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為何給自己祖父劉據上諡號為「戾」?

時間 2021-05-31 06:39:40

1樓:楓無諺

因為他不能給自己祖父平反,宣帝能繼位的法統因素並不是因為他的祖父,而是過繼給了劉弗陵當孫子。

而且當時霍光掌握朝政,大家都是巫蠱之亂的受益者和漢武帝政治的繼承者,給劉據平反意味著要推翻漢武帝,也就要跟霍光起齟齬。劉詢必須要裝慫,只能捨棄平反這個念頭了。

有人提到關於上官後的尊號問題。我覺得皇太后、太皇太后並沒有明確的輩分暗示,只有等級暗示,即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見哀帝朝的奇葩尊號。

宣帝朝沒有皇太后,所以沒必要把上官後從皇太后挪到太皇太后的位置上。

2樓:

漢宣帝,雖然是戾太子的孫子,但也是漢武帝太孫。漢武帝可能有一堆太孫,可是劉病已只有乙個太爺爺。此之謂,孫子不值錢,爺爺值錢。

沒他爺爺戾太子,他當不了皇帝。沒他太爺漢武帝,他更加當不了皇帝。淪落民間怪太爺,當了皇帝就不怪了。都過去了,何必厚此薄彼。

自己當了皇帝之後,也不希望自己兒子造老子反。

不合倫理,當然要批判。

3樓:zxsasxza

「昔日我獲封陽武侯,群臣為先祖議諡,由我選擇諡號。最終我選了這個戾字——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朝中諸臣對此略無異議,便以戾字為定。

其實我選此戾字,是因為先祖自盡於湖縣。戾字加水,則為淚字,以此為祭。」——《六朝雲龍吟》

4樓:劉大壯

你想想,諡號明明有很多,何必要找這種有歧義的呢?

當時人們都知道漢宣帝的爺爺是冤枉的

然而如果公然給爺爺乙個好的諡號,對於宣帝並沒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因為他爺爺造他太爺爺的反是事實。

劉據是中國帝制時期第乙個舉兵造反的皇太子,甚至差點成功了漢宣帝無論如何也不能承認他爺爺做的是對的。

5樓:程振中

因為這個諡號不是他決定的。他繼位是霍光一手決定的,由他來繼承漢昭帝的後嗣。在法統上,他是入繼給漢昭帝的孫子。所以他真正的祖父,名義的從祖父是戾。

6樓:

其實倘若我們是劉據,也會選擇跟他一樣的做法的。蒙受不白之冤,無法面見武帝,只有斬殺小人證明自己的清白。記得高中學《報任安書》頗有感觸,任安就是乙個犧牲品,他既不幫太子,也不害太子,最後還是被武帝處死,最終幫太子說話的人都得到了封賞和晉公升,武帝也造了歸來望思之臺和思子宮緬懷亡兒,可惜木已成舟,世上再無劉據,漢武帝英明一世,糊塗一時。

7樓:

戾: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個人覺得應該是符合第二條「不思順受」,劉據在蒙受冤屈後,沒有「順受」,而是發兵反抗,殺老爹的臣子,等於是造老爹的反(雖然是「清君側」的旗號,但是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三個字的可怕),在當時的價值體系裡,即便是因為惶恐,這也是大錯!

因此,據「不思順受」這一條諡為「戾」是比較中肯的。

另一種說法是「戾」為蒙受冤屈的意思。東漢著作《說文》:「戾。

曲也,從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故而「戾」字應取蒙冤受屈之意。

按這一層意思諡「戾」就更貼切了。

不過「戾」是下諡,所以更傾向於第一種即「不思順受曰戾」

如何評價漢宣帝劉詢 劉病已?

不信歷史虛無主義 為什麼總有人說劉詢生長於民間呢,劉詢六歲就被接回宮了,是在宮中長大的,照顧他的掖廷令張賀就是衛太子門下的。他所謂的流落民間是指在魯國的祖母史家呆了不到兩年,而史家也並非尋常百姓人家,史家除了史良娣嫁給太子外,還有一女嫁給魯王是魯國的王后,後代也是魯王,史良娣的哥哥史恭是中郎將和涼州...

為什麼漢宣帝劉詢名氣不如漢光武帝劉秀啊?

棯鋠 漢宣帝時代內政也達到巔峰,使得這個時代成為兩漢間政治最清明 經濟最富足 軍事最強盛 良吏最多 疆土最廣等集多項歷史之最的盛世。漢宣帝親政以後,實行整飭吏治 整頓工商 輕徭薄賦 文化改革 設立常平倉等一系列的內政措施,這使得漢朝實力膨脹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並以這種強大的國力支撐對外戰爭。漢宣帝非凡...

如果漢宣帝之後是娶匈奴公主,這樣的話西漢末年就憑皇帝母親匈奴公主在匈奴的勢力,王莽還敢篡漢嗎?

汪Simon 那好,題主,我暫時以漢元帝為例給題主講講到底是為什麼吧,情景是這樣的 漢元帝 來人,把匈奴使者宣上來!匈奴使者到後說 我想讓大漢皇帝娶匈奴公主為妻王昭君聽了以後說 莫非匈奴單于是想讓大漢天子稱匈奴單于為岳丈?如此放肆之舉,陛下當斬之,以儆效尤 漢元帝 確實如此,我大漢連乙個宮女都如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