級電車行列

海外到時候大概率還是內燃機車為主,充電基礎設施跟不上

7樓:兩天

中國產手機之所以走的如此艱難,用了這麼久的時間才成為市場主流,是因為高階產業鏈被西方國家把持。

新能源汽車沒有這個問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非常強大,中國車企採購時,不會被外國企業拿捏。

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是中國品牌的天下了。

2020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117萬台,80%以上都是中國產品牌的車型。銷量前十的車型或品牌裡,只有一款model 3是外國品牌,其他9名選手全是中國產。傳統老牌合資車企在中國產面前潰不成軍。

蔚來ES8、ES6(EC6),比亞迪漢EV,小鵬P7,理想ONE在國內混的風生水起,中國產向高階的發力在步步推進。蔚來ET7還沒上市就獲得了很高的熱度。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剛剛起步的階段,中國產就已經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高階市場已經有了很大的份額。

至於能不能走出去,比較難。現在的國際形勢,中西方已經非常的割裂和對抗。中國產品牌進軍海外,最大的阻力其實是政治因素,

8樓:知車冉

好問題。

可以先參考一下最近幾年國內中國產品牌出口排名就知道大概情況了。

本人看好MG品牌,國外知名度比國內知名度還要高一些的品牌。尤其再對比著看看長城、比亞迪、吉利等,就會發現:

1,MG品牌是英國品牌,將近一百年歷史,本來就生產中高檔車,尤其之前風靡全球的敞篷跑車(到國內倒是很可惜了,只由南汽出過一款TF跑車),有品牌底蘊;

2,上汽集團出口的轎車大都掛MG品牌,這意味著MG可出口車型是整個集團挑選(大眾、通用等除外),有高階的上汽榮威R品牌的MARVEL,也有國內榮威/MG各主力車型,車型圖譜、發展韌性與增長潛力巨大;這點是其他中國產品牌不可比擬的;

3,銷售渠道,像手機一樣,主要靠渠道,而海外鋪渠道是非常困難的,每個國家市場都是千差萬別的。只有MG品牌出生在國外、被上汽集團收購,有土生土長的渠道(類似於「人脈」)優勢。當然這點要歸功於上汽集團下屬上汽國際常年於海外市場的耕耘。

真心期待像MG這樣的中國產品牌能夠像華為、小公尺、VIVO手機等一樣,在國外占領更大市場!尤其是越來越走高階,占領高階豪華汽車市場。

9樓:燕山隨筆

我是做手機行業的,從2023年GSM 2G手機做起,到tds-cdma 3G手機,乃至現在4G、5G智慧型手機,親眼目睹曾經仰為天人的摩托羅拉、諾基亞倒下,華為、小公尺崛起。

汽車行業與曾經的計算機、手機行業類似,也是乙個設計和整合的行業,即使一些關鍵零件還有差距,但門坎並沒有想象那麼高。當中國企業積累一定經驗後就會有乙個爆發式增長,在中低端產品和市場份額上佔據優勢,並不斷試探更高階產品。

而且電動車的崛起,對中國企業是一次彎道超車好機會。就好象3G、4G時代中國手機企業可以繞過摩托羅拉、諾基亞在2G上的專利優勢,爭取到更多機會。

10樓:能鬥圖就不要跳臉

不要說政策,但凡了解過FIA下面的各大賽事技術規則演變的都知道政策從來都不是理由,你有沒有那個要把車做好的心才是(我們控制變數,即主機廠都有能力做好車)

11樓:Xi Yang

我認為中國產車的相對水平就是類似於中國產手機在六七年前的狀態:開始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暢銷產品,但是在核心技術、整車布局、做工細節之類的地方還有差距。鑑於車的更新換代頻率比手機低得多,估計再過十幾年,中國產車就能有中國產手機現在的市場地位。

12樓:咦咦

個人認為隨著中國汽車技術的不斷研發創新中國的國產汽車也會像國產手機一樣,占領市場高階,以及所佔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一方面,國家各種政策鼓勵中國居民購買國產品牌汽車,其購車的稅費自己車款相對進口汽車會低很多。另一方面,隨著各大汽車品牌工廠不斷增加研發投入,加大汽車創新研發,使得生產出來的汽車更具個性化,更符合現代人的購車需求,中國國產品牌汽車可以基本滿足市場消費者的需求。

