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如果沒有漢武帝,會打敗匈奴並實現實際上的大一統嗎?

時間 2021-10-23 18:49:04

1樓:培風愛圖南

攘外必先安內。內部的事情搞掂了,騰出手來就要搞外部的事情。西漢想要低調,但實力不允許它低調啊。

秦皇漢武,都曾北擊匈奴,結局卻不同。如果秦朝當初也能像西漢一樣修養生息一段時間搞定內部,恐怕大破匈奴的就是秦五世而不是漢武帝了。

2樓:

誰知道呢?

畢竟後世既有隋煬帝明英宗這種敗家皇帝給予參考又有宋仁宗明宣宗這類庸人現世

你硬要按照機械唯物主義說沒有劉徹也有漢武大帝而不會來乙個漢煬帝漢英宗,那我也沒法

3樓:原無鄉

不能,漢武帝的貢獻是決定性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國力發揮出來,

如果沒有漢武帝,大概率衛青霍去病就要埋沒了,我們不妨盤一下漢武帝期間所有對匈奴作戰記錄,漢武帝貢獻的乙個面。

夏六月,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大仆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行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宮,將三十萬眾屯馬邑谷中,誘致單于,欲襲擊之。單于入塞,覺之,走出。六月,軍罷。

(無功而返)

遣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青至龍城,獲首虜七百級。廣、敖失師而還。(一勝兩負,敗)

遣將軍衛青出雁門,將軍李息出代,獲首虜數千級。(勝)

遣將軍衛青、李息出雲中,至高闕,遂西至符離,獲首虜數千級。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勝)

五年春,大旱。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兵十餘萬人出朔方、高闕,獲首虜萬五千級。(勝)

六年春二月,大將軍衛青將六將軍兵十餘萬騎出定襄,斬首三千餘級。還,休士馬於定襄、雲中、雁門。赦天下。(勝)

夏四月,衛青復將六將軍絕漠,大克獲。前將軍趙信軍敗,降匈奴。右將軍蘇建亡軍,獨身脫還,贖為庶人。(這一仗總體上是勝的)

遣驃騎將軍霍去病隴西,至皋蘭,斬首八千餘級(勝)

將軍去病、公孫敖出北地二千餘裡,過居延,斬首虜三萬餘級(勝)

遣衛尉張騫、郎中令李廣皆出右北平,廣殺匈奴三千餘人,盡亡其軍四千人,獨身脫還,及公孫敖、張騫皆後期,當斬,贖為庶人(敗)

大將軍衛青將四將軍出定襄,將軍去病出代,各將五萬騎。步兵踵軍後數十萬人。青至漠北圍單于,斬首萬九千級,至闐顏山乃還。去病與左賢王戰,斬獲首虜七萬餘級,封狼居胥山乃還(勝)

又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匈河將軍趙破奴出令居,皆二千餘裡,不見虜而還。(無功而返)

漢亡浞野之兵二萬餘於匈奴,公卿議者皆願罷宛軍,專力攻胡。(敗)

武帝天漢二年,以匈奴降者介和王為開陵侯,將Murano國兵始擊車師,匈奴遣右賢王將數萬騎救之,漢兵不利,引去。(敗)

漢使貳師將軍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首虜萬餘級而還。匈奴大圍貳師,幾不得脫。漢兵物故什六七。

漢又使因仟將軍出西河,與強彎都尉會涿邪山,亡所得。使騎都尉李陵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千餘里,與單于會,合戰,陵所殺傷萬餘人,兵食盡,欲歸,單于圍陵,陵降匈奴。(有勝有負,總體上是輸的)

漢使貳師將軍六萬騎,步兵七萬,出朔方;強弩都尉路博德將萬餘人,與貳師會;游擊將軍說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因杆將軍敖將騎萬,步兵三萬人,出雁門。匈奴聞,悉遠其累重於餘吾水北,而單于以十萬待水南,與貳師接戰。貳師解而引歸,與單于連鬥十餘日。

游擊亡所得。因杆與左賢王戰,不利。(兩平一負,總體上是敗了)

三月,遣貳師將軍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萬人出西河,重合侯馬通四萬騎出酒泉。成至浚稽山與虜戰,多斬首。通至天山,虜引去,因降車師。

皆引兵還。廣利敗,降匈奴。(敗)

不計大小十七場大戰,八勝,七負,兩次無功而返。

刨去衛青霍去病作為主將的八場大出塞,漢軍愣是一場沒贏,至少也可以說沒有一場大勝。其中五場敗仗打的還是被衛霍打得半殘的匈奴。

或許漢朝血厚,但是持續的敗仗真不一定誰能耗贏誰,人匈奴體量也不小,而且一開始西域是匈奴的小弟,是霍去病搶來的

英雄史觀不否定人民史觀,但是只看漢武帝一朝這三個男人太重要了。

4樓:繁星點綴

都是猜想,不會。

因為皇帝想打,大臣不一定想打。

國家政策其實可以大體上分為三種,藏富於民、國強、國強民富。漢武帝大戰之後,民生凋敝,是因為那個時候的生產力和政策只能滿足藏富於民或者藏富於國。

打仗意味著臣民會勒緊褲腰帶,我不覺得那個時候的大臣都那麼無私,會主動拿出很多錢去支援打仗,所以漢武帝必不可少,如果不存在,不一定就會有下乙個皇帝能重振朝綱、強勢大權、手握重權,以至於能執行戰爭這個策略,因為歷史上,因為滿朝權臣而被架空的皇帝太多了。

只要被架空,絕大數情況下就是群臣重利,而打匈奴有啥收穫?佔不了地?殺不絕?

