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既然神機妙算,為什麼不直接殺掉孟獲,七擒七縱讓多少兵卒死於交戰,還幹出火燒藤甲軍這種損陰德的事

時間 2021-05-08 11:02:55

1樓:大明宅

殺孟獲容易,殺了以後怎麼辦?各個洞主失去唯一能服眾的領袖,西南頓時大亂。就算個別能歸順蜀漢,其它小軍閥必將擾亂邊疆,不付出個十年與其周全,西南動亂反而成了累贅。

因此降伏孟獲,讓其凝聚西南勢力反而才是上策。

美軍中東進行的一系列行動則是反例。直接殺死卡扎菲,薩達姆,反而讓中東一片混亂,將美軍拖入泥潭。

2樓:Fabric

因為殺了孟獲,還有李獲張獲趙獲。孟獲受南中人民支援因為代表了民意,七擒七縱之後南人永不反的實質是改變了民意,可比卡擦一聲難多了吧

3樓:補缺

老三國電視劇集看一遍可能就明白了。

雖然電視劇集不保證正確,反正也是個解釋。

在軍事裡有一名言,兩軍作戰,不能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來計較勝負,要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目標。毛偉人講過這個事,這是殲滅戰思想。

老三國演義就遵循了毛偉人的殲滅戰思想,七擒七縱,用直白的語言就是孟獲牌絞肉機。電視劇集裡縱一次孟獲帶一幫人來,再縱一次又帶一批人來,七擒七縱之後怎麼樣?南中被殺窮了,孟獲被殺怕了。

殺到心寒了,剩下一批生力軍,諸葛亮收編帶走。

諸葛亮的攻心為上就是盡可能殲滅叛軍有生力量,當然後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但是南中還能興多大個風浪是不現實的,蠻荒之地,七擒七縱之後還能組織多少人馬。

正所謂兵熊熊乙個,將熊熊一窩,如果抓到乙個草包將軍,盡可能讓他逃走吧,他會再帶部隊來送人頭的。

此時此刻,諸葛亮白起附體,七縱蠻王,殺得哀鴻遍野,諸葛亮歸師之日,十萬冤魂阻路哀號,諸葛亮就發明了鎮魂包子來祭祀亡魂,冤魂雖得超度,諸葛亮自知有傷天和,必定天不假年。於是匆匆北伐,終究勞而無功,五丈原將星墜地,諸葛亮明白大限已至無可挽回,老淚問蒼穹,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4樓:陳先森

嘿、這事還真有人幹過

明朝時期倭寇為患,倭寇嘛,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海賊,那倭寇的頭目可不就是海賊王(誤)

咱們的海賊王汪直,統領了5000多人的海賊,還在日本建國稱王,正所謂「三十六島之夷皆其指使」

時任浙江巡撫的胡宗憲,在嘉靖皇帝的命令下剿滅倭寇,他的思路和諸葛亮一樣,想要招降汪直,不但把汪直的父母妻兒放出監獄,還給與優待,「七擒七縱」之後汪直都被說服了,要接受招安了。

結果,估計是穿越過去的巡按御史王本固居然直接抓了汪直拉出去砍了,汪直臨刑前氣憤的說出「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的話。 汪直死了之後再無人能束縛倭寇,數千倭寇作鳥獸散各自為營,也因此造成了嘉靖末期嚴重的倭患。

題主你的假設已經有後人幫你做了,至於其後果你也看到了,諸葛亮對於孟獲的處理還是深思熟慮的,殺孟獲一人簡單,但是要徹底降伏整個南中地區是難事。

5樓:Jack

你以為孟獲是穿這草裙披著虎皮的蠻族,實際上孟獲是南中豪強,地方氏族,搞不好是漢族呢,南中叛亂的首領是漢朝駐南中武將的後裔。

為啥不殺他,因為南中地區本來就是這些人的地盤,以蜀漢的實力很難把手伸進南中地區實際統治,要治理這些地方還得靠地方豪強氏族,所以當然不能殺了他。

6樓:逸-Caprice

能攻心則反側自銷,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視勢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三思。

——趙藩《武侯祠攻心聯》

所以,蜀地積弱,威之以法;南中遠僻,服之以恩。戰術服從戰略。

7樓:朱檸檬

殺了乙個薩達姆,美國捋順了伊拉克沒有?

殺了乙個李公樸,又來乙個聞一多,常凱申殺到最後也沒擋住文人氣節。

日本鬼子殺了那麼多紅軍,就放棄抗戰了?

