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宋代的大文學家個個位高權重,而唐代文學界頂流們卻混得很不行?

時間 2021-06-01 00:28:39

1樓:雁楠君

宋代建立後,中國歷史就正是進入了文人治國的鼎盛時代,也就是文官體制。宋朝皇帝甚至直言,宋是皇帝和讀書人共治的天下。宋從趙匡胤開始就重文輕武,到了後面逐漸演變為揚文抑武。

作為讀書人的頂級流量,宋朝的大文豪門自然是皇帝身邊的座上賓了。

至於唐朝,那時候華夏大地尚武精神濃厚,武將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階層。在外面有十幾個藩鎮,在內武將具有極高的話語權。不少宰相都是武將出身,出將入相,在唐朝一大官場趨勢。

唐朝的統治者對於文人更多是當幕僚或者侍從來使用。一般來說不會給予治國重任。

2樓:凱凱

因為唐朝還是士族社會,或者叫門閥社會,整個官場大部分時間內還是被世家大族控制的。

很多人都知道科舉制度起源於隋朝,成熟於唐朝。但是在唐朝,科舉制度不是做官的唯一途徑,並且世家大族在參加科舉上也是有優勢的,因為世家大族有財力支援子弟脫產應試。唐朝的雕版印刷也沒有宋代發達,很多窮人子弟沒有機會接觸書籍。

唐朝的科舉是禮部舉辦的,科舉成功之後不是立刻做官,吏部還要再考核一遍,說白了就是給平民出身的人設定一些障礙。

唐朝的科舉取士也是分很多科目的,進士和明經都是科舉的科目,考試內容不一樣,明經更適合一些有家族學術背景的世家大族,進士更適合文采過人的平民,從武則天開始,唐朝就重視進士超過明經,所以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說法。

唐朝的頂級文人都是考進士,這些人雖然可以做官,但是在官場上還是面臨世家大族的阻力和排擠,於是世家大族和進士出身的平民文人之間的鬥爭就演變成唐朝的牛李黨爭。

宋朝情況就不一樣了,宋朝是科舉成功之後立刻可以做官,而且宋代已經沒有世家大族了,世家大族在黃巢起義時已經「天街踏破公卿骨」了,沒人能阻止靠文學才華出身的進士們了,再加上宋代開始中國的雕版印刷開始發達起來,大部分人都有機會買的起書,只要能科舉中進士及第就意味著登上人生巔峰了,所以宋代的大文人都能做官。

3樓:lzm8239

唐朝很多大臣的文章寫的很好,只不過教科書編輯者沒有收錄罷了。讓大家產生錯覺,好像文采斐然的人不得志。你可以買套《舊唐書》看看,裡面收錄了很多的奏摺。

這些奏摺大都是文采飛揚,邏輯嚴密,一看就知道是出於有深厚文化修養的人之手。

4樓:于佳鑫

好多人都沒答到點上,實際上是因為唐朝詩人太豪放,李白那種天天喝醉酒的你怎麼用?他能用那三國的阮籍就也能用了。實際上是這個和政治有關,單說初唐除了上官婉兒外其餘人要麼得罪武家、要麼跪舔二張,中唐李白是酒鬼,也就晚唐還有幾個行為和政治立場都沒問題的。

宋朝王安石的後頭是神宗、反觀唐朝王舒文的後台順宗是啞巴後來還被逼退位,范仲淹等人遇上的則是濫施仁政的仁宗,遇上這種皇帝日子不好才有鬼吧。而且宋朝詩人多集中於仁宗到神宗三個皇帝這一段。

5樓:江潭漁翁

看了其他一些回答,我為題主說句話。這個問題應該是乙個歷史類的問題,應該從史料中去找佐證。比如在《資治通鑑》這樣的嚴肅歷史著作中,李白,杜甫這樣的名字你是很難看到的。

而在讀宋史時,你看到熟悉文學家的概率遠遠大於唐史。這個問題本身反應了唐宋時期的社會轉變,有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政治背景。不應該單純的去舉唐朝誰當了什麼官,宋朝誰當了什麼官,或者從文學角度甚至語文書中去找答案,而應該從歷史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

簡而言之,唐代文人的政治地位與他們所取得的文學成就相比,對照他們的宋代同行確實是不匹配的。任何問題都不應該絕對化,題主的提問本身所反應的問題其實也是可以的。

以下是原答案:

下面開始答題:

這種情況並不絕對。

唐朝也有官不小的文學家,比如王維、賀知章、張九齡、韓愈,宋朝也有混的挺慘的文學家,比如柳永、林逋、辛棄疾……當然,林逋是自己不想當官。

當然,唐代文人普遍不如宋代文人政治地位高,這確實是事實。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我想應該和兩代統治階級的政治背景有著莫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唐代的統治者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在建國初期,政治上的主要根基也在關隴貴族,李淵、李世民父子更是吸取了隋煬帝敗亡的政治教訓,他們的執政班底主要都是來自關隴貴族集團,而不是來自中下層的文官清流。宋代則不同,趙匡胤出身於乙個普通武將家庭,雖然家庭條件好於劉邦、朱元璋這些開國君主,但是遠遠稱不上貴族。同時,受五代十國時期軍人尾大不掉思想的影響,他格外重視培植文官,在開科取士上天然比唐朝更接地氣。