沒啥戰利品?利益不多情況下,臣這個階級不會損失自己的利益去爭著利益不大的東西,所以史書對漢武帝是窮兵黷武。

5樓:木竹島主

沒有漢武帝,感覺小舅子一家不會被重用。衛青霍去病這倆人要不出現,感覺雖然也能打敗匈奴,絕對不會這麼得心應手。衛青霍去病在當時打誰都是降維打擊。

李廣也算名將,不是被俘虜就是迷路,衛青霍去病天馬行空沒有gps導航的情況下竟然不迷路,這事我真想知道是怎麼做到的。

6樓:品牌戰略者牧晨

沒有漢武帝,我們也會早晚與匈奴一戰,白登之圍,匈奴不斷進逼我們。匈奴勢強,漢武帝夙夜憂嘆,夜不能寐。這不是虛言,那時候的我們被逼到不斷反擊的地步,白登之圍的我們一直勢弱,呂雉都被調戲、羞辱。

當我們國力不斷恢復,匈奴進逼怎麼辦?只有出動出擊,任何乙個民族要強大復興,都必定被逼到一定地步後開始反擊。就如今天的我們,和平屬於我們嗎?

張騫出使的前夕,邊境獲得軍情,西域有乙個國家也與匈奴不合。沒有漢武帝,我們也要把握這個機遇,抓住一切機會找到反制的機會,生而為人你憑什麼魚肉我們?

張騫踏上戈壁,好難好難,經過很多曲折找到了那個民族,但是結盟失敗,人家希望和平。但是我們沒有放棄,一直計畫著,繪製各種地圖,為我們崛起做準備著。

霍去病、衛青的出現也是時代的需要,沒有他們,我們也要兵出河西,經略河西。成就他們名的是他們完成國家戰略,古今無人出其左右,張帝國之臂掖,敦煌、武威、張掖,我們不好戰,我們是被逼出來的。

而今日我們的冠軍候何在,不破Murano誓不還,死亡也不能絕我們復興的決心,我們這一身血肉將為國家、民族而戰,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經略天下。逼吧!早晚把他們全部送回地獄。

7樓:孤鴻

大一統什麼時候包括草原了?

漢武帝什麼時候占領草原了?

漢宣帝時期,四夷賓服,萬邦來朝,南匈奴才臣服,尚且還有北匈奴不臣服。

還是說你想表達河套河西地區?

在這件事上對皇帝才能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因為體量就在那擺著呢。

8樓:楊天

漢武帝在位幾十年,打匈奴打到最後,國庫被打空,各地農民起義四起。尤其在衛青霍去病已經重創了匈奴,奪取了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區,把匈奴王庭驅逐到漠北之後,匈奴還能消滅李廣利,多次擊敗漢軍。充分說明了匈奴不是好對付的角色。

9樓:

中國歷史上,對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戰爭中唯二獲敵酋的分別是:

1.陳湯斬郅支,漢元帝時期;

2.李靖俘頡利可汗,唐太宗時期。

所以有兩個問題:

1.漢元帝劉奭比得上唐太宗李世民嗎?

2.如果沒有漢武帝,昭宣元成能打敗匈奴嗎?

10樓:風動青萍

我認為並不會,不同於秦朝蒙恬逐匈奴、唐朝李靖破突厥,漢朝和匈奴之間的戰爭持續了超過百年,說明兩者並不是一邊倒的實力差距,而是半斤八兩。這種情況下,一位英明偉大且統治時間長的皇帝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11樓:杜萊

當然會,大一統是個過程,是個趨勢,是華夏民族一直在進行的事業,直到現在。

雖然大一統過程中都伴隨著征服、奴役、殺戮,而絕沒有什麼自古以來都愛好和平之類的瞎扯。但,大一統事業是這個民族最偉大的事業。

對,我用的是華夏民族,而不是漢族。因為很多少數民族也都參與到這個事業中來,包括我們一貫貶低的元、清。而且他們貢獻也不小。

漢武帝只不過是積極推進這個事業的其中乙個代表罷了。

至於打敗匈奴,又不是只有漢武帝。西漢、東漢後面打敗過多次匈奴,把匈奴都打到歐洲去了。

漢武帝徹底打敗了匈奴人了嗎?

按照這個邏輯,五胡亂華的鍋還是女媧的,劉徹不配。聽取百家之言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有自己正確的分辨能力,學而不思則罔。至於五胡亂華,這個鍋扔給司馬家,甚至賈南風我都稍微能理解。 不吃魚的貓咪 你的徹底打敗要是指的是殺光匈奴人,不好意思,這不可能,他也不能這樣做。如果你說的是永久徹底解決問題,這也是不可...

漢武帝之前的皇帝有沒有打過匈奴?

文玉 戰國時期秦 趙 燕都與匈奴發生過戰爭,通常認為秦代長城就是戰國時期北三國長城的基礎上建設完成的。在漢武之前,蒙恬卻匈奴 高皇戰白登,算是各有勝敗,都是被認可的大規模對匈戰爭。 珂珂蘭德 打過,在我的 漢初 武帝之前 與匈奴作戰的看法 改 方家有何見教?一文中有詳細解答,寫了從漢高祖到漢景帝時期...

如果當年霍去病沒有死,漢武帝會想要幹嘛,漢朝會成為什麼樣,還會不會有輪台詔?

雲無心以 反對兔死狗烹的回答。個人以為,衛青是穩重的代表,霍去病是跳脫靈性的極致,這麼個少年天才,成長到中年之後,不會不懂得一些變通。兔死狗烹,只是最低階的一種做法,概率很低。 徐庶 你說如果那時候衛太子起兵,霍去病幫誰。他曾經因為舅舅被刺傷就殺了乙個並肩的戰友,乙個大漢的侯。現在他的表兄起兵,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