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如此賢明,諸葛亮如此牛,為何沒能成就一統天下的事業

時間 2021-05-10 02:09:51

1樓:劉宇

首先,劉備諸葛亮第一開始在新野,劉表限制了他們的兵力,糧草,注定了無所作為,曹操征討荊州時,荊州主要組成勢力中以蔡,蒯為首的世家已經決定投降,而州牧劉表病逝,荊州治所襄陽全部落入蔡,蒯之手,奪取荊北依然無望,而曹操拿下襄陽後,立馬親率五千精騎奔襲江陵,可以說江陵是荊州僅次於襄陽的重要城市,取下江陵,荊南四郡自然望風而降,所以,劉備在這個時候沒有任何機會急劇擴張勢力,相反還丟失了土地。

然後就是赤壁之戰,戰爭的結果已然是最好,曹操燒船而走,孫權雖然獲勝,卻勞軍傷民,名聲上的收穫遠遠大於實質上的收穫,可以說實際上還有很大損耗,這的確是劉備的好機會,他也的確做到了,在孫權主力攻打合肥時,「借下」江陵,並藉此奪得了荊州四郡,可這四郡在當時是偏遠之地,可能加起來還比不上當時的一些富饒之郡如南陽、汝南、潁川。人口缺乏,導致這一時期劉備的勢力增長極其有限,就算諸葛亮在厲害,以四郡之力也無法從曹操、孫權那裡取得好處,至於不知道是否真實的華容道,以我看來,就算是真事,如果關羽真的殺了曹操,許昌的天子一定會鬧起來,如果荀彧真的是忠於天子,以荀彧當時在曹營中的威信,無非兩種結果,一、曹氏宗族割據河北、荀彧扶保天子立足中原。二、曹氏宗族推出曹操的兒子為首繼續統領北方。

不管那種可能孫權都基本上能拿下合肥,而徐州無險可守,屆時中原震動,孫權一定不會借江陵了。而且第二種可能的可能性遠大於第一種,因為曹操的兵向來是交給宗親帶領,外姓將領頂多領一軍(約六千人),還要受宗親節制,這還是極其受信任的外姓將領,所以多半的可能是曹氏宗族狂擊劉備報仇或者韜光養晦,但是劉備一定是首要敵人,君不見曹操為報父仇在徐州大肆屠城,所以華容道放曹對劉備是百利而無一害。

赤壁之戰後劉備奪下益州,這也是他當時勢力擴張的最好選擇,當時他想要擴張無非四個方向,一、打曹操,當時曹操駐守荊州的是名將曹仁,周瑜在他手中碰壁,之後在荊州經營了數年的關羽也打不下曹仁駐守的襄樊,即使沒有孫權背後捅刀子,曹操這是也可以派出充足的援軍,可以說,荊南四郡就是曹操丟給孫劉援軍的,是以空間換取時間,以圖恢復,所以打曹操不可取。二、打孫權,這個更不可能,首先攻打孫權便是背信棄義,師出無名,師出無名者必敗,所以打孫權不可行。三、攻打交州,交州在當時是大漢十三州中最貧困最落後的一州,而且交州的士燮立足交州許久,如今在越南一帶依舊供奉著士燮的雕像,可以說拿下交州的難度非常大,而且毫無所獲,所以打交州不可行。

最後乙個方向便是打益州了,恰逢在曹操處受氣的張松願為劉備內應,並夥同法正、孟達,實乃上天眷顧,如果沒有劉璋邀劉備入蜀,劉備估計一輩子也打不通入蜀之路。而劉璋最終不肯逃向雲南實行焦土政策也為劉備保留了益州大半的元氣,雖然損失了龐統,但可以說劉備能拿下益州並保留大半元氣實在是無比的幸運了。這一時期劉備勢力的增長可以說是巨大的而且是有諸多巧合的。

拿下荊州後劉備攻打漢中,這裡他體會到了在蜀地攻城略地的艱難,打到諸葛亮想要放棄,實際上打漢中是不得不打,不打漢中就只能打孫權和交州,上文已經說明了這一行為不可行,而合兵打襄陽也不可行,且不說蜀地之兵出蜀耗費頗多,就算真的合兵一處,漢中的曹軍難道是不存在的,所以只有打曹軍難以支援的漢中才是唯一出路,而曹操早在張魯投降時就盡遷漢中人口入雍涼、關中,可以說劉備打下了漢中只是打通了討伐曹操的路線,而曹操放棄漢中也是明智之舉,直接導致了後來北伐的路途遙遠,而曹軍只需在國土上養精蓄銳等待勞師遠徵的蜀軍即可,所以這時便將諸葛亮隆中對的希望打掉一小半。可能劉備唯一的機會就是張魯投降劉備,但是張魯憑什麼投降劉備,要知道曹操畢竟代表的是朝廷,而且曹操和張魯素無冤仇,而劉備勸降了當時在張魯手下的馬超。再說了曹操佔據了天下大半的人口和一半的土地,就連我都知道非要投降乙個要投哪乙個,何況是張魯呢?

