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兩漢流行玉衣下葬?玉衣的雛形又是什麼?會是西周的的綴玉幎目嗎?

時間 2021-10-28 15:58:13

1樓:高宇

玉衣是供皇帝和貴族死後穿的葬服,又稱玉柙或玉匣,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並以金

絲、銀絲或銅絲相連而製成的。分別稱為金

縷玉衣、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關於玉衣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東周時的「綴玉而幕」和「綴玉衣服」。2023年至2023年,在洛陽中州發掘的春秋戰國墓葬中,屍體面部有帶孔的玉片,按五官的位置排列,屍體上也有玉片,這可能是玉衣的前身。

玉衣至漢代才正式見諸記載:「漢帝送死,皆珠衣玉匣,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在漢代,玉衣是皇帝、諸侯王和高階貴族死後穿的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

但在西漢時尚未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故已發現的西漢諸侯王的玉衣,既有金縷,也有銀縷、絲縷。到東漢時則實行了嚴格的玉衣等級制度,只有帝王才有資格在駕崩時穿金縷玉衣,而諸侯死去時只能穿銀縷玉衣,一般的貴族和長公主只能穿銅縷玉衣。三國時期,曹操的兒子曹丕做了魏國的皇帝,他認為使用玉衣是「愚俗所為也」,在公元222年下令廢除了以玉衣隨葬的制度。

至此,從西周初到兩漢鼎盛的玉衣隨葬制度退出歷史。

古人曾認為玉可以保證屍體不腐爛,正是緣於這種說法,西周時期,一種特殊的喪葬用玉―――玉覆面出現了。它用各種玉料對應人的五官及面部其他特徵製成飾片,綴飾於紡織品上,用於殮葬時覆蓋在死者面部。當然,這種奢華的喪葬品僅出現於貴族墓葬中。

玉覆面在兩周盛行一時,玉面罩是由近似人面部五官形式的若干件玉器按人體面部大小形態縫綴在布料上,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專門而作,有的似用其它玉器改作或合併而成,每套中的各件數量不等,各呈扁平形,邊角有穿孔供縫綴用,使用時凡有飾紋部分皆朝死者面部。也可以說玉衣實際是將玉覆面所帶動的風俗,一步一步搞擴大化而最終達到的頂點,因此,這兩種東西可以視為一體,它們是頂級貴人們最後的榮光和玉緣。

劉邦為什麼可以奠定兩漢四百年皇基?

建州讀書郎 仁義權謀詐力也許可以得一時之盛,但要老百姓真正感念你的好,還是要真正對他們好,不僅兩漢還有兩宋。開國君主的氣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朝代的氣質以及氣數。雖然從表面看劉邦是個嘻哈無賴之輩,但從其所作所為來看他是個有大仁義有大德心存有善的人格健全三觀奇正真性情的男人。有的人以為他就是靠著耍無賴...

為什麼兩漢 兩晉,都是前面的稱「西(漢 晉)」 後面的稱「東(漢 晉)」?

其實西漢 東漢的說法是五代十國以後才有的。在此之前的古籍裡,多稱呼西漢為 前漢 東漢為 後漢 之後五代十國又出來個 後漢 這樣才有了劉邦建立的都長安的漢朝為西漢,劉秀建立的都洛陽的漢朝為東漢的說法。類似的還有稱北朝魏為 后魏 以區別曹丕的魏。至於兩晉和兩宋幾乎都丟掉了北方的半壁河山卻為什麼稱呼不同,...

在漢朝的兩位開國君主和季漢的劉備中,為什麼劉備和劉邦經常受到個人品德方面的指責,而劉秀卻沒有?

新蘭home 劉邦屠過城 對待臣子普遍傲慢無禮 比較小心眼 推過兒女下車等等。就記載的表現而言品德和人品確實不如劉備 劉秀,而劉備能力又不如劉秀。但是你拿劉邦和朱元璋 這個屠夫 曹操這種暴力狂 李世民這個弒兄犯上的來比,劉邦是不是明顯好多了。劉邦的功業在歷代開國皇帝中,歷史前三沒問題,人品 品德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