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

時間 2021-05-05 21:22:13

1樓:

反對 @淚痕春雨的回答,一堆史實錯誤。

本來想直接針對問題,開個腦洞想象一下。但是,看了一眾答案,我覺得還是先分析一下史實吧。

居然問朱元璋為什麼不削藩?

朱元璋要的是你們這幾個兒子守好邊疆,輔佐好我孫子,別有非分之想。

朱元璋自然認為,這樣子就沒問題了。可事實呢?朱允炆剛被立為儲君,叔叔們就露出了不滿,所以才有朱允炆和黃子澄東角門的約定。

朱元璋也不是沒有防範。

晚年下令,除護衛軍以外,王府文武官吏都要聽朝廷節制。

此外,死前不久,朱元璋還把都督楊文、武定侯郭英調到北邊,乙個跟朱棣,乙個跟朱植。表面看上去是守邊,卻不忘叮囑一句:不要懷有二心。

(明太祖實錄原文:慎毋貳心且有疑志也)

你覺得朱元璋這是啥意思?

《皇明祖訓》你們看了嗎?看都沒看,就在那說朱允炆不守祖訓。不守祖訓的明明是朱棣好嗎?

《皇明祖訓·法律篇》:新天子即位,藩王上賀表就行了,人別過來,並且三年不得入京。

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諸王遣使奉表稱賀,謹守邊藩,三年不朝。

同篇的下文又提到,朝廷有奸臣,藩王接到天子密詔,可以帶兵討伐奸臣。(注意,要有天子密詔)

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

朱元璋遺詔也說自己死後,藩王們都待在原地,別來京師。

而朱棣呢?

朱元璋一死,他就要來京師。《明史》說,朱棣的隊伍走到一半,接到了遺詔才返回去的。而隔壁的北韓,作為旁觀者,則記載:

燕王欲祭太祖高皇帝,率師如京。(《北韓定宗實錄》)

好傢伙,擅自來京也就算了,還帶著軍隊過來。確實很聽話呢。

再後來,起兵靖難就更別提了,沒有天子密詔,有啥資格「清君側」。

朱棣明顯就是不服氣、不想聽話嘛。這已經有足夠的威脅了好嗎?要是朱元璋活著,藩王擅自離開封國,直接就給你廢了。當年周王朱橚,就這麼差點被廢了。

再來談談朱允炆削的這幾個藩王,你們瞅瞅都是些啥玩意兒!(我在 另乙個回答 裡也講過,這裡再一遍。)

周王:老朱罵他無所不為,比如射殺校尉、強搶秀才顏鈍的未婚妻等。老朱問他當地民情,他也一問三不知,氣得老朱罵他:自古至今愚蠢無有如此者!(周王晚年似乎有悔過行為)

齊王:把民女強入王府,用不著的就打死,還燒成灰;縱容下人肆意虐殺文武官吏以及平民,共計殺害482人!

代王:管馬的老頭不給他手下馬匹,就讓手下把人打死,事情剛過,又隨意打死多人。

這幾個藩王的累累罪行,朱元璋自己編的《紀非錄》《太祖皇帝欽錄》全都明明白白寫著呢。

《御製紀非錄》內文書影

至於岷王和湘王,乙個被西平侯沐晟舉報胡作非為,乙個被人舉報謀反,建文還沒抓他,就畏罪自殺了。

這樣的藩王,遲早要廢的。只不過,如果不是周王兒子告發周王謀反,並且供出了湘、代等其他幾個王,朱允炆恐怕不會削的那麼急。

這都抱團了,背後還站著個不服氣的燕王,居然還指責朱允炆不該削藩。這明明是為民除害吧。

藩王那麼多,為啥偏偏廢你們幾個?誰讓你們不像肅王、遼王、蜀王他們安分點?

況且,如果不是謀反,朱允炆是給人改過的機會的。代王胡作非為,朱允炆先是把他放到蜀王朱椿身邊,讓他好好學學人家,但是代王依舊我行我素,後來扯進了周王謀反一事,才被廢掉的。

只可惜,靖難之役,建文失敗了。但是,朱棣上台,依然把他們削了。

在當時的歷史情境下,建文削藩無可厚非。削周、齊、湘、代、岷也是「師出有名」。他的失敗,不在於削藩,而在於缺乏政治、軍事經驗,以及不太好的運氣。

評價朱允炆之前,麻煩先分析一下他手頭的牌面。

明初那些功臣武將,到了建文登基時,只剩下了8家,分別是:

