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蝗災饑荒的時候沒東西吃啃樹皮 為什麼不吃蝗蟲 ?

時間 2021-05-06 04:10:38

1樓:雲拍水

就算人們有能力把所有蝗蟲都捕捉到並且吃掉,考慮到食物鏈多了乙個營養級,

還是會有至少80%的能量損失,

饑荒最多只能緩解20%,

何況全部捕捉蝗蟲這就做不到,

做到了就沒蝗災了。

2樓:「已登出」

因為古代科學不發達,不能分辨哪些生物可以吃。現如今蝗災在中國已然成為歷史。因為蝗蟲是食草系物種,不但營養又美味。

而且蝗蟲無毒病菌,現在能煎炸能紅燒的蝗蟲有了新名字「飛蝗騰達」。13億中中國人想吃到蝗蟲比吃武漢海鮮蝙蝠還要難!

3樓:來耳

你都能想到,那些餓得兩眼發綠的飢民想不到?

如果吃蝗蟲就能解決問題,那「蝗災」就不會稱之為「災」了。

隨便舉個例子:

《元史·五行志》:「(至正)十九年,大都霸州、通州,真定、彰德、懷慶、東昌、衛輝,河間之臨邑,東平之須城、東阿、陽谷三縣,山東益都、臨淄二縣,濰州、膠州、博興州,大同、冀寧二郡,文水、榆次、壽陽、徐溝四縣,沂、汾二州及孝義、平遙、介休三縣,晉寧潞州及壺關、潞城、襄垣三縣,霍州趙城、靈石二縣,隰之永和,沁之武鄉,遼之榆社,奉元及汴梁之祥符、原武、鄢陵、扶溝、杞、尉氏、洧川七縣,鄭之滎陽、汜水,許之長葛、郾城、襄城、臨潁,鈞之新鄭、密縣皆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礙人馬不能行,填坑塹皆盈。飢民捕蝗以為食,或曝乾而積之。

又罄,則人相食。七月,淮安清河縣飛蝗蔽天,自西北來,凡經七日,禾稼俱盡。」

古人在蝗災時捕蝗、食蝗的記載很多,我就不挨個舉例了。總之要知道,古人不僅知道吃蝗蟲,還懂得把蝗蟲捕捉曬乾了儲存起來,但依然是不夠吃,最後只好人相食了。

4樓:韋鑫

我大河北64年發大水,大水之後蝗災,,,記得小時候爺爺說過,,,蝗蟲很多,趕到溝裡論麻袋裝然後用磨盤磨成肉醬陪上那會兒找到的亂七八糟的植物什麼的那麼吃,很慘,,,,

還有,饑荒一般發生在青黃不接的冬天,那時候蝗蟲早吃完了.

蝗蟲的危害是延時的,打擊的是百姓的存糧.

蝗蟲是莊稼的敵人,它們成群結隊,遮天蓋地,剎那間就會把糧食吃的精光.它們普通的乙個群體一天要吃掉16萬噸糧食.

你抓16萬噸的蝗蟲試試?

5樓:l李軍輝

都以為糧食就是自己吃的?好比現在北京人都是自己種的公尺?你可以吃蝗蟲那北方人呢?哥幾個掃一撮箕蟲子給北方和皇帝運過去?北方何不食肉糜?啃樹皮都不吃蛋糕?

6樓:Andrew Sun

蝗蟲燒熟很好吃,我們老家就吃,曬乾了不會變質。因此,只能推測蝗蟲很難大規模捕捉。在蝗災開始時需要大規模的捕捉、晾乾、儲藏。

而蝗蟲吃完莊稼就飛走了,給人們留下的大規模捕捉的時間可能也就一兩天,用於捕捉的大量小孔網很難準備好。另外,莊稼還沒有成熟,其中的能量也遠遠少於成熟的穀物。再經過蝗蟲代謝一次轉換,剩餘的總能量更少了。

7樓:

蝗蟲啃完了這一片就飛走了,只留下寸草不生的地面和樹幹,蝗蟲也不會繼續留在這種地方,飢民想吃蝗蟲就要跟上蝗蟲遷徙的腳步。 剛鬧蝗災的那兩天飢民還是有吃的的,等到地里莊稼被啃光了,蝗蟲也飛到別的地方去了,飢民這一年都沒有了收成才慢慢鬧飢荒,才只能啃樹皮。

為什麼打遊戲的時候吃東西吃的多

那你可能死的次數多。一般邊打遊戲邊吃東西有兩種 不間斷的一直吃零食或者吃正餐。不管前者還是後者,泉水指揮官 肯定是吃的比較多 奏.律 我覺得吧 1.打遊戲的時候注意力被轉移了,不容易感覺到餓。2.打遊戲要思考,耗費更多能量,更容易感到餓。3.打遊戲打傻了。 洛笙 第一,是因為你用腦太多,需要補充能量...

為什麼有時候不斷的重複學習一樣的東西 也沒覺得自己進步呢?

徐永林 記下來,學而時習之,我也在考慮,1 1 2為什麼就不需要重複學習呢?印象不深?用的不多?所以考慮到把學過的東西,通過打比方講出來,講給別人聽,有時比較管用。 卓越教育 在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不斷將巨石推向山頂,但是每一次巨石都會從山頂滾落,讓他不得不從頭推起 如此往復 永無止境。在諸神看來 ...

為什麼丟了一支筆或者其他小東西的時候,找不到就會很煩躁,平靜不下來?

果果 我現在就是,用了很久的一支筆丟了,寫起來手感很好,我都用習慣了,突然就不見了 宿舍桌上翻遍了,沒有 然後現在回去教室看了一下,還是沒有找到 但是走了一圈,情緒穩定多了,剛剛又下單買了一支一模一樣的希望這一支可以陪我久一點 葡寧 有時候是因為身邊人非但不會幫忙找,還會在你焦急尋找的時候說 誰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