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 400 年歷史最令你難忘的是哪一幕?

時間 2021-05-06 16:00:40

1樓:殷祈

霍去病:「匈奴不滅,何以家為?」

蘇武:「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北韓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傅介子:「漢兵方至,勿敢動,動,滅國矣!」

陳湯:「明犯強漢,雖遠必誅!」

班超:「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班彪:「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後世稱頌:

壯志饑餐胡奴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2樓:逐火之蛾

公元263年,大漢末代堅守者們的悲壯謝幕。

蜀漢景耀六年,鄧艾偷渡陰平奇襲成都,後主劉禪投降,立國42年的蜀漢政權滅亡,熟悉三國的人們都知道,蜀漢滅亡後姜維的悲壯逆天之舉。其實,在蜀漢滅亡的過程中,一眾蜀漢的「官二代」們為了蜀漢的基業,紛紛前赴後繼,以身殉國。

關羽後人成都城破後被龐會尋仇屠盡;張飛之孫張遵喋血綿竹;趙雲之子趙廣戰死沓中;黃權之子黃崇、李恢之侄李球、傅彤之子傅僉紛紛力戰而亡;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孫諸葛尚死戰不降,為國捐軀。

後主既降,北地王劉諶於昭烈廟痛哭,全家自殺殉國……

先主的追隨者,蜀漢的開國功臣們,一生未負先主之情。乃至後代,亦不負國家之恩!

其中尤其要提到黃權之子黃崇。劉備兵敗夷陵,黃權後路被截斷,無奈北上投身曹丕,他相信先主不會為難其家人。而後,先主將責任攬於己身,善待黃權宗族。

40年後,其子黃崇回之以國士之道,殉國還恩。

大將軍姜維聯絡鍾會發動變亂,希望隻手回天,無奈功虧於潰,兵敗身死。這位天水麒麟兒,生於建安,成於武侯,死為漢室,跟隨他心心念光復的大漢,一起消逝於歷史的狼煙中。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他和他的蜀漢,配得上這煌煌大漢之風骨!

至此,漢朝近500年的征途,走到了終點。

3樓:刺豚好氣哦

公元23年九月,王莽率眾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

整個國家戰火四起,滿目瘡痍。十五年而已,怎麼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均分土地、解放奴隸、鑄造新幣、恢復周朝官制,這些都是王莽幹的。

土地分不下去,三百多萬奴隸變成流民,貨幣鑄了好幾回,弄得不知道手裡的錢能買多少東西,官名改來改去,以致政令不能通達。

可我都是按照古書上做的,這些都是從周朝那照搬的呀……大人,時代變了。

4樓:東品西奏

大漢四百餘年,武帝威武雄壯,光武再續國祚,自然是轟轟烈烈,光輝無比。但是印象最深的卻是漢獻帝。

漢獻帝的一生是悲催的一生,做傀儡還則罷了。傀儡也做得毫無尊嚴。貴為一國之君,不但不能護佑宗廟,連自己的妻子兒女都不能保其周全,還連累妻子被誅三族,這對乙個有膽有識的男人是多大的恥辱?

可他能怎麼辦?

這不怪他,這是歷史的週期律,漢獻帝承受的苦難既是大漢四百年皇權集中種下的根,也是桓靈無德無能結下的果。凡事都逃不過「因果」二字。

劉協雖說是傀儡,但並不是昏庸無能的君主。他不同於白痴晉惠帝,也不同於樂不思蜀的蜀漢後主劉禪。在備受壓抑拘束的生活中,劉協身上不時閃耀出才幹的火花。

《後漢書》對漢獻帝的評價: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贊曰: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

對漢獻帝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在《後漢書》中分別是這樣記載的:

五年春正月,車騎將軍董承、偏將軍王服、越騎校尉種輯受密詔誅曹操,事洩。壬午,曹操殺董承等,夷三族。

十一月二十日,曹操殺皇后伏氏,滅其族及二皇子。

這一段在《三國演義》中有更詳細的敘述:操叱武士擒董妃至。 帝告曰:

「 董妃有五月身孕, 望丞相見憐。」 操曰:「 若非天敗, 吾已被害。

豈得復留此女, 為吾後患!」 伏後告曰:「 貶於冷宮, 待分娩了, 殺之未遲。

」 操曰:「 欲留此逆種, 為母報仇乎?」 董妃泣告曰:

「 乞全屍而死, 勿令彰露。」 操令取白練至面前。 帝泣謂妃曰:

「 卿於九泉之下, 勿怨朕躬!」 言訖, 淚下如雨。 伏後亦大哭。

操怒曰:「 猶作兒女態耶!」 叱武士牽出, 勒死於宮門之外。

帝望見後, 乃下殿抱後而哭。 歆曰:「 魏公有命, 可速行!