徐達家、李文忠家、湯和家、耿炳文家、吳良家、沐英家、吳復家、郭英家

這裡頭,徐達、李文忠、吳良、沐英、吳復都已經死了,此時襲爵都是兒子輩:徐輝祖、李景隆、吳高、沐晟、吳傑。湯和家男子都死了,可以忽略。

所以,此時輩分最高的,就耿炳文和郭英兩人。而耿炳文因為戰功更顯著,朱允炆選擇讓他當主帥,也是合情合理。

耿炳文之後,朱允炆馬上又派了吳高、吳傑率軍前往真定。徐輝祖也一度率軍馳援山東,沐晟則一直鎮守雲南,穩住後方。等到耿炳文戰死真定後,朱允炆又任命李景隆為主帥。

看的出來,朱允炆優先倚重的,都是爺爺留下來的,最信任的這批人。這些人也都是有過帶兵經驗的。所以,對於20歲出頭、沒有軍事經驗的朱允炆來說,這樣的安排是很自然的。

可誰曾想,大軍剛出去乙個多月,耿炳文就戰死真定[1]。也真是萬萬沒想到。

[1]《明史》記載,耿炳文是戰敗失利被換下來,後因為懼怕建文怪罪自殺的。但是,據著名明史學者顧誠考證,耿炳文在真定的時候已經戰死了。我個人採信顧老先生的說法。

在此之後,朱允炆幾次用人失誤,一度撤回吳高、吳傑、徐輝祖,內遷遼王,而重用自己的表哥李景隆。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徐輝祖是朱棣的大舅子,朱高煦的舅舅;吳高是被廢湘王的岳丈、被廢齊王的大舅子。這樣的關係,很可能是朱允炆不敢放心任用這兩人的原因。只是朱允炆沒想到,他不放心的人,反倒一直對自己忠心耿耿。

然而,即便這樣的失誤,朝廷軍在河北、山東一帶還是將燕軍牽制了3年。直到建文四年,燕軍才放棄攻城略地,突然一路南下,勢如破竹,直搗京城。(靖難之役的細節我就不贅述了。)

雖然,燕軍一路順豐,直達京城,但離勝利依然還有一段距離。畢竟,城中還有禁軍精銳二十萬。

這二十萬什麼概念?建文元年,耿炳文率軍北伐的時候,也不過十三萬。而且,這時候東南各省已經在募兵勤王了。正因如此,方孝孺等才敢勸朱允炆守住京城,坐等援軍。

(我們還有二十萬禁軍,東南各省距離不遠,勤王兵到也不會很晚。守個十天半月應該問題不大。如果到時候形勢好,那就繼續打,形勢不好,在援軍掩護下,可以再撤離京城,借道四川,再逃到沐晟那。)

但是,誰能想到,仗還沒開始打,金川門就被開啟了。京城內外,朝廷上下,整個都亂了。或者說,燕軍敢冒險直搗黃龍,恐怕也是早已探知了京城的虛實,找好了內應。

總之,靖難之役,朱允炆敗了。

朱允炆沒帶過兵,沒打過仗,剛二十出頭,看人也不夠準,心態也不夠穩,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狠,什麼時候該寬,沒明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無論怎麼樣,都算不上愚蠢。

畢竟,叔叔們個個都是久經沙場,就他,爺爺朱元璋從來沒教過他兵事。就像乙個職場新人,怎麼可能不犯錯。政事需要提前練習,軍事就不用了?

如果我是朱允炆,很難說,會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去避免失敗的結局。

但是,我會願意給徐輝祖、吳高、吳傑再多一點信任,不把他們撤下來。

我也會讓遼王繼續留在遼東,伺機配合朝廷軍進攻朱棣老巢。

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到,因為爺爺一直告誡我,哪怕是身邊人,也要多多提防。(《皇明祖訓》)

我會把高熾扣在身邊,當做籌碼。雖然我們兒時玩得很好,但是對不起,你爸先反的。

我也會多聽聽黃子澄、齊泰之外的建議。雖然黃子澄跟我有東角門的承諾,我也知道他倆一直忠心於我。

當然,其實我更希望的是,三叔晉王還活著,耿炳文還活著,爺爺可以再多留幾個大將給我。

2樓:Agoni

不心慈手軟

在準備削藩的時候別管他朱棣是真瘋還是假瘋

先關起來再和他講道理。

任用平安鐵弦盛庸順便把李景隆廢了再說。

最後安撫民心,恢復生產,打擊打擊藩王

派兵到燕王駐地,防止北方南下略邊

要是有機會可以御駕親征

3樓:紫恪

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建文皇帝即位,遺詔止諸王入臨會葬。燕王入,將至淮安。齊泰言於帝,令人齎敕使還國,燕王不悅。

秋七月,帝命李景隆訊周王肅,逮至京,廢為庶人。燕王見周王被執,且齊泰、黃子澄用事,遂簡壯士為護衛,以勾逃軍為名,異人術士多就之。

冬十月,熒惑守心。四川嶽池教諭程濟通術數,上書言:「北方兵起,期在明年。」朝議以濟妄言,召入,將殺之。濟曰:「陛下幸囚臣,至期無兵,殺臣未晚也。」乃囚濟於獄。

十一月,燕、齊有告變者,帝問黃子澄曰:「孰當先?」子澄曰:

「燕王久稱病,日事練兵,且多置異人術士左右,此其機事已露,不可不急圖之。」復召齊泰問曰:「今欲圖燕,燕王素善用兵,北卒又勁,奈何?

