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明朝為什麼沒有出現嚴重的外戚干政?

時間 2021-05-06 07:33:46

1樓:北海之泉

富察·傅恆,清高宗孝賢純皇后之弟,領班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等,短短七年間從正六品侍衛公升到了從一品戶部尚書(25歲的戶部尚書);

傅恆生有四子,老二福隆安是軍機處行走、總管內務府大臣、兵部尚書等(25歲的兵部尚書),老三福康安是軍機大臣、武英殿大學士等(17歲的戶部右侍郎),老四福長安是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等(19歲的工部右侍郎);長子福靈安應該是死的早,但是死前也做到了正白旗滿洲副都統、署雲南永北鎮總兵等。

傅恆還有個親侄子叫明亮,是武英殿大學士、兵部尚書、護軍統領等。

同時期還有個高斌,漢族包衣,清高宗慧賢皇貴妃之父,是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直隸總督等。

這不叫外戚干政,這叫啥?

舉些乾隆朝之外的例子:

佟佳·國維,清世祖孝康章皇后之弟,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等(25歲的從一品內大臣);

佟佳·隆科多,佟國維之子、清聖祖孝懿仁皇后+愨惠皇貴妃的兄弟,總理事務、吏部尚書、領理藩院事等;其弟慶復,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川陝總督等。

鈕祜祿·尹德,清聖祖孝昭仁皇后之弟,領侍衛內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

赫舍里·索額圖,清聖祖孝誠仁皇后的叔父,領侍衛內大臣、保和殿大學士等;

年羹堯,清世宗敦肅皇貴妃之兄,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等;

鈕祜祿·和世泰,清仁宗孝和睿皇后之弟,理籓院尚書、福州將軍、察哈爾都統等;

佟佳·裕誠,清宣宗孝慎成皇后之兄,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淵閣/文華殿大學士、兵部尚書等;

鈕祜祿·布彥達賚,清宣宗孝穆成皇后之父,戶部尚書、正白旗滿洲都統等;

2樓:大明憲宗朱見深

清朝不清楚,不過明代的外戚為什麼沒有出現嚴重干涉內政的行為,可以在這裡跟你展開說明一下。

《明史》認為:有明一代,外戚最為孱弱,這是不爭的事實。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跟明代外戚始終從屬於皇權受控於皇權是分不開的。明代后妃人選的確立在大部分情況下是皇帝根據當時的國內政治軍事形勢,邊疆政策和外交政策作出的政治選擇,所以明代外戚雖然享有政治經濟司法等方面的種種特權,但這些都是以不觸及國家的根本利益,特別是皇權為前提的。

從大背景的層面來說,隋唐五代之後,因為門閥世族勢力的土崩瓦解,社會階層間的流動加快,這種情況大大削弱了依賴家族勢力的外戚專權的社會基礎。而歷史上后妃外戚干政導致的皇權旁落更是為明代皇帝提供了不少慘痛經驗和深刻教訓,歷代統治者為防止外戚專權制定實施的各項有效制度也給明代皇帝提供了相當多可以借鑑的經驗和樣本。

明代皇帝多措並舉,有意識通過對后妃的控制引導,在制度上杜絕外戚干政、結交宦官等一系列措施,來嚴防死守,防止他們有篡權的可能。而在強大的皇權威懾下,明代后妃也只能對外戚的行徑自覺限制和規範,從而也讓他們從源頭上就缺乏專權的條件和資本。另外,身為皇權的延伸和代言人,明代的宦官尤其是太監群體也對外戚勢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當然了,肯定也少不了文官集團對外戚的監督和防範,這些舉措方方面面壓縮了外戚干政的空間。

所以說明代外戚始終受控於皇權,政治地位和影響力比之前代相對小了很多。

但需要說明的是,明代外戚雖然沒有掀起過什麼大風浪,但政治地位其實是有動態波動的,是經歷了乙個逐漸下降過程的。

從明太祖到永樂這段時期,當時皇室成員和文武勛貴普遍實行聯姻,就使得外戚整體擁有較高的政治地位,這就形成了不小的隱患,如胡藍黨案、靖難之役、南宮復辟等事件中,都曾經出現外戚的身影。

而英明神武的明宣宗銳意進取、別出心裁,不僅將勳臣之女徹底排除在選妃範圍外,刻意降低外戚的出身門第,還有意逐步削奪勛戚重臣手裡的軍政大權,基本上確定了明代外戚食祿不任實事,授官只授武職虛銜的制度,外戚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受到打擊和削弱,這是明代外戚政治地位的第乙個重大轉折期。

