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與看待表觀遺傳學 Epigenetics ?

時間 2021-05-06 15:57:36

1樓:冷不丁不冷

@易基因科技 表觀遺傳學目前在技術上還是存在瓶頸,雖然被稱為是第五個鹼基,但是很難完全了解基因組的全部甲基化修飾資訊。隨著三代測序的發展,有望改變二代測序時產生的單一修飾檢測和不完全檢測。但畢竟細胞和細胞之間存在著甲基化修飾差異,所以如何能獲取更多的資訊,還需要在單細胞層面提高技術。

2樓:Hong

#瀉藥

#經典遺傳學與現代綜合演化論認為,遺傳資訊完全由等位基因介導傳遞,不受環境的影響。但人們發現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生物體其結構和功能上可能存在明顯差異,而經典遺傳學不能對這種現象進行很好的解釋。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生物從祖輩獲得的生長、發育和進化資訊不僅僅是DNA序列,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與環境關聯的基因表達。

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這一術語由Waddington於2023年在《現代遺傳學導論》中首次提出,並於2023年提出了表觀遺傳學的概念,特指表型在DNA序列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發生的可遺傳的變異

#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基因轉錄調控,誘導或抑制基因選擇性表達,如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另一方面是基因轉錄後調控,非編碼RNA誘導mRNA降解導致基因沉默,主要包括了對miRNA、siRNA和lncRNA等一些非編碼RNA的調控。其中,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非編碼RNA調控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三大支柱」,它們彼此之間相互作用,建立起表觀遺傳防禦系統以抵禦外來的核酸序列。

#本質上來說,任何表型都受到相關基因的調控,基因包含了遺傳編碼和表觀遺傳兩個方面的資訊。DNA序列為基礎的遺傳編碼資訊提供了蛋白質合成所需模板,而以DNA修飾狀態的表觀遺傳資訊則對遺傳編碼資訊提供了何時、何地以及如何應用起到了有效調控作用。DNA甲基化的改變能夠導致模式生物擬南芥的表型發生重大變異,因此表觀遺傳不僅對植物重要的生理生態學特徵有重大影響,也對表型可塑性有重要的影響。

一些研究表明,不涉及DNA序列改變的DNA甲基化通過修飾基因的表達有助於表型變異和表型可塑性的發生,這在植物界普遍存在,如柳穿魚花形態的變異和番茄的無色-不成熟突變體(non-ripening variants)。表觀遺傳學作為一種更為「柔」性的機制,填補了隨機遺傳與環境變化之間的空白

3樓:

表觀遺傳,從分子或機制上可將其定義為在同一基因組上建立的能將不同基因轉錄和基因沉默模式傳遞下去的染色質模版變化的總和。看過很多定義,個人認為這句總結最為精準凝鍊。

值得細說的是,這種可遺傳的染色質模版的建立過程,與化學修飾密切相關,包括DNA修飾(如甲基化)及組蛋白修飾(如乙醯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醣基化)等,並且由於針對的是「同一基因組」,故完全不會涉及DNA鹼基排列順序的改變,這也是我覺得表觀遺傳現象最為神奇的地方。

4樓:

你看到的一切表象都是遺傳+表觀遺傳

遺傳是物質基礎,表觀遺傳則是對物質基礎加工成產品的過程,因為這個生產過程是受外界環境影響的,產生出的產品各種各樣。

5樓:

放個連線https://www.

但是,目前大多數研究更多講述的是現象,對現象背後的機理的研究並沒有太多成果。很多研究遇到的其中乙個難解釋現象應該是wash in/out。

6樓:奮鬥的小醫生

在學習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時的一些理解,僅供參考,可能都是大白話,只是為了理解。首先明白表觀遺傳是什麼,它其實就是基因轉錄前的調控,包括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等等,為了使不同細胞內不同的染色質活化,結構疏鬆,才能進行接下來的轉錄,才會有轉錄水平的調控和轉錄後水平的調控,導致體內同一染色質細胞,但是結構和功能異質。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這些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都是表觀遺傳現象嗎?答案不是,因為環境也會引起體內這些變化。那麼真正的表觀遺傳就是,在沒有環境影響下,體內由親本的遺傳指令,導致各個細胞的表觀遺傳(各種染色質修飾)不同,最終形成各種不同細胞的分化。

