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教皇權勢隻手遮天,為什麼歐洲沒有大一統?

時間 2021-05-30 07:06:42

1樓:朱子奇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大一統的前提是鐵拳夠硬,比如撲克牌老K級的那些亞歷山卓大帝、凱撒、屋大維、查理曼、拿破崙們,這些人視教會為一種政治工具罷了,上帝真靈不靈,他們這些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老油條,心裡太有數了。

教會壟斷教育權,有解釋聖經的權力,在下層老百姓中有影響力,但這最多能制約一下皇權,讓皇權有所忌憚,但是皇權忌憚的是他們煽動老百姓,或者境內的反對勢力(以此為藉口找事),而不是忌憚教會本身多能打,真打仗還是看世俗皇權和諸侯。

皇權看教會,類似元朝時期統治者看南宋儒生,宣布漢化或者入教,無非也是維護自己統治的一種需要。

2樓:魏闕

我感覺教皇在中世紀的實際地位和周天子差不多,是精神上面的領袖,但是在具體的政治上的作用並不是和他在精神上的作用那麼匹配。

其實教皇在中世紀和世俗君主硬碰硬也大多是在君主不強勢或者說出問題的時候才敢硬碰硬,就像有名的卡諾莎之行,那也是在皇帝底盤不穩的情況下敢囂張。雖然說皇帝被逼的跪了幾天才得到原諒,可是當皇帝收拾完了後方的不聽話的混蛋之後,不就回來找回場子了嗎。

再看看天主孝子法蘭西,直接讓教皇從羅馬搬出來住了。所以說教皇對於那些真正足夠強勢的世俗君主是沒有什麼用的。

在宗教上教皇也只是天主教的首腦,在政治上教皇只是義大利的乙個稍微特別一點的世俗君主。相對於其他君主,教皇並沒有特別的強勢的地方可以壓制住各個世俗君主。

正所謂名正言順,而教皇自從丕平獻土以來,最大的作用其實就是負責官方背書。教皇偶爾膨脹了,在遇上了比較弱勢的君主可以欺負欺負,遇到了強人就只能夠跪了。再搭配上當時的歐洲特色,一盤散沙,民族國家也沒有形成。

世俗君主經常手底下一大堆的二五仔,有些時候就只能夠依靠教皇的背書來爭取這群混蛋,或者說不給這群人藉口,因此對於教皇也算是小心謹慎。多數時候大家還算稍安無事,但是一旦教皇干涉過了頭,可能就要出事。

歸根到底就是教皇之所以能夠在當時給人感覺很厲害(實際上也確實厲害),是因為那個時代的反覆橫跳的傢伙太多了。

3樓:電燈泡

教皇?他有幾個師?

史大林這句話放在中世紀也同樣適用,沒有實力做後盾,單純的宗教影響力連義大利北部都統一不了,更何況整個歐洲?

4樓:破帽遮顏過鬧市

因為你給出的條件隻手遮天就是偽命題,自然推導不出歐洲大一統。

歐洲歷史上隻手遮天的存在有過,但是同樣無法做到大一統。歐洲土著缺少對同乙個大一統文化的歸屬感,有可能凱爾特人和撒克遜人攜手建乙個大一統帝國嗎。。誰強聯手打誰的傳統倒是繼承下來了。

5樓:

可以說中世紀歐洲是統一的。

中世紀的歐洲無論是政治上、經紀上、思想上還是生活各方面,天主教都深深地影響著歐洲的一切,教皇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信仰一致,那時的人民沒有國家的概念,沒有邊界的劃分,他們的說法叫做疆界,他們會說自己是歐洲人,而不是哪中國人,這給他們留下了統一的歷史基礎,近代歐洲重新謀劃一體化,就是因為中世紀時期的均質歷史基礎。

如果把教皇當做天子,那麼國王就好比諸侯,這樣想就很好理解,他的確可以稱作是統一了的。

中世紀後期王權得到強化,教皇的權利得到削弱,思想得到解放,國家主權概念逐漸傳播,近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逐漸形成,人民才有了現在所說的國家領土意識。

6樓:oliver

還有乙個原因。不同於中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歐洲十分講究法理。

舉個例子,中國有國號,當皇帝的人自己定,疆土自己擴張。乙個歐洲國王,他的頭銜,法理領土範圍,自古以來就規定好的。他爭奪的是乙個頭銜,而不是那片土地。

也就是說,在中國,擁有了土地,就擁有了這塊土地的統治權以及頭銜。

在中世紀的歐洲,擁有了頭銜,就擁有了土地和統治權。

這就導致,要統一歐洲,乙個中世紀君主必須要有全歐洲的合法宣稱。例如諾曼征服,威廉就是因為英國國王懺悔者愛德華許諾王位給他,威廉才有理由去打英格蘭,英格蘭的頭銜才被教皇給他(當然教皇收了錢)

獲取合法宣稱的途徑?聯姻取得宣稱,教皇給你宣稱。先說前一條哈堡做到了極致。

查理五世時期,蛤堡擁有了如下頭銜:神羅皇帝,低地領主,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拉貢國王,加利西亞國王……占有的土地大致是如今的德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等...半個歐洲了,全靠下半身合理合法的搞來。

至於教皇給宣稱.....教皇無緣無故的給你乙個國王的宣稱...怕不是要被暴打...