」泰對曰:「今北邊有寇警,以防邊為名,遣將戍開平,悉調燕藩護衛兵出塞,去其羽翼,乃可圖也。」從之。

乃以工部侍郎張為北平左布政使,以謝貴為都指揮使,俾察燕王動靜,圖之。魏國公徐輝祖,燕王妃同產兄也,時以燕事密告之帝,大見信用,詔加太子太傅,與李景隆同掌六軍,協謀圖燕。

建文元年春正月,燕王遣長史葛誠入奏事,帝密問燕邸事,誠具以實告。遣誠還燕,使為內應,至則燕王察其色異,心疑之。

二月,燕王入覲,行皇道入,登陛不拜。監察御史曾鳳韶劾王不敬,帝曰:「至親勿問。

」戶部侍卓敬密奏曰:「燕王智慮絕人,酷類先帝。夫北平者,強幹之地,金、元所由興也,宜徙封南昌以絕禍本。

」帝覽奏,袖之。翼日曰:「燕王骨肉至親,何得及此。

」敬曰:「隋文、楊廣非父子耶!」帝默然良久,曰:

「卿休矣。」

三月,燕王還國,帝以都督耿掌北平都司事,都御史景清署北平布政司參議,皆使覘燕邸事,尋皆召還。又遣官為採訪使,分巡天下。都御史暴昭採訪北平,具以燕邸事密聞於朝,請為之備。

北平按察司僉事湯宗上變,告按察使陳瑛受燕金,有異謀,逮瑛安置廣西。遂敕都督宋忠率兵三萬,及燕府護衛精銳,俱選隸忠麾下,屯開平,名備邊。仍命都督耿練兵於山海關,徐凱練兵於臨清,密敕張、謝貴嚴為之備。

又召燕番騎指揮關童等入京師。燕王歸國即託疾,久之,遂稱篤。

夏四月,太祖小祥,燕王遣世子及其弟高煦、高燧入臨。或曰:「不宜偕往。

」王曰:「令朝廷勿疑也。」及至京,齊泰請並留之。

黃子澄曰:「不可。疑而備之,殆也,不若遣還。

」世子兄弟,皆魏國公徐輝祖甥。輝祖察高煦有異志,密奏曰:「三甥中,獨高煦勇悍無賴,非但不忠,且叛父,他日必為大患。

」帝以問輝祖弟增壽及駙馬王寧,皆庇之,乃悉遣歸國。高煦陰入輝祖廄,取其馬以行,輝祖使人追之,不及。初,世子入京,燕王大憂悔,暨歸,喜曰:

「吾父子復得相聚,天贊我也。」已而燕兵起,高煦戮力為多。帝曰:

「吾悔不用輝祖之言!」

明代建文帝到底結局如何?

逗婦乳 這個已經不重要了。削蕃只是個導火線,朱標死了,按照兄終弟及規則,他還是很有可能也想當皇帝的。在把黃子成等人弄下去後,他依舊不收手,建文帝已經知道他想要什麼了,也知道他開弓沒有回頭箭了。但是雙方大戰的過程中,侄子有沒有照顧他怎麼照顧他,讓他怎麼都打不死的,朱棣心裡有本帳,建文帝心裡也有本帳。朱...

建文帝是朱棣殺的吧?

欣賞 現在傳下來的史書基本上說的建文帝下落不明。按照當年明月的說法 建文帝是生是死讓朱棣寢食難安,萬一哪天建文帝突然出來了,朱棣的合法性馬上受到質疑。其實可以反過來想,建文帝的確被朱棣乾掉了。問題是如果當時讓全天下人知道,朱棣不是造反嗎?所以一定要隱瞞。讓建文帝不知下落朱棣對臣對民都好交代。可以這樣...

如果建文帝最後選擇了投降,朱棣還會即位稱帝麼?

即使建文帝投降,朱棣依然會繼位稱帝的。朱棣已經發起了 靖難之役 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已經開始,就要一條道走到黑。不然的話,朱棣的下場也是很慘的,可以參考同時期的藩王待遇。建文帝在南京明故宮投降朱棣,朱棣也不會放過他的。要不然的話,在朱棣稱帝後,朱棣也不會派鄭和下西洋,有說法是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