明世宗嘉靖初期的一段時間,是明代外戚政治地位的又乙個重大轉折期。嘉靖八年,睿智明敏的明世宗詔令廢止外戚恩澤封爵的世襲制,次年又下令取消外戚恩授武職的世襲制,進而使外戚群體的政治待遇和地位進一步直線下降。

最後乙個重點就是明代中期以後外戚出身基本平民化,這個特點更造成了明代外戚話語權的大幅度降低,基本杜絕了外戚干政的隱患。

可以這麼說,明代是乙個真正沒有「外戚之禍」的朝代。

3樓:

清朝不僅沒有外戚干政,連皇親、藩王、權臣、太監、近衛軍頭領、武將、外族都完全沒有辦法干擾清朝的朝政。

除了農民會攪動一下朝政。不過大多數時候,拿著鋤頭的農民總是能被輕易剿滅。

4樓:一世之尊

假如我穿越了,建立了王朝我絕對重用功臣派,宗室,外戚,宮奴,以功臣派掌握兵權,宗室來經營經濟,外戚掌握政務文官為輔助,以宮奴來監視所有人。

因為不管是重文親武(宋朝),還是重武輕文(漢朝),窮兵黷武(唐朝),重用家奴(明朝),重用家臣(清朝),國運都是兩三百年,那我幹嘛不用親近的人呢,功臣為我流過血,宗室是我家人,外戚是我親戚,家奴最聽我話,讓榮華富貴為我親朋好友享用反正都是兩三百年,為什麼用與我關係不大的文人,文人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也好像秦檜那樣殘害忠良也好,與我關係不大,我舉行科舉目的就是為了牢籠志士豪傑,把民間能折騰的弄到朝廷上,其他管我屁事。

就是把文臣當奴才用,類似清朝,文人可以侮辱,可以任用,但是就是不能給其尊嚴,我這麼玩的時候已經是大一統王朝了,最起碼中國本土核心區域統一了才會這麼弄,至於敵國問題,草原上的可汗單于們的控制體系更爛怕個毛線,能用錢搞定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至於後期效率地下戰力問題,先用重金打造中原人組建軍隊,如果中原人後期戰力太廢的話,像羅馬帝國和唐朝那樣花錢僱傭蠻夷打仗,如果還是搞不定,那就像宋朝清朝那樣花錢安撫。

而且我這樣搞,還不容易出現什麼重文親武問題,應為不管什麼丞相大將軍御史大夫之類的都是自己人,可以出將入相換著來,文臣在朝廷上政治能量太小反而不容易出現黨爭,效率問題不怕,反正周邊蠻夷們更爛。

至於能力素質問題,巨大教育資源砸下去,只有不是先天智障,朕的皇親國戚們就算是頭豬也能薰陶出點道行來。

5樓:227馬文昊

清朝有慈禧外戚也很嚴重,明朝有太祖的祖訓,而且明朝大多皇帝雖然奇葩但都是有駕馭群臣的能力,就是說明朝有昏君,暴君,明君就是沒有庸君(光緒,同治,道光出來挨打),

在明朝皇帝也比較自由政治有內閣,監督有東廠錦衣衛等特務組織,司私監是替皇帝分憂抗壓的機關(小聲bb:明朝太監會禍亂朝政但一定會忠於皇帝權力隨時可收回)

導致明朝皇帝結婚可以相對自由(明孝宗一夫一妻,明武宗風流天子,明憲宗戀母情結,真·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正史上明朝,明昏暴代表爺子孫組合)

明朝皇帝繼位者歲齡相對漢唐清三朝較大都是成年人(注明朝行冠禮後便是成年大概在14歲左右記不清楚了)都是形成價值觀了外戚冇得機會。

6樓:人民廣場的洛基哥哥

單說明朝原因很簡單-批紅和票擬。提到外戚就要說到后權,可惜自明宣宗設定內書堂之後,太監登上了明朝的權力舞台。所有權利只掌握在三個種人手裡。

內閣也就是大臣,宦官也就是太監,還有皇帝。而且在整個明代200多年歷史裡,很多時候是2對1政策,要麼皇帝太監,要麼皇帝大臣,甚至只出現過一次大臣太監(張居正馮保)。外戚在明朝是沒事市場的。

7樓:南喃北碑

一念我大清宅心仁厚

揚州十日軍民和睦

嘉定三屠百姓歸心

二念我大清文化昌明

金錢鼠尾高階優雅

四庫全書傳承經典

三唸我大清君臣團結

臣稱奴才君主敬重

君流漢血民族團結

四念我大清政治清明

前有和珅廉比包拯

後有慈禧可效武后

五念我大清軍威雄壯

八旗子弟提籠架鳥

平推英夷威震天下

六念我大清國力雄厚

餓死家奴結交友邦

割地賠款萬壽疆無

複製自b站

8樓:

這得感謝趙匡胤啊。如果不是趙匡胤發明的以文製武。文武分家式制度。和剝離相權的嘗試。明清也不能倖免。

書讀得少,印象中宋朝就已經沒有外戚這一說了。

明朝在文武分權的基礎上加上了八股文這個創意。

和選貧女入宮的祖訓。導致有外戚也沒有跟文官抗衡的資本。

外戚有什麼能力一統環宇?