西西里王國的奧特維爾王朝打了好幾任教皇...更別說其他大點的國家了....還有就是教皇本人也不會坐視乙個王國或者帝國過大的,參考亨利四世跪雪地。

7樓:笑談古今

教皇只負責替上帝向信眾輸出旨意,也就是耍嘴皮子,並不是親自帶兵打仗拼殺,更不會具體治理國家。打仗太危險,治理太麻煩,也沒那麼個能力,這是其一。

其二,建立大一統了,教皇沒事幹還是其次,最嚴重的是被統治者拋棄、或滅門。參考東方大國始皇帝「焚書坑儒」。

8樓:傅雲崎

政治上教宗權利並沒有很多人想像的大,出現這種錯覺高中歷史教育得背鍋。

經濟上來說,自從西羅馬毀滅之後,阿拉伯人又崛起,西地中海的海上通路不再穩定,使得本來的商品經濟萎縮,各地都回歸到自給自足狀態。

從技術上來說也很難做到,地形破碎的歐洲版圖,會導致政令傳輸速度低下到乙個感人的地步。

9樓:流風之回雪

我覺得應該換個說法,因為歐洲沒有大一統,所以中世紀教皇才能有極大的權勢。

但並沒有到隻手遮天的地步,也就比春秋時期的周天子稍微強點。

10樓:勞紀石明

你可能低估了各路伯爵公爵王侯自由市市長國王皇帝的水平。

中世紀著名領主水泊威尼斯市長宋江在受到教廷的言語侮辱後以酒澆愁,怒而寫下千古名句:

他日若得報冤仇,血染台伯河口。

你可感受到教皇的權勢?(大霧)

11樓:陳聖

教皇收收宗教稅,偶爾干涉下內政外交,這都可以接受。要大一統,門都沒有。別說封建貴族不接受,就各教區的主教也不答應。

教皇為什麼能迫使皇帝屈服,因為有諸侯做盟友,如果教皇要大一統,那諸侯是要革自己的命了。

12樓:張新泉

張新泉:明代王鏊篡改"世界首富"劉瑾抄家清單始末及劉瑾家產真實清單考證

教會權勢並無強大有效暴力機器長久支撐,僅具象徵意義。當然,聚斂財富甚多,因而也有各種干預參與世俗政治的需求.渠道。

13樓:

因為從沒有教皇做到隻手遮天。

一對比,就能看出秦始皇的影響了。中國和歐洲,同樣大小,同樣經歷各種王朝迭代。

中國沒有像歐洲一樣分崩離析,乙個原因就是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等。從此以後,任何乙個帝皇,區域割據勢力,都有著「統一全國」的夢想。

14樓:Sithferia

乙個勢力要做到大一統除了需要絕對權力,絕對武力,還需要勢力內部的穩定,勢力領域的法制,民意的支援,財力的支援等因素。

中世紀教皇國內部本身就有派系鬥爭。歐洲各國的世俗法制沿襲羅馬時代留下來的地區習慣法,也不存在統一的世俗司法制度。

歐洲封建主義國家與我們的理解的封建主義有本質上的不同。除了奴隸外,附庸和封建主之間的關係是「我租給你土地和保護,你給我提供賦稅和兵役」的關係。

封建領主與領地上的人民關係紐帶頗深,如果你祖上是領主的佃戶,那你生出來也世襲了這個關係,不能幹別的,除非領主發現了你異常的才能,或者你挖到財寶了,才能改變你的命運。

這種上下級的封建關係紐帶是根深蒂固的,不是隨便乙個國家大一統就能打破的。後來事實證明是資產階級革命打破了封建關係。。

還有一點,語言和文化。為什麼秦大一統必須書出同文車同軌?如果沒有語言文化貨幣度量衡的統一,就算你武力制霸了,帝國也難以延續。

歐洲連統一的法律都沒有,更別說語言文化了。

大一統是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做到的事,不要隨隨便便就大一統大一統,好像動漫裡的兒戲一樣。

15樓:殘陽之殤

就是因為歐洲沒有大面積的統一(我們就不說大一統了),教皇才能利用各個領主之間的政治矛盾維持超出自身軍事實力的影響力,不信你看看封建制在歐洲消亡以後教皇國就直接淪為吉祥物了。

而且教皇也沒有有過隻手遮天的能力,起碼前期神羅皇帝就比教皇影響力大得多,不信你問問P社玩家,哪個玩奧地利的不吞次羅馬?

