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平定羌族,漢宣帝已經認可了趙充國的屯田戰略,為什麼依然派遣了兩將軍出擊?

時間 2021-06-01 07:03:30

1樓:小夢帝

屯田一般都是在邊境上,使兵將閒時屯田,為軍糧減輕負擔,也為人口在邊境周圍的聚集有益,邊境城鎮的增加會對國防有很大的幫助。而屯田的兵將在戰時自然是刀槍出庫,兵鋒所向,保家衛國了!這就點明了一點,屯田與出戰並無甚矛盾。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如果你對西漢王朝足夠了解,你就不會感到奇怪,那是乙個輝煌的時代,是乙個男兒當殺人的時代,是乙個幾十餘漢軍報出「吾乃漢軍」,手執龍旗便可在西域縱橫捭闔,借兵數萬,到乙個王國首都千餘敵軍面前斬殺該國君王,揮手平滅一國的時代!

這是「漢」啊!

2樓:雲水春山

這個不矛盾吧

屯田是長久之計,但並不等於移民,不是從此即改為平民,而是平時種田,戰時出征,屯田的目的在於戰、在於守,屯田的仍是兵,不是民。

屯田也需要有適宜的外部條件,否則,強敵環伺,哪會有心思安心屯田,而且天天提防、對峙,時間長了堅持不住,不戰自退。

賈誼在《治安策》中指出:「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能夠作亂的都是有一定實力的,只有那些勢弱的才不會有異想,也無此實力。

因此消除一下羌的實力才不會再生變故,也為屯田創造條件。

能戰方能言和,屯田是為了更好地戰、守,而戰也是為了更有利於屯田。

這裡的根本在於針對不同形勢採取不同策略,適時調整掌握重心。

管見所及,不喜勿怪

3樓:jack smith

自古中國的君王講究「恩威並施」。

所謂雷霆雨露均是君恩,剛柔並濟都是套路。無論先兵後禮,先禮後兵都是策略。

一味的媾和容易被異族認為是軟弱,參見趙宋政權,只有軍事上強大,談判桌上才能硬氣。

如何評價漢宣帝劉詢 劉病已?

不信歷史虛無主義 為什麼總有人說劉詢生長於民間呢,劉詢六歲就被接回宮了,是在宮中長大的,照顧他的掖廷令張賀就是衛太子門下的。他所謂的流落民間是指在魯國的祖母史家呆了不到兩年,而史家也並非尋常百姓人家,史家除了史良娣嫁給太子外,還有一女嫁給魯王是魯國的王后,後代也是魯王,史良娣的哥哥史恭是中郎將和涼州...

為什麼漢宣帝劉詢名氣不如漢光武帝劉秀啊?

棯鋠 漢宣帝時代內政也達到巔峰,使得這個時代成為兩漢間政治最清明 經濟最富足 軍事最強盛 良吏最多 疆土最廣等集多項歷史之最的盛世。漢宣帝親政以後,實行整飭吏治 整頓工商 輕徭薄賦 文化改革 設立常平倉等一系列的內政措施,這使得漢朝實力膨脹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並以這種強大的國力支撐對外戰爭。漢宣帝非凡...

如果漢宣帝之後是娶匈奴公主,這樣的話西漢末年就憑皇帝母親匈奴公主在匈奴的勢力,王莽還敢篡漢嗎?

汪Simon 那好,題主,我暫時以漢元帝為例給題主講講到底是為什麼吧,情景是這樣的 漢元帝 來人,把匈奴使者宣上來!匈奴使者到後說 我想讓大漢皇帝娶匈奴公主為妻王昭君聽了以後說 莫非匈奴單于是想讓大漢天子稱匈奴單于為岳丈?如此放肆之舉,陛下當斬之,以儆效尤 漢元帝 確實如此,我大漢連乙個宮女都如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