清廷在清初效仿明廷,選女都是在科爾沁,佟家,這種抱清廷大腿,且有先天原罪的家族中挑揀。後期同樣是在小官,漢官中選擇。大部分人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怎麼外戚啊?

9樓:奔波霸波奔

明代外戚都是來自民間,在朝廷沒有根基。明代皇后很少有名門之後的,外戚怎麼干政?至於清代皇后都是親王外藩諸侯子女,或者貴族的八旗子女。

而且很少給外戚實權,所以也就無法干政。還有就是,外戚干政最大前提就是主弱,多是少年或者小孩登基的情況較多。大清朝除了剛開始和最後幾位君主,其它都是成年人執政,就沒有外戚干政的機會。

孝莊和慈禧屬於後宮干政,而且都是少主弱主登基出現的局面。結局嘛,一好一壞

10樓:王天心

因為明朝,清朝都採用比較有力的措施來預防外戚干政。明朝採防,清朝採攻。明朝都是用小官小吏的女兒為妃,家族勢力小,不容易顛覆皇權。

清朝採用攻,用的也都是大家族的女兒為妃,不過,用的卻是其他族的,蒙古族,漢族的為妃。在滿清的政治裡,滿族為主,其他族為奴,滿族可以成為皇族的倚仗。其他族勢力在龐大也沒法顛覆皇權。

這不是說明朝,清朝那個好,這是由各自的政治生態決定的。

11樓:曾楊清評論

每個新朝代建立,統治者都會吸取歷朝歷代的教訓,不斷完善政治制度。到了明清,這個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了。

明朝有規定,皇后只能從普通小戶人家中選取。這就很有效避免了外戚的壯大。

同時在制度上規定外戚只能擔任榮譽性的官職,無法擔任有實權的官職。

當然,這些不是根本原因。普通小戶人家出身的外戚,難道就沒有有才華的嗎,不能擔任實職的規定,也是人規定的制度,是可以突破的。

根本原因在於,明清是中國封建社會皇權集權的巔峰。

皇權在明清,經過一系列的制度建設和發展,已經集權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沒有任何人和集團可以公開挑戰皇權。

不僅僅是外戚,權勢滔天如劉瑾,魏忠賢,皇帝一句話就拿下了。手握兵權,戰功卓著的年羹堯,雍正帝說殺就殺。

而除了皇權,明朝文官的勢力也大為膨脹,就連武將和勛貴都被文官徹底打壓,文官集團怎麼能容忍外戚出來分權。

為什麼清朝沒有出現太監篡政的?

宣城郡公 1.太監能篡政,主要是皇權需要這個群體來制衡官僚,外戚,藩鎮等其他權力中心,是皇權還處於不太穩定狀態的產物,但是清代皇權是最為集中的時代,皇權並不迫切需要太監群體來制衡其他勢力 注意是不迫切需要,不是不需要 2.當然,即使皇權再怎麼強盛,作為乙個人的皇帝總有精力不濟的時候,如果沒有輔助其行...

明朝被清朝滅掉的嗎?為什麼?

Moriarty 明,亡於流寇,亡於黨爭。當時內憂外患,內部年年財政赤字,民不聊生,而朝廷的黨爭愈演愈烈,根本沒人去管沒有飯吃的農民,你不管我,我自己管,那就出去討飯吃吧,這群要飯的,逐漸成了氣候,變成了流寇,朝廷想收拾,沒辦法收拾,因為滿清還在虎視眈眈。所以有時候,人都說,明朝那是氣運已盡而已。 ...

為什麼認為明朝火器比清朝先進?

歐根宇王 野狗紐基 韃清在鴉片戰爭拿大明的火器去打仗都是事實 不光是明朝的火器,就連元朝的火器都拿出去用了 只要是對韃清不利的遺老遺少們就不考慮了,鍵盤劈里啪啦亂響一通之後就是韃清沒做錯,一切都賴明 發財戰區 在我看來,整個明清時期中國在火器發展方面唯一能拿的出手的成就,僅有虎蹲炮一項而已。由於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