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關於茂陵等大墓的描述是否屬實?

時間 2021-06-02 01:15:45

1樓:瓦叔

漢朝修陵墓要用掉每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還要建立陵邑,人口數萬。財物又都在地下埋著。當然比長安城的財寶多啦,而且數萬大軍展開也不成問題。

2樓:大風歌

是赤林還是赤眉啊?以常理來說,人多力量大,幾萬人洗劫一座城池確實很容易,因為攤子大,隨便進一家都有財物。但挖陵墓尤其是帝王陵墓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陪葬品和地宮位置,因為陪葬品一般不會放一些金元寶銀坨子,而是書畫雕塑器皿這些工藝品。

如果是純金銀那就隨便炸開砸開就行,質量也不會發生改變,但陪葬的工藝品卻經不起這樣摧殘。因此找到地宮入口就非常重要,如果參觀過帝王陵墓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墓葬差不多乙個佔據一座山,時間短的還能找到參與的工匠找入口,但盜掘帝王陵墓很少有本朝發生。因此大部分動用軍隊盜墓的幾乎都是在做無用功。

不過這也沒辦法。至於陪葬品取不盡的說法,不排除有誇大的嫌疑,但推斷下來也有幾分道理。真正的墓葬甬道並不是和盜墓電影裡面看到的那樣如通衢大道一般,進出口不大,不然早被人盜了。

慈禧的清東陵所放的陪葬寶貝是她二十年陸陸續續不斷放進去的,歷史上除了提倡薄葬的幾位君主幾乎都放了不少珍寶,吳晗挖定陵用了兩年,盜墓用半年時間不奇怪。畢竟盜墓也要寶貝的完整不是?

3樓:emmm

這個怎麼說呢?漢朝的墓陵修建過程中會圍繞這個地點形成乙個新的經濟區,對,你可以套用經濟特區,一點不誇張,可見工程量浩大。當然誇張肯定是有,歷史嘛,總歸要寫的對自己有利一點不是,不寫他們如何殘暴不知禮數,如何能突出後來者統治的正統和正義呢?

在史書中,有哪些記載和細節經不起推敲的地方?

何德何能被叫明公 各種禪讓,玄武門之變,安史之叛。還有很多以後補充。這些都是史記得高大上或單方面譴責,實則就是權力鬥爭。長平之戰坑殺人數也是不對的,不可能大部分趙軍輕鬆投降等活埋。要麼太史公有對秦人誇大殘暴之嫌。而趙括主將都戰死還會留下這麼多沒戰死的趙軍?埋肯定四十多萬都埋了但是活埋還是死埋就可以混...

歷史上少數民族政權為何少見於歷史書中?

Brilliant 因為他們自己不會用文字記錄他們的歷史,導致他們的歷史絕大部分歷史都消失在時光長河中,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借助他人的史書流傳下來。比如古典晚期之前的日耳曼人,入侵歐洲的匈人,叱吒一時的匈奴。歷史記錄少,自然少見於歷史書中。 關毛 你知道五胡十六國,可能說出十六國裡有多少個漢人割據政權嗎...

歷史上,有沒有那麼些「小人物」,雖然史書中只是寥寥幾筆,但卻讓你非常動容,覺得這人就該青史留名?

瀟灑哥 時知府堵胤錫入覲未返,通判周二南攝攸縣事,城中文武無幾。賊薄城,士民盡竄。聚奎詭出戰,遂率所部遁。道憲獨拒守,賊繞城呼曰 軍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憲命守卒射之斃。越三日,先民出戰,敗還。賊奪門入,先民降。道憲被執,賊啖以官,嚼齒大罵。釋其縛,延之上坐,罵如故。賊曰 汝不降,將盡殺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