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果子裡的饅頭 麻糬 大福都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5-30 01:43:44

1樓:

簡單說說饅頭、麻糬、大福的區別

1.首先單從和菓子的角度來看, 饅頭(まんじゅう)的起源肯定是中國古代(宋朝以後)的饅頭(有肉餡的,也就是現在的包子)。

但傳到日本後,因為佛教的影響,日本相當長一段時間影響禁止食葷,所以就以小豆餡代替,慢慢演變為今天的用小麥粉,黑砂糖,膨脹劑發面,小豆做餡兒的甜點為主流。我居住的埼玉縣的十萬饅頭就是這類,在當地也算是名產。

安利一下吧,這就是十萬饅頭,宣傳口號為好吃,太好吃了!),這種饅頭的皮的部分除了混合了小麥,還混合了コシヒカリ(日本名牌公尺),而沒有加膨化劑,食品新增劑什麼的。因此口感上既有紅豆的香甜,又有大公尺的柔軟順滑,うまい!

,缺點是保質期很短,4到5天,有幸買到了就趕快吃吧= =

另一方面,肉餡的饅頭現在統稱為中華まん(豬肉餡為肉まん),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2.麻糬

其實我並不了解題主所說的麻糬是什麼,谷歌後我的理解應該是日式的餅(もち)。那麼我就說說日本的餅吧。

日本的餅和饅頭最大的區別很簡單,餅是用糯公尺作的,口感和外形均類似中國的年糕,糍粑之類的。並且餅基本都是沒有餡兒的。(有餡兒的也就是最後要說的大福)

圖為日本餅的傳統製作過程。

用杵和臼來製作,雖然現在很大量生產的餅都是機械製作,但是日本新年的餅つき(搗年糕)依然是一項傳統的年俗活動。

新年的晚上,大家吃著搗好的年糕,一起跨年是很多日本家庭的傳統節目。

(並且因為年糕的粘稠性高導致很多嚼咽力弱的老人無法跨年也成了日本的一道傳統風景。。。)

餅幾乎在日本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具體就不特別推薦了。

3.大福(だいふく)

就像上述所說,大福是加了餡兒的餅。我覺得基本可以算是餅和饅頭的混合體,因為它主要是紅豆餡兒。

從特徵上來說大福的皮要比餅還要糯,而且粉比較多,比餅容易嚥下。

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像餅一樣烤一下,或者放在湯裡吃。

還是推薦一下埼玉的本地名產吧

塩あんびん

通常大福的皮都是混砂糖,而這種大福混的是鹽。

因此口味大有不同,可以同時體驗鹹的皮和甜的餡兒的味道

吃多了也不會膩,甚至可以當主食吃,推薦。

其實如上所說日本根據地方的不同,點心口味的差別也很多,多品嚐不同味道的點心,然後進行下對比,或許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為什麼動漫裡的日本和現實中的日本顏色差別那麼大?

鵬鵬 文藝作品本身就是高度藝術加工產物,充滿了誇張,美化,理想化。文藝作品不是紀錄片不是史書,追求的不是客觀邏輯而是主管感性。 南木香 夏日的一天,極普通的街邊,突然覺得從這個角度看出去,特別好看。因為入鏡的物體,藍天綠樹黃房子,顏色組合搭配的剛剛好?後來覺得應該是因為這個畫面裡的顏色,安寧的氣氛,...

怎麼區分日本刀裡的「打刀」和「太刀」?

源清麿 其實特別簡單並不用說一堆,第一體配,第二刀銘位置,太刀和打刀表裡正好相反,太刀佩戴刃向下打刀刃向上,所以裝太刀拵的不一定是太刀 扳半瓣斑 看了以上幾年內的答覆,說句誇張的話 你們都是 一堆人,還包括自稱練習日本劍道的,在那裡大談自己的認定,卻忽略了一點 日本是個連刀和劍都不分的地方,也就是說...

日本留學的壓力大嗎,生活的壓力,讀書的壓力,和經費的壓力,各方面。?

思齊 銅鑼燒 這年頭很少有人沒有壓力的。生活的壓力我覺得也主要是來自經費的壓力,如果經費充足的話基本上生活富裕,想吃吃想喝喝,想玩玩,可以說沒有經費壓力就沒有生活壓力。其實我剛來日本的時候和大多數人一樣是邊打工邊考學,壓力還是蠻大,雖然打工時間並不多,一周2天的頻率,但是每次到要去打工的時候,就很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