然後便是關羽大意失荊州,這件事情可以說將劉備一統天下的希望破滅了大半,不過這件事情可以說是必然的,關羽對於孫權的羞辱,以及孫權長期攻打合肥無法拿下進而產生出對荊州的渴求,再加上劉備勢力的飛速增長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三家勢力之間的平衡,劉備打劉璋,並沒有直接損傷孫曹兩方利益,打漢中是損傷曹操的利益並且牽制了曹操的力量,對孫權也有利,所以這兩件事都能夠順利的執行,但關羽打襄樊無疑觸及兩家底線,而歷經兩次戰役的川蜀大地也沒有力量也反應不過來給與關羽支援,但是關羽在失荊州後依然想要奮力一搏,拿下襄樊,挾大勝之威奪回失地,這一舉措未免太過輕視曹操軍和孫權軍的實力,所以他不僅敗了,還敗的一無所有。這一仗,可以說又打消了劉備一統天下的大半可能。

緊接著發生的事情便是夷陵之戰,這一戰要是劉備打贏了,後果可能更嚴重,養精蓄銳已久的曹軍會直接攻向江東,瓜分勝利的果實,這並非無稽之談,是劉曄向曹丕提出的意見,雖然表面上是說未被採納,但是真到那是還未可知,而打敗劉備的陸遜也沒有乘勝追擊,這無疑為兩家儲存了元氣。經此一戰,可以說劉備徹底喪失了統一的可能。而後的五出祁山也只有第一次有少許可能,也因馬謖的失誤破滅了這可能存在的希望。

歸結到底劉備未能一統的客觀原因有三:一,張魯降曹 。二,曹操棄漢中。三,關羽失荊州。

然而最主要的主觀原因是中國古代的北伐僅有一例成功,那還是在槍炮出現後。而槍炮出現前,縱橫北方大地的永遠是騎兵,這是南方先天就無法挽回的劣勢,所以光武帝佔據河北能中興大漢,漢高祖拿下關中後才能統一天下。

2樓:威廉伯爵

你蜀中國人氣聲望是高但也就一本單礦,只占有乙個益州,兵力最多六萬,大將就乙個魏延,最多再加上乙個二本雙礦的外援。我大魏國佔據天下大半,,我三本六礦但是還是要縮塔下打防守,你諸葛亮微操再好能打出很好的交換比又能怎樣我掉乙個兵能補上來倆你呢

3樓:阿炳

問這個問題的人大概是沒讀過三國志吧。看過以後你會覺得曹操才真的是前期主角好嘛(完了,我這麼說多半是要被懟)。然而曹操這種能力和開局都沒完成一統天下的事業,更何況劉備。

4樓:貝克街的斯派洛

曹操佔據中國北方和中原孫權佔據江東劉備只有川蜀之地說實話劉備的地盤的確不好如果劉備的實力超強的話守著川蜀之地便可以攻守自如但事實相反而且加上關羽後期一浪直接把荊州浪丟了間接的導致劉備貿然的去和盟友孫權撕破臉失去了大半部分的主力所以有的時候一兩個人能夠改變歷史有的時候一兩個人改變不了歷史況且別人的實力也不低。

5樓:琅軒子

劉備賢明而早死,諸葛雖能不逢時。

劉備基本上是在蜀漢基業初成之時就白帝城喪命了,如果劉備能多活十年,也許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諸葛確實算得上是千古少有的能人,但卻生在了三國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曹操,曹丕,曹睿,司馬懿,孫權,周瑜,魯肅,陸遜等等,都是難得一遇的傑出人才,但都扎堆生在了三國。實在不是諸葛不行,實在是敵人太強大呀。

但是反觀蜀漢集團,能人卻是很少,除了前期「五虎將」等(還都早死),後期能題名的不多了。

而最關鍵的乙個問題,諸葛前期制定的戰略最後把自己坑了。隆中對說,保有荊益二州,趁天下有變,出兵兩路:荊州向宛洛,益州出秦川,進而統一天下。

這是乙個高明的策略。益州天府四塞之國,天下動盪,完全不受影響,作為後方,再合適不過了。而荊州就像是懸在敵方頭上的寶劍。

順長江而下,可以直接進攻吳國,有地理優勢。而向北經襄陽、南陽,一路都是平原,可以直抵魏國心臟許昌。要知道高祖是從漢中出發占領三秦,統一天下的,(益州出秦川);而光武帝是從南陽宛城起兵北向發展,最終混一海內的,(出兵宛洛)。

這些諸葛明顯是研究過的,還把他們合在了一起用上了。但是問題出在了關羽身上,荊州一丟,荊益可攻可守的政權變成了蜀漢「易守難攻」的政權,天府四塞之國變成了乙個籠子,被人關門打狗了。別人想攻進去不容易(參看鍾會鄧艾滅蜀),自己想打出來也是難上加難(六出祁山,無所建功)。

所以,失去荊州,蜀漢已注定了失敗。

當然,問題不止這麼簡單,還有很多原因。比方,諸葛將略非其所長、用兵過於謹慎、蜀中缺乏大將;劉禪昏聵無志、信用宵小、聽信讒言等。但是,戰略失誤、丟掉荊州無疑是蜀漢失敗的最大原因。

6樓:JAKE

劉備很。。。賢明?

