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觀遺傳學中是否存在某種機制可以把表觀修飾內化為在DNA中可穩定遺傳的性狀?

時間 2021-05-14 11:54:25

1樓:這些問題

表觀遺傳是受環境影響的,也是可逆的。在代內都不一定穩定,代間遺傳就可想而知了。

所謂內化應該是指穩定遺傳的意思吧。研究表明,胞嘧啶甲基化修飾會增加該位點的突變率,進而可能會影響到基因型。這倒是乙個途徑。

@易基因科技 易基因的大佬給我們來專業解答一下?

2樓:xs chen

後天的訓練能否遺傳給後代?對於動物或者人來說,乙個很重要的問題是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區別。我們還在娘胎裡,還沒有形狀的時候,這兩種細胞就已經分道揚鑣,各自發育成熟去了。

環境或者訓練確實會對我們的體細胞產生影響 (比如強壯或者聰明),即使這些影響也已經刻在了我們的DNA裡面,但那是體細胞的DNA啊,我們傳給後代的只有那乙個精子或者卵細胞,這些後天訓練出來的變化要怎麼從大腦或者肌肉傳給他們呢?也許以後可以實現,至少現在不行。

不過最近有一些吸引眼球的研究,覺得食物會對後代有影響。You are what your father ate.有興趣可以搜來看看。

我倒是覺得這些有可能在植物裡面實現,因為植物的生殖細胞是在發育到一定階段後從分生組織的體細胞(類似於幹細胞)分化出來的,那麼植物之前所受到的影響就有可能儲存在生殖細胞裡。

3樓:耳東兒糕

問題有點籠統,實驗還有很多細節來考慮,總的來說,可以試試多訓練幾代。

各種組蛋白甲基化的改變,很多時候都是動態的過程。多種DNA的轉錄表達產生了多種染色質修飾因子,因而決定了表觀遺傳修飾程度,然而表觀遺傳修飾亦可反饋抑制或者啟用基因表達,迴圈往復的過程。基因是內因,環境(訓練)是外因,都會對表觀遺傳產生影響。

很多實驗室都做了模式生物體的某些染色質修飾因子相關基因的crispr/cas9工作,就是從內因上改造基因,有的實驗室由此去看基因組上表觀遺傳學的變化。但是環境的誘導,可能需要很多很多代的干預,持續的訓練和篩選,也許和人類歷史上把野生動物向家畜的馴化類似。

4樓:

在小鼠中已證明表觀隔代遺傳(父:g0-g2,母g0-g3),機制應該還未明確

內化從來沒聽說過,如果真的存在,感覺會發生5hmC脫羥甲基之類的步驟上。但是個人感覺轉甲基和脫甲基的過程只是增加了突變率,不是表觀調控的一環

然而表觀修飾一般認為是改變轉錄水平而不是改變基因功能目前主要方向是組蛋白,加之只有本科水平,不保證可靠性,以上

5樓:LuckyHua

從我個人的觀點來說,我覺得實驗結果的陽性率會很高,簡而言之可以化作一句話,環境為機體帶來的表觀改變可遺傳。我個人認為既然是環境造成的表觀遺傳狀態改變,那麼在後來的環境中,應該一直維持這個改變,因為對於此時的機體而言,如果撤掉環境刺激(例如訓練),那麼又將造成環境二次改變,會引發第二次的表觀調整,但是是否會調整到最最初的原始狀態,這個目前我不好判斷,我覺得懸。

表觀遺傳學與遺傳學的關係是什麼?

popopopo 表觀遺傳學 epigenetics 是研究沒有DNA序列變化的可遺傳的基因表達的改變。它最早是在1939年由Waddington在 現代遺傳學導論 一書中提出,當時認為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基因型產生表型的過程。基因表達正確與否,既受控於DNA序列,又受制於表觀遺傳學資訊。傳統遺傳學認為...

如何理解與看待表觀遺傳學 Epigenetics ?

冷不丁不冷 易基因科技 表觀遺傳學目前在技術上還是存在瓶頸,雖然被稱為是第五個鹼基,但是很難完全了解基因組的全部甲基化修飾資訊。隨著三代測序的發展,有望改變二代測序時產生的單一修飾檢測和不完全檢測。但畢竟細胞和細胞之間存在著甲基化修飾差異,所以如何能獲取更多的資訊,還需要在單細胞層面提高技術。 Ho...

有哪些遺傳學的事實,沒有一定遺傳學知識的人不會相信?

如題。我是生物相關專業的,遺傳學上說,有耳垂與無耳垂是相對性狀,有耳垂是顯性。賭王是無耳垂的 年輕時 大太太有很明顯的耳垂,大房子女全部是有耳垂的 二太太 三太太沒有耳垂,二房三房子女全部沒有耳垂 唯有四太,四太沒有耳垂,已知三個孩子都是無耳垂,只有何超盈耳垂非常明顯。而且其整過容,很難看出是否像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