孔明對南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只有把他們收服了,才能後方長治久安,安心北伐。

8樓:王若楓

這種問題應該是硬憋出來的。

沒有問題還非要提,就會這樣。

但凡看三國略微認真一點,別像看知乎答案一樣,就會知道緣故。

人家講得清清楚楚的:蜀國不可能駐紮大批軍力來統治這個地方,要威服加德服,讓這個地方心甘情願地歸順。

9樓:醚銦

本人對歷史並不非常了解,個人覺得一是沒有殺他的必要,好歹一方將領,殺了他會讓民眾有憤慨之意;二則若是歸順而非征服,對後期的穩定應當大有裨益;三是貿然殺掉不歸順的將領略顯唐突,與劉備的仁政體系背離,容易讓人民失望,歸順心變弱。大概就以上為主。不全面,個人臆測。

10樓:和光

丞相的最終目的是討伐曹賊,北定中原,恢復漢室。所有的治國、治兵都是服務這一大局的。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穩定的國內環境和後方,後方經常著火的話,還談啥北伐。所以,武侯在出師表裡說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滬,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武侯曾問馬謖用兵之道,馬謖說,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所以,七擒孟獲是服其心,借孟獲實現穩定後方的戰爭目的而已。不然,殺了乙個孟獲,還有千千萬萬個孟獲,為此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資源進行鎮壓,得不償失。

很多時候,人肉毀滅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化敵為友,服其心而得其用,善莫大焉。

11樓:馮金

因為諸葛亮沒有那麼多人馬可以駐紮在那裡,也沒有那麼多官吏可以治理那裡。

所以,諸葛亮一定要保持那裡的整個舊有的統治系統為己所用。因而不得不七擒七縱。

12樓:吃不夠

打贏容易,收復難啊!

孔明先生要的不止是拿下南蠻區域,而是要的南蠻區域對季漢政權的臣服。

這樣,對方才會心甘情願的出錢出人跟著北上。

13樓:海阿姨

反對所有所謂的攻心為上和收服的回答。

實際上,諸葛亮南征沒有攻心也沒有收服。

具體證據就是諸葛亮才走,後腳就叛亂並殺了呂凱。

諸葛亮只是和南中的漢族豪強定下了一起收刮地皮的協議而已。

這也是後面為什麼後主不敢往南中跑的原因。

14樓:禁與千尋

諸葛亮當然可以直接殺掉孟獲,然後呢?孟獲死了,下面的人就拜服了?還不是要反。

那北伐怎麼辦?打著打著,南方又亂了。

所謂擒賊先擒王,於是每次叛亂都來打仗殺人,不如降服首領,南人本來就服孟獲,只要這貨降了,那麼南人自然就不反了。

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而且只要孟獲或者,哪怕下面有些人相反,孟獲先收拾了,有人不服,孟獲就也會以身說法。

這些都是好處。

而這也是丞相的深謀遠慮,為了百姓安寧,永遠無憂。

打贏別人容易,打服別人難。

15樓:變色龍

靠諸葛亮大軍是收不到稅的,你還得幫我統治你的土民,要不然老百姓往山裡面一串,誰找得到?

你以為要的是命,其實諸葛亮要的是錢

還有一點,就是諸葛亮要增發,開分基地,原來的錦州的士大夫們,靠外來荊湘集團已經壓不住了,得擴股,平衡一下,抓個孟獲過來,這樣你就不能口口聲聲的說靠的你家的錢糧了,2個利益集團就變3個了

16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我懷疑你連三國演義都沒看過吧,演義說的清清楚楚,七擒七縱就是為了收服人心

你這一上來就殺了,等你回成都又反怎麼辦

17樓:周天

第一,勝人易,勝心難!

孟獲可殺盡,但蠻族你能都殺盡嗎?

戰勝而不能屈人,早晚反覆;戰勝而又屈人,可保一方長治久安。

第二,再說孟獲作為蠻族首領,他可以約束部下,諸葛亮只治其一,就可使整個蠻族歸附。如果孟獲死了,沒有了眾皆信服的強力領袖,蠻族可能會大亂,到時候說不定你得乙個部落乙個部落的降伏。想想這個難度吧。

第三,諸葛亮希望把蠻族作為後方,所以必須要穩定,如果孟獲被殺,那就和蠻族結下了大仇。就算你能暫時武力鎮壓,但後面蠻族或為了報仇埋下了大隱患,這是諸葛亮西征所不能允許的。

所以在當時的環境背景下,為了實現這樣的政治目的,多死幾個人又算得了什麼呢?

其實七擒孟獲也就是個民間流傳的故事,雖然其意義如此,但大多情節都是編造,當不得真。

最後,我記得小時候看過一篇文章,說諸葛亮七擒孟獲的事兒是有不同流傳的。

在雲南地區,至今還流傳著孟獲七擒諸葛亮的故事,大意就是說諸葛亮南征的時候被孟獲擒住了七次,但孟獲大仁大義放了諸葛亮七次,最後還和諸葛亮結了盟。大家可以找一找,看一看,聊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

18樓:洛辰

這種問題怎麼提出來的?

沒看過三國志連三國演義都沒看?

這種問題丞相南征之前就有很多人說了,阿斗都說沒必要丞相親去,但丞相怎麼回的書裡不是很清楚的寫了?不是把孟獲打服?不然這次平了下次又來不是還得徵一次?

那就不損耗國力了?看看孫十萬跟山里蠻子打了多少次了,哪次有丞相這種效果?殺個孟獲不難,後面要是又來個張獲李獲呢?

繼續殺?

火燒藤甲兵損陰德?戰場之上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這個時候還管陰德?那曹操屠城怎麼說?丞相得燒多少人才能有曹操屠的徐州人多?

要麼就是沒看書,要麼就是單純想黑丞相,損陰德都說出來了,還不是想黑?