」 後哭謂帝曰:「 不能復相活耶?」 帝曰:

「 我命亦不知在何時也!」 甲士擁後而去, 帝捶胸大慟。 見郗慮在側, 帝曰:

「 郗公! 天下寧有是事乎!」 哭倒在地。

郗慮令左右扶帝入宮。 華歆拿伏後見操。 操罵曰:

「 吾以誠心待汝等, 汝等反欲害我耶! 吾不殺汝, 汝必殺我!」 喝左右亂棒打死。

隨即入宮, 將伏後所生二子, 皆酖殺之。

5樓:螺絲刀

曹操派人抓伏皇后,伏皇后為了逃命躲進了宮牆的夾層(複壁)之中,兵士闖進內室,砸爛宮牆,抓著頭髮拽出伏皇后,出了內室,來到廳堂,伏皇后「披髮徒跣」哭著跟漢獻帝訣別:「不能負相活邪?」(你不能再救我一命嗎?

)漢獻帝坐在廳堂也哭著說:「我亦不知命在何時!」(我自己還不知道能活到哪天呢?!)

然後漢獻帝對來抓人的大臣郗慮哭訴:「郗公,天下寧有是乎?!」(郗老,天下還有這樣的事嗎?)

作為乙個皇帝,漢獻帝是屈辱的,作為乙個丈夫,無力保全自己的女人,他是無奈的,可悲的。

兩漢四百年,國家榮光有時,綱紀混亂有時,名臣良將,外戚閹宦,文治武功,自此,一切化為烏有,但是漢獻帝伏皇后最後訣別時的恐懼絕望,這一幕,讓我始終想起。

6樓:歷史的弦音

最難忘的是——

明帝性孝愛,追慕無已。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

即案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於陵樹,帝令百官採取以薦。會畢,帝從席前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裝具。

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焉。

其實我一直都在困惑,歷史上的那些明君英主到底是一些活生生的普通人,還是一些高明到極致的政治大家?但是第一次看宣帝「故劍情深」和明帝「如平生歡」這兩處時,真的是感動到無以復加,我覺得……讀史時最大的欣慰就是從厚重的歷史脈絡中找到了一抹抹溫情的光芒,或許這些光芒沒有平定天下來得漂亮,但是卻證明了我們的歷史從來都是有血有肉的紙短情長。

如果算上漢末三國的話,我站昭烈皇帝——

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昭烈帝的這幾句話也是我的座右銘。

7樓:草船裨將

西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春 ,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與匈奴左賢王部交戰,殲敵七萬餘,俘虜匈奴王、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擊至狼居胥山祭天後班師回朝。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8樓:

黃巾之前,鮮卑屢寇邊,羌、蠻、越綿亂於世,四邊有釁;旱、蝗、疫、螟皆在史,民生多艱。

及至中平…

天下初平,而漢室衰微,焉有斯理!

奉狗初平

9樓:大猛

一場繁華落盡,靜觀百草枯盡,行之將木之人,看緣人生煙雲散盡。

兩漢留下太多輝煌和喧囂,我說乙個安詳的往事。

最難忘的是漢高祖劉邦寫給兒子劉盈的手敕太子文。幾千年前的那個下午彌留之際的高祖提筆寫遺言的那一刻他不是乙個帝王了,他只是乙個父親,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讀書、多學習,悔恨自己年輕時沒有看更多的書,吃了許多讀書少的虧,犯了許多錯誤,他也終於明白平淡是福。

我至今回想那段文字依然感動不已。

10樓:阪上之雲

劉秀昆陽之戰真的秀

劉邦慘敗白登山的日常

臥龍躍馬終黃土

人事音書漫寂寥

我想,這也是我自己的歷史了,都回不去的才是歷史,都顯得無助才是歷史

11樓:昨日少年

耿恭等大家都說了。說說大家不熟悉沒提到的吧,沒有最令難忘的,乙個個人物的精彩人生,每個人都是傳奇。白居易說: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真情流露是最感人的。所以下面這些人(來歙,馬援,班超,李膺,范滂)的事情才讓人感動。