到了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在位,由於趙光義本身在軍事領導力方面的天然缺陷,他更加注重通過科舉來擴大自己的統治基礎。在宋朝,每次科舉多則取士五六百人,與唐代的二三十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次,中國在唐宋時期經歷了歷史上一次重大轉變,也就是從貴族社會向平民社會的轉變。唐朝時期是很講究」出身「的,」五姓七望「和關隴貴族的地位是普通民眾一輩子都望塵莫及的。貴族當官起點高、公升遷快,而通過科舉入仕的文官,一般都是從基層地方幹起,爬公升慢。

宋朝則不同,太宗之後,排名靠前的士子可以直接進入館閣,雖然官職不高,但都是類似皇帝的私人文字秘書之類的工作,政治前景光明。

第三,宋朝的科舉制度也更加完善。與宋代不同,唐代科舉主要通過貴族官僚階層舉薦,科舉更多只是乙個形式。比如王維,得以高中,相傳就是經岐王引薦,做了玉真公主的入幕之賓。

唐代文人非常流行的」行卷詩「,就是這個背景下的產物。而李白這樣出身商賈的人甚至很難參加科舉。宋朝在科舉中不將就出身,實行「糊名」,從制度上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

有學者做過統計,在宋代科舉中,中舉士子有官僚背景的人不足三分之一。韓琦、范仲淹等寒門士子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得以深居廟堂,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這是時代給予讀書人的紅利,而宋代的讀書人也以主人翁自居,在宋代,真正形成了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6樓:盈衝

因為你唯讀了中小學的古詩文,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只是因為你陷入了自我幻想之中,讓我們對著你錯誤的問題找史料。唐宋作家的分布是均態的,按你思路回答的人恕我直言根本不懂文學史。

我放出丞相張九齡誰說他不是頂流?宋朝李清照就混得很好?滄浪詞話影響力那麼大,但是他的作者嚴羽連生平都難得查清。

還有很多的文學作品值得去挖掘,文學是一股涓涓細流,永遠不會像財富一樣會兩極分化,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裡。

只是宋朝士大夫階層慢慢崛起,他們掌握了話語權。他們的作品成為了審美標準。當時只是乙個權勢的符號被大力追捧,久而久之流流傳了下來。

唐朝士大夫階層還沒有形成,詩歌的話語權還沒有被壟斷。

7樓:富貴旺財

宋朝為什麼文人混得好,這個容易回答點,因為宋朝重文抑武,不殺士大夫。為什麼有這樣的政策,也不需贅述。

唐朝為什麼文人混不好,簡單來說,就是貴族和軍閥佔據著社會和朝廷的統治地位。

魏晉以來,中國封建社會的門閥越來越強大,王羲之他們王家、謝安他們謝家,就是這些大家族的代表,別看那時代各種大小武裝打起仗來不要命,隨便就能佔據好幾個山頭的,想稱個皇帝也不是什麼難事,但如果不是門閥或者沒有大家族的支援,就只能做個土匪,難以登堂入室的。

這種情況在隋唐沒有什麼變化,本來科舉制有可能改變這種情況,那樣的話,文人們就有可能慢慢崛起了。可是乙個安史之亂又讓那些個軍閥們各種作妖,文人們還是沒有抬起頭來,甚至還出現過文人被軍閥殺死的現象,比如王昌齡被閭丘曉殺害、顏真卿被李希烈殺害。

即便沒有安史之亂,唐朝的文人想要崛起也是不可能,除非唐朝的科舉制度真正擴充套件到地方。唐朝的科舉雖然也有地方選拔這個機制,但僅僅是選拔,選上了去長安(或洛陽)沒考中的,一切又都歸零了。而宋朝的科舉制度改變了這種情況,再加上「不殺士大夫」的基本國策,宋朝的文人就整體上崛起了。

8樓:人生若只如初見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唐代武將吃香,宋代重文輕武。所以唐代藩鎮割據,宋代三冗嚴重,強幹弱枝。大唐文武共治,兩宋以後,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

《尚書》 今文學家和古文學家的區別是什麼?有哪些代表人物?

北川愚不可及 這個問題很複雜。尚書 是經學史上爭議最大的文獻,也可以說是中國史學的開端之一,古今文問題也是 尚書 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尚書 最早被稱為 書 到了漢代才叫 尚書 意為上古之書,也是上古個各王朝史書的總稱,其所跨千年,但我們今天看到的 尚書 早已非其歷史原貌。簡單說說 尚書 歷史上經歷的幾...

天文學家的程式設計水平如何?

兮伯青德SK 曾經繼承了一套程式,是IDL處理一部分,MATLAB處理另一部分,開始琢磨不明白,為啥硬生生劃一刀,都用IDL不行嗎?後面雖然進行了多次大改動,但一直沒有破除這種混搭格局,後來回過味來,推測用IDL是因為可以直接呼叫現成的包,但用MATLAB呢?也許畫圖比較好看? 易逸度大王 作為乙個...

文學家 作家們的哲學水平高嗎?

接觸文學理論就肯定要接觸哲學方面的知識啊 但是如果你說的 高 是指 廣 的話,那作家肯定沒有哲學專業的專業。實際上西方很多文學家是文哲史社都比較精通的,他們很多都是終身學習,終身寫作。 雪瑩的精彩生活 無論是文學家,作家,其哲學水平不見得很高,或者是具有理智的洞穿能力!但是不可否認,文學家,作家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