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如何改變人類?

時間 2021-06-09 06:55:59

1樓:7.便士

語言的根本是什麼?

它是資訊傳遞的媒介和載體,在語言沒有被發明之前,我們靠什麼傳遞資訊?靠肢體動作(手舞足蹈)?靠吼?那可想而知這種傳遞資訊的效率肯定是極低的。

雖然在語言逐漸被創造出來後,語言本身又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導致資訊傳遞過後的利用率偏低,但相對遠古的肢體動作而言還是強太多了。

總:1/可以說語言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可以傳輸資訊的上限,這對任何事都是很重要的。

2/稍微提高了一丟丟資訊被接收者利用的利用率,因為我們現在對於有些資訊還是很難再第一次接入就會記住的,但相對於語言出現之前已經是好太多了。

2樓:長風

一、語言沒有主動意志,不可能主動「改變」人。

二、語言是個工具,是人用於思想交流的工具。

三、人本身就是在不斷變化過程當中,是在與世界的互動過程當中不斷變化。使用語言的過程當中,也會有變化。但這種變化,似乎說不上是語言改變的。

四、人的所有行為方式,也會隨著相同動作頻率的公升高而趨於固化,此之為「慣性」。言為心聲,語言表達就是思維活動的外現,當然也會促使人的思維習慣出現與語言本身特質相應的趨勢。但是,這似乎也說不上是語言對人的改變。

你認為書籍如何改變人類?

水憂寒 傳播知識,讓思想流通,技術變革,不斷的使人類在精神文明上,思想文化上,技術創新上 不斷的融合,創新,發展。最終在人類社會的各方面得以應用,使人類科技文化水平以實現質的飛躍! 西西和朵朵 我認為致用類圖書和文學類書籍所起的作用不一樣。致用類圖書學了以後一定要去用,不用的話,看了等於沒看,就相當...

語言是如何限制人類的思維的?

郭文康 舉幾個例子 例1,讀書 廣東人習慣使用 讀書 這個詞表示 學習 大人會問小朋友,有沒有勤力讀書啊?結果對於一些人,讀書就成了學習的唯一形式,不坐在那裡讀書,就不是學習。而 勤力讀書 也成了讀書唯一的方式,似乎讀書就天生是個令人苦惱的事情了。這當然不是說每個廣東人都單純地認為學習就只有讀書一種...

如何像比較程式語言一樣,比較人類不同語言的效能?比如 對比 人腦處理 中文 英文的速度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也想過.但是問題不那麼簡單.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更新,多數和硬體的水平有關.人類的 硬體 卻是在語言大發展之前已經基本定性.我猜想,人類也經歷過長期的 組合語言 的階段,但是無從考究.比如語言學家書上講過,人在吃甜食時會笑,吃苦的會哭.在主人面前俯首稱臣,表示YES,在危險地帶左顧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