西漢陳湯,傅介子在西域的事蹟也不錯吧。

(漢元帝建昭四年)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師。延壽、湯上疏曰:「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

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資治通鑑漢紀二十一》卷二十九

來歙的被刺殺也高呼:「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國,故呼臣卿,欲相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

刃雖在身,不能勒兵斬公邪!」對不能繼續討伐公孫述的遺憾。勸諫光武帝夫理國以得賢為本,舉薦身後事。

一心為國事,讀之令人感動。來歙在被刺後仍然上書為國,這種剛健性格在兩漢比比皆是。

(漢光武帝時期)公孫述以王元為將軍,使與領軍環安拒河池。六月,來歙與蓋延等進攻元、安,大破之,遂克下辨,乘勝遂進。蜀人大懼,使刺客刺歙,未殊,馳召蓋延。

延見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視。

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國,故呼臣卿,欲相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刃雖在身,不能勒兵斬公邪!」延收淚強起,受所誡。

歙自書表曰:「臣夜人定後,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臣不敢自惜,誠恨奉職不稱,以為朝廷羞。

夫理國以得賢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鯁可任,願陛下裁察。又臣兄弟不肖,終恐被罪,陛下哀憐,數賜教督。」投筆抽刃而絕。

帝聞,大驚,省書攬涕;以揚武將軍馬成守中郎將代之。《資治通鑑漢紀三十四卷第四十二》

馬援年老仍然出征和趙充國一樣為國家赴湯蹈火。這段事件真的覺得感動,馬援覺得年老沒有多少時間出征了。馬援在後來出征途中去世。

被得罪的梁鬆陷害,還被光武帝收新息侯印綬,搞得家人不敢將馬援棺槨運回祖墳,草草下葬,都沒人敢於祭弔。英雄最後這麼慘。真是英雄遲暮。

馬援出征交趾途中對侄子的告誡:「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惡也」不要議論人的長短。

侄子喜歡結交輕俠,所以馬援說【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馬援告誡侄子的場景彷彿歷歷在目。感覺到對親人的愛護吧和真摯的情感,離我們很近的人而不是幾千年前的人。

(建武二十四年馬援徵武陵蠻)秋七月,武陵蠻寇臨沅;遣謁者李嵩、中山太守馬成討之,不克。馬援請行,帝愍其老,未許,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馬。

」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

」送遣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等將四萬餘人徵五溪。援謂友人杜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六》

援兄子嚴、敦並喜譏議,通輕俠,援前在交趾,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

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資治通鑑漢紀三十六》

班超年老思歸所說的【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一種思念家鄉的感情,所以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真情流露是最感人的。

班超的妹妹所上書的【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錄。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

】班超在西域多年。所說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在西域也很久了。

班超年老乞歸的事件。班超漢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出塞到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歸來,讀來讓人感動。班超走後西域就亂了。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

「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左右皆笑之。超曰: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其後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

」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後漢書班梁列傳第三十七》

(漢和帝時期)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土,上書乞歸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謹遣子勇隨安息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見中土。」

朝廷久之未報,超妹曹大家上書曰:「蠻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奸之原,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鹹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力之用,誠可痛也!

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錄。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故妾敢觸死為超求哀,丐超餘年,一得生還,復見闕庭,使國家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卒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

班家後人,班家後來的遭遇令人唏噓

班勇繼承班超的西域的成就最後被免官。

班超的兒子班勇被免官,孫子班始被腰斬棄市。

北匈奴殺後部司馬和敦煌長史索班朝廷庭議事件。班勇力排眾議增援西域,回顧了西域的歷史並認為和提出解決辦法恢復西域長史西域校尉和五百營兵。

1、開通西域,論者以為奪匈奴府藏,斷其右臂。

2、夫要功荒外,萬無一成,若兵連禍結,悔無所及。況今府藏未充,師無後繼,是示弱於遠夷,暴短於海內,臣愚以為不可許也。

(漢安帝永寧元年)勇上議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強盛,於是開通西域,論者以為奪匈奴府藏,斷其右臂。光武中興,未遑外事,故匈奴負強,驅率諸國;及至永平,再攻敦煌,河西諸郡,城門晝閉。