19樓:江晟

羅貫中通過寫乙個弱智的孔明,把乙個本來很簡單就能平定南蠻的事情弄的越來越複雜,來彰顯的是乙個無能的孔明,也為北伐失敗留了伏筆!因為這麼弱智的孔明,怎麼可能北伐勝利?

二擒孟獲的過程:

卻說董荼那引蠻兵到了夾山峪下寨,馬岱引兵來迎。部內軍有認得是董荼那,說與馬岱如此如此。岱縱馬向前大罵曰:

「無義背恩之徒!吾丞相饒汝性命,今又背反,豈不自羞!」董荼那滿面慚愧,無言可答,不戰而退。

馬岱掩殺一陣而回。董荼那回見孟獲曰:「馬岱英雄,抵敵不住。

」獲大怒曰:「吾知汝原受諸葛亮之恩,今故不戰而退,正是賣陣之計!」喝教推出斬了。

眾酋長再三哀告,方才免死,叱武士將董荼那打了一百大棍,放歸本寨。諸多酋長皆來告董荼那曰:「我等雖居蠻方,未嘗敢犯中國;中國亦不曾侵我。

今因孟獲勢力相逼,不得已而造反。想孔明神機莫測,曹操、孫權尚自懼之,何況我等蠻方乎?況我等皆受其活命之恩,無可為報。

今欲舍一死命,殺孟獲去投孔明,以免洞中百姓塗炭之苦。」董荼那曰:「未知汝等心下若何?

」內有原蒙孔明放回的人,一齊同聲應曰:「願往!」於是董荼那手執鋼刀,引百餘人,直奔大寨而來,時孟獲大醉於帳中。

董荼那引眾人持刀而入,帳下有兩將侍立。董荼那以刀指曰:「汝等亦受諸葛丞相活命之恩,宜當報效。

」二將曰:「不須將軍下手,某當生擒孟獲,去獻丞相。」於是一齊入帳,將孟獲執縛已定,押到瀘水邊,駕船直過北岸,先使人報知孔明。

然後呢?整個南蠻除了孟獲以外在第二次的過程中已經全都願意歸降,但是孔明怎麼做得呢?

孔明忻然,又與孟獲回到大寨。飲酒至晚,獲辭去;孔明親自送至瀘水邊,以船送獲歸寨。孟獲來到本寨,先伏刀斧手於帳下,差心腹人到董荼那、阿會喃寨中,只推孔明有使命至,將二人賺到大寨帳下,盡皆殺之,棄屍於澗。

董荼那死的好冤啊,他是真心投降蜀漢,卻被孟獲安插在蜀漢的特務諸葛亮交給了孟獲,慘遭殺害!

否則二擒孟獲的時候就已經能平定南蠻了,只需要殺了孟獲就可以!也許蜀漢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之後的經濟已經特別強了,必須要浪費各種物資,否則為什麼要兩次就能解決的事情要抓孟獲七次?

所以以後南蠻的人千萬不能降於蜀漢,因為就算你降伏於蜀漢,作為孟獲的臥底的孔明,也會把你交給孟獲然後讓孟獲殺你,就類似於抗日戰爭時期小兵把侵華日軍頭頭崗村寧次抓住了交給上級領導,上級領導不但把人家放了,還親口告訴崗村寧次它身邊哪個是中國這邊的,這樣崗村寧次回去之後就把這個臥底殺了,這樣以後日本那裡就更沒有也不可能有中國這邊的臥底了,更加加強了日本方面的團結!

孔明真是乙個好特務啊!

除了諸葛亮還有誰神機妙算的?

新參者 首先,諸葛亮不是神機妙算,他不是三國演義裡的神棍。三國志神機妙算是司馬懿的戰法,個性是虛實。對應的諸葛亮是神算鬼謀,個性臥龍。 吳家豪 首先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就有一些不對勁,諸葛亮確實是有點神機妙算,但是難道他真的就是掐指一算就能打勝仗嗎?如果他真的這樣的話,為什麼最後劉備沒有獲得天下呢?但是...

周瑜長嘆一聲,說道 「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這句話改成第三人稱轉述句怎麼說?

我不知道 諸葛亮神機妙算,你比不過他。估計背景是赤壁之戰後,或是草船借箭後。先說赤壁。赤壁之戰一直都是周瑜赤壁,不是孔明赤壁。很簡單乙個道理,孫權會把軍事指揮權交給諸葛亮嗎?周瑜是孫策的結拜弟弟,也是親戚關係,是全心全意的輔助孫權的。而諸葛亮乙個外人,跟孫權沒什麼關係,並且諸葛亮的才能孫權還不知道有...

諸葛亮為什麼不找工作?

大味即淡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祖先包括父親都有過不錯的政治背景,只是亂世之中不得不順應時事罷了 再看諸葛亮的岳父。這個不得了了。襄陽名士 當年三國亂世名士都南下逃命到襄陽,能在襄陽稱作名士並且廣結像徐庶,水鏡這樣的人,文化造詣一定不簡單 蔡諷的女婿 太守的後妻和心腹的親戚,人脈了得。題外話說完講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