16樓:荻 生

首先,中世紀教皇確實有極大特權,但是遠遠沒有達到隻手遮天的地步。

其次,正因為教皇沒有絕對控制能力,所以他希望歐洲四分五裂,最好一盤散沙,這樣各方面力量都弱小,他才能以勢壓人,或者挑撥一方鬥一方,坐享漁利。

17樓:

歐洲的地理環境不支援大一統,誰來都不行。

不管你信仰什麼宗教,奉行什麼主義,出什麼強人,推行什麼制度,哪個民族興起,都做不到大一統。

18樓:

這個印象可能來自格林童話《漁夫和他的妻子》

建議多學習辱髪小段,表演給精髪人士,他們就會給你科普天主孝子是怎麼教教皇當爸爸的

19樓:肥雪

隻手遮天的教皇派出去審判貞德的教會法官團體在給出「認罪即可赦免」這個結果後,當場遭到英國圍觀群眾的痛打,法官被砸得頭破血流,所有教會法律人士被迫退出法庭

然後英中國人自己組建了新的法庭判處貞德燒刑,「代替」教皇下達審判結果

20樓:原諒俠

諸侯瘋了才會讓他統一~而且,教皇也沒有隻手遮天呀?不吊教皇的數都數不過來~

如果,誰統一了,都第乙個乾掉教皇,這個逼太煩人了~

21樓:韓海峰

歐洲曾經有多次大一統的機會,例如拿破崙時期,例如元首時期。

但最終沒有大一統,這得歸因於歐洲的東面沒有乙個屏障把它跟俄羅斯隔開。

這樣戰場太大,根據戰爭論,戰爭有乙個最佳作戰半徑,如果距離過遠,就容易失敗。假如歐洲東面有乙個喜馬拉雅山的話,歐洲早就統一好幾回了。

22樓:天下第二偉

因為諸侯林立世俗矛盾複雜多變,所以教皇能夠縱橫捭闔,隻手遮天。

但僅憑4萬平方公里的教皇國和垂垂老矣的教皇統一歐洲,是不現實的

23樓:奧匈大瞎子

教廷有效控制的土地實際上只有義大利中部。散布在在各個封建國家的教會土地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與封建領主們爭奪權力,比如11-12世紀的宗教敘任權之爭。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任內一心推動教會改革,比如建立樞機團選舉機制使教宗選舉擺脫皇帝控制,排除世俗權利對於地方主教任命的影響,禁止買賣聖職等。

期間教宗曾經先後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英格蘭和法蘭西國王發生過衝突。得益於當時歐洲極權程度不高,諸侯左右逢源才有了如卡諾莎之辱、倫敦協約.......教宗的權威在很長的時間內都遠遠不是全歐洲最高的程度。

世俗君主可以立偽教宗,教宗可以絕罰君主教唆諸侯另立新王。雙方頂多是勢均力敵而已,教宗甚至連各國領內的神權領地都無法完全控制,而且東方還有羅馬帝國和她在連年的災難和戰爭中倖存的東方部分,連帶著她的東方教會宣稱著羅馬對於全歐洲的天然最高權力,教廷又該以怎樣的理由以怎麼樣的方法去統一歐洲完成羅馬帝國都沒有完成的任務?

教宗不是萬王之王或者皇上皇。除了貴族之間森嚴的等級,僧侶、貴族和平民也組成了三個不同的階層:祈禱者、保護者和生產者。

貴族和平民不能能代替僧侶供奉神,僧侶也不能無視他們的義務去征服、保護和生產。對於僧侶階層,侍奉神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對於教會來說,把更多的人置於羅馬教會、主的福音之下,這才是教會的目標和職責。

教會自稱聖伯多祿的繼承者,上帝的牧羊人,他的職責是牧羊,而不是和頭羊爭奪羊群的主導權。

完成對歐洲的大一統,教廷沒有理由、也沒有能力這樣做

為什麼中世紀後期的法蘭西可以輕視教皇?

鐸敔 法國國王地位特殊,法國是由西法蘭克一脈發展而來的,而西法蘭克源自法蘭克加洛林王朝,教皇國就是加洛林第一代國王矮子丕平所立,所以法國國王就一直以教皇國的保護人自居,從法理上是可以管教皇的 另外高盧地區的主教任命權在法王手裡,其他地區的主教任命權在羅馬,羅馬想跟法王下絆子也很難。 tanjidon...

為什麼中世紀繪畫不受重視?

oaker 主流價值觀對中世紀一直是有排斥的,但是中世紀的繪畫卻不是簡簡單單一句呆板,題材單一就能隨便打發的,中世紀繪畫是乙個會被重新挖掘的寶庫。中世紀的繪畫和現代藝術的共通性,可能比文藝復興更高些。 12世紀之前,更多是雕塑 在此之前的畫作,一是我看到的少,二是博物館館藏似乎也不多 應該是現存太難...

為什麼總說歐洲黑暗的中世紀

Siyuan Jing 所謂黑暗的中世紀不過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諸子百家借尊古而販賣私貨的話術而已。類似的例子可以參考孔子的春秋無義戰。又或者說,如果真的有那麼一段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時間的話,也要在霍亨斯陶芬家族被乾掉之後,羅馬教廷不必擔心被每一任德意志國王武力索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才有那個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