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和孫權的表字是否弄反了?

時間 2021-05-09 11:14:21

1樓:三種不同的紅色

@二十四年蟬 的答案真是笑死我了。

尤其是對孫權名字的解釋。

權是什麼?其實「權」的原始意義,就是指秤砣,或者說是砝碼。武涉勸韓信造反時,曾經說過一句話:

「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意思就是說劉項相爭,中間的那個砝碼就是韓信,所以韓信「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這裡的「權」就是砝碼的意思。

由秤砣這個意思,就引申出了「權」的另乙個含義,就是「衡量」(請注意,這裡「衡」的原始含義就是稱重的意思)。所以,我們知道有乙個詞叫做「權衡」,——本來意思就是說用秤砣來稱稱物體有多重,引申出來的意思就是對乙個東西進行周密的研究、判斷。比如《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中引用《魏書》記載曹操給王芬的信,裡面就說「古人有權成敗、計輕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

這「權成敗」意思當然就是說對成敗進行衡量、判斷。

由「衡量」這個意思再引申出去,就是「謀劃」,所以我們都知道有乙個非常常用的詞語,叫做「權謀」,就是這麼來的。

既然權和謀是乙個意思了,那孫權字仲謀,有什麼問題嗎?

把權解釋成「權力」,把「謀」解釋成「敏」,再曲解成「加速」,你不覺得太彆扭嗎?

笑死~~~

2樓:

孫堅四子的姓名和表字分別是:

孫策,字伯符。伯——老大,符——權力的象徵;加「策」(策書之意),合起來就是指的權力的合法繼承者。

孫權,字仲謀。仲——老二,謀——迅速、加速;加「權」(權力之意),合起來就是指的促進權力繼承者的成長。

古語"謀"通「敏」,《中庸》:「人道敏政,地道敏樹。」鄭注:

「敏,或為謀。」敏、謀同義, 即其明證。《古書解讀入門》孫翊,字叔弼。

叔——老三,弼——糾正、輔佐;加「翊」(左膀右臂之意),合起來就是指的輔佐權力的繼承者。

孫匡,字季佐。季——老四,佐——匡正、輔佐;加「匡」(協助匡扶之意),合起來仍然是指的輔佐權力的繼承者。

以上,每乙個字都是恰到好處。

3樓:celestialempire

沒有錯,孫策伯符,孫權仲謀。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取名字肯定先取正式的策和權。字是成年的時候才取的。

字其實是小名。符策和權謀不需要按順序來,只要字和名有關係就是合適。其實孫策字白板。

孫權字十萬。

孫策為何要選孫權繼任,如何評價孫權,他是否配得上「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評價?

zone5075 單論領導才能,孫權不知高出孫策多少。可以這麼說,若是孫策沒有被刺殺。壓根不會有後來的三國割據。剛愎自用如孫策,既不能如孫權般舉賢任能,也沒有孫權的戰略眼光,懂得進退之道。亦不知體恤拉攏地方豪族。這樣的領袖,很難想象能夠在赤壁之戰中如孫權般有力的統一內部思想,合理的拉攏盟友,果斷的出...

孫權為什麼對孫策的後人那麼薄情

小麥一年兩熟 先不談是否真的 薄情 對於乙個熱衷制衡的政治家來說,這是這是個不錯的辦法,一旦厚待,保不齊未來的某天就有一幫子人拉著大旗讓孫策後人上位了,辦法就是一點點慢慢的讓這孫策後人永無奪位的野心或實力。 並沒有從繼承角度掰扯這件事的必要。孫權血脈者立太子,不會選孫策後人。孫權血脈者留遺詔,不會選...

虞翻對孫策,孫權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吳越清風 虞翻對孫策態度的原因 江表傳 說的很清楚 策書謂翻曰 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勿謂孫策作郡吏相待也。而孫權對性格過剛的老古板都是沒有好感的,對張昭為相的提議他一句 君性過剛 就打發回去了,顧雍則厚重許多,顧公不言,言必有中。虞翻這種剛到頂的自然是沒有任何好感了 今夜看閃電 策為人,美姿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