你大概對賢明有什麼誤解。

在得到諸葛亮之前,劉備的根據地,打一路丟一路,全是別人的鍋?全是織草鞋的錯?

曹操賞罰分明,大批的人才往曹操處聚集。

張飛喝酒丟了徐州,因為是劉備兄弟所以再罰酒三杯?

你只能說兄弟義氣。

你可真說不了賢明。

7樓:慕尼黑的麥克白

劉備賢明與否不好說,讓關羽這種沒有政治手腕的人鎮守荊州,自己也火燒夷陵,我不覺得劉備多賢明。。。之所以三顧茅廬,也是因為諸葛亮實在能把劉備之前的軍師吊起來打,劉備現在這個處境,遇到諸葛亮簡直是久旱逢甘霖。但是未必說明劉備多賢明,劉備如果遇到諸葛亮還一副大哥臉,那只能說他xx。

諸葛亮跟魏國打也算是互有勝負,但是後面司馬懿就是負多勝少(就一次?),諸葛亮確實有「一些」成果,但是其實對魏國的損失並不算大。就跟匈奴搶漢朝邊境一樣,你不能說匈奴搶了大漢幾個縣,為什麼不趁機滅了大漢呢?

8樓:厲害了我的8848

劉備賢明嗎?賢明! 但是主公只需要賢明就可以嗎?顯然不是,劉備確實具備了賢明這個條件,但是同樣的也缺少很多其他條件,缺少了曹操的果斷和毒辣缺少了孫權的智商和狠毒 。

諸葛亮很牛嗎?確實很牛,但是諸葛亮是全能的嗎?顯然也不是,諸葛亮的守與內政方面確實三國第一人,但是諸葛亮的計謀和攻三國排不進前五。。。

9樓:羅夜貓

牛人也要等機會的。東漢二百年未必沒有曹操一樣的牛人,不過想挾天子以令諸侯還得自己進宮當太監。

諸葛亮年青時候就說了,跑益州等天下有變,他沒等到能怎麼辦。他活著時對面出個八王之亂這種的未必沒機會。

10樓:他說謊

因為你看的是三國演義,而不是歷史,如果真的單從歷史上來說的話,諸葛亮也沒有那麼聰明,劉備也沒有那麼賢明,別說什麼一統天下了,只能說三國演義的作者更喜歡蜀國吧

11樓:天狼

我覺得應該問曹操如此厲害,荀彧郭嘉荀攸賈詡這麼牛,占有天下三分之二的人口和土地卻沒能統一天下才合適吧。劉備諸葛亮的牌面這麼差能占有一禺已經是極限操作了。

諸葛亮跟隨劉備,能拿到多少薪水,為何死後如此貧窮

就是要翻身 現在這個社會競爭壓力真的很大!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到處都是大學生,在廣州這個隔幾步一所大學的地方,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每年都不少,單單他們之間的競爭就足夠大了,更何況是高中生和大學生比較,大專生和本科生比較,那企業在同等情況下,都是會優先選擇更厲害的人才。題主說自己讀了幾年大學像是在混個學歷,...

劉備率70萬大軍伐吳,為何不帶諸葛亮,甚至沒有謀士跟隨,犯下大錯,被火燒連營?

WdYj1314 以三國演義來說,智能之士在防守時的作用遠遠大於進攻,所以諸葛亮防魏,比攻吳更能發揮其作用。劉備親征,國中必要留下最信任同時能掌控大局的人。況70萬大軍攻吳,碾壓之勢,且周郎死後,東吳無人,何須軍師? GALAHAD 吳軍將領除了陸遜,智商基本被劉備壓制,唯獨陸遜壓制劉備。不過話說回...

為何孫劉聯盟在劉備時期如此脆弱,反而在諸葛亮執政蜀漢之後慢慢穩固下來?

很簡單,再內鬥下去蜀吳都會亡,夷陵之戰後並不是孫權逼和劉備。事實上,孫吳偷了荊州但沒拿下襄樊,也沒拿下合肥,守江必守淮 拿下荊州一定要拿下襄陽,這兩點孫權都沒辦到,地緣對抗曹魏處於徹底的劣勢,失去了地利,如果不和蜀漢修復關係,或者坐視魏國滅蜀,就會面臨,蜀地 江北兩方的威脅,而且在經歷曹丕三路伐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