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中世紀歐洲的國王常被俘虜?

時間 2021-05-30 16:02:50

1樓:

觀之中國春秋時代,也是如此。君主們常以衝鋒在前表現勇氣,激勵士氣。儘管華夏國家之間有「傷國君者有刑」的默契,國君們也難以避免受到傷害。

繻葛之戰,周桓王討伐鄭國,鄭人祝聃射王中肩。本來可以俘虜周天子,鄭莊公沒有同意。當晚,鄭莊公派祭足去慰問周桓王。

楚伐隨,隨軍大敗,隨侯「逸」,但其戰車卻被繳獲,戎右少師戰歿,可見隨侯逃脫時非常狼狽。

齊魯乾時之戰,魯莊公連戰車也失去了,只得乘坐他人的戰車,賴其臣秦子、樑子拼死殿後,是以逃脫。

衛狄熒澤之戰,衛懿公為擺脫「好鶴」帶來的惡名,英勇作戰,面臨險境,為激勵士氣,不撤去旗幟,被狄人殺害。

晉秦韓原之戰,晉惠公被秦人俘虜,其姊也就是秦穆公夫人以死威脅,秦穆公權衡利弊,加之晉國群臣積極活動,兩個月後放回了晉惠公。

楚宋泓之戰,宋襄公作戰時大腿受重傷,次年去世。

齊晉鞌之戰,齊頃公非常自信,說:「滅了敵軍再吃早飯。」不給馬披上甲衣就驅車急進。

齊軍大敗,情急中齊頃公跟逢醜父換了位置,被韓厥攔住去路後,逢丑父假裝是國君,讓齊頃公去華泉取水,齊頃公才得以逃脫。

晉楚鄢陵之戰,晉厲公的戰車陷於泥淖中,欒針把他托舉了出來。魏錡射楚共王,中其目。楚共王召養由基復仇,魏錡被射中頸項而死。

吳伐楚,吳王諸樊親自攻打城門,被楚人牛臣射殺。

吳伐越,吳王餘祭視察戰船,被越俘刺殺。

吳越槜李之戰,吳軍大敗,越人靈姑浮以戈擊吳王闔廬,闔廬腳趾受傷,乙隻鞋也丟了。因傷口感染,闔廬在退兵途中去世。

馬克斯·韋伯曾指出,我們愈往上溯,愈能發現中中國人及中國文化與西方的種種相似之處。

為什麼總說歐洲黑暗的中世紀

Siyuan Jing 所謂黑暗的中世紀不過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諸子百家借尊古而販賣私貨的話術而已。類似的例子可以參考孔子的春秋無義戰。又或者說,如果真的有那麼一段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時間的話,也要在霍亨斯陶芬家族被乾掉之後,羅馬教廷不必擔心被每一任德意志國王武力索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才有那個精...

中世紀歐洲領主 騎士 國王和教會的關係是怎樣的?

幼兒園學霸 騎士 國王?哈!願他長壽!國王 城堡雖然是你打的,但不能給你,給你九百個第納爾打發一下吧,啊不對是犒勞一下!教會 你們要保證我的頭蓋骨不會被海寇拿去當碗使! 世俗權力和神權此消彼漲,領主基本就是為了平衡兩者的關係而左右搖擺,但是很明顯領主不希望王權強於教權,於是中世紀的前期中期都是教會佔...

為什麼只有歐洲有中世紀的說法?

請查閱這篇文章 Keirstead,T.1998 Inventing Medieval Japan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National Identity.The Medieval History Journal,1 1 47 71.In contrast 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