孝明皇帝深惟廟策,乃命虎臣出征西域,故匈奴遠遁,邊境得安;及至永元,莫不內屬。會間者羌亂,西域復絕,北虜遂遣責諸國,備其逋租,高其價直,嚴以期會,鄯善、車師皆懷憤怨,思樂事漢,其路無從;前所以時有叛者,皆由牧養失宜,還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恥於前負,欲報雪匈奴,而不尋出兵故事,未度當時之宜也。

夫要功荒外,萬無一成,若兵連禍結,悔無所及。況今府藏未充,師無後繼,是示弱於遠夷,暴短於海內,臣愚以為不可許也。舊敦煌郡有營兵三百人,今宜復之,復置護西域副校尉,居於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長史將五百人屯Murano,西當焉耆、龜茲徑路,南強鄯善、於心膽,北捍匈奴,東近敦煌,如此誠便。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二》

(漢順帝永建二年)西域城郭諸國皆服於漢,唯焉耆王元孟未降,班勇奏請攻之。於是遣敦煌太守張朗將河西四郡兵三千人配勇,因發諸國兵四萬餘人分為兩道擊之,勇從南道,朗從北道,約期俱至焉耆。而朗先有罪,欲徼功自贖,遂先期至爵離關,遣司馬將兵前戰,獲首虜二千餘人,元孟懼誅,逆遣使乞降,張朗徑入焉耆,受降而還。

朗得免誅,勇以後期徵,下獄,免。《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三》

(漢順帝永建五年)定遠侯班超之孫始尚帝姑陰城公主。主驕淫無道;始積忿怒,伏刃殺主。冬,十月,乙亥,始坐腰斬,同產皆棄市。《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三》

李膺和范滂在黨錮之禍的事情,李膺說的「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不連累他人,從容赴死。

「范滂的【吾欲使汝為惡,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為善卻沒有好的結果的反差讓人淚目吧

黨錮之禍時李膺,范滂對兒子說的話,讓人潸然淚下。

(漢靈帝建寧二年)或謂李膺曰:「可去矣!」對曰:

「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乃詣詔獄,考死;門生故吏並被禁錮。

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顧為膺門徒,未有錄牒,不及於譴,毅慨然曰:「本謂膺賢,譴子師之,豈可以漏脫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歸。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八》

汝南督郵吳導受詔捕範滂,至徵羌,抱詔書閉轉舍,伏床而泣,一縣不知所為。滂聞之曰:「必為我也。

」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

」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

」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仲博者,滂弟也。

龍舒君者,滂父龍舒侯相顯也。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

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其子曰:

「吾欲使汝為惡,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資治通鑑漢紀四十八》

兩漢女文人的人生觀?

歸時為誰吟陌路 這個問題很難呦 我拿東漢時期的才女說一下吧 二十四史裡唯一的女作家 班固 的妹妹班昭 這個妹妹六的一匹 不說幫自己老哥編完 漢書 單看她的 女戒 班昭提倡婦女要有 三從之道 和 四德之儀 其女性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強調男尊女卑思想和強調順從。班昭認為女人首先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處於...

劉邦為什麼可以奠定兩漢四百年皇基?

建州讀書郎 仁義權謀詐力也許可以得一時之盛,但要老百姓真正感念你的好,還是要真正對他們好,不僅兩漢還有兩宋。開國君主的氣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朝代的氣質以及氣數。雖然從表面看劉邦是個嘻哈無賴之輩,但從其所作所為來看他是個有大仁義有大德心存有善的人格健全三觀奇正真性情的男人。有的人以為他就是靠著耍無賴...

怎麼評價易中天中華史的《兩漢兩羅馬》?

是一本很好的通識教育書 尤其適合我好幾個對歐洲歷史開端不太感興趣的好哥們這幫子人都沉迷於本國歷史 對歐洲歷史不屑一顧 港真這是咱們教育偏頗的後果 易老這本書適合的就是這樣的一群人 通過對比中西方歷史來吸引人們放眼世界 雨布 對漢的歷史,羅馬的歷史都一筆帶過,而是以史為鑑對現代社會開藥方,因此這本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