未來也會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改變而不斷創新發展。最終其也會如同國產品牌手機一樣占領高階市場逐步走向全球。

13樓:逐行掃瞄

也許可以,但是還需要很長時間。

汽車比手機複雜多了,即使電動化時代可以消除許多動力系統和變速箱的技術差距,在諸多細節上,依舊需要更多的積澱。比如懸掛調教,比如轉向手感,比如影響駕駛感受的諸多細節。

機械產品的體驗感受往往更像經驗科學,也許一開始的原理很好實現,但是想要優化效能,就是個細節活了,材料的成分、工藝、一致性,細節設計的尺寸、形狀、加工精度、尺寸公差,單個零件可能就會影響整體效能,想要實現更優的表現,自然需要曠日持久的投入和資料積累。

智慧型手機從出現到如今也不過十三年,中國產手機在 09 年左右就開始跟進,幾乎是與行業同時發展壯大。而汽車產業則是有近百年的差距,也許如今中國產車可以魔改成熟平台創造爆款家用車,也許外觀設計可以做出一流的作品,也許在電動車加速、迷麋鹿試等區域性引數可以達到較高水準,但是產品力整體能夠達到「高階」,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14樓:中印貿易-孫可林

中國產手機也沒有高階啊!

中國汽車走向世界?連四缸的發動機都沒有研究明白更談不上六缸發動機的生產。現在讓電動汽車給鬧的亂七八糟。還走向世界?

15樓:甲甲

會的,但是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再化石能源終結前,還能有多少年,樂觀說還有乙個世紀吧,但是汽車目前才發展了乙個世紀多點,我們還比國外起步晚半個多世紀,轎車晚的更多,要想成功,必須多積累,而且只能在新能源領域彎道超車了。

16樓:

抄襲者可以輕鬆達到很高的高度,但永遠實現不了超越。因此傳統車超越沒有可能,電動車好點但也不能。若想超越,除非研究飛行汽車,換道領跑,不做彎道超車夢。

17樓:白說也說

手機也沒有占領高階走向全球。走向全球的共同前提都是擊敗盎格魯撒克遜主導的世界體系。

手機更容易突破是因為快了每年都換,慢了3年也換,消費品迭代快對比容易消費者認知較準確。

汽車雖然迭代也加快,但是作為大型機械和工具不僅沒有人均過手幾輛且人均一台都做不到。這樣的商品消費慣性和認知偏差都很大,觀念難以改變。

18樓:行走的荷爾蒙

我感覺會。只是這個過程很漫長。畢竟隨著中國國力越來越強大,經濟越來越繁榮,落後的技術會一點點追回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肩負重任,在未來二十年之內,中國必將重新到達乙個更高的盛世。

為什麼國產品牌汽車賣的不如合資品牌車?

潘基文的老表 發動機和變速箱懸架這是核心,這就是很多中國產車外觀比三十萬的車還漂亮卻只賣十萬,因為外觀設計沒什麼技術含量。核心你卻抄不過來。別安慰自己了,哪有人會覺得一樣的東西不乙個牌子就就會覺得不一樣的。 重力戰士 其實這個問題相當簡單!你是願意花錢買乙個榮威呢?還是花錢買個寶馬呢?又或者,花錢買...

為什麼國產品牌汽車和國外合資品牌的車質量會有較大的懸殊?

多啦A夢工程師 跟德中國人一起去給某著名汽車合資品牌生產車間除錯流水線,從我們一去,車間裡的維修工基本就歇晌了,有什麼問題看都不看就往我們身上推。最逗的是有個修補間捲簾門打不來了,那東西根本不是流水線的一部分也說是因為我們除錯造成的,我們過去排查了10分鐘不到就找到問題了,門的感測器安裝的少上了螺絲...

國產品牌手錶有推薦的嗎?

好啊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必須回答。現在市面上不管是中國產手錶還是國外手錶都挺多的,但發現很多人都喜歡國外品牌手錶,比如,浪琴,歐公尺茄,天梭,美度等這些品牌,但我覺的中國產手錶並不比它們差。這幾年中國產手錶有飛躍的進步,不管在工藝 設計上都挺好的,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蔻墨這個品牌,蔻墨自擁有工廠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