你可能會問乙個受精卵能帶多少資訊,如何指導個體過程的分化,其實很簡單,受精卵可能只攜帶最初階段的分化資訊,在分化成下個細胞後,最初儲存的資訊被不斷修飾,那麼就逐漸形成更為精細的指令,表觀遺傳資訊也是如此。

那麼是不是所有人體內相同細胞的表觀遺傳都一樣嘛?並不是,因為我們的祖先來自不同的環境,若是某種環境引起的變化,也發生在性細胞內,那麼這種環境引起的變化,就變成了我們各自的表觀遺傳了。

個體的性狀主要還是基因決定,因為它決定蛋白質型別。但是表觀遺傳現象依舊是存在的,只是對性狀產生的影響較小。基因組印記的改變引起的疾病,就是表觀遺傳控制性狀很好的例子。

7樓:優耐特

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是指不涉及DNA 序列改變的基因或者蛋白表達的變化, 並可以在發育和細胞增殖過程中穩定傳遞的遺傳學分支學科, 主要包括DNA甲基化, 組蛋白共價修飾,染色質重塑,基因沉默和RNA 編輯等調控機制。

8樓:

幾位專家都從各個方面對表觀遺傳學進行了解說,我似懂非懂。有乙個問題想請教各位專家:假如某個表型屬於表觀遺傳學範疇的表型,想研究該表型的形成原因,能用傳統的遺傳學方法來研究麼?

比如定位轉殖的方法?

9樓:

[3] Rodríguez-Paredes M, Esteller M. Cancer epigenetics reaches mainstream oncology. Nat Med.

2011; 17(3): 330-339.

[4] 薛開先. Epigenetics譯成「表觀遺傳學」 確切嗎. 國際遺傳學雜誌,2008; 31(4): 322-325

[5] wiki詞條 表徵遺傳學

10樓:D-F Zhang

表觀遺傳學,就其命名可以看出是基於傳統遺傳學的。

傳統遺傳學強調DNA到RNA到蛋白,RNA水平有轉錄調控,蛋白水平有翻譯調控,而DNA水平則有變異位點及表觀遺傳學。

雖然一般認為表觀遺傳學是隨著時空、環境的不同而呈現動態變化,這也正是表觀遺傳學難以如同遺傳學一般能夠獲得大規模的、可重複的、普遍的研究的原因。

個人認為所有的調控機制應該是都是可以被「調控」的,即,什麼環境、什麼發育階段、什麼疾病特徵,對應什麼甲基化狀態,是可以一一去profile的,而且這些資訊也應該是被基因組所編碼、所決定,就如同凋亡是「程式性死亡」,表觀遺傳修飾也可以是「程式性修飾」。

表觀遺傳學與遺傳學的關係是什麼?

popopopo 表觀遺傳學 epigenetics 是研究沒有DNA序列變化的可遺傳的基因表達的改變。它最早是在1939年由Waddington在 現代遺傳學導論 一書中提出,當時認為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基因型產生表型的過程。基因表達正確與否,既受控於DNA序列,又受制於表觀遺傳學資訊。傳統遺傳學認為...

表觀遺傳學中是否存在某種機制可以把表觀修飾內化為在DNA中可穩定遺傳的性狀?

這些問題 表觀遺傳是受環境影響的,也是可逆的。在代內都不一定穩定,代間遺傳就可想而知了。所謂內化應該是指穩定遺傳的意思吧。研究表明,胞嘧啶甲基化修飾會增加該位點的突變率,進而可能會影響到基因型。這倒是乙個途徑。易基因科技 易基因的大佬給我們來專業解答一下? xs chen 後天的訓練能否遺傳給後代?...

遺傳學與演化論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綜合指的是現代綜合演化論麼?現代綜合演化論有些什麼內容?

悄悄颳風 我不懂這個理論,下面摘抄自維基百科。現代進化綜論 英語 Modern evolutionary synthesis 也稱為新綜合 現代綜合或是現代達爾文主義。在1936年和1947年之間產生綜論,反映演變如何進行的共識。1 起源是達爾文解釋進化的天擇理論,與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結合。同時也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