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游牧民族裝備盔甲怎麼樣?

時間 2021-06-04 05:51:30

1樓:本因坊道的

金國女真軍隊普遍著重甲,其防護面積已與宋朝的相差無幾,重灌騎兵更過於,形式上也受北宋的影響。金代戎服袍為盤領、窄袖,衣長至腳麵;戎服袍還可以罩袍穿在鎧甲外面。

元代鎧甲有柳葉甲、有鐵羅圈甲等。鐵羅圈甲內層用牛皮製成,外層為鐵網甲,甲片相連如魚鱗,箭不能穿透,製作極為精巧。另外還有皮甲、布面甲等。

戎服只有一種本民族的服飾,即質孫服,樣式為緊身窄袖的袍服,有交領和方領、長和短兩種,長的至膝下,短的僅及膝。還有一種辮線襖與質孫服完全相同,只是下擺寬大、折有密襉,另在腰部縫以辮線製成的寬闊圍腰,有的還釘有鈕扣,俗稱「辮線襖子」 ,或稱「腰線襖子」。這種服裝也是元代的蒙古戎服,軍隊的將校和宮廷的侍衛、武士都可服用。

清代一般的盔帽,無論是用鐵或用皮革製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後左右各有一樑,額前正中突出一塊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盤,盔盤中間豎有一根插纓槍、鵰翎或獺尾用的鐵或銅管。後垂石青等色的絲綢護領,護頸及護耳,上繡有紋樣,並綴以銅或鐵泡釘。

鎧甲分甲衣和圍裳。甲衣肩上裝有護肩,護肩下有護腋;另在胸前和背後個佩一塊金屬的護心鏡,鏡下前襟的接縫處另佩一塊梯形護腹,名叫「前擋」。腰間左側佩「左擋」,右側不佩擋,留作佩弓箭囊等用。

圍裳分為左、右兩幅,穿時用帶系於腰間。在兩幅圍裳之間正中處,覆有質料相同的虎頭蔽膝。此圖為清代黃緞銅釘銅葉甲,但沒有護心鏡。

清朝時,大量使用的鎧甲是綿甲,是在堅厚的綿或絹的布料上鑲嵌有鐵片,並用銅釘固定的一鐘鎧甲。看上去,就像一件綿大衣一樣。綿甲具有一定的防寒性,適合中國北方步騎兵使用,厚實的布料中密嵌著鐵甲葉,對冷兵器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護能力。

2樓:lsj

搶的越多買的越多,北方草原長期可以和西北商路連線買原料裝備。

弱勢的時候牧民連鐵鍋都沒,強勢時期要啥有啥。佔塊可以種田的好地方(比如遼),就能養得起大量工匠,搶得到大量工匠,能擁有穩定的裝備生產。

另外,所謂游牧民族的稱呼太寬泛,比如你認為乾掉明的「游牧」後金,出身是漁獵,兼顧種田,後面還包含了游牧,入關之前什麼生產方式都有,但在很多人眼裡統統算「游牧」。

想要學習中古時期東亞與中亞游牧民族歷史,應該在語言方面作那些努力?

cinason 1.我始終認為,對於學習和研究內陸亞洲游牧民族的歷史來說,語言方面的要求不應當被過度拔高。當然,天才的學者能夠掌握多種古今語言肯定會對研究大有幫助,但這種投入巨大 風險又極高的事情對於一般人來說注定是得不償失的。作為乙個母語是漢語的人,在這一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必須謹記,既是...

游牧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嗎?

有。游牧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間文明程度有很大區別,大致規律就是,越靠近文明中心的 中原 羅馬 伊朗 文明程度越高,遊牧民的幾個代表性文字都是受定居文明影響的產物。塞種 定居化的部分有文字,比如巴克特里亞文 佉盧文 于闐塞語的婆羅公尺文。匈奴 無文字,和漢朝國書使用漢字。柔然 和匈奴類似,無文字,使用漢字...

什麼證據能證明商周時期的戎人是游牧民族?

王子超 無錯所謂戎人也好 玁狁也好都不是游牧民族多友鼎銘文也證實了他們是使用戰車作戰的不宜直接與後世的匈奴等等扯上關係至於戎狄之類的侮辱性稱呼不過是一種cultural superiority罷了 kmc 魯襄公十三年,居於河陰地 今內蒙古巴彥淖爾到河套北部一帶 的陰戎族首領 戎子 駒支 曾參與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