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如何進化出脊椎的?脊椎這一性狀能夠什麼樣的競爭優勢呢?有劣勢嗎?

時間 2021-05-31 02:02:00

1樓:肖震宇

其實就兼做了船舶、飛機的龍骨和計算機的匯流排,既加強了生物的結構強度,也建立了資訊流的彙總通路。

唯一的缺點就是脊椎不能受傷,一受傷輕則癱瘓、重則死亡。

進化角度來看,總體上還是利大於弊的。

2樓:

脊索動物分為頭索,尾索,脊椎三個亞門。其中尾索動物成年後脊索消失,脊椎動物脊索被骨骼取代,而頭索動物(如文昌魚)中的脊索貫穿頭尾,由含有大液泡的泡細胞組成。因為泡細胞裡面液泡很大,含水多,所以泡細胞組成的脊索有一定機械強度(就好比充水的長形氣球?

)在脊椎動物中,骨骼的出現取代了泡細胞組成的脊索,其強度更高,而且不只有原來的一條。所以說脊椎肯定還是要說內骨骼吧?

就說說優勢吧:內骨骼的優勢非常多。

首先骨架的支撐作用可以允許陸生動物生長體型更大,更高。乙個半公尺高的蠕蟲在陸地上大概能把自己壓死。現在能找到的,幾十厘公尺尺度以上體型的生物,除了有內骨骼的脊椎動物,可能就是一些有外骨骼(同樣有一定強度)的節肢動物,像是大龍蝦什麼的;或者是有殼的軟體動物。

總之,脊椎及骨骼的第乙個重要意義,就是能支撐起更龐大的身體。

同時,脊椎帶來的內骨骼對生物體運動也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伸縮的肌肉與不能形變的骨骼相連,形成槓桿,可以更有效的用力、移動。而且有了骨骼支撐動物運動的時候也能維持一定的「姿勢」,比如直立行走或者四角著地,而不是趴在地上滾→_→…如果全身都是軟的,就只能靠蠕動或者漂浮了。

運動能力的意義就不多說了,至少,能運動就意味著不用天天待在資源邊上,遠一點就死。而且更有效的運動也意味著陸生動物呼吸方式可以改變,可以用肌肉換氣。

當然還有各種保護作用,以及可以作為鈣庫等等…

以前學過點競賽,憑記憶答的,可能有不少問題,還望海涵、指正('ω')

3樓:

脊索動物們印象中有分頭索(文昌魚?),尾索(海鞘?)和脊椎三大亞門。

頭尾兩個亞門的脊索並不貫穿全身,而是如字面意思僅頭部或尾部擁有脊索結構,海鞘好像成年後脊索還會發生吸收退化……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頭尾當中的乙個或者全索動物(沒出現脊椎之前應該是這樣……)進化中發生變異,產生了由骨骼包裹的脊索,擁有骨骼包裹脊索的個體這樣的個體因有骨骼的支撐,擁有更強的運動能力,且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之一的脊索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在生存競爭中勝出,最終逐漸形成現在由一串貫穿身體前後、形態略有差異的脊椎骨保護退化的(?)脊索的樣子。

還有乙個方面可能是脊椎的出現強化了動物的頭尾、腹背的分別,並促進頭腦、四肢等的分化,進一步加強動物運動能力,這一點又反過來促進脊椎支撐保護脊索這一結構的進化,最終造就了現在脊椎動物亞門這些動物。

應該……差不多是這樣……手機打字好難改QAQ動物學太久沒看快忘光了……

4樓:Xi Yang

脊椎動物是脊索動物門裡面的乙個亞門。脊索是縱貫軀體的一根膠質、彈性棒棒,脊椎大致上可以想象為鈣化的脊索。

脊椎這一性狀能夠什麼樣的競爭優勢呢?貫穿身體的結構支撐可以大幅度增強肉體的受力能力,將力傳遞到整個身體,從而大幅增強運動能力。

鳥類最早是如何進化出 飛翔 這一技能的?

首先,鳥類是魚類直接進化出來的假說了解一下。進化對於群體而言顯然是漸進性的,但是對個體可是突躍性的。回到主題,曾經的海洋裡面呀,充滿了殺戮,後來,有一些魚類發現只要躍出水面就可以暫時的避開捕食者,就可以活下來,就可以完成剛剛被打斷的戀情,就可以.然後啊,就發現躍出水面的越久,那些長著巨大牙齒但是呆頭...

生物是如何進化的哪?

王俊秋 1.基因變異 2.自然選擇 其實現在 自然選擇 只敢說是影響進化。題主對進化的思考邏輯有一定問題。您應該這麼想。設 長頸鹿的祖先都是短脖子,基因變異,有部分的長頸鹿祖先脖子比較長。這樣在種群之間有了吃食的優勢,因為高處的食物資源較多。吃的多餓不到,於是就可以更好的生存,更有力氣與生命繁殖。於...

人類的羞恥心理是如何進化出來的?

劉帥彬 以下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從羞恥心,到道德規範建立,到社會生活,到社會的建立,到人。逆思維邏輯路線。人建立了社會,形成社會生活,建立社會規範,形成成熟的道德規範,在人的心中建立羞恥感原則。羞恥感亦稱 羞恥心 美學上指審美中因物件道德內涵的鄙劣而引起的羞愧 恥辱的感受,是自我意識 自我譴責的道...